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繩美麗海水族館黑潮之海的沈思與啟示,想見未來的亞特蘭提斯。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2023年參觀了美麗海水族館之後,我就一直對黑潮之海水族箱念念不忘,每當回想起那巨大的水族箱中,碩大的鯨鯊和魚群在那蔚藍透光的水裡游轉的畫面,我的心都會感到一股溫柔的平靜蔓延開來,有一種懷念且被撫慰的感覺。

然而這一次坐在水箱前,看著那個畫面,我心中除了平靜,也多了一份傷感。

這一趟回到沖繩,我跟我的伴侶也再次去了一趟美麗海水族館。我們這一次很有默契地一同想要在那黑潮之海水族箱前多待一點時間,好好地感受一下那氛圍。

出發當天,遇上天公不作美,在抵達停車場之後,我們遇上了滂沱大雨。前往本館上的人都跟我們一樣,撐著傘,縮著身體,想要快速穿過沒有雨遮的空地,趕緊到本館裡面避雨。

抵達了本館之後,我們拿著昨晚在飯店買的票,通過剪票口,然後順著參觀的路線散步,沿路看著那些美麗的水族箱展示,心裡還是很讚嘆這些海洋生物的美,順道也與另外一個美麗海小明星:花園鰻打聲招呼。

走著走著,我們就來到了黑潮之海的所在地。這裡的參觀空間很像是電影院,燈光昏暗,前方發著藍光的玻璃帷幕,就是黑潮之海水族箱的一面。從水族箱中透出的藍色光芒,渲染了黑暗的空間,營造出一種美得不像話的神祕感。

水族箱前方是可以站立的搖滾區,遠一點的是可以坐下的階梯,連接兩者之間的是之字形步道。在這裡駐足的人潮很多,男女老少幼都有,當水族箱裡的海洋魚群游過,都會伴隨著驚呼與讚嘆聲,不得不說這裡真的是美麗海水族館的鎮館之寶。

我們幸運地找到了一個較為中央的位置,然後就像在電影院看大螢幕一樣,看著水族箱裡那的群從畫面的右方緩緩探出,慢悠悠地游過,然後轉入左方的空間,失去了蹤影。

我們就這樣看了十幾分鐘,不自覺地沉浸在那藍色水族箱中的世界裡,感覺著某種撫平思緒的流動,心靈也莫名地獲得療癒。然後我們就起身,走下了之字形步道,站在搖滾區,抬著頭,近距離看著水族箱裡魔鬼魟像飛機在水裡翻轉穿梭,有些小魟魚還會貼著玻璃對你微笑,還有那主角鯨鯊如同太空船一樣經過你的上方,以及那巨大的肚皮上面還有兩三隻搭便車的鮣魚。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看著這些海洋生物,我不禁感嘆著牠們的奇特與美麗,開始想像牠們在自己原生大海裡的模樣,突然我發現我有點感傷。

因為牠們在這裡,不是在海裡。

我想是我有些代入了吧,我看著眼前的巨大的玻璃箱,看著水族箱裡的牠們不斷地回游轉著,我想著如果我是牠們,我是否會感到開心?

我知道生活在這水族箱裡會很安全,工作人員會給予很多的照顧,會餵食,會投藥。對這些魚群而言,玻璃箱中也沒有外敵,也減少了許多危險。然而在這樣的安全之下,犧牲的是徜徉在大海裡的自由,以及與各種不同可能性的相遇。

身為人類的我可以在這裡欣賞牠們美麗的身姿,固然感到開心,然而我們卻讓這些美麗的生物們離開了他們原生的環境,生活在這巨大卻又狹窄的玻璃箱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想到這裡,我覺得我的開心裡,多了一些愧疚感。

我隱藏著這種感覺,跟我的伴侶離開了黑潮之海,開始往出口處移動。因為我還被那種感覺給包圍著,沿路上我有點心不在焉,對眼前的展示,也難以專心觀看。

然而最後在出口處的一處展區,我那種感覺有了解方。

那裏是美麗海水族館的動物保育員的「研究成果」展覽區,是他們與許多的海洋生物相處的觀察紀錄,雖然布置得有些凌亂,但看著那些觀察報告與各種照片,我才意識到,也許這間美麗海水族館,她的另外一個名字是美麗海海洋生活教育館。

這裡有很多愛著這片海洋的人,他們努力地傳達著守護這片海洋的心情,也在這間水族館中真正地落實這份工作。那也許,那些我認為被關在水族箱裡居就著的海洋生物們,也是這個場域的共同工作者。沒有牠們的存在,我們不可能如此深刻感受到海洋生物活生生的美麗,也難以因此而去反思我們也許可以為了這些不同種族的鄰居朋友們做點什麼,而不是在日後只能靠著手機裡的照片吹噓。

這些不同種族海洋朋友們透過牠們自身喚醒我們同為一個星球裡的生存共同體的意識,至少我是被點到了。

從現在的時間點來看,很可惜我們只能用這樣的方式去了解海洋,然而拉長時間,也許這一切只是個過程。美麗海水族館只是我們與海洋生物建立連結的一個前哨站,藉由這裡,後面得以發展出共生共存的生態方式。也許在物種上我們有所不同,但是在整個星球的意識裡,我們與牠們無二無別。

參觀完這裡,我腦袋不禁浮現起一個畫面:人們坐在一顆顆的透明玻璃球體中,在深藍的海洋裡,以最不打擾牠們的方式,與牠們一起在海中共遊,看著牠們在大海裡徜徉的美麗身姿,觀察牠們的海底生活,然後像個孩子一樣,嘴裡不禁發出讚嘆與驚呼的聲音。

聽起來有點像是電影中在海洋裡的亞特蘭提斯,但誰曉得不會有那一天呢。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靈魂驛站22號:生命探究|心靈覺行|生活旅圖
85會員
76內容數
有時候,你得要瘋了,才知道自己清醒。 這是一座靈魂旅人的中途站,為那些在生命中曾迷惘、也渴望清醒的人而存在。 在這裡,我分享命理知識、靈性觀點、生活感悟與行動覺察, 不為給出答案,只願陪你一起提問,開啟屬於自己的探索之路。 你不是來這裡找到某種正確的方式,而是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走出生命的迷宮。
2022/05/31
身為臺南人的我,對臺南白糖粿的印象停留在油膩,但高雄的白糖粿徹底改變我的想法!旗津及苓雅夜市陳記老牌白糖粿,外酥內軟、甜而不膩,讓人驚艷!
Thumbnail
2022/05/31
身為臺南人的我,對臺南白糖粿的印象停留在油膩,但高雄的白糖粿徹底改變我的想法!旗津及苓雅夜市陳記老牌白糖粿,外酥內軟、甜而不膩,讓人驚艷!
Thumbnail
2022/01/09
一家巷尾轉角的小吃店,提供價格親民的家常菜餚,吸引許多辛勤工作的顧客。樸實無華的環境與老闆的親切服務,讓人感受到濃厚的人情味,體驗到難以言喻的溫暖與安心。
Thumbnail
2022/01/09
一家巷尾轉角的小吃店,提供價格親民的家常菜餚,吸引許多辛勤工作的顧客。樸實無華的環境與老闆的親切服務,讓人感受到濃厚的人情味,體驗到難以言喻的溫暖與安心。
Thumbnail
2021/09/26
中秋節過後,食慾難耐,想起臺南阿霞飯店(錦霞樓)的紅蟳米糕。選用母紅蟳,蟹膏飽滿,搭配軟糯彈牙的米糕,鹹甜適中,香氣十足,是秋蟹季節不可錯過的美味。
Thumbnail
2021/09/26
中秋節過後,食慾難耐,想起臺南阿霞飯店(錦霞樓)的紅蟳米糕。選用母紅蟳,蟹膏飽滿,搭配軟糯彈牙的米糕,鹹甜適中,香氣十足,是秋蟹季節不可錯過的美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潛入深海,彷彿進入一個神秘的異世界。陽光無法穿透的深處,孕育著無數令人驚嘆的海洋生命。隨著深度的增加,水壓不斷升高,溫度驟降,但生命卻以各種奇特的形式頑強生存。 在幽暗的海底,我們可能會遇見巨型的魷魚,它們的身體如同一艘潛艇,在水中緩緩游動。色彩斑斕的珊瑚礁上,熱帶魚穿梭其中,形成一幅美麗的水中畫
Thumbnail
潛入深海,彷彿進入一個神秘的異世界。陽光無法穿透的深處,孕育著無數令人驚嘆的海洋生命。隨著深度的增加,水壓不斷升高,溫度驟降,但生命卻以各種奇特的形式頑強生存。 在幽暗的海底,我們可能會遇見巨型的魷魚,它們的身體如同一艘潛艇,在水中緩緩游動。色彩斑斕的珊瑚礁上,熱帶魚穿梭其中,形成一幅美麗的水中畫
Thumbnail
鯊魚並不是都嗜血兇猛,我們過往的認知與恐懼來自電影,也來自想像。
Thumbnail
鯊魚並不是都嗜血兇猛,我們過往的認知與恐懼來自電影,也來自想像。
Thumbnail
夏日消暑活動 - 夜宿海洋館,想與那個特別的你,享受一個奇幻的行程✨
Thumbnail
夏日消暑活動 - 夜宿海洋館,想與那個特別的你,享受一個奇幻的行程✨
Thumbnail
「看著大海一望無際的景色,深藍色的海水湧起滾滾浪花,浪濤拍打著岸邊的礁石。  浩瀚的大海好像和天空連在一起一樣,直到地平線的那頭。海水,輕輕地拍打著沙灘。我馬上脫掉鞋襪,赤著腳走在細軟的沙灘上,看著海攤上許多的雜物和垃圾慢慢撿起來。」   曾經在日本的沖繩看著藍色的海洋,第一次看到那種清澈透
Thumbnail
「看著大海一望無際的景色,深藍色的海水湧起滾滾浪花,浪濤拍打著岸邊的礁石。  浩瀚的大海好像和天空連在一起一樣,直到地平線的那頭。海水,輕輕地拍打著沙灘。我馬上脫掉鞋襪,赤著腳走在細軟的沙灘上,看著海攤上許多的雜物和垃圾慢慢撿起來。」   曾經在日本的沖繩看著藍色的海洋,第一次看到那種清澈透
Thumbnail
若有來世 我想要當海膽 隨海飄揚,滾來滾去 誰都不能阻止我的決心✧⁠◝⁠(⁠⁰⁠▿⁠⁰⁠)⁠◜⁠✧ https://zh.lovepik.com/images/png-the-sea-urchin.html
Thumbnail
若有來世 我想要當海膽 隨海飄揚,滾來滾去 誰都不能阻止我的決心✧⁠◝⁠(⁠⁰⁠▿⁠⁰⁠)⁠◜⁠✧ https://zh.lovepik.com/images/png-the-sea-urchin.html
Thumbnail
此趟航班是由東華大學社會系的"環境社會學"課堂合作,而「東華BOWL來租」團隊受到邀請,一同參與此次的賞鯨之旅,因為這次的賞鯨之旅和平時黑潮帶領的賞鯨比較不同,有特意繞到位於花蓮七星潭的海邊垃圾掩埋場外,從海上直接看到海邊的垃圾掩埋場,用我們日常無法接觸到的視角,看到海洋廢棄物的震撼現況。
Thumbnail
此趟航班是由東華大學社會系的"環境社會學"課堂合作,而「東華BOWL來租」團隊受到邀請,一同參與此次的賞鯨之旅,因為這次的賞鯨之旅和平時黑潮帶領的賞鯨比較不同,有特意繞到位於花蓮七星潭的海邊垃圾掩埋場外,從海上直接看到海邊的垃圾掩埋場,用我們日常無法接觸到的視角,看到海洋廢棄物的震撼現況。
Thumbnail
位於花蓮的"黑潮文教海洋基金會",主要關注「鯨豚與海洋」的相關議題,並且有環境教育、鯨豚解說培訓志工、鯨豚監測、海洋廢棄物等事項。我們邀請到黑潮的執行長林東良分享「島航計畫」,並從中獲取很多山與海視角的能量。
Thumbnail
位於花蓮的"黑潮文教海洋基金會",主要關注「鯨豚與海洋」的相關議題,並且有環境教育、鯨豚解說培訓志工、鯨豚監測、海洋廢棄物等事項。我們邀請到黑潮的執行長林東良分享「島航計畫」,並從中獲取很多山與海視角的能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