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歌,沒那麼簡單》:從史特拉斯堡到卡薩布蘭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史特拉斯堡的長夜

 

時間,西元1792年4月25日。

地點,法國東部大城,與鄰國僅一河(萊茵河)之隔的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

 

貴為市長,科學家,同時更是共濟會(Freemasonry)高級會員(導師)的迪特里西男爵(Philippe Friedrich Dietrich),正設宴款待著同樣身為弟兄會員,也是官拜法國軍官的業餘作曲家德・里爾(Claude Joseph Rouget de Lisle)。


德・里爾

德・里爾


然而,

 

賓主盡歡之際,史城之外卻是山雨欲來、情勢緊迫。因為欲強力澆熄西元1789年「法國大革命」後自由、平等火苗的「(第一次)反法同盟」,隨著法蘭西(非君主專制的立憲王國)正式對神聖羅馬帝國宣戰,訓練有素,享譽歐陸的封建君主制擁護國普魯士跟奧地利(神聖羅馬帝國)聯軍業已兵臨城下,不消數日,必然會進入短兵相接的激烈交鋒……


raw-image


「(法蘭西)將從各地召集我們的子弟,保衛他們受外族威脅的家園。」

「但是我們現在缺少激勵士氣的歌曲,無法提升全體軍民的鬥志!」

 

男爵一席話的莫名感慨,讓德・里爾散會後徹夜未眠。國難當前,匹夫有責,更何況是為了普世價值而戰……

 

動身吧!祖國的子民們!

榮光之日已降臨。

與吾人為敵的暴君,

已將染血的軍旗升起!

 

東方黎明,距離火線衝突越發高漲前夕,4月26日,德・里爾用了一個晚上的時間,將一首名為《萊茵軍團戰歌》(Chant de guerre pour l'ArméeduRhin)的進行曲獻給了盧克納元帥(Nikolaus Luckner)……法蘭西萊茵軍團(Armée du Rhin)把的指揮官,而軍團的總本部正是設在史特拉斯堡。


盧克納元帥

盧克納元帥


武裝起來,所有的公民們,

組織你們的隊伍!

前進,前進!

只有(敵人的)不潔之血

才能灌溉我們的犁溝!

 

據聞曲調的創作靈感參考了「音樂神童」莫札特的C大調第二十五號鋼琴協奏曲,或是教會清唱劇中由管風琴伴奏的詠嘆調等旋律,再加上德・里爾激昂詞句的《萊茵河軍團戰歌》,不只鼓勵戰場上眾弟兄們守護疆域的最前線,也很快就在史城裡傳唱開來,成為抵禦外侮的強心針!


不到兩個月後,

 

在法國南方的海港城馬賽(Marseille),一位來自蒙皮利(Montpellier)憲法之友俱樂部,主張改革立憲的代表,年方22歲的米勒(François Mireur),在受邀發表談話,準備號召更多年輕人投入對抗「反法同盟」志願軍(國民自衛隊)的同時,他率先吟唱了這一首他幾天前才從蒙城聚會上聽到,由史特拉斯堡特使傳來的愛國歌曲……


米勒

米勒


你們是否聽到那鄉間

兇殘士兵們的嚎叫?

他們會來到你們的臂膀中

虐殺你們的妻小!

 

武裝起來,所有的公民們,

組織你們的隊伍!

前進,前進!

只有(敵人的)不潔之血

才能灌溉我們的犁溝!


另一個場景,同年6月,巴黎。

 

幾年前人民攻破巴士底的怒吼聲即使言猶在耳,也著實撼動了千載年來「君權神授」的基業,「主權在民」四個字更逐漸成為未來國家治理上的共識,但是在保守派(保皇黨)人士與瑞士禁衛軍團的層層保護下,依舊握有最高權勢,也持續訴求絕對君主制的法王路易十六,卻在此時一口氣否決掉由國民立法會議所通過的三項重要法令,也順勢籌組了擁戴國王掌權的新內閣,亦捨棄民意,私自撤換掉力圖改革的多位政府部員。


路易十六

路易十六


君主專制的不死怨靈,彷彿再次迴盪在巴黎上空……

 

走上街頭,振臂呼喊的數次示威衝突,路易十六跟國民立法議會,以及巴黎人民的距離與價值觀逐漸拉遠,尤其神聖羅馬帝國跟普魯士出兵法蘭西,掃蕩革命,保護波旁王朝(法國皇室)的「侵門踏戶」,背後更和國王一家出逃失敗跟尋求軍事外援有密切關係,更讓各地的共和制度支持者紛紛加入自衛軍的行列……哪怕是巴黎近郊籌設兩萬名自衛軍的法案剛被國王一筆劃掉!

 

敵人將用沾染你們至親鮮血的鐵鍊征服與摧毀我們效忠的祖國!

法蘭西公民們,國家正處於危險之中!

 

到了7月,《萊茵軍團戰歌》已被單獨印製在宣傳單上,更隨著馬賽和布列塔尼志願軍北上路程的持續頌揚,將歌曲帶入了花都。從丘陵到河畔,從孩童到老翁,大街小巷也不時傳來《馬賽贊歌》的旋律……當時巴黎人如是說。



西元1792年8月10日,史學家稱之為「法國第二次革命」的重要日子,巴黎公社與各地方支部決定發起了奪取法國王宮「杜勒麗宮」(Palais des Tuileries)的推翻君主制武裝行動!


raw-image


生性憎恨暴力,也畏懼王室成員受到任何傷害的路易十六,眼見人心盡失,大勢已去,只得選擇用「撤離」的方式揭示出這場悲劇的主題動機……而且不若巴士底起義後法國仍維持君主制憲議會的編制,從此刻開始,國王不再是人民尊敬的一國之君。路易十六淪為罪人,被奪去原有的侍奉與禮遇,所有職務也全數遭到解除,並直接逮補入獄,送往聖殿塔(王室監獄)羈押,接受嚴密監控。


raw-image




「王權的廢除是你不能推遲到明天的事。」,愛爾伯瓦(演員、政治家)

 

9月21日,法國新的立法機關「國民公會」(Convention nationale)開議,第一項決議正是全體歡呼通過「廢除君主制宣言」。

 

隔天,前線傳來了令人振奮的好消息……裝備精良的普魯士跟奧地利聯軍居然在法國北方的瓦爾米(Valmy)意外遭到了志願軍的猛烈痛擊!


raw-image


擁有高昂鬥志和運用靈活戰術的法國年輕人,就算缺乏實戰經驗,可是他們一邊揮舞著刀劍,一邊高聲唱著《馬賽贊歌》,沒有怯戰,也不知何謂怯戰,大家勇往直前,從子夜戰至天明,第一次有效阻擋了來勢洶洶的君主制聯盟軍,也鼓舞了原先憂心忡忡的法國民眾士氣。「法蘭西萬歲!」、「人民的軍隊打敗了國王的軍隊!」的口號響徹雲霄。

 

國民公會也在同日頒布新的法令:

 

「在未來議會的法令上,應當註明『法蘭西共和國』第一年的日期。」

 

République française,也就現在的「法蘭西第一共和」。


但當時的法國人並未將口耳傳頌的《La Marseillaise》(馬賽曲)視為是國歌,而只當作是一首真情流露的愛國歌曲,反而是採行於西元十六世紀末期的《亨利四世進行曲》(Marche Henri IV),或是更名後的《路易十六進行曲》,也就是法蘭西王室頌歌,才相對有官方版「國歌」的地位。

 

就在「法國大革命」屆滿六週年時,歷經公開斬首路易十六與王后、保皇黨發起區域內戰,還有救國(公共安全)委員會統治下的恐怖時期(Terreur)與民粹暴亂式微,一系列的紛擾與動盪,西元1795年7月14日,國民公會宣布《馬賽曲》為共和國國歌。


raw-image
raw-image


不紅著眼眶期盼英靈生還

而是希望與他們共享棺柩。

我們畢生最崇高無比的榮光,

就是為英雄們洗冤或是並肩戰死沙場!

 

遺憾的是,身為《馬賽曲》重要推手的史城市長迪特里西男爵,已經在西元1793年的12月間,遭政敵冠上「共和國最可怕的陰謀家」之名,不幸命喪斷頭台,享年45歲


歷史,總是一場場流動的盛宴,身為「國歌」同是亦然。

 

軍旅出生的天才拿破崙,在幾年後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但為顧忌國歌歌詞裡出現的「暴君」,他於是將軍歌《出征頌》(Chant du départ)調整為新的法國國歌,但未下令禁唱《馬賽曲》;而待路易十八因拿氏政權垮台,法皇波旁王朝復辟(Restauration)時,法國國歌則改為《法蘭西王子重返巴黎》,其旋律正改編自《亨利四世進行曲》……


拿破崙三世

拿破崙三世


西元十九世紀中葉,法國承受了七月革命(1830)、二月革命(1848)的起義洗禮,也面臨著王權與共和的更替。西元1852年到1870年間,拿破崙三世從總統藉由全民公投的擁戴變成皇帝,他所採用的非官方版國歌為《向敘利亞進發》(Partant pour la Syrie),靈感來自於其叔叔拿破崙一世昔日向埃及遠征的凱旋戰役,詞句更帶有十字軍的騎士精神……

 

他將光榮的誓言,

鐫刻在那石頭上;

 

他在戰鬥時說道:

愛情屬於最美之人,

榮耀歸於最勇敢者。

 

自然,《馬賽曲》的敏感與尖銳,以及難以超越的文化穿透力,此時受到了當權者的扼殺,成為法定禁唱的歌謠。


西元1870年,拿破崙三世似乎也無法擺脫家族霸業殞落的宿命,普法戰爭的嚴重挫敗,身陷敵營,以俘虜的身份被迫黯然退位。取而代之的法國第三共和政體,和短暫引發流血暴動的無政府主義組織「巴黎公社」,雙方也都不約而同地以《馬賽曲》作為「國歌」曲調,但後者修改歌詞,名為「公社馬賽曲」(La Marseillaise de la Commune)。

 

同一時間,當巴黎公社遭到反革命勢力鎮壓時,身為公社委員之一的包迪埃(Eugène Pottier)在街頭和同志們浴血奮戰,但最終功敗垂成。在狼狽逃亡以躲避政府軍追捕之餘,他將滿腔熱血化為紙筆,藉《馬賽曲》的旋律,寫下了歌詠社會主義,無產階級永垂不朽的……第一版《國際歌》(L'Internationale)

 

起來,飢寒交迫的奴隸,

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

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

要為真理而斗爭!

(註:現行《國際歌》的旋律是乃西元1888年由比利時狄蓋特所作)




西元1879年,法國第三共和將《馬賽曲》寫入法律,再度明定為法國國歌。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緩步踏入政體更加茁壯、健全的第四共和(1946)與第五共和(1958),撇開四年飽受納粹屈辱之維希法國(Vichy France)政權所普遍採用的第二國歌《元帥,我們來了!》(Maréchal, nous voilà!),《馬賽曲》縱然蒙上了一些莫須有的灰塵,但不減百年來始終昂首挺立的傲氣光芒。


raw-image


「L'hymne national est la Marseillaise.」

(法國國歌是《馬賽曲》)

 

今日翻開法國憲法第二條,在定義所謂法蘭西共和國政府的主要象徵和重要原則事務中,《馬賽曲》是所有法國官方(軍事、外交)或民間任何活動、儀式裡唯一能夠演奏的國歌,與共和國的座右銘「自由、平等、博愛」永遠並列。但為了避免極端的狂熱愛國或民族主義份子逕自將《馬賽曲》黨派化或政治化,西元1988年的一項修法,正式禁止候選人在競選影片中使用國歌全曲或剪輯任何片段。




卡薩布蘭加的酒吧

 

時間,西元1942年11月26日。

地點,美國紐約好萊塢劇院

 

一部在三個月前才剛於攝影棚裡殺青的黑白愛情電影,在紐約的戲院進行了全球首映。當時作品已超支片商7萬5千美元的預算,而且是以邊拍攝邊補寫劇本的方式完成……可眾人沒有苛責或質疑,因為整個世界正陷入一片水深火熱之中,尤其不到一年前,珍珠港事件的悲慟更傷透了無數美國人的心。

 

電影裡的場景,是當年被維希法國,也就是納粹傀儡政權所控制下的法屬摩洛哥首府,卡薩布蘭加(Casablanca);在現實生活中,英美聯軍方以「火炬行動」在月中攻下了這座北非關鍵的灘頭堡,更象徵美軍已有實力在非洲戰場,甚至是地中海與納粹跟義大利奮力一搏。


raw-image


兩張足以逃出生天的納粹通行證,酒吧老闆、民主鬥士,以及兩人願意捨命守護的摯愛,是浪漫愛情片,也是戰爭英雄片,更是暗潮洶湧的諜報片,Rick Blaine跟Victor Laszlo,還有Ilsa Lund……三人的愛恨糾結,背後更有著不懷好意,個性多疑的德國空軍少校。攝影師用畫面營造出監獄、十架、自由法國(法國流亡政府)的形象與情愫,讓電影裡的人物都在烽火的戰亂動盪下失去自我,但也願意為了愛跟信念勇敢犧牲小我,成就更崇高的大我,如同戰場上的殉道者一般,沒有英雄,但可能也沒有壞人,簡而言之,有股說不出的淡淡悲傷、溫柔以及懷舊,尤其在Ilsa的臉上,你會發現這才是成年人的童話。


raw-image
raw-image


操刀全劇配樂的史泰納(Max Steiner),在三年前就以《亂世佳人》奠基了其大師聲望,本次為求突顯戰時敵我抗爭的力,又考量男女複雜感情的美,於是將主題曲《時光流逝》(As Time Goes By)跟《馬賽曲》兩者作為譜曲基礎,在不同的過場或主角情緒轉換上加以修飾,讓聽眾能充分感受到敵前兒女為往昔私情、為自由民主的掙扎與無奈……

 

「We will always have Paris.」

 

更重要的是,雖然自由法國的火苗當時還無法讓巴黎重光,但在電影的世界一切都充滿可能,因此史泰納神來一筆,在影片中加入了德意志愛國歌曲(《守衛萊茵》,Die Wacht am Rhein)和《馬賽曲》的準「國歌」對壘,從日耳曼軍人的趾高氣揚,到所有人加入了詠嘆法蘭西萬歲,齊心抵禦外敵的合唱,宛如就是西元1792年史特拉斯堡、馬賽、巴黎,乃至於是瓦爾米前線,法國全境的回聲!此一名場面日後也躍居影史上的不朽音樂佳話之一。


除此之外,史泰納也在不少細節之處添上《德意志之歌》的第一小節用以借代德國,而《馬賽曲》則象徵同盟國。



最後一幕,兩個好朋友,警察總長Renault和Rick,走入了伸手不見五指的霧夜,在漫漫幽暗中……尋得明日的朝陽重光。


納粹進入巴黎

納粹進入巴黎


西元1944年8月25日,自由法國第二裝甲師光復巴黎;三天後,盟軍成功解放馬賽。


巴黎重光,盟軍勝利

巴黎重光,盟軍勝利


為愛與榮耀而戰,

永不過時。

 

電影,流逝的時光,但經典永生……《北非諜影》(Casablanca)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對了,有關《馬賽曲》在古典音樂的「運用」,歡迎您移駕到另外一篇文章:



隨著《馬賽曲》在民間各地的廣為流傳,成為傳統君主頌歌外的第一首「歐洲(人)進行曲」風格,鼓吹著激昂、奔放與熱情,後來詞句跟旋律也同步影響了其他新興國家在創作與選定「國歌」上的取向,更讓不少國家的國歌隱約帶著《馬賽曲》的影子……

 

下一篇,


這個國家的第二國歌(非官方)比官方版國歌更有名,而且有機會在國家音樂廳或台中歌劇院聽到;而官方版國歌的詞句來源雖然來自於對《馬賽曲》的感動與抱負,但在法律上被正式載明作為國歌,居然要等到西元二十一世紀……

 

我們下回見。(好像真的認真起來了)


圖文來源,一併致謝: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a_Marseillaise

https://fr.wikipedia.org/wiki/La_Marseillais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laude_Joseph_Rouget_de_Lisl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attle_of_Valmy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sablanca_(fil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時光-avatar-img
2024/09/11
剛剛去google路易十六,看到上面寫「他七歲的兒子路易十七在獄中三年,一日僅有一餐,隨地大小便,連洗澡都得不到准許,最後被虐待致死。」回顧歷史,所有重大事件(革命也好,戰爭也好)都要枉死好多人。這名七歲小孩只因為他頂著路易十七的名頭,落此下場,令人唏噓。(抱歉,有點離題了。)
時光 是,謝謝您的補充,路易十七算是法國大革命時期不幸受難的王室成員之一,整個聖殿塔的囚犯也只有他的姊姊得以平安獲釋;一直到西元二十一世紀,法國擁王派(正統派、Légitimistes)在取得政府首肯之後,才未路易十七舉辦了一場國王規格的追悼會與安魂彌撒。 路易十六,嚴格說起來不算是無能的國君,但生不逢時,沒有辦法處理變化加劇的國內外局勢,最後被迫走下王位,甚至斷送性命。
馬賽曲旋律好聽歌詞又很讚~太常聽到要背起來了XDD~~ 原來背後還有這麼多故事啊.......感謝万華鏡大大分享~~😍
蘿娜自語 謝謝您的支持😁😁
薇亦柔止-avatar-img
2024/09/11
我曾經在Bundesarchiv找到希特勒在巴黎留影的照片,這張照片實在是夠挑釁的了︰ https://episode.cc/read/moria.chloe/my.221228.045156/25
薇亦柔止 天啊,好可怕,當年盟軍為了配合蘇聯的要求,直接下達無差別轟炸,確實給了德國可怕的重傷害。 謝謝您補充連結的精彩文字🙏
Sylvia-avatar-img
2024/09/11
好剛好呀!剛剛煮晚餐時才正好聽了podcast講法國大革命前的故事呢~看完這篇,明天再接下去聽法國大革命~~
Sylvia 是,很「應景」,法國大革命絕非一天或幾個小時就可以完成,背後有很多複雜且糾結的因素,但是革命之後,甚至是整個動盪的過程,也值得我們深思,尤其是恐怖統治時期的「殺無赦」😢😢
avatar-img
(耍廢中)私の部屋:世界、歷史、人生的万華鏡
13.7K會員
62內容數
古之所謂良史者,其明必足以周萬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適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難知之意,其文必足以發難顯之情,然後其任可得而稱也。《南齊書.序》
2025/04/27
天婦羅,這道日式料理的起源,竟與葡萄牙傳教士在日本傳教期間的大齋期飲食習慣有關。文章追溯天婦羅從葡國傳教士的節期炸物,到江戶時代長崎的本土化過程,以及其背後與宗教、文化交融的歷史故事。
Thumbnail
2025/04/27
天婦羅,這道日式料理的起源,竟與葡萄牙傳教士在日本傳教期間的大齋期飲食習慣有關。文章追溯天婦羅從葡國傳教士的節期炸物,到江戶時代長崎的本土化過程,以及其背後與宗教、文化交融的歷史故事。
Thumbnail
2025/04/19
車諾比核災39週年,回顧這場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核災事故,探討其成因、影響以及啟示。從事故發生的經過,到後續的善後處理與長遠影響,文章深入剖析車諾比事件背後的政治、技術和人為因素,並藉此反思核能安全以及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Thumbnail
2025/04/19
車諾比核災39週年,回顧這場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核災事故,探討其成因、影響以及啟示。從事故發生的經過,到後續的善後處理與長遠影響,文章深入剖析車諾比事件背後的政治、技術和人為因素,並藉此反思核能安全以及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Thumbnail
2025/04/13
「Hi!部屋主人,你應該是歷史宅男或油膩大叔二擇一或兩者兼具吧?請容許我的無禮與無理提問,看過部落格裡的幾位壽星生平後,總覺得沒甚麼亮點或煙花,放眼看去,都是你我皆知的somebody……真的沒有所謂的偏門或冷門壽星嗎?部屋主人是經營連鎖平價火鍋店,而非高級的特選冰品店嗎?」
Thumbnail
2025/04/13
「Hi!部屋主人,你應該是歷史宅男或油膩大叔二擇一或兩者兼具吧?請容許我的無禮與無理提問,看過部落格裡的幾位壽星生平後,總覺得沒甚麼亮點或煙花,放眼看去,都是你我皆知的somebody……真的沒有所謂的偏門或冷門壽星嗎?部屋主人是經營連鎖平價火鍋店,而非高級的特選冰品店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1792年法國大革命期間,史特拉斯堡市長迪特里西男爵與業餘作曲家德・裡爾的故事。德・裡爾於危急時刻創作了《萊茵軍團戰歌》,激勵了人們的鬥志,並為後來的《馬賽曲》奠定了基礎。文章回顧了此歌曲的影響以及在歷史演變中的重要地位,並關注其如何成為法國的國歌,象徵著自由與平等的追求。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1792年法國大革命期間,史特拉斯堡市長迪特里西男爵與業餘作曲家德・裡爾的故事。德・裡爾於危急時刻創作了《萊茵軍團戰歌》,激勵了人們的鬥志,並為後來的《馬賽曲》奠定了基礎。文章回顧了此歌曲的影響以及在歷史演變中的重要地位,並關注其如何成為法國的國歌,象徵著自由與平等的追求。
Thumbnail
費德利可‧加爾西亞‧羅卡1898年出生於西班牙格拉納達省的牛仔泉鎮,1936年在西班牙內戰開始時,被弗朗西司可‧弗朗哥‧巴蒙德將軍率領的法西斯陣營逮捕後,在格拉納達近郊被暗殺身亡。
Thumbnail
費德利可‧加爾西亞‧羅卡1898年出生於西班牙格拉納達省的牛仔泉鎮,1936年在西班牙內戰開始時,被弗朗西司可‧弗朗哥‧巴蒙德將軍率領的法西斯陣營逮捕後,在格拉納達近郊被暗殺身亡。
Thumbnail
1830年七月革命爆發,就在巴黎公寓的窗前,德拉克洛瓦親眼目睹這場革命。以往只能從拜倫的詩歌或希臘獨立戰爭的報導中想像戰爭場面的德拉克拉瓦,在這三天的動亂中,將內心產生的複雜感受表現在《自由領導人民》這幅不朽的名畫。
Thumbnail
1830年七月革命爆發,就在巴黎公寓的窗前,德拉克洛瓦親眼目睹這場革命。以往只能從拜倫的詩歌或希臘獨立戰爭的報導中想像戰爭場面的德拉克拉瓦,在這三天的動亂中,將內心產生的複雜感受表現在《自由領導人民》這幅不朽的名畫。
Thumbnail
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在興建新天鵝堡時,急需要錢,爲了籌措經費,在德意志統一戰爭期間,接受了俾斯麥巨額匯款。蝦米?連國王也會賣國?怎麽不會,這位有名的童話國王可有個非常奢侈的嗜好——蓋宮殿。
Thumbnail
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在興建新天鵝堡時,急需要錢,爲了籌措經費,在德意志統一戰爭期間,接受了俾斯麥巨額匯款。蝦米?連國王也會賣國?怎麽不會,這位有名的童話國王可有個非常奢侈的嗜好——蓋宮殿。
Thumbnail
每天都會見面,多月來她從未向羅力軍官說過任何一句說話,現在她只能說:「再會!」也是她唯一的一句說話。
Thumbnail
每天都會見面,多月來她從未向羅力軍官說過任何一句說話,現在她只能說:「再會!」也是她唯一的一句說話。
Thumbnail
  《西線無戰事》為德裔美籍作家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Erich Maria Remarque, 1898-1970)於1928年開始連載的半自傳小說,並三度搬上大螢幕。然而現實的埃里希最後倖存下來,並將對戰爭的省思寫成小說,電影則以悲劇收場。   本片背景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德軍在法國
Thumbnail
  《西線無戰事》為德裔美籍作家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Erich Maria Remarque, 1898-1970)於1928年開始連載的半自傳小說,並三度搬上大螢幕。然而現實的埃里希最後倖存下來,並將對戰爭的省思寫成小說,電影則以悲劇收場。   本片背景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德軍在法國
Thumbnail
  1.現今的德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與法國原是同一個國家:法蘭克王國(Regnum Francorum, 481-843)。840年國王路易一世(778-840)死後,領土由三位兒子分別繼承。長子死後,兩兄弟分割了大哥的土地,並簽定凡爾登條約(Treaty of Verdun)。因此,法蘭克王國的
Thumbnail
  1.現今的德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與法國原是同一個國家:法蘭克王國(Regnum Francorum, 481-843)。840年國王路易一世(778-840)死後,領土由三位兒子分別繼承。長子死後,兩兄弟分割了大哥的土地,並簽定凡爾登條約(Treaty of Verdun)。因此,法蘭克王國的
Thumbnail
  朋友们好,在二战时期,不管是同盟国还是轴心国中,各自的海军力量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不怎么引人注目的法国舰队实力如何呢?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在1942年11月27日这一天,当时是半夜的时候,一支庞大的德军摩托车机动部队,正在向法国南部的港口城市土伦进发。话说
Thumbnail
  朋友们好,在二战时期,不管是同盟国还是轴心国中,各自的海军力量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不怎么引人注目的法国舰队实力如何呢?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在1942年11月27日这一天,当时是半夜的时候,一支庞大的德军摩托车机动部队,正在向法国南部的港口城市土伦进发。话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