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童趣電影改編至奧地利裔美國作者路德威•白蒙在1939年出版的兒童文學作品《瑪德琳》(Madeline)。
講述著面對教會學校將要被轉賣掉的危機,愛搞怪的瑪德琳又要如何化險為夷呢?
到醫院動手術對瑪德琳來說是很新奇的體驗,古靈精怪的她豪不掩飾向教會學校的女孩們大秀身上手術後的痕跡,好讓自己更像個從辛苦戰鬥中生存下來的勇士證明。結果看到瑪德琳在醫院收到慈善團體的諸多禮物以及受到的待遇,受其影響下的女孩們也紛紛想到醫院「渡假」去了。
對大多人來說都明白醫院是很可怕的地方,但所謂感情越好的團體只要受到其中一人的影響,像是看到自己好友那麼勇敢的樣子,原本對醫院的刻板印象反而轉念一想似乎也就沒有那麼可怕了。
關於吃肉是否殘忍的辯論只平靜的給予女孩們選擇、容許可以在規定範圍之外的地方養寵物(外頭)、知道女孩們與自己一樣都不希望充滿回憶的教會學校被轉賣給他人,故也容許她們對客人所策劃的惡作劇。對以上違反規矩等事宜,老師處事態度皆是相當具包容性與理性看待所有事。
這就對孩子的我們是有很大的益處!能遇到如此明理又愛心的老師就連頑皮的女孩們都對她頗具信任,甚至即使做錯事,孩子也十分願意向其坦承一切、甘願受罰實屬難得。
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每當犯錯,通常我們都會猶豫半晌才會免強開口認錯,往往之後收到的反應大多是很驚悚害怕的!為此只要一犯錯,反而都不太勇於面對自己的錯,這在往後的人生是有可能會成為重大阻礙的!也就是如果不正視自己的錯,未來對自己只會停滯不前,相同的錯誤依舊持續出現、阻礙進步。
所謂養寵物就必須要付出愛,更是要有責任感。片中老師的包容讓女孩們可以在規定以外的地方私下養狗,過程中盡量放手讓女孩紛紛主動照顧著、出外遛狗等等方式都是藉此鼓勵孩子這兩點重要性。
而到後面狗狗走失後,老師也十分具責任感的到處幫忙尋找。這樣的表現在孩子面前可說是表率,間接告訴我們一遇到寵物走失,更要付出責任感的將其找回。
表面上惡質愛惡作劇,但其實仍孩子的他處於最需要父母多陪伴的年紀,故才會在外頭對女孩們惡作劇以及過程中還曾邀請過女孩們來家裡參加生日派對等等,就可得知以上的作為無非是想要取得他人關注,來藉此掩飾內心寂寞的自己;不然就是平時努力當個乖孩子好爭取到父母的注意力。雖然與瑪德琳經常針鋒相對,但直到後面雙雙遇到綁架事件會發現其本性著實不壞,非常有義氣地與女孩互相幫助。
瑪德琳本以為勳爵堅持要賣掉教會學校的他十分殘忍苛薄,但直到他看著已逝妻子的肖像畫所流露出的傷心神情,便發覺一直以來是自己誤會了,注意到表面越是冷酷的勳爵,其內在越是要刻意隱藏起已失去愛妻的痛苦,但由於太過痛苦,才會在過程中對他人刻薄,堅持要把充滿著妻子回憶與夫人所重視的教會學校想趕緊轉賣給他人。
故事裡的瑪德琳也失去過家人,因此這樣的她不只比他人更有同理心,更說明了為何她會注意到勳爵的異常。也就是女孩從勳爵那罕見的傷心神情間接看到了過去也曾失去親人的自己。
瑪德琳
我明白您為什麼要這麼做了。
這是因為您很孤獨,不是嗎?
您一定非常愛她!她是你的全部,不是嗎?
我以為您很苛薄,科文頓勳爵,但您不是,我現在知道了。
很久以前我也失去過家人。但他們並沒有真正消失,不是嗎?
她沒有真正消失,對嗎?她還在您身邊,也在學校。
拜託,科文頓勳爵,她不希望您賣掉學校。
相信孩子的我們也時常講述大人可能還不見得聽得懂的童言童語,那些可愛的話語大多可能是孩子們才懂得的共同話語。
兒童讀物與電影主要都以瑪德琳那鬼靈精怪的叛逆又勇於表達的突出個性來貫穿整個故事。裡頭的表現再再影響著每位孩子且帶來共鳴,女孩的存在像是間接地幫助我們發聲,幫助我們說出平時不太說出口的話,像是為了不給老師添麻煩而自己主動認錯、勇於面對眼前的不公,真誠道出自己的心聲等等作為都是一再的給予我們強心針!
瑪德琳不想對自己的內心撒謊,有話直說又純真善良的她一旦認為有必要,就會循著內心所願發聲著、行動著。故事裡的女孩所給予我們的影響,讓各年齡層的我們一再重看電影情節都會忍不住會心一笑!
影片來源: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