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女歌手泰勒絲(Taylor Swift)最近捲入選戰風波。關於「泰勒絲如果表態,可以影響多少選民?」的研究與討論,已經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答案是:在選情緊繃的時候,她恐怕是有關鍵的影響力。
二〇二三年時就有個研究,測量一項公共政策,如果有泰勒絲背書,可以增加多少支持度?模擬的公共政策是:「父母和教師應該在決定高中圖書館收錄哪些書籍時擁有同等的發言權。」同樣一句話,如果前提加上「泰勒絲認為」這幾個字,反對這樣政策的人,就從47%下降到40%。
這研究的對象是大學生,原本就是容易受泰勒絲影響的族群。反對的人從47%降到40%,但支持的人並沒有增加許多。這說明明星對公共政策的影響力並沒有那麼巨大,但在拉鋸戰時有可能因此推了一把或減少阻力。
另一個今年的民調則顯示,34%的Z世代選民表示,他們會受到泰勒絲的表態,增加去投票的動機。不過,也有26%的Z世代選民表示,泰勒絲的背書,對他們可能產生反向作用,增加了去投她反對的候選人的動力。
加加減減,泰勒絲的表態支持,對候選人還是有幫助。
如果是針對所有年齡層的選民,有45%的選民表示,泰勒絲的表態,會影響他們的投票行為。
黨派立場自然也會影響選民對泰勒絲的看法。今年初的調查,如果詢問是否相信泰勒絲跟民主黨密謀在適當時機表態、協助民主黨候選人當選,有32%的保守派相信這說法,只有4%的自由派選民認同。
今年一月的調查,54%的美國人對泰勒絲有好感。即使是共和黨支持者,對泰勒絲有好感的人也不少。今年五月的民調則發現,有9%的選民可能會受到泰勒絲影響,主要是女性、35歲以下美國人、以及無黨派的選民。
對於台灣人來說,我們看泰勒絲是大明星,看她捲入政治風波好像在看好戲。但美國學者難免會擔心,如果一位歌手或演員對公共政策與政治有這麼大的影響力,是件好事嗎?即使這些學者支持的候選人,可能多數是跟泰勒絲一樣,他們還是會擔憂有那麼多人會受到名人光環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