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家事拖延:提升生活生產力的心態與時間管理技巧

如何克服家事拖延:提升生活生產力的心態與時間管理技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種狀況特別適用在不得不去做的雜事,對我來說就是家事,水槽裡還堆積著成山使用過的碗盤,床上被剛洗好還沒折的衣服佔領,地板完全就是灰塵和各種毛髮的家,這些與其說是災難現場,不如說是我的生活日常…,像我自己還有一個很難以啟齒的拖延行為就是拖延洗澡,雖然知道洗澡是必要的,但總覺得洗澡超級浪費時間的,下班後想做的事情有那麼多,開心滑手機、讀一些喜歡的書、去運動之類的事,做這些雜事總覺得被打斷很阿雜,想要先做完正事再說,最後最後,洗澡這件事就只能隔天上班前緊急洗一個戰鬥澡,反而一天只能以一個慌張的早晨當開頭也不是辦法。

在看了許多有關生產力的書籍後,對於這問題也有了些想法,以我自己的狀況來說,對於這種在時間矩陣裡面不重要但急迫的事,就是要認命去做。

以前的我抱著一拖再拖的心態,雖然冠冕堂皇的說是不想要自己的事情被打斷,只是有沒有一種可能是自己也沒有很想要做這些事,有些事情像是整理房間這種正增強的雜事做起來總是挺愉快的,做完待在房間裡覺得神清氣爽,但像洗碗洗衣服這些事,對我來說就是沒洗就沒東西可用,一種不得不的心態,就會讓我一拖再拖。

方法雖然說是認命去做,但也不是要自己和意志力去硬碰硬,其實可以轉換心態思考這些不得不去做的家事,可不可以用我比較在意的角度去詮釋,像是我喜歡整潔的空間,那與其想著我洗碗只是為了有碗可用,不如想著碗洗好環境就整潔了,洗衣服不單只是為了要有衣服穿,也是讓洗衣籃可以清空不要堆成垃圾山,這種正向的心態就比較不會讓人有怨恨感,也比較能讓自己確實完成任務。

除了心態上的調整外,另一個就是時間安排,要安排什麼時間去做這些不重要但急迫的事,一種事如果當下只是在休息,那想到應該要做的雜事就要立馬去做,像是當躺在床上滑手機時,想到要去繳費,那就應該直接去繳費,可能會想說等什麼時候出門再順便繳,這樣只會增加拖延的機率啊,不如就直接去做,另一種是每天安排一些固定時段去處理所有的雜事,在每天的一開始安排一小時,或是事情與事情的中間安排一小時,或是睡前安排一小時,先把時間固定好,不要設定說等事情做完再安排一小時,因為事情是不可能做完的,藉由先安排明確的時間,可以減少拖延的機會。

對我來說這些方法也都還在習慣中,但比起以前我覺得我更能享受做這些雜事的過程,也比較不會拖延,當然也是會有破功的時候,就警惕自己繼續練習吧。

avatar-img
黃小蜂的生活隨筆
5會員
50內容數
分享閱讀筆記,以及生活上的大小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黃小蜂的生活隨筆 的其他內容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對編織的熱愛以及它帶來的生活改變。
成功真的需要受苦嗎?當然不是,大多關於生產力的建議通常都是請大家先忍耐,期待最後豐收的果實,但作者告訴大家,用愉悅的心情才能走到最後。
市面上的生產力書籍大多專注於專案規劃和時間管理,但忽略了能量有限這一點。本書討論了工作品質的重要性大於工作時間長度,並介紹如何透過間歇性心流獲得好好休息。
這本書包含投資和理財兩個部分,作者用了許多數據及計算告訴大家怎樣做才是最好的,包含了許多扎扎實實的數字,雖然無法順順地讀過去,必須要和作者一起思考,但作者也寫得蠻仔細,也有稍作簡化,所以這樣得出的論點也更有說服力。
這本書是關於中日抗戰的歷史書籍,描寫了當時的場景和家庭失散的故事,充滿了生動的例子。作者深刻地描述了那個年代的情感和家庭失散的痛苦。
採取一年十二週計畫可以讓你採取最有效率的行動,節省許多時間,也更容易達成目標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對編織的熱愛以及它帶來的生活改變。
成功真的需要受苦嗎?當然不是,大多關於生產力的建議通常都是請大家先忍耐,期待最後豐收的果實,但作者告訴大家,用愉悅的心情才能走到最後。
市面上的生產力書籍大多專注於專案規劃和時間管理,但忽略了能量有限這一點。本書討論了工作品質的重要性大於工作時間長度,並介紹如何透過間歇性心流獲得好好休息。
這本書包含投資和理財兩個部分,作者用了許多數據及計算告訴大家怎樣做才是最好的,包含了許多扎扎實實的數字,雖然無法順順地讀過去,必須要和作者一起思考,但作者也寫得蠻仔細,也有稍作簡化,所以這樣得出的論點也更有說服力。
這本書是關於中日抗戰的歷史書籍,描寫了當時的場景和家庭失散的故事,充滿了生動的例子。作者深刻地描述了那個年代的情感和家庭失散的痛苦。
採取一年十二週計畫可以讓你採取最有效率的行動,節省許多時間,也更容易達成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