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觀點】《傾身觀看》蕭宇捷個展 ── 視覺之外:傾身於記憶與感官的空間

更新於 2024/12/16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言】


當我無意走入蕭宇捷的個展《傾身觀看》時,心中懷抱的是對平面作品習以為常的預設:展場裡滿是白紙與黑墨,無繪畫痕跡,似乎又是些「了無新意的平面繪畫作品」。懷著這份心情,已默默做好「逛完一圈便離開」的心理準備。然而,在展場的一處,遇見了那些允許觸碰的範例作品,讓我重新燃起了好奇心。這促使我放慢腳步,重新細細端詳展場內的每一件作品,最終甚至起了動筆書寫這篇文章。




觸感記憶:傾身觀看】


這一切讓我的記憶停留在觸碰範例作品時的感受。即使到了如今,書寫這篇文字時,那些觸感與接觸時發出的聲音仍然鮮明地回蕩在腦海中。掛在牆上的可觸摸作品共有三幅對應三種創作手法,而我試圖透過描述藝術家可能的製作方式,讓讀者能夠想像觸摸時的感受。


第一種手法似乎是將撕碎的宣紙平貼在透明壓克力板上,輕輕滑動觸摸時,手感稍顯粗糙,指尖還能感受到極細微的紙張纖維散落,如同微不可察的毛球脫落般自然。而展場中使用此做法的作品,也並非如此簡單,能夠看見在那些看似宣紙的白之中,藏有許多不同細微的色彩,微妙地將觸感與視覺聯繫在一起。


第一種手法的其他作品,能看見兩幅之間有一些色彩差異|影像來源:筆者提供

第一種手法的其他作品,能看見兩幅之間有一些色彩差異|影像來源:筆者提供


第一種手法的作品細節以及其影子|影像來源:筆者提供

第一種手法的作品細節以及其影子|影像來源:筆者提供


第二種手法的宣紙經過墨染,形成深淺不一的色塊,並在被擰皺後貼於木板之上。視覺上,它的形態宛如燃燒過後的灰燼,給人一種脆弱易碎的錯覺。但當手指輕觸作品時,宣紙貼覆於木板的紮實感卻與這種視覺印象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彷彿戳破了對其脆弱性的幻想。同時,這種觸感與視覺之間的落差,拓展了作品在感知層面的空間,超越了平面的物理結構,仿若在身體與記憶之間建立起無形的迴盪。


觸摸第二種手法|影像來源:筆者提供

觸摸第二種手法|影像來源:筆者提供


第三種手法同樣運用了墨染技法,但其結構更為繁複,似乎刻意將紙張平貼於表面,卻又不規則地產生縱向摺痕。在展燈的照射下,皺褶內的影子顯得深邃,彷彿一片布滿裂縫的地景。觸覺的粗糙質地與聽覺的聲音回饋也介於前兩幅之間,既有第一幅的輕柔與細膩,又帶有第二幅的觸感紮實之感。


從側面觀看第三種手法的作品|影像來源:筆者提供

從側面觀看第三種手法的作品|影像來源:筆者提供



「觸感」的回憶與觸碰所引發的「聽覺」反饋,悄然滲透進當下的觀賞過程,強化了作品與身體感知之間的聯繫,形成在記憶與感知之間不斷迴盪的深刻體驗。這樣的經歷,比起單純開放觸摸每一件作品,更展現了「記憶」所喚起的微妙感受。正如《身體部署》一書中所指出的,空間的擴延與感知之間密不可分,使得觀看的體驗不僅來自外部的物理場域,更深刻地根植於身體內部的記憶迴聲。這種來自身體經驗的記憶,將觀看轉化為一種更加內在的「傾身」狀態——將身體曾經的觸摸記憶與當下的觀看體驗緊密交織。


回到展覽標題《傾身觀看》所暗示的:這是一種無意識中將身體記憶「傾」入當前觀看與視覺經驗的方式,使身體與作品之間的感知相互交織、回應,從而深化對作品的理解與體會。



透視背後:傾身觀看】


在展場的浮空展台上,小幅樣本與書本一同展示。這一系列作品運用了宣紙,將其折成細緻的紙扇後逐層貼覆在透明壓克力板上。燈光映射下,每一道縱向摺痕投射出深色的陰影,形成條理分明的視覺效果。觸摸時,指尖滑過層疊的摺痕,彷彿踏上一座階梯,不斷向下延伸,伴隨著富有節奏感的「噠噠」聲音。有趣的是,在這些宣紙背後,藏有鮮艷的染色顏料。透過透明壓克力板,底部的色彩被隱約顯現出來,進一步豐富了作品的視覺層次。




此外,展場內許多作品的擺放形式並非直接服貼於牆面,而是將牆上鑽孔的螺絲作為支點,斜靠在螺絲上並與牆保持一定距離,上方則輕倚牆壁。這種展示方式使得觀者從正面觀看時,能透過每條規律的皺摺隱約看到底部的顏色,還能注意到背面螢光色彩因光線折射而渲染至白牆上的效果,比起作品的正面還來得更鮮豔。這宛如一面霧化的鏡子,間接揭示了作品背面的柔和形態。


在影子中,卻能看見映在牆上的明顯的橘色|影像來源:筆者提供

在影子中,卻能看見映在牆上的明顯的橘色|影像來源:筆者提供


另一幅作品的黃色影子|影像來源:筆者提供

另一幅作品的黃色影子|影像來源:筆者提供


能注意到,展場內的每一位觀者幾乎都會不自覺地傾下身子,試圖從不同角度窺探白牆上的色彩來源,追尋作品背面顏色的真相。這一觀看動作,無意間再次以不同方式回應了展覽標題《傾身觀看》。觀者的身體參與加深了與作品之間的互動,也使觀看過程本身成為展覽體驗的重要一環,再次體現出身體感知的另一個層面。



【結語


我感受到藝術家刻意將觀看的方式與身體的感知融為一體,並以極為細膩的手法,在相同的材料上進行了各種有趣的創作嘗試。每一件作品都在引導觀者以「傾身」的姿態參與創作的體驗之中。無論是觸覺、聽覺還是視覺,這些感官經驗通過記憶與空間的聯繫,被重新啟動並交織出新的感知層次。


在展覽之中,我感受到最強烈的驅動是「記憶」。它在展覽的開頭,通過觸覺與聽覺的經驗悄然植入我的潛意識,並在之後觀看每一件作品時,以視覺為主的欣賞過程中默默地浮現。這些記憶中的其他感官經驗,穿插於當下的觀看之間,使得作品的感受層次不斷豐富,展現了藝術家如何用細膩的創作手法,喚醒觀者潛藏的身體感知與記憶聯繫。

avatar-img
7會員
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蔡逼八 的其他內容
2019年,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因一場大火讓這座象徵著數百年文化和歷史的建築瞬間化為殘骸。在這場災難後,雖然收拾這場殘局是艱鉅的工程,但最讓人困擾的反而是這座古蹟的還原重建過程。一樣技術成為古蹟的救贖,甚至以藝術的姿態被許多藝術家使用。
《感覺重混Sensation(Remix)》現於羅東文化工場展演,同為此展場於2012開館以來,由李佳霖策展,首次展演新媒體類型之當代藝術創作。邀請六組新興藝術家(團隊)參展,展出十件藝術作品,以新媒體創作媒材呈現日常感受所凝聚的啟發。
王煜松在北美館的個展《花園》,就形式上來說較於其他展覽低調,卻不失強度,也良好的表現出小說中的詩意狀態。
 《像是⼀個夜店的小便⽃》羅智信⽤近年慣⽤的創作⼿法做⼀個總結的回顧展。以⼤型沉浸式空間裝置為基礎,運⽤影像、聲響、氣味、物件等多重元素的交疊,有許多的作品合而 為⼀成⼀件⼤型裝置,引領觀者進⼊⼀個像是「壞掉夜店」的場域空間,在沒有明確⽅向與時 間的遊走過程,思索⼈與物質交會之下可能產⽣的感知情境。
「攝影會帶走被攝者的一部分靈魂,但同時也會帶走攝影師的,因為有時會畫面會心如刀割,所以必需要嚴謹的對待。」──《惡水真相》(Minamata)。
使用相機作為日常紀錄的你,有想過為什麼不使用較為輕便的手機,作為拍攝器材嗎?思考完,或許就可以釋懷的放下相機,也放下頸椎發炎的風險,甚至可以省下不少的金錢,投向手機攝影的懷抱。
2019年,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因一場大火讓這座象徵著數百年文化和歷史的建築瞬間化為殘骸。在這場災難後,雖然收拾這場殘局是艱鉅的工程,但最讓人困擾的反而是這座古蹟的還原重建過程。一樣技術成為古蹟的救贖,甚至以藝術的姿態被許多藝術家使用。
《感覺重混Sensation(Remix)》現於羅東文化工場展演,同為此展場於2012開館以來,由李佳霖策展,首次展演新媒體類型之當代藝術創作。邀請六組新興藝術家(團隊)參展,展出十件藝術作品,以新媒體創作媒材呈現日常感受所凝聚的啟發。
王煜松在北美館的個展《花園》,就形式上來說較於其他展覽低調,卻不失強度,也良好的表現出小說中的詩意狀態。
 《像是⼀個夜店的小便⽃》羅智信⽤近年慣⽤的創作⼿法做⼀個總結的回顧展。以⼤型沉浸式空間裝置為基礎,運⽤影像、聲響、氣味、物件等多重元素的交疊,有許多的作品合而 為⼀成⼀件⼤型裝置,引領觀者進⼊⼀個像是「壞掉夜店」的場域空間,在沒有明確⽅向與時 間的遊走過程,思索⼈與物質交會之下可能產⽣的感知情境。
「攝影會帶走被攝者的一部分靈魂,但同時也會帶走攝影師的,因為有時會畫面會心如刀割,所以必需要嚴謹的對待。」──《惡水真相》(Minamata)。
使用相機作為日常紀錄的你,有想過為什麼不使用較為輕便的手機,作為拍攝器材嗎?思考完,或許就可以釋懷的放下相機,也放下頸椎發炎的風險,甚至可以省下不少的金錢,投向手機攝影的懷抱。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安往公司走去,陽光明媚,微風輕拂,是夏季難得的好天氣。僅十分鐘之遙的距離,一步步放大在眼前的大樓場景,愈清晰愈顯壓迫感。 「要是能往後跑走就好了。」這些年來,安不只一次這麼想。那為什麼不這麼做呢?
Carry Kuo 透過文字將自己的職涯經歷與心得化為對他人的啟發。他的作品聚焦於「第一次」的挑戰,特別是那些初入職場、初當主管、初創業的朋友。CK 希望用自己的經歷幫助更多人在職涯迷霧中找到方向。在這次的訪問中,我們將探索他的創作起點、核心理念與未來的創作規劃。 創作的起點:從迷惘中找到力量
上上週的自媒體新手講座結束了,感謝大家來聽,可惜時間有限,沒辦法講更深入,真的對大家有點抱歉。 我知道有同學時間撞到,沒辦法來聽。 所以我做了這份「超懶人包」跟「懶人包」,希望能幫大家節省時間。
哈囉大家好,我是黑貓老師 😎 這篇是我前幾個禮拜講座的懶人包的第二 part。 主要是聊聊剛起步的創作者在流量不多的時候,有什麼變現的機會。
安往公司走去,陽光明媚,微風輕拂,是夏季難得的好天氣。僅十分鐘之遙的距離,一步步放大在眼前的大樓場景,愈清晰愈顯壓迫感。 「要是能往後跑走就好了。」這些年來,安不只一次這麼想。那為什麼不這麼做呢?
Carry Kuo 透過文字將自己的職涯經歷與心得化為對他人的啟發。他的作品聚焦於「第一次」的挑戰,特別是那些初入職場、初當主管、初創業的朋友。CK 希望用自己的經歷幫助更多人在職涯迷霧中找到方向。在這次的訪問中,我們將探索他的創作起點、核心理念與未來的創作規劃。 創作的起點:從迷惘中找到力量
上上週的自媒體新手講座結束了,感謝大家來聽,可惜時間有限,沒辦法講更深入,真的對大家有點抱歉。 我知道有同學時間撞到,沒辦法來聽。 所以我做了這份「超懶人包」跟「懶人包」,希望能幫大家節省時間。
哈囉大家好,我是黑貓老師 😎 這篇是我前幾個禮拜講座的懶人包的第二 part。 主要是聊聊剛起步的創作者在流量不多的時候,有什麼變現的機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昨天去開幕不久的東南亞秀泰(前身東南亞戲院),大概講一下心得,順便跟比較常去 的梅花做個比較。
Thumbnail
第60場的《黃翊與庫卡》「文化平權版」 促使黃翊工作室決定未來新作均提供口述影像( audio description )
Thumbnail
並非受限於「表演場地不足」,而是為了打造不同於黑盒劇場的創作可能,去年在非典型劇場空間的演出與策展甚為蓬勃:
Thumbnail
中午吃完午餐後,經過池上穀倉藝術館,裡頭剛好有場展覽,趁著午休去瞧瞧。沒想到竟然遇見音樂人王榆鈞所策的展覽「如果你_先我一步_聽見」。對我而言,此展覽是地方聲音與展品的相互交錯作品,也是「看得見」與「看不見」聲音的相互對話。
Thumbnail
作品融合了當代藝術和電影語彙,發掘圖像創作過程背後的複雜生產機制。參與過亞太、愛知三年展與各大國際雙年展;也曾在森美術館、尊彩藝術中心、北師美術館、鳳甲美術館等舉行個展。身兼策展人的展覽包括亞洲藝術雙年展(2019)、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2018)等。
Thumbnail
【反身顯影: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 當藝術家透過自我與他者的對話、開展多元議題反思,觀者該如何理解? 不得不說,藝術家鏡像中的自我身影,某些作品令人感到詭異、毛骨悚然,有種超現實感。 再加上還有18禁作品,與其說是攝影展,反倒像是行為藝術展。 滿滿迷濛詭異氣息的展覽……
Thumbnail
大膽探索臺北的藝廊,感受藝術家張曜昌不同展覽中的獨特創作。動物擬態的陶片作品讓人為其色彩、觸感,及聲響驚艷不已。
Thumbnail
★這是2021年3月份去的展覽 「微縮人生」特展是由山田卓司及鄭鴻展兩位大師合作,把真實場景依照比例做成模型,並在日常場景中加入故事及想像,創作出具有生活及歷史的故事背景,賦予作品生命力
Thumbnail
我雖然不會作畫,但很喜歡看畫展。以色彩顔料等媒材,形象性地表達個人創意 ,一向非常之仰慕。〔國立中興大學藝術中心〕自2023年12月18日至2024年1月7日展出的〔行藝半世紀—楊嚴囊繪畫創作展〕,當然不能錯過。我是展出裁止前兩天(元月5日)才去參觀,承蒙中心主任林仁昱教授親自導覽非常感謝。
Thumbnail
[藝起講講畫] 以崔廣宇2022作品《2022大台灣上市上櫃藝術株式會社暨文化價值生產力分析》來作探討📑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昨天去開幕不久的東南亞秀泰(前身東南亞戲院),大概講一下心得,順便跟比較常去 的梅花做個比較。
Thumbnail
第60場的《黃翊與庫卡》「文化平權版」 促使黃翊工作室決定未來新作均提供口述影像( audio description )
Thumbnail
並非受限於「表演場地不足」,而是為了打造不同於黑盒劇場的創作可能,去年在非典型劇場空間的演出與策展甚為蓬勃:
Thumbnail
中午吃完午餐後,經過池上穀倉藝術館,裡頭剛好有場展覽,趁著午休去瞧瞧。沒想到竟然遇見音樂人王榆鈞所策的展覽「如果你_先我一步_聽見」。對我而言,此展覽是地方聲音與展品的相互交錯作品,也是「看得見」與「看不見」聲音的相互對話。
Thumbnail
作品融合了當代藝術和電影語彙,發掘圖像創作過程背後的複雜生產機制。參與過亞太、愛知三年展與各大國際雙年展;也曾在森美術館、尊彩藝術中心、北師美術館、鳳甲美術館等舉行個展。身兼策展人的展覽包括亞洲藝術雙年展(2019)、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2018)等。
Thumbnail
【反身顯影: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 當藝術家透過自我與他者的對話、開展多元議題反思,觀者該如何理解? 不得不說,藝術家鏡像中的自我身影,某些作品令人感到詭異、毛骨悚然,有種超現實感。 再加上還有18禁作品,與其說是攝影展,反倒像是行為藝術展。 滿滿迷濛詭異氣息的展覽……
Thumbnail
大膽探索臺北的藝廊,感受藝術家張曜昌不同展覽中的獨特創作。動物擬態的陶片作品讓人為其色彩、觸感,及聲響驚艷不已。
Thumbnail
★這是2021年3月份去的展覽 「微縮人生」特展是由山田卓司及鄭鴻展兩位大師合作,把真實場景依照比例做成模型,並在日常場景中加入故事及想像,創作出具有生活及歷史的故事背景,賦予作品生命力
Thumbnail
我雖然不會作畫,但很喜歡看畫展。以色彩顔料等媒材,形象性地表達個人創意 ,一向非常之仰慕。〔國立中興大學藝術中心〕自2023年12月18日至2024年1月7日展出的〔行藝半世紀—楊嚴囊繪畫創作展〕,當然不能錯過。我是展出裁止前兩天(元月5日)才去參觀,承蒙中心主任林仁昱教授親自導覽非常感謝。
Thumbnail
[藝起講講畫] 以崔廣宇2022作品《2022大台灣上市上櫃藝術株式會社暨文化價值生產力分析》來作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