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預估在2025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換句話說,再過3個月就到了。另一方面,在華人社會下長大的我們,根深柢固的認知中,照顧家中年老父母或是長輩,是所有成年子女無法推辭的責任,近年對這類族群最具代表的稱謂,就是”三明治世代”。但綜觀現況,是不是每個家庭在面對此議題時,心態上或是執行上都是游刃有餘?還是後繼乏力?
我們在觀念上、情感上甚或是下意識的承接照顧這份工作時,經濟條件好的辭去工作,全職攙任照顧者,但大部份可能都需要邊工作邊擔任才行。這類的工作內容,從較簡易的陪病、看診、與醫師溝通、叮嚀被照顧者吃藥、飲食控制、每日活動等,到較複雜的臥床照顧、管罐餵食、傷口護理、翻身拍痰….細數下來似乎沒有一項不專業,每個單項背後要學習與理解的都不簡單。
為何會有此心境呢?日前送高齡父親急診,為了緩解他腹脹排便困難的問題,醫生決定進行灌腸處理,但要求我先為家父包尿布,之後順利排便至尿布上,再將其換除,並用濕紙巾擦拭乾淨,這些看似簡單的動作,在母親離世三年半的今日再次”複習”時,當下真的全忘了,除了懇請護理師全程指導外,手忙腳亂可想而知,當然順便吞下了護理師些許不耐煩的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