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主管的生存指南,四步驟助你化解混亂,快速上手
方格精選

新手主管的生存指南,四步驟助你化解混亂,快速上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升任主管的那天,我滿懷信心,卻沒料到現實狠狠地給了我一巴掌。

原以為當主管就是坐著發號施令,但當我真的站上這個位置,迎接我的竟是一片混亂。


我的團隊有四人,其中三人上週還和我一起對老闆發牢騷,這週卻成了我的組員,氣氛尷尬得讓人窒息。


上任首週,我滿心期待地分配了工作,卻在月會上被不如預期的報告氣得翻白眼。

組員互相推卸責任,會議變成了責任的拉扯,髒話差點脫口而出。


我壓住怒火,心裡不停地問自己:

我不是照搬前任主管的管理方式嗎?怎麼會這麼亂?


後來得知,組員們對我升任主管心有不滿,竟私下聯手製造障礙。

那時的我只覺得:「乾,當主管怎麼這麼難啊!」

難怪現在那麼多人不想當主管。


多年後回想,當時若能做好這四件事,或許就不會那麼慘


一、不急於管理,先識人再用人

先別急著當指揮官,了解團隊成員的特性和能力,誰是「孫悟空」誰是「豬八戒」,得弄明白才能分配任務。胡亂指揮,只會讓團隊陷入混亂。

二個小技巧分享:

1.查閱履歷表:

作為同事,你只知道對方手頭的專案,對他們的背景一無所知。

所以,接手團隊前,先翻閱他們的履歷,瞭解過往經歷。


2.進行面談:

了解背景後,一對一面談是必不可少的。

面談時我會關注這幾點:

-目前工作進度如何?

-對現狀的想法和未來規劃是什麼?

-我也會分享我對團隊的初步想法,讓雙方建立共識。

-聊聊對其他組員的工作看法

知己知彼,雖不一定能大獲全勝,但至少清楚如何運用手中的武器取勝。


二、先求服從,再談信服

理想,分配任務後,大家各自開工,但現實是組員可能會抱怨工作量或不滿被調整的任務。這時你可能會想,是不是該順著他們的意思?

千萬別!現在妥協,你的威信就沒了,組員只會在你頭上作亂。

初任主管需要建立威信,讓組員先服從,再談信服


三個小技巧分享:

1.說明遊戲規則:向組員說明任務的原由,減少抗拒,更易配合執行。

2.明訂工作制度:先禮後兵,把規則說清楚。

可討論,但最終決策權在我。旦決定,你就別再來五四三。

3.看的遠,站的高:新任主管容易被質疑。

你必須比團隊看得更透徹,遇事能抓住問題根本解決,這樣才能慢慢改變團隊對你的看法。

從管理者成長為領導者的關鍵;威權力求得服從,最終以能力獲得認同。


三、獎罰分明,留強汰弱

制度明確後,接下來是團隊最關心的獎勵,這階段我把團隊分成三類:

  1. 可成長:願意學習、求進步的組員
  2. 有機會:有潛力,未來可期的組員
  3. 不成長:不想動、懶的動、拒絕進步的組員

獎勵照業績來制定,對於「不成長」的組員,連續三個月沒進步,

不接受建議,輕則調整職務,重則直接開除。不要因人手不足而留住不適合的人,這會拖累團隊。


團隊正成長,懂得如何留才和汰換,團隊負成長,問題源於對現狀的安於與不作為。


四,個人優勢如何運用在團隊

此關鍵在於轉換視角,從「我怎麼做得好」轉為「我如何帶領團隊做得更好」。

找到自身的核心強項並將其轉化為團隊的動力:


1.利用核心項,提升隊成效:

如果你在業務開發上有一套獨門技法。當主管後,把這套方法拆解成具體的策略和技巧,傳授給團隊。親自示範,並給予練習和反饋的空間,讓團隊的整體開發能力迅速提升。


2.發掘並放大組員優勢

你必須發掘並放大組員的優勢。比如說,某位組員在創意上特別出色,就讓他成為團隊的創意引擎,帶動其他人一起進步。甚至考慮給他小組長的角色,放大優勢,這樣團隊才會更強大


最後,給主管們一個忠告:接受組員的不完美

別像家長總盼著孩子比自己更強,那是走不通的路。

現實是,沒有人是全能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板。


管理的重點,不是打造一支無懈可擊的隊伍,而是在不完美中挖掘出他們的獨特價值,並巧妙地運用在團隊。
avatar-img
不惑哥深夜聊吧的沙龍
24會員
63內容數
職場大小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1.先反問,再推動 以為在思考,其實是挑自己愛聽的話,證明我沒問題 「確認偏誤」不是讓你犯錯,而是讓你錯得毫無自覺 一位投資分析師,準備向客戶推薦一家新創公司,花了三天準備簡報,從市場報告到團隊背景、簡報視覺,每一項都做到滴水不漏。 簡報當天,講到一半,客戶問,有間公司商業模式這間很像,
有些主管, 聽到團隊有八卦,就急著滅火;發現有小圈圈,就想拆解團隊。 還沒判斷,先定罪;還沒對話,先排斥。 這種反應,通常來自一種「潔癖式的理想管理」。 他們以為,健康的團隊應該像整理好的檔案夾, 分類清楚、命名一致、安靜無聲,最好不必多問。 但真正的團隊,從來不是這樣,它更像是巔峰
職場混久了,你會發現一個殘酷真相: 有些人,不太努力、不特別熱情,卻總被提拔、深受信任; 有些人,天天送飲料、笑臉迎人,最後連備胎都當不上。 問題不是你不夠好,而是你出現的時間,根本不對。 做人不是越熱情越好,也不是越討喜越有效。 真正混得開的人,從來不靠存在感,而是靠,剛剛好的出場時
1.先反問,再推動 以為在思考,其實是挑自己愛聽的話,證明我沒問題 「確認偏誤」不是讓你犯錯,而是讓你錯得毫無自覺 一位投資分析師,準備向客戶推薦一家新創公司,花了三天準備簡報,從市場報告到團隊背景、簡報視覺,每一項都做到滴水不漏。 簡報當天,講到一半,客戶問,有間公司商業模式這間很像,
有些主管, 聽到團隊有八卦,就急著滅火;發現有小圈圈,就想拆解團隊。 還沒判斷,先定罪;還沒對話,先排斥。 這種反應,通常來自一種「潔癖式的理想管理」。 他們以為,健康的團隊應該像整理好的檔案夾, 分類清楚、命名一致、安靜無聲,最好不必多問。 但真正的團隊,從來不是這樣,它更像是巔峰
職場混久了,你會發現一個殘酷真相: 有些人,不太努力、不特別熱情,卻總被提拔、深受信任; 有些人,天天送飲料、笑臉迎人,最後連備胎都當不上。 問題不是你不夠好,而是你出現的時間,根本不對。 做人不是越熱情越好,也不是越討喜越有效。 真正混得開的人,從來不靠存在感,而是靠,剛剛好的出場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