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脫正道(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修行要能夠每時每刻

洞悉到自己的心靈在發生什麼事情,
並且善於引導自己的心走向正確的方向,
不停地棄暗投明。

學習覺照的第一步,
要先打擊最粗猛的煩惱。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久習不成易,此事定非有;漸習小害故,大難亦能忍。」

—《入菩薩行論》




【廣論‧消文】

一、科 判

raw-image



二、消文

本週進度: P199L11 此諸煩惱如何斷者~ P202L1 已說中士道次第

師父開示:https://lamrim.xyz/player2/?&tch=gl1&af1=87a&st1=1161&af2=87b&af3=88a&et3=1498





子八、單獨教誡煩惱的對治分四
午一、總說對治分六
午二、別別教誡分六
午三、調伏煩惱是主要的悉地
午四、讚歎摧伏煩惱是勇士

午二、別別教誡分六

此諸煩惱如何斷者。(1.教誡依止愚癡的對治)謂癡罪重極難遠離.為餘一切煩惱所依。彼之對治.多修緣起.善巧生死流轉還滅。若能修此.則五見等一切惡見悉不得生。

如何斷除根本煩惱及隨煩惱呢?

愚癡是一種很嚴重、卻難以遠離的罪業,它也是其餘一切煩惱的根本。對治愚癡,應多多修習因果緣起之法,善巧地了解生死流轉及還滅的道理。若能依此修習,則五見(壞聚見、邊執見、見取見、戒禁取見、邪見)等一切惡見,都無從生起。

(2.教誡依止瞋恚的對治)瞋與現後二世大苦.斷諸善根是大怨敵。如《入行論》云.「無罪能如瞋。」故一切種莫令生起.勵修忍辱.若不生瞋.則於現法.亦極安樂。如《入行論》云.「若能勵摧瞋.此現後安樂。」

瞋恚不只是會引發今生及後世的種種痛苦,也能夠毀壞、斷除過去所造的善根,所以瞋恚才是真正的大怨敵。如《入行論》所說:「再沒有比瞋恚更嚴重的罪了。」因此,任何有情在何等情況下都不要讓瞋恚心生起,尤其是修學大乘菩提心法門的這些修行者,更不應該生起瞋恚心,應該勵修忍辱。若能不起瞋心,不僅僅是將來能得到安樂,現世馬上就能獲得安樂。如《入行論》所說:「若能勵力摧滅瞋恚,今生和來世都將得到安樂。」
學習筆記:
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一念慈心起,萬朵蓮花開。
願我們都能效學『常不輕菩薩』,瞋來慈應。學忍、修忍,從小忍到大忍,從生忍到法忍,忍到成自然,忍而無忍。

(3.教誡依止貪愛的對治)貪愛能令先造一切善不善業.漸增勢力能生生死。又欲界者.從受用境.觸緣生受.味著生愛.應多修習內外不淨及貪欲塵所有過患.而正遮除。

貪愛能令先前所造作的一切善(人天果報)、不善業(三惡趣果報)增長勢力,由貪愛心會使我們不斷的繼續在生死當中流轉。欲界眾生,從受用境界上的緣生起支,再由耽著感受而生起貪。對治的方法,應多修習內外的不淨觀,以及貪愛欲塵的所有過患,由此遮除對治貪愛。

世親大阿闍黎云.「鹿象蛾魚蠅.五類被五害.一害況恆常.近五何不害。」
(4.教誡依止貪著世間八法的對治)又易生難離.謂愛四事.利(1)(2)(3)(4)及於此等四相違品(衰.毀.譏.苦).意不歡喜。當修對治。此復總修生死過患.特修念死.即能退除。

世親大阿闍黎曾以比喻說明貪著五欲的後果。他說:「鹿、象、蛾、魚、蠅,這五種生物,分別代表我們會受到聲、香、色、觸、味五欲塵的吸引,而不斷在生死中輪迴受苦。貪著五欲中的任何一塵,尚且蒙受其害,更何況恆常親近五欲塵的眾生,豈能不遭傷害?」
尤其,讓眾生易生貪著、難以捨離的是執著於世間八風,其中貪圖「利養、名譽、稱讚、快樂」四者,而對其相違的「衰敗、毀謗、譏諷、痛苦」四者,則心生不喜,極欲避之。因此,應當思惟這四種不離愛與乖離愛的過患,勤修對治;而且,總的應修習生死過患,特別是修習念死無常(可見修"念死無常"是很重要的),可以去除世間八法的影響。

(5.教誡依止慢.疑的對治)慢於現法最能障礙當生之道.及是當來奴賤等因.故應斷除。斷除道理.如《親友書》云.「當數思惟老病死.親愛別離及諸業.終不能越自受果.由對治門莫憍慢。」若於四諦三寶業果獲得定解.則不復生疑惑隨眠。

慢心最能障礙在現法中依照道諦學習步步增上,又是感得未來卑賤種性的主因,所以必須斷除我慢。對治的方法,如《親友書》中說:「應當經常思惟老、病、死、愛別離等世間八苦,以及造成苦果的業因,沒有人可以逃離自作自受的果報,由此對治憍慢。」

疑惑是指對佛法真理、善惡業力等生有猶豫,不能決定;其過患為障礙一切善行。因此,若能依法修習,對四諦、三寶、業果等法義內涵有了正確知見及信心,並獲得定解,就不會再生起疑惑隨眠的種子。

師父的叮嚀
所以我們修學佛法之前,為什麼一定要曉得自己病,一定要恭敬的原因就這個。你這個生不起來的話,聽佛法根本沒用;如果你這個(恭敬心/對治慢心)有了以後,就算他比你差,一樣地對你有受用。這我們已經了解了太多的理論,就現在就認真去做。如果你真的生起來的話,一個蚊蟲對你是個善知識,罵人也是個善知識,何況是普通真正的一個善知識。所以這個地方就是講慢,眼前是障礙,當來呢?下賤,所以要斷除。


(6.教誡依止隨煩惱的對治)又睡眠.昏沈.掉舉.懈怠.放逸.無慚.無愧.忘念.不正知等.諸隨煩惱最易生起.障修善品.當知過患修習對治.率爾率爾令漸微劣。其過患者.如《親友書》云.「掉悔瞋恚及昏沈.睡眠貪欲並疑惑.應知如是五種蓋.劫善法財諸盜賊。」

睡眠、昏沉、掉舉、懈怠、放逸、無慚、無愧、忘念、不正知等二十種隨煩惱,其特點是:最容易生起,又會障礙修習善法。因此,應當認識其各別的過患,勤修對治,念念皆不放鬆地使它的力量漸趨微弱。隨煩惱的過患,如《親友書》中說:「掉悔、瞋恚、昏沉及睡眠、貪欲、疑惑等五種煩惱,應知是劫奪善法財的盜賊。」

《勸發增上意樂經》云.「若樂睡眠與昏沈.痰癊風病及膽疾.其人身中多增長.令彼諸界極擾亂。若樂睡眠與昏沈.集飲食垢腹不清.身重容顏不和美.所發言語不清晰。」又云.「若樂睡眠與昏沈.其人愚癡失法欲.凡稚退失一切德.退失白法趣黑闇。」《念住經》云.「諸煩惱所依.獨一謂懈怠.誰有一懈怠.彼便無諸法。」

《勸發增上意樂經》中說:「喜歡睡眠、昏沉的人,體內多痰,容易引發風病和膽疾,導致四大不調;如果喜歡睡眠與昏沉,體內將多積食物垢穢,容易導致腸胃不清,使得身體沉重,面無光澤,說話時口齒也不清晰。」又說:「喜歡睡眠、昏沉的人,愚癡性重,容易退失修法欲樂,凡庸無知致使一切功德很難生起,加上遠離善法,只有日漸趨向無明黑暗。」

《念住經》中說:「一切煩惱的所依,無非是由懈怠而來;一有懈怠,正法便無法積累。」

《集法句經》云.「若行於放逸.即壞凡夫心.如商護財貨.智當不放逸。」《本生論》云.「捨慚為天王.意違於正法.寧瓦缽蔽衣.觀敵家盛事。」《親友書》云.「大王應知念身住.善逝說為唯一過.故當勵力勤守念.失念則壞一切法。」《入行論》云.「雖諸具多聞.正信樂精進.由無正知過.而令有犯染。」不能如是斷諸煩惱及隨煩惱.然當不順煩惱.不執彼品.視如怨敵.是為現在必不容少.故應勵力攝對治品.破除煩惱.清淨自內所受尸羅。

《集法句經》中說:「如果行為放逸,就會失壞自心。智者應當像商人善於護守財貨一般,謹慎守護自心而不放逸。」《本生論》中說:「如果要我捨棄慚愧心,違背正法,換得天王的享樂,那我寧願手持瓦缽、身著破衣,到怨家門前去乞討,看著怨敵享受富樂,也不願意造此等罪。」

《親友書》中說:「大王!我們應該時時將身心安住在正念之上,佛說我們唯一的過失就是忘失正念。因此應當勵力守護正念,若失正念,就會失壞一切善法。」

《入行論》中說:「雖然具足多聞、正信、及精進等功德,但若缺乏正知來防護正念,則仍將因失念而心生煩惱,而易染犯罪行。」

如果還不能依照這些方法斷除煩惱和隨煩惱,至少不要隨著煩惱起舞,任由它增長、串習。應該不執著於貪等煩惱,而將它視為怨敵,這是現階段必不可少的。因此一定要努力修習各種對治品,破除煩惱,以維持自心戒律的清淨。
大師的叮嚀

如果我們可以從心深處看到煩惱過患,就像跟一個人相處久了,我們知道這個人真正的想要傷害我們。他不是有意的想要對我們好,而且這個人真的品行非常壞,想盡辦法要傷害我們。他非常的狡猾,嘴巴一直說要幫助我們,而且他非常的虛偽,裝飾得非常好,所以到目前為止我們都被欺騙了。當我們看到他的廬山真面目的時候,縱使在某種因緣,必須跟他相處,可是我們會從內心深處慢慢地跟他遠離。同樣的道理,無始以來到目前為止,我們被煩惱的虛偽給騙了,都不知道煩惱的真實面目是如何?可是從今天起,透過法義,我們看到煩惱的真實面目,從內心深處慢慢的遠離煩惱的話,自然就不會被煩惱的大勢力,來欺害我們了。

師父的囑咐:立志當"常敗將軍",鬥煩惱雖敗不退! 無間再起再鬥!

我們現在最重要的幹什麼?要鬥煩惱。而且鬥的方式呢,隨它什麼時候行相一生,生已無間是馬上去鬥,這樣。要想鬥它,還要了解這煩惱的相,然後呢它的過患,斷除的勝利等等。

午三、調伏煩惱是主要的悉地

大覺窩弟子吉祥阿蘭若師謂內鄔蘇巴云.「智然.後有人問.汝弟子眾以何而為教授中心.則定答為已發神通或見本尊。然實應說於業因果漸漸決定.於所受戒清淨護持。」故修之成就.當知亦是無明等惑.漸趣輕微。

阿底峽尊者的弟子阿蘭若師,對他的弟子內鄔蘇巴說:「智然!以後有人問起:『你們這群弟子,以何為教授中心?』他們肯定回答是引發神通或親見本尊。其實應當說:『最重要的教授是對業果道理漸具信解,對所受戒律也漸能清淨護持。』」所謂修行的成就,應知是無明等煩惱越來越輕才對。

現代人修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引發神通,為了見本尊。很少人這樣講說,業和因果慢慢的了解,使我的尸羅清淨,很少人會認為這是修法的目的

午四、讚歎摧伏煩惱是勇士

能感現後二世純大罪苦.謂與他鬥爭。
然於爾時一切眾苦.捨命強忍.其傷疤等返自顯示.謂此即彼時所傷。若斷煩惱發精進時.忍耐苦行.極為應理。

其實,能夠招感今生和來世重大痛苦的業因,就是因煩惱無明與人爭鬥。
一般世間的愚夫,他們會覺得在戰場上殺敵,這才是最高的榮耀,在戰場上爭鬥時,即使身體遭受莫大痛苦,尚能拼命強忍;回來後,還會把身上傷疤拿出來炫耀:「這是在那次戰鬥時受傷的。」會感到非常的榮耀。

可是這種的利益,跟我們無始以來,為了斷除生生世世跟隨我們的煩惱大敵,為了消滅它的這種大利益比起來,消滅外在敵人的利益,真是小之又小,非常的輕微。可是為了這麼微小的利益,我們都能夠如此的榮耀的話,那為了這麼大的利益,為了消滅無始以來跟隨著我們的煩惱敵,發起精進時,受一點點的痛苦又算什麼?這應該是極為合理的。

《入行論》云.「無義被敵所毀傷.若尚愛為身莊嚴.為大義故正精進.小苦於我豈為損。」若能如是戰勝煩惱.乃名勇士。戰餘怨敵如割死屍.雖不殺害自亦當死。《入行論》云.「輕蔑一切苦.摧伏瞋等敵.勝此名勇士.餘者如斬尸。」故又如<入行>論云.「住煩惱聚中.千般能安住.如野干圍獅.煩惱不能侵。」道所治品.莫令侵害而當勝彼。已說共中士道次第。

《入行論》說:「為了世間沒有意義的打鬥而為敵所傷,尚且自豪地把傷疤視為身體的榮耀;現在為了希求解脫和成佛的大義利而發起真實的精進,受點小苦,怎麼能算傷害?」

若能這般刻苦而戰勝煩惱,才稱得上是勇士。戰勝世間其他怨敵,如同斬殺死屍一般,因為即使不加殺害,他也早晚會死,終究不過是一具屍體。

《入行論》中說:「在鬥煩惱的過程中,若能輕忽任何痛苦,則必能摧伏瞋恚等敵人;能戰勝煩惱,才是真勇士。世間殺敵就如同斬屍一般,毫無意義。」

又如《入行論》中所說:「即使身處煩惱群敵的環伺當中,仍能處之泰然;就像獅子被狐狸包圍,也毫無懼色一般。如此,煩惱又豈能侵害於我?」

以上是說,要勇敢對治煩惱,不要怕受到它的侵害,而應當戰勝它。

以上共中士道修心次第,已全部宣說完畢。


與 常師父 心靈對話:

  1. 修學佛法必須要的資糧善當中,誰是第一? 怎麼理解 "寧願瓦缽蔽衣,窮得像個乞丐一樣"?
    https://lamrim.xyz/player2/?&tch=gl1&af1=87b&st1=902&et1=1283
  2. 修行是否有成就,要如何判斷?
    https://lamrim.xyz/player2/?&tch=gl1&af1=88a&st1=436&et1=579
  3. 我們要把煩惱去除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聽師父怎麼說
    https://lamrim.xyz/player2/?&tch=gl1&af1=88a&st1=579&et1=641
  4. 但自心中解垢衣,誰能向外誇精進!
    https://lamrim.xyz/player2/?&tch=gl1&af1=88a&st1=1003&et1=1496

廣海明月0481 鬥煩惱經驗談




avatar-img
26會員
67內容數
一旦我們的內心調到一個學習的角度, 無論面對任何境界,我們只會計算學到了什麼——昇華內心,服務他人。 我們最在意的是內心的收穫,所謂欲平天下者,先平自心。 —《希望新生四季法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2春103班部落格 的其他內容
要修行就要向內心鬥煩惱。 鬥煩惱的時候要當勇士,用盡最後一分力氣,也不要向煩惱屈服,死也要死在求取無上菩提的路上。 打定主意堅持到底就可以了,不要中途退怯。 煩惱是很厲害、很不好對治的,但是只要你不退,它就會退。 每天在佛前發誓非常重要,因為誓言會成為內心一種強大
遇到自己不會的、不懂的, 要怎樣?要學! 學了不懂怎樣?再學!再學還不懂怎樣?再學!那再學還不懂呢?繼續學! 直到把它學會、直到把它學懂。 實際上,方法如果對,又有老師教, 怎麼可能永遠都學不會?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https://www.yo
一旦開始聽法,我們聽到師父的法音的時候就會直接注意到「聖教」,聖教在說什麼呢?這個就不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這樣的問題了,聖教在說的就是一個解脫生死的問題。—廣海明月0343
所以現在旁邊人告訴你:「某人哪,你錯了!」你趕快感激他。世間的聖人尚且說「子路聞過則喜」,子路這個賢人,人家告訴他:「子路啊,某人你錯了!」哎呀,高興啊!感激啊!你曉得了錯你才能夠改嘛!—日常老和尚法語
世間的法,有這個東西,你得到了我就少了;我得到了,你就沒有了,是必定會生起諍論。 佛法這個東西妙不可言,我給了你,你固然好了,我更好;反過來,你給了我,我固然好,你更好,就這麼個好處,就這麼個好處。—師父的叮嚀
死盯著眼前的小事反覆串習的話, 就會變得好像很大。 就像眼皮上沾了東西, 看出去就會覺得很龐大, 但把它拿下來看, 可能還沒有芝麻大。 實際上到底 什麼事最大?生死事大! 什麼東西最急?修行最急!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要修行就要向內心鬥煩惱。 鬥煩惱的時候要當勇士,用盡最後一分力氣,也不要向煩惱屈服,死也要死在求取無上菩提的路上。 打定主意堅持到底就可以了,不要中途退怯。 煩惱是很厲害、很不好對治的,但是只要你不退,它就會退。 每天在佛前發誓非常重要,因為誓言會成為內心一種強大
遇到自己不會的、不懂的, 要怎樣?要學! 學了不懂怎樣?再學!再學還不懂怎樣?再學!那再學還不懂呢?繼續學! 直到把它學會、直到把它學懂。 實際上,方法如果對,又有老師教, 怎麼可能永遠都學不會?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https://www.yo
一旦開始聽法,我們聽到師父的法音的時候就會直接注意到「聖教」,聖教在說什麼呢?這個就不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這樣的問題了,聖教在說的就是一個解脫生死的問題。—廣海明月0343
所以現在旁邊人告訴你:「某人哪,你錯了!」你趕快感激他。世間的聖人尚且說「子路聞過則喜」,子路這個賢人,人家告訴他:「子路啊,某人你錯了!」哎呀,高興啊!感激啊!你曉得了錯你才能夠改嘛!—日常老和尚法語
世間的法,有這個東西,你得到了我就少了;我得到了,你就沒有了,是必定會生起諍論。 佛法這個東西妙不可言,我給了你,你固然好了,我更好;反過來,你給了我,我固然好,你更好,就這麼個好處,就這麼個好處。—師父的叮嚀
死盯著眼前的小事反覆串習的話, 就會變得好像很大。 就像眼皮上沾了東西, 看出去就會覺得很龐大, 但把它拿下來看, 可能還沒有芝麻大。 實際上到底 什麼事最大?生死事大! 什麼東西最急?修行最急!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戒行常存時省身 慎思明辨自清心 恐無常一旦現前 懼其無備災禍臨
Thumbnail
 修行意味着不再追求外在的完美形象和某種理想化的內在平和狀態。而是勇敢地面對內心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光明還是陰暗。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Thumbnail
佛陀教誡我們: 實際上痛苦是源於 我們內心深處的無明! 無明是內心對事物顛倒的認知, 產生了錯誤的判斷,而導致種種痛苦。 如果內心這根無明之刺不拔掉, 我們永遠都體會不到無苦的快樂。 ✨《希望.新生》轉動內心之眼,大千則隨之改變 !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關於敞開與行善的故事和冥想練習。通過敞開自我,人們可以真正感受到自己與世界的連結,並以真摯的慈悲來幫助他人。本文邀請讀者共同體驗和跟隨《每一天的覺醒》一書,迎接生活中的美好。
Thumbnail
修習不淨觀,可以克服所有的怖畏;厭離輪迴,希求解脫;可以轉修觀禪,證悟道果;特別是心有不樂、無聊,或貪欲生起時,要記得用這個修行法對治。
Thumbnail
修後於諸輪迴樂,剎那不生欲求心,晝夜欲求得解脫,爾時已生出離心。
Thumbnail
由修三有過患,能生猛厲欲求出離輪迴之心,以彼滅除輪迴。
Thumbnail
修後於諸輪迴福,剎那不生羨慕心,日夜欲求得解脫,爾時已生出離心。
Thumbnail
出世間的三乘法,根本在出離心,要首先學習發起。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戒行常存時省身 慎思明辨自清心 恐無常一旦現前 懼其無備災禍臨
Thumbnail
 修行意味着不再追求外在的完美形象和某種理想化的內在平和狀態。而是勇敢地面對內心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光明還是陰暗。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Thumbnail
佛陀教誡我們: 實際上痛苦是源於 我們內心深處的無明! 無明是內心對事物顛倒的認知, 產生了錯誤的判斷,而導致種種痛苦。 如果內心這根無明之刺不拔掉, 我們永遠都體會不到無苦的快樂。 ✨《希望.新生》轉動內心之眼,大千則隨之改變 !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關於敞開與行善的故事和冥想練習。通過敞開自我,人們可以真正感受到自己與世界的連結,並以真摯的慈悲來幫助他人。本文邀請讀者共同體驗和跟隨《每一天的覺醒》一書,迎接生活中的美好。
Thumbnail
修習不淨觀,可以克服所有的怖畏;厭離輪迴,希求解脫;可以轉修觀禪,證悟道果;特別是心有不樂、無聊,或貪欲生起時,要記得用這個修行法對治。
Thumbnail
修後於諸輪迴樂,剎那不生欲求心,晝夜欲求得解脫,爾時已生出離心。
Thumbnail
由修三有過患,能生猛厲欲求出離輪迴之心,以彼滅除輪迴。
Thumbnail
修後於諸輪迴福,剎那不生羨慕心,日夜欲求得解脫,爾時已生出離心。
Thumbnail
出世間的三乘法,根本在出離心,要首先學習發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