日本療癒系電影《當她們認真編織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電影,讓我們在不那麼友善的世界裡看見溫暖與希望
圖/《當他們認真編織時》官方劇照

圖/《當他們認真編織時》官方劇照


這篇分享的電影是2017年上映的日本電影《當她們編織時》彼らが本気で編むときは、/かれらがほんきであむときは,由荻上直子編導,生田斗真、桐谷健太、和柿原琳佳主演,關於親子和LGBT的電影。


故事講述單親家庭的11歲小學生友子,因為媽媽再次離家出走,而來投靠舅舅牧生,意外和舅舅的跨性別女友凜子三人同住了一段時間,在凜子的照顧下,友子體驗到了未曾有過的「母愛」,從原本的排斥到開始思考「身體與性別」,更在看見社會對凜子的惡意時,用自己的方法保護與捍衛凜子,三人也在日常生活中編織了親密的家庭關係。


第一次看是在日本影院,雖然當時日文聽的是一知半解,仍寫下了「好感動,如果有機會想再看一次」的心得,而下一次就是在6年後的此刻。


6年的時間裡,台灣社會對於性別議題在確實的進步著,從同婚法通過、女力崛起、性別不分顏色,以及如雨後春筍般LGBT題材的影視作品中,我們看見了關於性別,身分證上的性別男與性別女不再是鐵的定義,而是可以有不一樣的選擇。


但,面對少數,這個社會從不缺乏不理解與歧視的目光和言論,而這樣光想就覺得沈重的題材,導演選擇以孩童純真的視角,既不批判也不說教,用溫暖的鏡頭,輕輕暖暖地療癒著那些曾在某些時刻被刺痛過的靈魂。


以下有雷
圖/《當他們認真編織時》官方劇照

圖/《當他們認真編織時》官方劇照













不只是這樣教孩子,也是這樣教大人

2017年這部片在台灣宣傳時,片商想在台北捷運宣傳,卻因「這樣教小孩」的廣告詞太敏感,而被要求更改,更有民眾提案反對電影上映,認為電影會導致孩童性別認同混淆的可能,並且違反傳統善良風俗...。來自真實世界的歧視就是如此血淋淋。


由生田斗真飾演的凜子,是靈魂被錯置身體的跨性別者,不難想見她會面臨到的現實​,例如老師以為她故意不上體育課、住院被安排到男性病房、被認為是怪人​等等,但凜子也無疑是幸福的,她有願意傾聽接納她,跟她說「也對,凜子是女生嘛」,並給了她一對「胸部」的媽媽,與真心愛著她的牧生,讓她有勇氣做自己完成身體改造,並成為了能將溫暖與愛傳遞給周邊的人,包括友子、以及療養院的老人們。


對比凜子,同樣是對自己性向困惑的小凱問媽媽:什麼是「正常」?媽媽回答他「正常就是正常,異常的相反」,而小凱也在被媽媽發現寫給學長的情書後選擇了輕生,也許這才是現實中的「正常」情節,在被家人否定後,就連自己也否定了自己。

我的父母親也曾分別跟我說過不要走「不正常」的路,即便當時我已成年,但我卻和11歲的小凱一樣沈默地聽著,那受了傷與被根本否定的感覺仍不時縈繞著問自己,究竟何謂正常?


還好,電影給了我們溫暖的結局,友子在醫院告訴小凱「大人不一定是對的,你絕對沒有罪孽深重,絕對沒有,絕...對!」,導演透過孩子告訴鏡頭前的我們,大人真的不一定是對的,但大人的言行卻會深深影響著孩子,因此不只是這樣教孩子,也是這樣教大人,我們 只是不一樣

圖/《當他們認真編織時》官方劇照

圖/《當他們認真編織時》官方劇照


我,想要胸部

象徵著女性與母性的「胸部」。

小時候的凜子告訴媽媽她想要胸部,凜子媽媽用毛線編織出了一對胸部,跟她說:「我沒生真的胸部給妳,暫時先用假的吧。」,也因為這對假胸部給了凜子成為女性的勇氣,最後凜子也織給了友子象徵母愛的胸部,並讓友子帶著這份愛回到母親身邊。看著友子抱著媽媽說願意跟她回去,而媽媽回握住友子手的那幕,我相信「愛」將改變這對母女。

我很喜歡這部電影的其中一點即是導演沒有安排角色去指責將孩子逼上絕路的小凱媽媽,以及讓我們聽見友子媽媽不知道如何當母親的真心話,對比凜子的媽媽,這是更為貼近現實中的人物,大人們也有他們的恐懼、困境以及不知所措,透過電影我們在感同身受著,也反思身為大人的我們是否可以給和我們不一樣的人多一些愛與理解,而這部分孩子有時比大人做的還要好。

友子第一次收到便當/《當他們認真編織時》官方劇照

友子第一次收到便當/《當他們認真編織時》官方劇照


當她們認真編織時

憤怒或不甘心的時候你會做什麼呢?

面對無法改變的他人與所謂「正常的」社會規範時,我們或許也曾像友子一樣拿洗碗精攻擊抗爭,但療癒系編導荻上直子,她選擇將跨性別者會面臨到的殘酷與煩惱,化作一針一線溫暖的毛製品,越是憤怒與難過,她們越是認真編織,這是讓自己安靜下來,並繼續勇敢面對這個不那麼友善世界的方式。

凜子的煩惱/《當他們認真編織時》官方劇照

凜子的煩惱/《當他們認真編織時》官方劇照


電影的後段,三人在海灘為凜子的煩惱舉辦了一場「超渡」儀式,村上春樹說:「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它讓我們對在意的事情心懷敬畏,讓我們對生活更加銘記和珍惜。」這場儀式給了凜子向前改變的決心,燃燒的火光也彷彿給了我力量。


最後,我想起了這段文字:「愛是所有藝術創作的核心,而且到頭來,能改變這個世界的不是政治,不是社會責任感,也不是憤慨,而是愛。」_《創作者的藝術之路》


謝謝導演拍了這樣充滿愛的作品,還沒看過的朋友,雖然這篇文章爆了許多雷,但真心推薦給你&妳。

願每個靈魂都能好好被安放。

-----

LGBT:是女同性戀者(Lesbian)、男同性戀者(Gay)、雙性戀者(Bisexual)與跨性別者(Transgender)的縮寫。

跨性別者:他們對於性別與原生生理構造認同不一致,且和性傾向無關。






avatar-img
12會員
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安安你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重要的事先開始,然後才能改變,進而變厲害。 寧可在多年後說「我試過了」,而不要鬱悶地說「我錯過了」。 人氣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的製作人瓦基(莊勝翔)所寫的第一本書「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這本書就是融合他從為公司打拼到為自己工作,最毫無保留的人生實踐。
給自己一趟心靈療癒的閱讀旅程! 分享近期重複看了好幾遍的書,由羅伯·狄保德所著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和印象中心理學相關的書籍很不一樣,作者取材自英國經典童話《柳林中的風聲》,將心理治療的過程運用在動物角色上,讓我們就好像在閱讀童話故事般,少了艱澀的心理學,多了可愛的親切感,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自覺
這篇分享最近看到的在日本一項有趣傳統活動-「泣き相撲」哭泣相撲~ 想到相撲,是不是會馬上浮現超級壯的大力士相撲選手, 但這個活動的比賽選手卻是出生6個月到1歲半的小嬰兒~ 他們的比賽項目是誰先哭出來www
安安你好 你有聽過「五月病」嗎? 實際上呢這不是一個正式的病名,有點像是所謂的收假症候群。
安安你好 如果有在關注日本文化的朋友,應該會對於「www」的網路用語不陌生,它是從日語「笑い」的羅馬拼音「warai」的第一個發音字母「w」所簡寫來的,據說...
「我會這樣都是你害的」、「我的不開心都是你引起的」、「我的不安與焦慮都是你造成的」,這其實是一種我們很慣用的自我安慰手法,就像刺蝟一樣,我們用這樣帶刺的話語保護了自己,但我們也將決定情緒的開關交到了別人手上,同時更失去了自我成長的可能。
最重要的事先開始,然後才能改變,進而變厲害。 寧可在多年後說「我試過了」,而不要鬱悶地說「我錯過了」。 人氣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的製作人瓦基(莊勝翔)所寫的第一本書「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這本書就是融合他從為公司打拼到為自己工作,最毫無保留的人生實踐。
給自己一趟心靈療癒的閱讀旅程! 分享近期重複看了好幾遍的書,由羅伯·狄保德所著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和印象中心理學相關的書籍很不一樣,作者取材自英國經典童話《柳林中的風聲》,將心理治療的過程運用在動物角色上,讓我們就好像在閱讀童話故事般,少了艱澀的心理學,多了可愛的親切感,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自覺
這篇分享最近看到的在日本一項有趣傳統活動-「泣き相撲」哭泣相撲~ 想到相撲,是不是會馬上浮現超級壯的大力士相撲選手, 但這個活動的比賽選手卻是出生6個月到1歲半的小嬰兒~ 他們的比賽項目是誰先哭出來www
安安你好 你有聽過「五月病」嗎? 實際上呢這不是一個正式的病名,有點像是所謂的收假症候群。
安安你好 如果有在關注日本文化的朋友,應該會對於「www」的網路用語不陌生,它是從日語「笑い」的羅馬拼音「warai」的第一個發音字母「w」所簡寫來的,據說...
「我會這樣都是你害的」、「我的不開心都是你引起的」、「我的不安與焦慮都是你造成的」,這其實是一種我們很慣用的自我安慰手法,就像刺蝟一樣,我們用這樣帶刺的話語保護了自己,但我們也將決定情緒的開關交到了別人手上,同時更失去了自我成長的可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我們生了一個小孩》是一部探討重組家庭血緣關係的電影。故事圍繞著40歲男主角在第二段婚姻中,與第一段婚姻的小孩以及新生命之間的情感變化展開。透過角色間的情感互動,探討了親子關係、親密感以及血緣關係的真相。
Thumbnail
日本電影《異國日記》和2018年的法國電影《我的巴黎舅舅》,都探討了領養這個主題。這些電影呈現了在家庭成員過世後,主角決定領養孤兒的故事,並探討了愛和家庭的多元化。觀眾可以從中感受到愛的力量,以及對未來的樂觀態度。
Thumbnail
時代巨輪的轉動從不曾為誰而停下來,在這徐徐而行的時光歲月中,總會有著一波波的坎坷顛頗,有人懷念過去的安逸,有人乘著勢頭竄起,也有人選擇下車逃避,今天想來聊聊一部關於對抗固有體制、檢討父權價值的議題型電影,日本松竹映畫於1954年上映,由導演木下惠介編劇、監督指導的電影,"女之園"。
Thumbnail
  本文是枝裕和導演、坂元裕二編劇、坂本龍一配樂的電影《怪物》少年視角,試圖以兒少心理與性別觀點做的筆記,全文大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電影《惡女》的劇情,雖然聚焦在立美與秀蘭之間的鬥智攻防,但劇中,立美、秀蘭與立美的父親,這三人間的關係裡,牽纏的中老年人情感需求,與子女怎麼處理長輩情感關係,更讓我有感,明(2025)年起,台灣就進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有一人超過65歲,這樣的家庭議題,將不再少見,如果你的父母想談戀愛,你會怎麼處理?
Thumbnail
這部電影美好地保留了這段男男間誠摯的情感,讓紀念陳俊志的這部電影多了更多情感的層次,不單只是討論「喜歡同性到底可不可以!」而是再去探究男男間的情感,也是會有女性之間那樣的手帕交,那樣遠大於愛情的友誼!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總共有三部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而這三步就是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出發,神人之家是我,日常對話是她,給阿媽的一封信是你,而我選擇介紹的是日常對話。 導演兒時,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以逃離持刀父親的搜
Thumbnail
這部記錄片是在描述關於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 母親後來以牽亡歌陣的紅頭法師職業維生,姊妹們也成為歌陣的成員,過著流離的生活。 導演以這部紀錄片來探索與母親之間疏離的母女關係,與揭開兒時遭受父親侵害的傷口。 紀錄片由黃惠偵導演所拍的作品,記錄片中的故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我們生了一個小孩》是一部探討重組家庭血緣關係的電影。故事圍繞著40歲男主角在第二段婚姻中,與第一段婚姻的小孩以及新生命之間的情感變化展開。透過角色間的情感互動,探討了親子關係、親密感以及血緣關係的真相。
Thumbnail
日本電影《異國日記》和2018年的法國電影《我的巴黎舅舅》,都探討了領養這個主題。這些電影呈現了在家庭成員過世後,主角決定領養孤兒的故事,並探討了愛和家庭的多元化。觀眾可以從中感受到愛的力量,以及對未來的樂觀態度。
Thumbnail
時代巨輪的轉動從不曾為誰而停下來,在這徐徐而行的時光歲月中,總會有著一波波的坎坷顛頗,有人懷念過去的安逸,有人乘著勢頭竄起,也有人選擇下車逃避,今天想來聊聊一部關於對抗固有體制、檢討父權價值的議題型電影,日本松竹映畫於1954年上映,由導演木下惠介編劇、監督指導的電影,"女之園"。
Thumbnail
  本文是枝裕和導演、坂元裕二編劇、坂本龍一配樂的電影《怪物》少年視角,試圖以兒少心理與性別觀點做的筆記,全文大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電影《惡女》的劇情,雖然聚焦在立美與秀蘭之間的鬥智攻防,但劇中,立美、秀蘭與立美的父親,這三人間的關係裡,牽纏的中老年人情感需求,與子女怎麼處理長輩情感關係,更讓我有感,明(2025)年起,台灣就進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有一人超過65歲,這樣的家庭議題,將不再少見,如果你的父母想談戀愛,你會怎麼處理?
Thumbnail
這部電影美好地保留了這段男男間誠摯的情感,讓紀念陳俊志的這部電影多了更多情感的層次,不單只是討論「喜歡同性到底可不可以!」而是再去探究男男間的情感,也是會有女性之間那樣的手帕交,那樣遠大於愛情的友誼!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總共有三部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而這三步就是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出發,神人之家是我,日常對話是她,給阿媽的一封信是你,而我選擇介紹的是日常對話。 導演兒時,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以逃離持刀父親的搜
Thumbnail
這部記錄片是在描述關於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 母親後來以牽亡歌陣的紅頭法師職業維生,姊妹們也成為歌陣的成員,過著流離的生活。 導演以這部紀錄片來探索與母親之間疏離的母女關係,與揭開兒時遭受父親侵害的傷口。 紀錄片由黃惠偵導演所拍的作品,記錄片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