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考古︳從角帖書到拍板書:那些年的兒童啟蒙讀物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年青時的John Newbery教其他孩子識字,用的正是角帖書。 圖片來源:《SONGS FOR SIXPENCE Story of John Newbery 》

年青時的John Newbery教其他孩子識字,用的正是角帖書。 圖片來源:《SONGS FOR SIXPENCE Story of John Newbery 》

你可曾記得童年最早接觸的一本書?是圖文並茂的認字卡,還是畫滿卡通動物的英文字母書?似乎放諸世界任何角落、任何時代,孩子身邊總有一本這樣的啟蒙讀物。

今天說的角帖書Horn books,便可說是字母書的開山鼻祖。

角帖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作為一種早期識字工具,它在16世紀開始在英國和美國流行起來,並在接下來長達兩世紀發揮了影響力。雖然從現代人的眼光來看,角帖書無甚娛樂功能,但可以視為童書演變過程重要一環。甚至兒童文學之父John Newbery也是因為小時候目睹角帖書的沉悶乏味,而啟發了他後來出版適合孩子閱讀的書。[1]

各種角帖書。圖片來源:Courtesy of Wellcome Collectin, London

各種角帖書。圖片來源:Courtesy of Wellcome Collectin, London

 繫在腰間的角帖書。 圖片來源:《A Pastoral》by G. Marion Jebb

繫在腰間的角帖書。 圖片來源:《A Pastoral》by G. Marion Jebb


角帖書通常由一塊木板製成,形狀大小像一塊乒乓球拍,小小的手柄便於兒童掌握,上面貼有字母、字音表、數字以及主禱文的紙張,由於當時紙張非常昂貴,為了保護紙張不被損壞,人們會在上面覆蓋一層透明的牛角薄片,再用黃銅框固定。而角帖書「Horn」一詞,正是來源於這塊牛角薄片。為了方便攜帶,角帖書還可以綁上繩子繫在腰間皮帶上。

角帖書除了常見的木製版本,富裕一點的可以選擇更為精緻的材料,例如以銀器取代木板,也有將字母直接雕刻在象牙板上的,當然最有趣的莫過於做成可以入口的角帖書了——用薑餅製成的字母,當孩子們學會了字母表中的每個字母,就會獲得可以吃的字母作為獎勵。

The uncle’s present: a new battledoor. 圖片來源:South Australia State Library Digital collections

The uncle’s present: a new battledoor. 圖片來源:South Australia State Library Digital collections


到18世紀中期,紙張價格開始下降,笨重的角帖書也迎來了改良的機會,一種名為拍板書(Battledore)悄然興起。「Battledore」 原是早期羽板球運動(Battledore and shuttlecock)中球拍的名稱。因其形狀與角帖書相似,便被借用來命名。拍板書由Benjamin Collins於1746年首創,以薄紙板製成,雖然有些拍板書是按照角帖書的形狀裁切,但大多數都是折疊成三等分的長方形,這樣的設計更像是一本可折疊的「口袋書」。

相較於角帖書,拍板書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它們不再僅僅包含字母表和主禱文,而是加入了短篇故事、寓言、童謠或詩歌;更重要的是,拍板書開始印上插圖,這種短文本配合插圖的組合方式,不單止看見現代字母書的雛形,也看見兒童書籍的插圖藝術正迎來了黎明。後面的文章我們一起看兒童文學出版翹楚John Newbery ,還有三位插畫巨匠Walter Crane、Randolph Caldecott以及Kate Greenaway的故事。

每個時代的進步往往始於微小的改變,今天當我們走到書店或圖書館,看到琳琅滿目的兒童讀物時,很難想像幾百年前的孩子們還在捧著木板學習。雖然現在的風潮已偏向使用電子書,甚至各種AI學習程式的無可擋魅力,但自己心底還是覺得紙本書才是最好的閱讀載體。然而,誰又知道呢?也許幾十年後,我們對印刷品的眷戀在未來孩子們眼中,會顯得同樣古老可笑。

書本形式或許有天終將成為歷史,但人類樂於傳遞知識和想像的本質,還有人與人連接彼此、傳承交流的需求,就像基因一樣刻在靈魂裡。故事永遠不會消失,它總會找到新的方式轉生,然後延續下去。



[1] SONGS FOR SIXPENCE Story of John Newbery by Josephine Blackstock ,1955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繪本原力的沙龍
23會員
57內容數
繪本原力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0/28
維多利亞時期兒童文學插畫界有三大巨匠:分別是Walter Crane、Randolph Caldecott以及Kate Greenaway。這一篇我們將聚焦於Walter Crane的藝術生涯和貢獻。
Thumbnail
2024/10/28
維多利亞時期兒童文學插畫界有三大巨匠:分別是Walter Crane、Randolph Caldecott以及Kate Greenaway。這一篇我們將聚焦於Walter Crane的藝術生涯和貢獻。
Thumbnail
2024/10/17
1846年,愛德華·利爾出版了《荒誕書》,這本作品成為荒誕文學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這種通過刻意偏離本意,甚至以生造詞彙來製造滑稽效果。這本書源於利爾早年在諾斯利莊園工作時,為娛樂德比伯爵的孩子們而創作的附有插圖的詼諧韻文和故事。《荒誕書》直到創作15年後才正式結集出版。
Thumbnail
2024/10/17
1846年,愛德華·利爾出版了《荒誕書》,這本作品成為荒誕文學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這種通過刻意偏離本意,甚至以生造詞彙來製造滑稽效果。這本書源於利爾早年在諾斯利莊園工作時,為娛樂德比伯爵的孩子們而創作的附有插圖的詼諧韻文和故事。《荒誕書》直到創作15年後才正式結集出版。
Thumbnail
2024/10/06
最近因為讀了《六便士之歌》(Songs for sixpence - story of John Newbery)而重新回顧了兒童文學之父 約翰· 紐伯瑞(John Newbery)的一生。
Thumbnail
2024/10/06
最近因為讀了《六便士之歌》(Songs for sixpence - story of John Newbery)而重新回顧了兒童文學之父 約翰· 紐伯瑞(John Newbery)的一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小女子現年25,還是很愛看繪本及圖文故事集,就像動畫一樣,小時候看和長大後看,會從中發現更多、理解更多。選了幾篇當時迷惘中的自己遇到的幾本書,起到了療癒之功效,並且從中更認識、肯定自己,過了約半年再次讀起,這次多的是與自己的對話和反思,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小女子現年25,還是很愛看繪本及圖文故事集,就像動畫一樣,小時候看和長大後看,會從中發現更多、理解更多。選了幾篇當時迷惘中的自己遇到的幾本書,起到了療癒之功效,並且從中更認識、肯定自己,過了約半年再次讀起,這次多的是與自己的對話和反思,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之前看過本部落格文章的網友,應該知道這個部落格多在分享英文繪本,不過,今天我要來改分享中文書「十二生肖的故事」(賴馬),一樣著重在英文學習。
Thumbnail
之前看過本部落格文章的網友,應該知道這個部落格多在分享英文繪本,不過,今天我要來改分享中文書「十二生肖的故事」(賴馬),一樣著重在英文學習。
Thumbnail
一本充滿奇幻感的書,講述了主人翁章魚次郎在寄居蟹叔叔的引導下,開始瞭解書寫與自我認識的旅程。這本適合青少年閱讀的書籍,充滿大量圖畫,讓閱讀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Thumbnail
一本充滿奇幻感的書,講述了主人翁章魚次郎在寄居蟹叔叔的引導下,開始瞭解書寫與自我認識的旅程。這本適合青少年閱讀的書籍,充滿大量圖畫,讓閱讀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一間奇妙的動物幼稚園,帶領讀者探索各式奇異動物的日常生活,充滿趣味和驚喜。作者So象擅長用可愛風格的插畫描繪動物,並透過輕鬆有趣的方式引起人們對動物的關注。本書是她的第二部圖文著作,將為讀者帶來愉快的閱讀體驗。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一間奇妙的動物幼稚園,帶領讀者探索各式奇異動物的日常生活,充滿趣味和驚喜。作者So象擅長用可愛風格的插畫描繪動物,並透過輕鬆有趣的方式引起人們對動物的關注。本書是她的第二部圖文著作,將為讀者帶來愉快的閱讀體驗。
Thumbnail
《守護書的貓 本を守ろうとする猫の話》 作者:夏川草介 譯者: 高詹燦 繪者: 高妍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愛米粒 出版日期:2018/04/01 📖書籍簡介(摘錄自書籍封面、博客來網路書店) 「書本給予我們各種東西,例如知識、智慧、價值觀、世界觀。   但我總覺得還有比
Thumbnail
《守護書的貓 本を守ろうとする猫の話》 作者:夏川草介 譯者: 高詹燦 繪者: 高妍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愛米粒 出版日期:2018/04/01 📖書籍簡介(摘錄自書籍封面、博客來網路書店) 「書本給予我們各種東西,例如知識、智慧、價值觀、世界觀。   但我總覺得還有比
Thumbnail
這是一本很暖心、很療癒、很可愛的繪本。 書中沒有長篇大論,只有手繪感的插畫以及角色間的對話, 很快就可以看完了,卻讓人想一看再看。
Thumbnail
這是一本很暖心、很療癒、很可愛的繪本。 書中沒有長篇大論,只有手繪感的插畫以及角色間的對話, 很快就可以看完了,卻讓人想一看再看。
Thumbnail
#1 #藝術之約 小學時, 自己無法專注學習, 每天天馬行空的想故事, 學習不上心的我, 坐也坐不住。 爸爸買了一本「窗邊的小荳荳」, 還不忘告訴我: 「妳們很像」 我的第一本課外書, 有著注音符號, 讀著讀著好羨慕。 好羨慕有小林校長跟巴氏學園這樣的學
Thumbnail
#1 #藝術之約 小學時, 自己無法專注學習, 每天天馬行空的想故事, 學習不上心的我, 坐也坐不住。 爸爸買了一本「窗邊的小荳荳」, 還不忘告訴我: 「妳們很像」 我的第一本課外書, 有著注音符號, 讀著讀著好羨慕。 好羨慕有小林校長跟巴氏學園這樣的學
Thumbnail
這故事關於一匹馬、狐狸、鼴鼠與小男孩。 作者查理說他能在他們之中看到自己, 我好像也在他們的對話中看見自己了。 查理說希望此書能鼓勵讀者善待自己。 我以前很少讀繪本、圖文書之類的, 最近才發現這類型的書, 文字雖少卻寓意深遠。 圖畫也很優美, 予人慰藉與力量。 今年應該會多
Thumbnail
這故事關於一匹馬、狐狸、鼴鼠與小男孩。 作者查理說他能在他們之中看到自己, 我好像也在他們的對話中看見自己了。 查理說希望此書能鼓勵讀者善待自己。 我以前很少讀繪本、圖文書之類的, 最近才發現這類型的書, 文字雖少卻寓意深遠。 圖畫也很優美, 予人慰藉與力量。 今年應該會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