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女學生事件羅生門,不如用心理與哲學展開更多善與惡的距離討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兒時背誦過的「人之初、性本善」,一直到我接觸哲學後選擇相信「人性向善」,再延伸觸角到有些學派提倡「有智慧的人不會因大多數的惡而動氣」。這些智慧名言都使我在人生階段中選擇較為善良的活著,視生命為最高,精神和自由為次、財富金錢為最低。
有時候,我不禁質疑自己的使命,是否沒有好好影響身邊的人,讓自己的善能更加傳播出去?


終其一生我們在尋找什麼?圖片來自 https://www.sohu.com/a/459266567_328445

終其一生我們在尋找什麼?圖片來自 https://www.sohu.com/a/459266567_328445


儘管不願也不希望近日輿論沸騰的公車事件走向最極端邪惡的想法。並明白也早已失望過,我無法像是韓劇《驅魔麵館》的主角去收服惡鬼,讓惡鬼思想被收服、讓惡人好好面對私刑教育。也明白,不良媒體喜獵出「代罪羔羊」來增加娛樂性,使得網友輿論撻罰,造成事實被極度扭曲,無罪有罪的同時遭受撻伐。


更期望有緣看到這的朋友,能一起深度思考善與惡的一瞬間,在面對道德抉擇時的瞬間反應和心理狀態。當人處於某種情境中時,無論是選擇幫助或傷害他人、說真話或謊言,或是面對緊急狀況做出即時反應,我們常常是在一瞬間內被迫做出決定。這個瞬間所顯現的,不僅僅是我們的道德判斷,更是我們內心深處對善與惡的理解和選擇傾向。從心理學和哲學的觀點來分析,我們可以揭示這些瞬間選擇背後的內在動機和外在影響。


心理學裡,那些瞬間選擇中的情感與理性交鋒


1. 直覺決策與「系統一」思維

根據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提出的「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人類的思維分為兩種系統:「系統一」是直覺性的、快速的、情感驅動的決策方式,而「系統二」則是較為理性的、邏輯分析性的過程。在面對善與惡的一瞬間時,我們通常依賴「系統一」來做出反應。這種直覺式的選擇往往受到我們過去經驗、情緒狀態和潛意識價值觀的驅動


例如,當我們看到一個人跌倒而馬上伸手去扶時,我們的行為可能並非出於長時間的道德思考,而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反應。然而,如果同樣的場景中,我們猶豫了,心中浮現「這個人會不會是假裝跌倒來詐騙我?」「如果幫助他我會不會有危險?」這些念頭,那麼「系統二」的理性思考就開始介入,可能會抑制原本出於善念的直覺行為。


2. 情境與角色的影響:斯坦福監獄實驗

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於1971年所進行的斯坦福監獄實驗(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揭示了情境與角色對人性善惡選擇的深刻影響。實驗中,參與者被隨機分配為「囚犯」或「看守」,在高度模擬的監獄環境中,原本普通的「看守」開始展現虐待傾向,而「囚犯」則逐漸變得順從和絕望。這說明了在不同的情境和社會角色下,人類的善惡選擇會受到情境壓力與權力結構的極大影響


這樣的研究結果暗示著,我們在瞬間做出的「善」或「惡」的選擇,並不完全是內在品格的反映,而是情境影響下的一種適應行為。津巴多稱之為「情境之惡」,他認為個人並非絕對善或惡,而是會根據情境改變其行為模式。這意味著,教育或制度設計如果能創造一種積極向善的情境,我們就能更有效地引導人們在瞬間做出善的選擇。


3. 同理心與道德判斷:鏡像神經元的角色

在心理學中,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s)被認為是促進同理心的生物基礎。當我們看到他人的痛苦或快樂時,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會被激活,讓我們感同身受。這解釋了為何當我們看到某人受傷時,會有本能的衝動想去幫助他。然而,這種同理心的反應在「瞬間」的道德選擇中,也可能受到情境、過去經驗和個人偏見的影響。


例如,當我們看到一個熟悉的朋友跌倒時,我們更容易伸出援手,但如果是一個陌生人或我們本能上感到不安的人(如穿著骯髒或外表兇狠),同理心反應可能會被抑制,轉而出現「冷漠」或「逃避」的選擇。這表明,善與惡的瞬間選擇,不僅牽涉到內在情感的激活,還受到社會文化和個人偏見的深層影響


哲學中善惡的本質與自由意志


1. 康德的道德律令與理性抉擇


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在其道德哲學中強調,真正的善源自於個體出於理性而非感情的道德抉擇。康德認為,行為是否具有道德價值,取決於其是否符合「道德律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即是否出於無條件的善念,而非個人利益或情感驅動。因此,當人們在瞬間做出善的選擇時,這個選擇是否出於「理性服從道德律」,而非一時的情感衝動,是判定善與惡的重要標準。


康德的理論告訴我們,即便在瞬間做出的選擇,看似不假思索,但若個體能在平日培養對道德律的高度敏感,則即便在面對壓力或緊急狀況時,也能自然而然地遵循善的抉擇。因此,善與惡的瞬間選擇,並不只是情感或直覺的問題,而是內心道德理性的長期養成的結果


這也使我想「教育的本質」。於我而言,人類其實一直在用不同藝術形式警示後人,概括詩、小說、音樂、畫作、戲劇、舞蹈等,到現代發展出更多展演,舞台劇、電視劇、音樂劇、連載小說等,回顧古人的智慧能使人類更記起教訓,也是使得教育一個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孩子,成為一個理性卻帶有善良的智人,用理性服從道德的啟示,是我最佩服康德的。


2. 尼采的「超人」概念:超越善惡


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則持完全不同的觀點。他認為傳統的善惡判斷,往往是社會規範或權力結構的產物,而真正的道德抉擇應該是「超越善惡」(Beyond Good and Evil)。在尼采看來,個體應該追求自我意志的實現,而非被社會規範所束縛。因此,在瞬間的道德選擇中,我們應該關注的是個體是否能忠實於自己的意志,而非迎合社會的標準。(在這裡的社會標準並非突破法律框架)


例如,當我們面對一個不公平的情境時,選擇站出來挑戰權威或選擇默默忍受,表面上看似是「惡」與「善」的對立,但在尼采的視角中,真正的善惡判斷應該源自於個體對自身信念的忠誠。因此,善與惡的一瞬間,不再只是情感或理性的問題,而是個體如何在當下忠實於自己內心最真實的價值觀。


3. 存在主義與自由選擇:沙特的選擇困境


保羅·沙特(Jean-Paul Sartre)是存在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存在先於本質」的觀點,強調人在瞬間選擇中展現出其自由意志的本質。沙特認為,人類被迫在無數選擇中定義自己的本質,因此,無論是選擇善或惡,個體都要為其選擇負上完全的責任。


在沙特的哲學中,瞬間的道德選擇具有創造性的力量:它決定了我們是怎樣的人。例如,當面對是否告發他人時,一個看似簡單的選擇,背後實際上暗藏了深刻的自我認同與價值觀選擇。這樣的瞬間選擇,不僅是對善與惡的抉擇,也是對「自我存在」的重新定義。



從心理學到哲學角度,是否能更理解善與惡的一瞬間?


無論是情感驅動還是理性抉擇,都深刻影響著我們的靈魂。每個瞬間的選擇,不僅體現了我們的品格,更塑造了我們的存在。在日常生活中,或許我們無法時時做出完美的選擇,但正是在這些瞬間的反思中,我們一步步走向更真實的自我。


關於善惡、執念、理性與感性,你有什麼經驗可以分享嗎?

avatar-img
11會員
60內容數
鎖定:婚姻家庭、性別議題、心理學與哲學。將會用同回應世界、用愛包容自我與他人,期望閱讀沙龍後都能心如止水,歡迎互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哲學心理小宇宙 的其他內容
發現方格子上的妥瑞氏症資訊不多,若有專業人士歡迎與我聯繫! 自己僅能就文學背景專業訴說著近日不安,而寫作確實也回饋給我很多平靜。 這一週我的心情像是經歷了一場從高空墜落的急速旅程,充滿了恐懼、不安、與難以言喻的失落。我的姪女——那個活潑、開朗、充滿陽光的小女孩,最近被醫生懷疑可能患有妥瑞氏症。
當我們把這部電影當作為一面鏡子,來反映現代愛情中的權力狀況時,我們會發現愛情中權力平衡的重要性、權力的多樣性來源以及權力與責任之間的聯繫,都在不斷左右著我們的情感與選擇。從《控制》中不同的角度解析愛情中的權力關係,並探討如何在這個充滿依賴與自主性的過程中,找到彼此的平衡點。
我認為「做自己」的現代用語是在近代時空背景下的產物,當所有事物都變得更加個人主義,如何不為自己多想想?更隨著自由選擇機會增加,我們在思考關於自己的各層面也花費更多時間,以至於要奮力起身「為自己」索回權力。然而,什麼又是你「自己」?
如果要說為什麼台灣拍不出像韓國《黑白大廚》這樣的節目,可能有好多原因。台灣的影視產業並非缺乏創意,但是現階段很多條件下是受限的,無法迅速做出有震撼力和規模的節目。這其實也不是最重要的,也許找出我們自己的特色才是。先來討論一下韓國影視多年來的發展下,台灣無法做到的可能原因:
前幾週被演算法推薦公視五個月前拍的專訪,有興趣歡迎點擊。 這個專訪對我印象最深的是,販售娃娃的老闆的老婆擔心自己被取代,老闆所說的一句話:「我分得清楚真人和娃娃!」然而,其中被採訪的一位購買者卻說:「以前的女朋友都要車要房......
20至40歲這段人生階段,除了在愛情方面,還有許多其他與愛相關的煩惱和挑戰。這個年齡段的人們正處於生命的關鍵轉折點,不僅要面對愛情中的問題,還要處理其他關乎情感、職業和生活的問題。我剛好在這個年齡段中間,無論是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參考了身邊許多人在尋找自我價值和成就感的過程。無論是在職業發展
發現方格子上的妥瑞氏症資訊不多,若有專業人士歡迎與我聯繫! 自己僅能就文學背景專業訴說著近日不安,而寫作確實也回饋給我很多平靜。 這一週我的心情像是經歷了一場從高空墜落的急速旅程,充滿了恐懼、不安、與難以言喻的失落。我的姪女——那個活潑、開朗、充滿陽光的小女孩,最近被醫生懷疑可能患有妥瑞氏症。
當我們把這部電影當作為一面鏡子,來反映現代愛情中的權力狀況時,我們會發現愛情中權力平衡的重要性、權力的多樣性來源以及權力與責任之間的聯繫,都在不斷左右著我們的情感與選擇。從《控制》中不同的角度解析愛情中的權力關係,並探討如何在這個充滿依賴與自主性的過程中,找到彼此的平衡點。
我認為「做自己」的現代用語是在近代時空背景下的產物,當所有事物都變得更加個人主義,如何不為自己多想想?更隨著自由選擇機會增加,我們在思考關於自己的各層面也花費更多時間,以至於要奮力起身「為自己」索回權力。然而,什麼又是你「自己」?
如果要說為什麼台灣拍不出像韓國《黑白大廚》這樣的節目,可能有好多原因。台灣的影視產業並非缺乏創意,但是現階段很多條件下是受限的,無法迅速做出有震撼力和規模的節目。這其實也不是最重要的,也許找出我們自己的特色才是。先來討論一下韓國影視多年來的發展下,台灣無法做到的可能原因:
前幾週被演算法推薦公視五個月前拍的專訪,有興趣歡迎點擊。 這個專訪對我印象最深的是,販售娃娃的老闆的老婆擔心自己被取代,老闆所說的一句話:「我分得清楚真人和娃娃!」然而,其中被採訪的一位購買者卻說:「以前的女朋友都要車要房......
20至40歲這段人生階段,除了在愛情方面,還有許多其他與愛相關的煩惱和挑戰。這個年齡段的人們正處於生命的關鍵轉折點,不僅要面對愛情中的問題,還要處理其他關乎情感、職業和生活的問題。我剛好在這個年齡段中間,無論是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參考了身邊許多人在尋找自我價值和成就感的過程。無論是在職業發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相信人性本善!一個剛出生的孩子,能多壞?基本上都是外在因素,造成各種人性善惡出現. 何謂惡何謂善?沒有人天生就想傷害人,是否在遭遇什麼情況造成?創傷後遺症得花很多時間修復,更何況是戰爭! 看著其他區戰爭不斷,除了捨不得生活在那邊的人,我也無能為力😮‍💨;只是希望全世界能多點理解、尊重、善良
Thumbnail
擇善固執,是我一直執著想要實踐的價值觀 - 但其實我所謂的「善」是否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我一直相信#人性本惡 , 所以認為行善是需要努力的事。 而#人慈 的作者則透過不同的數據、歷史、人類進化、科學實驗論證: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善良。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本文探討了人性本善的觀點,並介紹了漢隆剃刀的概念。漢隆剃刀強調,應該用愚蠢、無知、可原諒的錯誤或未知原因來解釋不友善行為,而不是直接認為對方是惡意。這種思維方式能幫助人們更理性地處理日常生活中的衝突,避免不必要的對立。
Thumbnail
善惡,到底是什麼?   善意指善良,惡意志邪惡,想必這是沒有問題的,對吧? 善舉是讓他人對你尊敬,惡舉是讓他人對你唾棄。  那麼...我們來看看性惡(善)論和無惡無善、有惡有善。    性惡論是對人性的一種看法。主張人之本性趨向惡,作惡比向善要容易。 [性惡論 被譽為一代大儒的-荀子,所提
Thumbnail
瞭解人性的矛盾,並諒解對方,是成熟人應有的內涵。本文整理了六大人性,並提供了貼身建議。
Thumbnail
人心與太陽一樣,都是需要小心對待的存在。這篇文章談論瞭如何在這個充滿善惡的世界中保護自己,並對人性的邪惡進行了探討。
人性本善?人性本惡?   人的「本性」,到底是善良的?亦或是邪惡的?這二者都有人認同。 或許在「性善論」那一派的人,所接觸到的大多都是本性善良的人,所以他們深信「性善論」是對的。相對的,或許在「性惡論」那一派的人,所接觸到的大多都是本性邪惡的人,所以他們也深信「性惡論」是對的。既然這兩種理論,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相信人性本善!一個剛出生的孩子,能多壞?基本上都是外在因素,造成各種人性善惡出現. 何謂惡何謂善?沒有人天生就想傷害人,是否在遭遇什麼情況造成?創傷後遺症得花很多時間修復,更何況是戰爭! 看著其他區戰爭不斷,除了捨不得生活在那邊的人,我也無能為力😮‍💨;只是希望全世界能多點理解、尊重、善良
Thumbnail
擇善固執,是我一直執著想要實踐的價值觀 - 但其實我所謂的「善」是否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我一直相信#人性本惡 , 所以認為行善是需要努力的事。 而#人慈 的作者則透過不同的數據、歷史、人類進化、科學實驗論證: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善良。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本文探討了人性本善的觀點,並介紹了漢隆剃刀的概念。漢隆剃刀強調,應該用愚蠢、無知、可原諒的錯誤或未知原因來解釋不友善行為,而不是直接認為對方是惡意。這種思維方式能幫助人們更理性地處理日常生活中的衝突,避免不必要的對立。
Thumbnail
善惡,到底是什麼?   善意指善良,惡意志邪惡,想必這是沒有問題的,對吧? 善舉是讓他人對你尊敬,惡舉是讓他人對你唾棄。  那麼...我們來看看性惡(善)論和無惡無善、有惡有善。    性惡論是對人性的一種看法。主張人之本性趨向惡,作惡比向善要容易。 [性惡論 被譽為一代大儒的-荀子,所提
Thumbnail
瞭解人性的矛盾,並諒解對方,是成熟人應有的內涵。本文整理了六大人性,並提供了貼身建議。
Thumbnail
人心與太陽一樣,都是需要小心對待的存在。這篇文章談論瞭如何在這個充滿善惡的世界中保護自己,並對人性的邪惡進行了探討。
人性本善?人性本惡?   人的「本性」,到底是善良的?亦或是邪惡的?這二者都有人認同。 或許在「性善論」那一派的人,所接觸到的大多都是本性善良的人,所以他們深信「性善論」是對的。相對的,或許在「性惡論」那一派的人,所接觸到的大多都是本性邪惡的人,所以他們也深信「性惡論」是對的。既然這兩種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