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不清楚你在說什麼》:模糊的超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郭恩碩於金車文藝中心的個展《聽不清楚你在說什麼》,巧妙地運用了這個空間的特性,呈現了精彩的現地創作。

一走進展間時,最容易忽略的是頭頂上《聽不清楚你在說什麼》這件作品。樓梯口和電梯口上方的中央空調以及展間後方的空調,出風口前都加上了印刷著字樣的紙張,剪裁得細長而零碎,隨著冷氣輕盈地搖晃,令觀眾無法確切掌握上頭的文字。

郭恩碩,《聽不清楚你在說什麼》,2024,紙張、油墨,尺寸依場地製作。

郭恩碩,《聽不清楚你在說什麼》,2024,紙張、油墨,尺寸依場地製作。

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場,也可以說是整個展覽的核心之所在。郭恩碩的作品使用了樓梯或天氣等理所當然地存在於日常中的元素,把中央空調的機能性弱化了,使之成為展覽概念的載體,又呼應了標題的「聽不清楚」,甫開場就留下懸念。

移動與聲音

郭恩碩,《The way to the landscape》,2024,木作、電視、輸出影像、水管、洋甘漆,80*40*110 cm。

郭恩碩,《The way to the landscape》,2024,木作、電視、輸出影像、水管、洋甘漆,80*40*110 cm。

第二件作品是《The way to the landscape》,在木桌中切開兩個洞,放了可以替換的日本旅遊照片,每張照片中都有或明顯或隱晦的藝術家身影。觀眾可以往下窺探,跟著藝術家走過這些風景,若進一步戴上耳機,會被日本的廣播聲環繞,但廣播內容和照片沒有太深的關聯。

郭恩碩,《我擷取到她房間裡的雲》,2024,鏡子、風景,依場地空間製作。

郭恩碩,《我擷取到她房間裡的雲》,2024,鏡子、風景,依場地空間製作。

這件作品和《我擷取到她房間裡的雲》及《降落》位在同一展間,可說是展覽的第一部分,關於旅行、移動和聲音。《我擷取到她房間裡的雲》利用展場原有的畸零空間,將電腦螢幕拆解後,留下透光的螢幕,在上頭投影美國住處附近飛機的影像,畫質不高。由於螢幕亮度會受到天氣影響,使得影像內容是浮動的

郭恩碩,《降落》,2024,排椅、電視,尺寸依場地製作。

郭恩碩,《降落》,2024,排椅、電視,尺寸依場地製作。

《降落》包含兩個電視螢幕和一排椅子。椅子是機場或火車站等地常見的樣式,會立刻喚起等待列車或飛機的回憶。兩個電視分別展示了松山機場國內線和國際線的時刻表,有趣的是,展場位處松山機場附近,若在椅子上坐下,靜靜聆聽、仔細觀察,就能隱約聽到飛機駛過的嗡鳴,並看到對面大樓窗戶反光中飛機行駛而過的倒影。

這三件作品形成了非地方的記憶,並加深對風景的解離。郭恩碩的影像展示,用意不在於「看清楚」日本景色或飛機模樣,而在於通過這些影像符號展示「移動」的事實,並將觀眾的觀察納入作品一部分,如果觀眾沒有配合椅子陳列的角度,作品就不成立。

展場中的聲音要素在實際展呈中其實相對薄弱,儘管藝術家希望觀眾能聽到飛機駛過的聲音,再去觀察大樓上的倒影,但其實傳到展場內的音量不大,因此效果相當有限。可在概念上,聲音仍是一個關鍵要素。

人造的風景

這個展間除了這幾件作品外,還有一個螢幕展示似乎是樓梯間的模糊畫面。跟著引導線前進,會發現格外狹窄的樓梯間,這就是下一件作品《想清楚是件難事》。

郭恩碩,《想清楚是件難事》,2022,木材、現成物、動力機械,依場地空間製作。

郭恩碩,《想清楚是件難事》,2022,木材、現成物、動力機械,依場地空間製作。

郭恩碩擅長利用空間結構製造幻象。他把一個普通的樓梯改造成下、上、下、上的循環構造,並在相對昏暗的樓梯間中安插吊燈,附有明顯的拉繩,當觀眾拉下繩子後,隱藏在後方的相機會立即啟動,將觀眾這瞬間的反應投射到外頭的螢幕上,即前一個展間中看到的模糊畫面。燈亮數秒後,便再度回歸黯淡。

郭恩碩,《這樣的一個好》,2024,木材、尼龍繩、水泥,依場地空間製作。

郭恩碩,《這樣的一個好》,2024,木材、尼龍繩、水泥,依場地空間製作。

走出樓梯間後,映入眼簾的是《這樣的一個好》,茂密的草地映襯著落地窗外的行道樹綠意,形成一副非現實的景觀。直接踏上草地的話,能感受到越靠近窗戶,草的長度越短,打破了乍看之下的視覺錯覺。藝術家選用的尼龍繩帶有濃厚的人工材質和螢光色,當觀眾不再遠觀後,「人造」的感覺便相當鮮明。

看不清楚也聽不清楚

回顧展場中這六件作品,能發現藝術家在傳遞意義的過程中,總會模糊焦點:展示照片和影片時尺幅極小或畫質極低,使勁去看也只能得到大概的輪廓;日文的語音對台灣觀眾而言不具有意義,飛機聲音也在車陣穿梭間失去了重心;在人造的草地後方,就是高聳樹木的繁密葉片,真實的綠與人造的綠彼此重疊,打破了幻覺。

在燈亮、燈熄的過程中,照明的時間太過短暫,以至於什麼都來不及看清,就又歸於寂靜。飛機抵達、駛離,從頭到尾都拍到錯誤的機場,不可能找到自己搭乘過的那班飛機。

資訊過載的現代社會中,對資訊的抗拒融入了現代人的潛意識,寫好了文字又剪碎、拍下影像又使之模糊,這種矛盾傾向似乎成了一種逃離的方式,並隱約能感覺到藝術家的不安。

「清楚」具有支配性和攻擊性(註一),戴上眼鏡後,清晰的「認識」成為一種權威、一種力量,關於風景的回憶是私密而珍貴的,但若以那「清楚得令人憂傷的光」(註二)細細檢視,「在場性」便會將記憶除魅。

《聽不清楚你在說什麼》經由對記憶的模糊處理,使整個展覽成為一種形而上的觀看,藝術家呈現的這些移動記憶,都在此處超越了時間的束縛,達成一種現代社會對於內在平靜的渴求。

參考資料

註一:烏利西(Wolfgang Ullrich)著,胡育祥譯。《模糊的歷史》(臺北:一行出版,2021)。

註二:出自施蒂弗特(Adalbert Stifter),《我曾祖父的資料夾》(Die Mappe meines Urgrossvaters),1864。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郭恩碩 創作個展《聽不清楚你在說什麼》

日期:2024.09.10–2024.10.20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臺北承德館

展覽網站:https://www.kingcarart.org.tw/exhibitions-detail/208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藝術評論
20會員
61內容數
Taipei, Taiwan/Bachelor of Art Theory and Curation/Master of Art History
藝術評論的其他內容
2025/03/28
2024年8月,陳琛(1997-)「斷臂 The Severed Arm」於福利社展出,主要以桌面電影(desktop film)形式呈現。所謂桌面電影是於媒體和技術進步之下誕生的一種電影形式,以主角第一人稱進行,電影中的事件都發生在主角的電腦螢幕上,不具有明顯剪輯或轉場,有仿紀錄片之效。
Thumbnail
2025/03/28
2024年8月,陳琛(1997-)「斷臂 The Severed Arm」於福利社展出,主要以桌面電影(desktop film)形式呈現。所謂桌面電影是於媒體和技術進步之下誕生的一種電影形式,以主角第一人稱進行,電影中的事件都發生在主角的電腦螢幕上,不具有明顯剪輯或轉場,有仿紀錄片之效。
Thumbnail
2025/01/28
「返思」和「轉化」兩個展間與展覽主題有效地產生對話,跨越千禧年至今,拍攝媒材由底片轉變為日新月異的數位技術。但「顯影」和「追逐」兩區像是為來臺灣觀光的外國遊客準備的介紹,令人不禁質疑策展人對「神」的認知究竟有多狹隘。
Thumbnail
2025/01/28
「返思」和「轉化」兩個展間與展覽主題有效地產生對話,跨越千禧年至今,拍攝媒材由底片轉變為日新月異的數位技術。但「顯影」和「追逐」兩區像是為來臺灣觀光的外國遊客準備的介紹,令人不禁質疑策展人對「神」的認知究竟有多狹隘。
Thumbnail
2025/01/22
《四月望雨》由現場作品、報紙刊物、開幕表演、講座等構成,以不同形式切入對「四月望雨」四首歌的理解。現場作品中,先是塑造出下雨的虛無風景;接著,延伸到位於巴黎的印尼餐館,指出現代社會中意義的缺席;最後,探討形象與實際人物之間的斷裂。
Thumbnail
2025/01/22
《四月望雨》由現場作品、報紙刊物、開幕表演、講座等構成,以不同形式切入對「四月望雨」四首歌的理解。現場作品中,先是塑造出下雨的虛無風景;接著,延伸到位於巴黎的印尼餐館,指出現代社會中意義的缺席;最後,探討形象與實際人物之間的斷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本展掌握這種節奏與和聲的變化,使觀者可以在聲音藝術的體驗旅程中悠然聆賞策展人的調性,也容許觀者的感官與思維在適度的空間裡伸張譜寫自己的共鳴。
Thumbnail
本展掌握這種節奏與和聲的變化,使觀者可以在聲音藝術的體驗旅程中悠然聆賞策展人的調性,也容許觀者的感官與思維在適度的空間裡伸張譜寫自己的共鳴。
Thumbnail
「喧囂的孤獨」,這個展覽名稱充滿矛盾卻極具詩意。作為觀者,站在膠彩畫百年的歷史長河前,我感受到的不僅是藝術家在喧囂時代中的堅守與孤獨,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無聲對話:藝術家的孤獨創作,在時代的喧囂中找到了屬於它的永恆。
Thumbnail
「喧囂的孤獨」,這個展覽名稱充滿矛盾卻極具詩意。作為觀者,站在膠彩畫百年的歷史長河前,我感受到的不僅是藝術家在喧囂時代中的堅守與孤獨,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無聲對話:藝術家的孤獨創作,在時代的喧囂中找到了屬於它的永恆。
Thumbnail
當我無意走入蕭宇捷的個展《傾身觀看》時,心中懷抱的是對平面作品習以為常的預設:展場裡滿是白紙與黑墨,無繪畫痕跡,似乎又是些「了無新意的平面繪畫作品」。懷著這份心情,已默默做好「逛完一圈便離開」的心理準備。然而,在展場的一處,遇見了那些允許觸碰的範例作品,讓我重新燃起了好奇心。
Thumbnail
當我無意走入蕭宇捷的個展《傾身觀看》時,心中懷抱的是對平面作品習以為常的預設:展場裡滿是白紙與黑墨,無繪畫痕跡,似乎又是些「了無新意的平面繪畫作品」。懷著這份心情,已默默做好「逛完一圈便離開」的心理準備。然而,在展場的一處,遇見了那些允許觸碰的範例作品,讓我重新燃起了好奇心。
Thumbnail
珍一直知道她能看見別人無法看見的東西。她走進一個房間,感受到過去生活的回聲,在物質與無形之間的空隙中振動。正是在這種界限模糊的存在中,她找到了自己的藝術,一種翻譯的藝術。對其他人來說,世界似乎清晰且具體,但對珍來說,這是一幅記憶模糊的拼貼畫,就像一幅仍濕漉漉的畫像,邊緣柔和
Thumbnail
珍一直知道她能看見別人無法看見的東西。她走進一個房間,感受到過去生活的回聲,在物質與無形之間的空隙中振動。正是在這種界限模糊的存在中,她找到了自己的藝術,一種翻譯的藝術。對其他人來說,世界似乎清晰且具體,但對珍來說,這是一幅記憶模糊的拼貼畫,就像一幅仍濕漉漉的畫像,邊緣柔和
Thumbnail
這幅畫喚起了珍無法完全說出的記憶。現在,她的角色是一位穿越模糊時光回聲的遊者,總是凝視著那些被遺忘的生活碎片。當她走近這幅肖像時,過去的某種輕微顫動掠過她的思緒,就像古老森林中的風聲。畫中的顏色柔和而朦朧,仿佛透過霧氣所見,讓她想起某些說不出口的熟悉感,卻又遙不可及。
Thumbnail
這幅畫喚起了珍無法完全說出的記憶。現在,她的角色是一位穿越模糊時光回聲的遊者,總是凝視著那些被遺忘的生活碎片。當她走近這幅肖像時,過去的某種輕微顫動掠過她的思緒,就像古老森林中的風聲。畫中的顏色柔和而朦朧,仿佛透過霧氣所見,讓她想起某些說不出口的熟悉感,卻又遙不可及。
Thumbnail
《聽不清楚你在說什麼》經由對記憶的模糊處理,使整個展覽成為一種形而上的觀看,藝術家呈現的這些移動記憶,都在此處超越了時間的束縛,達成一種現代社會對於內在平靜的渴求。
Thumbnail
《聽不清楚你在說什麼》經由對記憶的模糊處理,使整個展覽成為一種形而上的觀看,藝術家呈現的這些移動記憶,都在此處超越了時間的束縛,達成一種現代社會對於內在平靜的渴求。
Thumbnail
關於 #噪山 的這場「平滑漸層帶」的展覽,已經分享了前三場。希望能夠在整場展覽結束時,將五場展覽重新整理分析。不過在這禮拜展覽結束前,記得留時間去這高雄難得的替代空間,欣賞倒數第二場,由策展人黃至理,邀請藝術家林欣儀與許佳琪的展覽。
Thumbnail
關於 #噪山 的這場「平滑漸層帶」的展覽,已經分享了前三場。希望能夠在整場展覽結束時,將五場展覽重新整理分析。不過在這禮拜展覽結束前,記得留時間去這高雄難得的替代空間,欣賞倒數第二場,由策展人黃至理,邀請藝術家林欣儀與許佳琪的展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