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拜占庭歷史為什麼很少以「王朝」區分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首先我們要了解的是,現代歷史學著作,並非完全以「名從主人」的原則使用名稱。學術名稱更常是一個用以分析歷史的概念。

這就是為什麼眾多的東羅馬歷史學家雖然感到抱歉,但他們繼續廣泛地在著作中使用「拜占庭」這個詞。因為他們認為這段歷史跟先前的羅馬史有些特性非常不同,需要給個專稱單獨對待。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70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拜占庭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熱帶島嶼人的部落格。內容以語言、歷史以及語言學習技法為主。歡迎支持、訂閱或付費贊助,謝謝!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我們繼續十字軍的故事以前,我們必須要稍微回溯一下時間,看看拜占庭帝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何在1203年這個當口,會有一名拜占庭王子派使節前往十字軍的軍營中? 原來,延綿長久的東羅馬帝國,此時正大禍臨頭,面臨解體的危機。 盛極而衰的帝國 儘管在1071年開始,拜占庭曾有過滅國危機,但自1
若問天主教與東正教什麼時候分裂,很多人可能會答以「1054年東西教會大分裂」。課本是這麼教的,許多通史可能也是這麼寫的。 但實際上,天主教與東正教的「分裂感」,那是慢慢演變出來的結果,並沒有非常明確的分界線。 1054年的教會分裂,純就當時來看,並不特別。以前拜占庭帝國與羅馬教廷就分裂過了。
在我們繼續十字軍的故事以前,我們必須要稍微回溯一下時間,看看拜占庭帝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何在1203年這個當口,會有一名拜占庭王子派使節前往十字軍的軍營中? 原來,延綿長久的東羅馬帝國,此時正大禍臨頭,面臨解體的危機。 盛極而衰的帝國 儘管在1071年開始,拜占庭曾有過滅國危機,但自1
若問天主教與東正教什麼時候分裂,很多人可能會答以「1054年東西教會大分裂」。課本是這麼教的,許多通史可能也是這麼寫的。 但實際上,天主教與東正教的「分裂感」,那是慢慢演變出來的結果,並沒有非常明確的分界線。 1054年的教會分裂,純就當時來看,並不特別。以前拜占庭帝國與羅馬教廷就分裂過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我想可能有不少人知道,「拜占庭帝國」是後世發明的稱呼。帝國的人從來不叫自己「拜占庭人」,而是繼續叫自己「羅馬人」。 在帝國滅亡後,西歐開始使用「拜占庭」來稱呼這個帝國。早先是有貶意的,恥笑帝國「不知進取、抱殘守缺、繁複無聊」等等。 現代學者雖然繼續使用這個詞彙,但基本上已沒有這樣負面的態度,並且
Thumbnail
羅馬帝國後期一個現代讀者不太能理解的特性,大概就是帝國統治者頻繁地把國家割裂成好幾個部分。 「東、西羅馬帝國」只是基本款。在戴克里先時代是「四帝制」,兩個正皇帝、副皇帝,獨立性極高地統治四個帝國區域。 為什麼不搞大一統的中央集權?把帝國割裂不是就在種下內戰因子嗎? 實際上,這麼做完全是出於
Thumbnail
任何帝國都有許多黑暗面,拜占庭帝國也不例外。其中一個面向,就是帝國利用基督教實施的宗教壓迫。 隨著帝國在宗教上越來越趨於「一尊」,基督教的其他教派、其他的宗教等等,生存空間也就越來越小。其中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希臘、羅馬多神教的消失。 希羅多神教是很昌盛的。即使在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基督教化後,多神
Thumbnail
巴爾幹半島是三世紀到五世紀間,羅馬帝國重要的兵源。最重要的是今日亞得里亞海沿岸附近的達爾馬提亞及其內陸(古名伊里利亞,Illyria,約當今日的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波士尼亞等國)以及色雷斯。 大家可能知道,在這段時間,羅馬帝國遭遇數不盡的內亂與外患。軍人的聲量自然提高,士卒也更想推戴自己效忠
Thumbnail
自從拜占庭喪失埃及、北非、敘利亞以後,雖然帝國的疆域大幅縮小,但同時也使他們的防線來到較易守衛的多山地帶,安納托利亞東緣。 即使如此,這些山脈地帶仍有一些隘口可以讓外敵攻入,而邊境堡壘離君士坦丁堡還是很遠的。於是拜占庭就跟許多疆域廣袤的古代帝國一樣,同樣想到了用火傳訊:烽火台系統。 一座一座的烽
Thumbnail
  拜占庭帝國很強大。即使在七世紀後,因為丟失埃及、敘利亞與北非,國土大幅縮小,跟眾多鄰居相比,它仍然實力非凡。但與之形成尖銳差異的是,六世紀到十世紀初,拜占庭在巴爾幹半島面對一眾斯拉夫、突厥移民,卻似乎難以應對,一度幾乎丟失整個半島。若是帝國當真如此強大,何以局勢糜爛至此?   我們可以從三
Thumbnail
有一個流行的說法是,古羅馬男性有刮鬍子的習慣。並且,他們認為蓄鬍是不文明的。 基於歷史上有流傳大鬍子的羅馬皇帝雕像(譬如奧里略),這個說法我不知道多可靠。 但有一點我能確定:最晚在八世紀,大鬍子就是東羅馬/拜占庭男性的重要文化象徵。 一個顯著的案例是,八世紀討厭教會聖像的皇帝,君士坦丁
Thumbnail
大家可能在教科書上學到過,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鄂圖曼土耳其征服拜占庭帝國後,許多拜占庭帝國的學者,帶著古典典籍、知識(例如古希臘語)前往包含義大利在內的歐洲各地。他們的到來促進了追求古典的文藝復興運動發展。不過,這群移民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他們是怎麼安身立命的呢? 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他們
Thumbnail
雖然黑暗時期的教會想辦法保存了過去的知識,但那個時代還有各種問題,首先是西羅馬帝國消失,東羅馬帝國本身也積弱不振,反倒穆斯林很強大,吞吃了地中海南、東岸還有西班牙一代的地盤。 而歐洲的政治勢力還在重新學習如何治理國家,因為有太多民族、語言、風俗存在,基本上歐洲再也沒有像羅馬一樣的超大型帝國了。
Thumbnail
先前提到,早期的教父們寫的一堆教父書信,除了勸勉自己教區的信徒,同時寫信指責其他教區的神學觀點,這樣不斷的透過神學辯證來強化各稐論述,但基本上還是各自信各自的。 但到了羅馬帝國開始走下坡的時候,沒想到這招卻有了很大的影響。 是這樣的,日耳曼蠻族來了,之所以說是蠻族,是因為他們沒有什麼文字能力(盧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我想可能有不少人知道,「拜占庭帝國」是後世發明的稱呼。帝國的人從來不叫自己「拜占庭人」,而是繼續叫自己「羅馬人」。 在帝國滅亡後,西歐開始使用「拜占庭」來稱呼這個帝國。早先是有貶意的,恥笑帝國「不知進取、抱殘守缺、繁複無聊」等等。 現代學者雖然繼續使用這個詞彙,但基本上已沒有這樣負面的態度,並且
Thumbnail
羅馬帝國後期一個現代讀者不太能理解的特性,大概就是帝國統治者頻繁地把國家割裂成好幾個部分。 「東、西羅馬帝國」只是基本款。在戴克里先時代是「四帝制」,兩個正皇帝、副皇帝,獨立性極高地統治四個帝國區域。 為什麼不搞大一統的中央集權?把帝國割裂不是就在種下內戰因子嗎? 實際上,這麼做完全是出於
Thumbnail
任何帝國都有許多黑暗面,拜占庭帝國也不例外。其中一個面向,就是帝國利用基督教實施的宗教壓迫。 隨著帝國在宗教上越來越趨於「一尊」,基督教的其他教派、其他的宗教等等,生存空間也就越來越小。其中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希臘、羅馬多神教的消失。 希羅多神教是很昌盛的。即使在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基督教化後,多神
Thumbnail
巴爾幹半島是三世紀到五世紀間,羅馬帝國重要的兵源。最重要的是今日亞得里亞海沿岸附近的達爾馬提亞及其內陸(古名伊里利亞,Illyria,約當今日的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波士尼亞等國)以及色雷斯。 大家可能知道,在這段時間,羅馬帝國遭遇數不盡的內亂與外患。軍人的聲量自然提高,士卒也更想推戴自己效忠
Thumbnail
自從拜占庭喪失埃及、北非、敘利亞以後,雖然帝國的疆域大幅縮小,但同時也使他們的防線來到較易守衛的多山地帶,安納托利亞東緣。 即使如此,這些山脈地帶仍有一些隘口可以讓外敵攻入,而邊境堡壘離君士坦丁堡還是很遠的。於是拜占庭就跟許多疆域廣袤的古代帝國一樣,同樣想到了用火傳訊:烽火台系統。 一座一座的烽
Thumbnail
  拜占庭帝國很強大。即使在七世紀後,因為丟失埃及、敘利亞與北非,國土大幅縮小,跟眾多鄰居相比,它仍然實力非凡。但與之形成尖銳差異的是,六世紀到十世紀初,拜占庭在巴爾幹半島面對一眾斯拉夫、突厥移民,卻似乎難以應對,一度幾乎丟失整個半島。若是帝國當真如此強大,何以局勢糜爛至此?   我們可以從三
Thumbnail
有一個流行的說法是,古羅馬男性有刮鬍子的習慣。並且,他們認為蓄鬍是不文明的。 基於歷史上有流傳大鬍子的羅馬皇帝雕像(譬如奧里略),這個說法我不知道多可靠。 但有一點我能確定:最晚在八世紀,大鬍子就是東羅馬/拜占庭男性的重要文化象徵。 一個顯著的案例是,八世紀討厭教會聖像的皇帝,君士坦丁
Thumbnail
大家可能在教科書上學到過,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鄂圖曼土耳其征服拜占庭帝國後,許多拜占庭帝國的學者,帶著古典典籍、知識(例如古希臘語)前往包含義大利在內的歐洲各地。他們的到來促進了追求古典的文藝復興運動發展。不過,這群移民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他們是怎麼安身立命的呢? 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他們
Thumbnail
雖然黑暗時期的教會想辦法保存了過去的知識,但那個時代還有各種問題,首先是西羅馬帝國消失,東羅馬帝國本身也積弱不振,反倒穆斯林很強大,吞吃了地中海南、東岸還有西班牙一代的地盤。 而歐洲的政治勢力還在重新學習如何治理國家,因為有太多民族、語言、風俗存在,基本上歐洲再也沒有像羅馬一樣的超大型帝國了。
Thumbnail
先前提到,早期的教父們寫的一堆教父書信,除了勸勉自己教區的信徒,同時寫信指責其他教區的神學觀點,這樣不斷的透過神學辯證來強化各稐論述,但基本上還是各自信各自的。 但到了羅馬帝國開始走下坡的時候,沒想到這招卻有了很大的影響。 是這樣的,日耳曼蠻族來了,之所以說是蠻族,是因為他們沒有什麼文字能力(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