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大唐雙龍傳》之政治聯姻公子哥。軍師沈落雁的老公。
史書多記李勣(讀基),是因為他後來被李淵賜姓,收進了李唐皇族之中。加上李勣與李靖共一傳,講真的不要小看了他。
欸?那他的「世」呢?這邊講得有清楚一點。實際上,李世民登基為帝之後公告,「除非世民連用,不然不用避諱他的名字」。
但等到李世民死了,他的兒子可不能這樣,對兒子來說世跟民就是獨立諱字。更不要說站在唐高宗面前的,又是一個李世X,所以只好改了。
徐世勣家住滑州之衛南,是個大大的有錢人:「家多僮僕,積粟數千鍾」。別的朝代我還不敢說死,隋朝開皇,糧食肯定是硬通貨。世勣的老爸徐蓋,更是個樂善好施的人,拯濟貧乏,不問親疏。
喔我超愛徐世勣傳的,它具體而微地展現出整個隋末山東的局勢變化。
瓦崗寨因何而起,其實都靠這邊的記錄,我已經翻進《隋唐天下群英傳-運河賊》了,但不妨礙我們再說一遍。
你看徐蓋是個大善人,有錢人。但他兒子徐世勣聽說翟讓聚眾為盜,就跑過去要求加盟了。這怎麼回事?你再看十七歲的徐世勣的說法。
「你們在這裡做盜賊,不是,這是你我的故鄉,大家彼此都認識,你忍心搶嗎?現在宋、鄭兩郡有運河通過,商旅船隻往返不絕,我們就去攔個路,還怕沒有收入?」
這其中的道理,不寫成小說就可惜了。建議去看電子書試閱啦。徐世勣一直到加入唐軍都有戲份的。
很多一看瓦崗寨以為是山賊,其實他們完全就是順應時代而生的新職業:運河賊。
正因為瓦崗最早掌握住這個隋煬帝開出的新命脈,所以他們才能成為第一大勢力。而徐家,可說是瓦崗寨最重要的大金主。
按本傳說,扶植李密來取代翟讓,也是徐世勣跟王伯當共同的計劃。
可當李密要刺殺翟讓之時,徐世勣卻遭到了襲擊。還好李密及時趕到,救下了徐世勣。又在單雄信等人的請求下,表示繼續重用徐世勣。
講心機,徐世勣還是鬥不過李密這老狐狸的。
當瓦崗勢力漸大,進逼洛陽時,隋煬帝調來了山東平亂第一名將張須陀。然而,勇猛無雙的張須陀,也為徐世勣所斬殺。其手下名將羅士信、秦叔寶,更為瓦崗寨所用。
隋帝楊廣並沒有放棄洛陽的打算,又調動江都兵馬,以王世充領軍馳援。
初時雙方各有勝負,但徐世勣又出奇計,大破王世充。更獻策奪取黎陽倉。(他就是出頭那麼多才會被人寫成軍師徐茂功)至此,徐世勣守黎楊呼應瓦崗,就好比關羽為劉備守荊州。
一年後,局勢丕變。宇文化及殺了隋煬帝,展開北伐。
要知道,楊堅當初從宇文家手中奪得政權建立隋朝,如今楊廣失德,宇文化及出手誅殺並帶兵北上,登時令北方群雄震動。不說別的,關隴集團都還有不少勢力支持宇文家為正宗。
原本鎮守洛陽的楊廣之孫,立即宣布稱帝,並且跟瓦崗寨和談,以應宇文化及。當然,跟李密打生打死的王世充就極力反對。
不論背後的政治勢力如何運作,徐世勣就是首當其衝要面對宇文化及的第一線。
黎陽為天下五大糧倉之一,宇文化及只有打下這裡,才能有足夠的資本跟洛陽軍決戰。遺憾的是,徐世勣守得一個銅牆鐵壁,加上李密趕來救援,斷絕了宇文化及的大業之望。也就在這時,王世充造反了。先奪洛陽,後敗李密,成為了東都的新霸主。
敗戰的李密本來要去投靠徐世勣,但想想當初翟讓之事,差點弄死徐世勣,只怕他落井下石,就轉投李唐去了。
這邊廂,徐世勣有兵有糧,佔地「東至於海,南至於江,西至汝州,北至魏郡」,儼然就是僅次於王世充的第二大勢力。
但徐世勣到底不是霸主的料子,就跟手下商量下一步該怎麼走。
這時候,已經跟李密一起投降大唐的魏徵,寄了一封信給徐世勣,為他分析了局勢。
徐世勣最終決定,把他們這邊的資料整理成冊,送去給李密,當作整個瓦崗軍加入李唐的見面禮。
大唐之主李淵本來覺得這個舉動很奇怪,一問使者才知道,徐世勣認為:「如果直接送給李淵,那就是『利主之敗,自為己功,以邀富貴』,是非常可恥的行為。」
李淵聽完大喜,這個真的可比關羽啊。比起遠在天邊的黎陽土地糧食軍民,若能得此大將,更勝百倍。二話不說,除了下詔要徐世勣直接繼續管理黎陽,封大將軍,曹國公……開頭忘了說,徐世勣的祖籍其實就是曹州。
李淵這種封代理人的手法,我們也是看得多了。不過最重要的是,李淵就在此時開啟了首例:「賜姓李氏」。
這一賜下去,連帶徐世勣的父親徐蓋也得以封王,因為他就等於是李淵同輩了,跟李神通他們一樣。
樂善好施,勾連河賊的徐蓋,也許不懂得打仗不知道政治外交,但這種小心機他可明白了,立刻回絕了李淵的封王之議。
「我們可以姓李,但永遠是陛下的臣子。」
好,李淵也是見招拆招,不封王,你來我身邊坐吧。徐蓋又哪裡敢去?欸,下面改姓李好了。
此時,李密被舉發有意反唐遭誅,李淵又把這些消息傳給了李世勣,看他做何反應。
李世勣全不避嫌,主動要求為李密收屍服喪。天,這讓李淵更加想要這個大將了。
另一邊,山東局勢瘋狂湧動。夏王竇建德興起,先滅宇文化及,又敗大唐先鋒李神通,緊接著兵鋒直指李世勣。向來戰無不勝的李世勣,這回卻敗給了竇建德。
包含李神通、李蓋等人,都成了竇建德的俘虜。
而竇建德卻表示,只要李蓋,其他人按原職續守黎陽。何等的霸主氣魄。
接下來的發展,那是誰也料不到的。
李世勣放棄了黎陽、放棄了父親,潛逃回關中。
夏軍那邊大家都說,該殺掉李蓋來威嚇李唐,但竇建德認為,李世勣的忠誠實為少見,與他的父親無關。
關羽要不是碰上劉備跟曹操,恐怕也不能成一世英名。很可惜的是,竇建德雖然器量夠了,但終究成不了曹操。
李淵還像曹操多點,好不容易收到關羽,當然是叫他出去斬顏良啊難道還供起來拜?
李世勣才一入唐,屁股都還沒坐熱,就被派去受李世民指揮,決戰宋金剛了。
雀鼠谷一戰,宋金剛大敗而退。李世勣的能力,同樣受到了李世民肯定,隨後更一起攻打東都,平竇建德,降王世充。
然後,就是我想全世界都不會注意的一個超重要紀錄了。
「論功行賞,太宗為上將,勣為下將,與太宗俱服金甲,乘戎輅,告捷於太廟。」
在這個時間點上,你以為李世民是什麼上將?五星上將?平東上將?
李世民就是「天策上將」啊。
意思是,李世勣即為「天策下將」。
再者,除了祭祀歌舞的表演,整個唐朝只有三個人受賜過金甲,也只有這李世二人組穿著遊街過。老實說,不排除就是因為這樣,後來當作李世民的殊榮,如天策上將一樣再也不封。
那其實你就更好明白,當年的金甲天策下將李世勣,看在唐高宗眼裡有多不舒服了。
喔講下將你可能覺得有點難聽,其實就是隋制基本一個高級軍事單位都有大將軍配將軍。唐制則在大將軍上面又加了上將軍。
也就是換個說法,他們是天策上將軍跟天策大將軍。而且藏得超隱密。要是忽略這點,你會覺得李世勣在平東都之後都沒有職務改變,一直要到打完劉黑闥跟徐圓朗才改封左監門大將軍。
這是一個非常神秘的調動。
以武德七年之制來說,皇宮衛士以天策上將府為首,次為十四衛府。之前說過,隋文帝是六衛,隋煬帝十二衛。事實上,隋朝不把左右監門府加進去裡面,而李淵加了。
但李世勣是在七年之前任左監門,所以很可能仍是獨立於十二衛之外的。
為什麼獨立呢?因為監門府就是管皇宮所有門的。
左監門判入,右監門判出。李世勣這時的職務,正正就是李淵的「看門狗」。
持續約兩年。非常之好。
李世勣解職的原因,是因為兩年後徐圓朗再次叛變,他領了河南大總管的職務去平亂。
好的部分是,當李世勣離開後,仁智宮楊文乾之亂就爆發了。
同時,這兩年也是李建成跟李世民大戰突厥,逐漸分出高下的時間。
才討平徐圓朗,這次李世勣乾脆殺掉他了。李淵又要李世勣支援江淮作戰。其實我覺得不難看出,在李淵的武德年間,李世勣是一個比李靖更強更好用的戰將。
不僅好打,李世勣在執行命令跟對李淵的忠誠上,恐怕更勝李淵的兩個親兒子。
但江淮大勝,卻把李靖提高到跟李世勣平行的地方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你看這場戰役,李世勣衝鋒陷陣,甚至斬首輔公祏。但李靖除了出一張嘴,就是打個先鋒嚇嚇輔公祏。
說簡單也好簡單,李靖出了一張諸葛亮嘴,這是其一。接下來,李世勣與李靖一同率兵回援并州,打了那場太谷之戰。
李靖損兵最少,李世勣則是「擊退突厥」。
前面說過,李淵應該發現李靖想要做些甚麼,所以調他離開江南。這邊正好,李世勣看來就是監督李靖的人。
然後呢?大記錄上,李世勣就消失了。卻出現他跟李靖一起,勸李世民對抗李建成跟李元吉的說法。
我想在貞觀開始之前,一定要明白的是,李世勣本是割據群雄之一。他雖然很能打,但他的價值不完全在打。
李世勣的兵,李世勣的將,都是珍貴的資源財產。
像為李世民做暗盤操作的張亮,原本也是李世勣的手下。
也就是說,為李世民效力的「山東諸將」,雖然故事多著重在秦叔寶等人身上。其實李世勣才是真正的幕後大頭目。
李世勣本身對將士很大方,能禮敬賢士,善納諫言,又甚重情義……這是個明顯可以稱霸一方的角色。但他選擇了李唐,選擇了李世民。
事實上,在李世民過世前,也曾跟唐高宗這麼說:「汝於李勣無恩,我今將責出之。我死後,汝當授以僕射,即荷汝恩,必致其死力。」
其實徐蓋當年讓兒子去投效瓦崗,我想絕對看得出,他們父子不是愚忠之人。李世勣多少也知道唐高宗忌憚自己,但他依然表現得非常服從。
「自遇疾,高宗及皇太子送藥,即取服之;家中召醫巫,皆不許入門。」
李世勣更告誡子孫,唐朝跟他一起功成名就的大臣,有多少人都後來遭難。他自己活了快八十歲,講真的死有何憾,就是為了讓子孫能夠平安啊。
意思是,就算唐高宗下毒,他也得吃。
這個加入李氏,東征西討數十年的平民,映證著時代不同的面貌。
最後提醒一下,也提醒我自己:這些名臣名將,都只是給個開場白,未來一定還要繼續寫他們的。
而李靖跟李世勣的征討,更是架構起貞觀盛世不可或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