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抽血櫃台工作,累積了一些臨床經驗,想藉由理解、準備與預防,增進受檢者與採血者雙方的體驗與感受,改善醫病關係。
個人在臨床經驗斷斷續續的也超過5年以上,雖然不能保證每次採血都成功,也不能保證抽血每個人都不痛的離開櫃台,但我每次都會從各個方面試圖讓下一次的採檢更順利、更完整。
想要從以下幾個面向分享資訊:- 抽血的環境
- 抽血的器具
- 採檢的容器
- 受檢者的姿勢
- 針具及採血管
- 肘部靜脈的注意事項
- 特殊狀況 1 抽血後血腫
- 特殊狀況 2 神經損傷
- 暈針的處理
- 幼兒童與困難抽血
- 受檢者預防與心理建設
- 抽血者的姿勢與復健
- 抽血者的心理建設
- 雙方的權利與義務
- 常見問題 FAQ
大多數來抽血的人的情緒不是正向的,
抽血是一個侵入式的檢查,除了預期會很痛的心理準備外,也有參雜不確定性而衍生的恐懼、害怕、失望等負向感受,也隱含權力與義務的關係不平等。
想要改變這些負向的感受,我認為可以從了解器具、流程、採檢者的動作與採檢後的動作與預防著手,透過資訊平等,達到賦權取得掌控感,心理比較平衡的狀態下,可以比較平靜的離開抽血櫃台。
我想要就我執業與學習的過程中,學長姐的教導與執業的體驗與改進後,整理出來各方面的注意事項與訣竅,分享給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