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32|如何利用精確行銷的概念優化學術工作流?

U032|如何利用精確行銷的概念優化學術工作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精實 Lean"中兩個重要概念是“價值鏈映射 Value Stream Mapping”與"價值鏈流程 Value Stream Flow"。」


「"價值鏈映射 Value Stream Mapping"涉及辨認與映射出產品或服務聲明週期的每一個步驟:從原材料到產品或服務的生產,交付,使用到最後棄置。製作價值鏈映射,可以辨別哪些步驟真的有價值,哪一些沒有價值。」


「"價值鏈流程 Value Stream Flow"確保每一個"增值活動 Value-Adding Activity"能暢通無阻。例如減低單位工作量,消除貧頸,為每個產品線制定單一團隊。」


上面這段討論,節錄自澳洲企業家Allan Dib[1] 於2024年5月7日出版的


"Lean Marketing: More leads. More profit. Less marketing."[2]的第18頁。


對於「行銷 Marketing」我是門外漢,


一直到最近32歲才開始體會到行銷相關的知識非常有用。


行銷不只是讓商品或服務能抵達有需要的消費者手上,


行銷更是能幫助自己思考自己能提供的價值。


我用來練習行銷知識的案例,是我的「學術工作流 Academic Workflow」社群。


目前社群中固定會在每個月的最後一個週六,舉辦會員專屬講座,


來實際幫助會員迭代自己的學術工作流。


學術工作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事情,有「學術閱讀 Academic Reading」與「學術寫作 Academic Writing」兩座大山。


而我採取的作法是Obsidian學術閱讀以及Zettelkasten學術寫作,


而我透過辦免費的公開講座以及收費的會員講座,


進一步將我的方法標準化,步驟化,


來確保受眾可以在自己的學術工作流上重現。


Obsidian學術閱讀對受眾帶來的價值,


是能夠高效率內化論文的觀點,


並且不再擔心找不回曾經看過的觀點。


Zettelkasten學術寫作對受眾帶來的價值,


則是能夠高效率撰寫學術文件,


並且可以自然而然累積各式各樣的寫作素材。


我還需要把這些產品服務都細化,


進一步思考帶給受眾的價值,


這樣才能做到更好的「精實行銷 Lean Marketing」。


Reference

[1] https://x.com/allandib

[2] https://www.amazon.com/Lean-Marketing-Less-More-Business/dp/1774583941

[3] https://buymeacoffee.com/msovehlfp/membership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558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 想要同時兼顧刷題與研究,結果兩邊都不討好: - 很多學生會抱持著「也許我可以一邊準備LeetCode,一邊嘗試做研究」的想法,認為這樣可以同時提升技術能力和學術成就。但實際上,這種做法常常導致兩頭都沒法兼顧。LeetCode需要大量時間訓練程式解題技巧,研究則要求深度思考與持續的專注投
隨著人工智慧的迅速發展,ChatGPT 成為了許多碩博士生撰寫論文、解決研究問題的重要工具。然而,日本作者伊藤羊一與尾原和啟在2024年出版的《努力革命:ラクをするから成果が出る!アフターGPTの成長術》一書中提到,GPT 不僅可以提供「智慧」、「經驗」與「品味」,還能幫助我們內化這些資源,讓研究過
1. 缺乏透過疑問來啟發學習的習慣: - 有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主動去對知識或生活中的事物產生疑問,往往只是被動接受資訊。他們可能認為學習只是為了完成作業或應付考試,而不是為了追根究底、探索新的知識。當學生不主動提出疑問時,學習的深度和廣度都無法提升,最終也容易讓自己陷入知識的停滯狀
對於碩博士生來說,如何有效獲取資訊,並在學術研究中加以運用,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最近讀到日本作家出口治明的書《いま君に伝えたい知的生産の考え方》中的一段話,讓我重新思考了新聞、網路與書籍三者在知識攝取上的角色: 「讀‘新聞’來獲得最新的情報。」 「‘網際網路’對我而言,是字典與百科全書的替
「OODA循環思考,是由美國空軍上校 John Boyd [1] 所倡導,以領先敵方且贏得全面性勝利為目標。」 「OODA循環思考,成為一套,面對任何情況,經由明確的判斷與執行,可確實達到目標的普遍性理論。」 這段討論,節錄於日本作者入江仁之[2]出版的, "OODA循環思考【入門
對於碩博士生來說,寫作是不可避免的重要能力。無論是論文、研究報告,還是發表學術文章,寫作的效率與質量都直接影響學術表現。最近我讀到日本經濟學家野口悠紀雄的新書《「超」創造法》,書中提到一個非常實用的創作方法——Create by Doing(CD)法,對於想提升寫作效率的碩博士生非常有幫助。
1. 想要同時兼顧刷題與研究,結果兩邊都不討好: - 很多學生會抱持著「也許我可以一邊準備LeetCode,一邊嘗試做研究」的想法,認為這樣可以同時提升技術能力和學術成就。但實際上,這種做法常常導致兩頭都沒法兼顧。LeetCode需要大量時間訓練程式解題技巧,研究則要求深度思考與持續的專注投
隨著人工智慧的迅速發展,ChatGPT 成為了許多碩博士生撰寫論文、解決研究問題的重要工具。然而,日本作者伊藤羊一與尾原和啟在2024年出版的《努力革命:ラクをするから成果が出る!アフターGPTの成長術》一書中提到,GPT 不僅可以提供「智慧」、「經驗」與「品味」,還能幫助我們內化這些資源,讓研究過
1. 缺乏透過疑問來啟發學習的習慣: - 有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主動去對知識或生活中的事物產生疑問,往往只是被動接受資訊。他們可能認為學習只是為了完成作業或應付考試,而不是為了追根究底、探索新的知識。當學生不主動提出疑問時,學習的深度和廣度都無法提升,最終也容易讓自己陷入知識的停滯狀
對於碩博士生來說,如何有效獲取資訊,並在學術研究中加以運用,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最近讀到日本作家出口治明的書《いま君に伝えたい知的生産の考え方》中的一段話,讓我重新思考了新聞、網路與書籍三者在知識攝取上的角色: 「讀‘新聞’來獲得最新的情報。」 「‘網際網路’對我而言,是字典與百科全書的替
「OODA循環思考,是由美國空軍上校 John Boyd [1] 所倡導,以領先敵方且贏得全面性勝利為目標。」 「OODA循環思考,成為一套,面對任何情況,經由明確的判斷與執行,可確實達到目標的普遍性理論。」 這段討論,節錄於日本作者入江仁之[2]出版的, "OODA循環思考【入門
對於碩博士生來說,寫作是不可避免的重要能力。無論是論文、研究報告,還是發表學術文章,寫作的效率與質量都直接影響學術表現。最近我讀到日本經濟學家野口悠紀雄的新書《「超」創造法》,書中提到一個非常實用的創作方法——Create by Doing(CD)法,對於想提升寫作效率的碩博士生非常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