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安靜》Deep Quiet Room

《深度安靜》Deep Quiet Room

Q-avatar-img
發佈於閱讀記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第一次看到書名,便覺得它有種神秘奧妙的引力,彷彿讓人進入一個毫無雜質的無重力狀態,而在那裡,只有自己,像宇宙一樣安靜,安靜到沒有了時間與空間感……這本書蘊含許多天文學的相關概念,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相遇,或許就像蝴蝶結般(莫比烏斯環),環環相連在一起。有些事情沒有答案,也永遠無法真正理解,每則故事都像是夢境一樣,虛實交錯,不經意地出現在我們的意識裡,淡淡地存在,又慢慢地飄遠,直到再也想不起來。

分享書中一些喜歡的段落:

愛最大的敵人是尊嚴。放棄愛一個人,最終的底線往往是你的尊嚴還能不能接受對方的挑戰。怨恨一個人會綑綁所有的記憶。
我們不是無中生有,我們從大自然中聚合每樣物質成為我們;我們也不會消失,將與大地再次合而為一。
人類就像是跟在辛勤的巨大鼴鼠後面,在黑暗中以為是靠自己的能力不斷前進的渺小生物。幸福的感受是複雜的,沒有一種幸福是簡單的。我想創造道德,創造倫理;為我個人而存在,為集體幸福而存在;在這當中選擇,在這當中自由。––〈太陽王〉
她懂緣分的矛盾與新鮮,推不出因果的時候,她會用阿秋的一番心得,簡單了這個現象:洗過的牌一張都不會少,但沒人會記得上一副牌多悽慘,努力玩好下一副就對了。––〈盛夏盛開的亞細亞〉
她一直沒有見過路的盡頭,沒看到盡頭的時候,人很容易想要探索。
她不覺得自己真的失去什麼,最多不過是失去一種想像而已。––〈五福女孩〉


avatar-img
Q的沙龍
12會員
65內容數
It puts everything in perspective when you see it from a distanc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Q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本書集結了各種關於愛的故事,此處的愛,並不僅限於傳統上兩性間的愛,還包含了親情、友情、多元性別等議題,甚至是陌生人間,萍水相逢的情緣。各種形式的愛,各種相遇,都很寶貴。 不受制於狀況的無限的愛,可以延伸到每一個人身上,耶穌從來沒提過同性戀,他的宇宙觀沒有信條、罪惡、輕視,他的重點是要去愛被邊緣化
Einmal ist keinmal. 一次到底算不算數呢?偶然還是必然?對我來說,當一件事發生了、一個人出現了,它就不是偶然。 Es muss sein! 非如此不可嗎? 文學擁有某種奇妙的作用,它能把那些在現實社會中不被理解、不被愛戴的人,變成引人遐思又與眾不同的神祕個體。身為讀者的我,便可
非做不可的就無所謂後不後悔,只是甘願或不甘願而已。堅定強烈的甘願或不甘願,便能延長不後悔的效期。這是愛與意志之能事。時間的福馬林。 詩是從樓上傳來一首我所深深愛過的歌曲,而我在樓下久久,靜靜的等待第二段副歌,詩是從樓上傳來一首我最熟悉但聽不清楚的歌曲,經過空間與時間的阻隔,因為我的想像、想念,而從
原來「逝去」這個詞,隱含著美感。 音樂不在鋼琴裡,而在我的影子裡。與其說我們在聆聽演奏鋼琴,不如說我們在聽的是逝去。 只有那個頻率,那個振動的層次,可以把我帶進讓我感覺安全,又帶著一點悲傷的奇妙領域。 他不會懂得,就是因為已經所剩不多,所以只好孤注一擲的人生是什麼意思。 像我這樣一個人,總在追求一種
記憶算不算數?裹足不前的日子裡,該追尋什麼?被離心力甩過邊界的那些人,他們去了哪裡? 「我們記得的真相,往往是我們可以承受的那個版本。」 這是本需要一些時間消化的書,在閱讀的同時,有很多的段落章節使我反芻許久,甚至讓我想逐字記下,可是讀到後來,我已經不怎麼想提筆寫下那些字句了。只想默默看過,明白了它
小說的時代背景源自二次大戰期間,歐洲國家所面臨到的局勢。在希特勒的統治下,造成無數生命殞落,人心惶惶,是歷史上十分沉痛的傷害。 作者對於小說情節的呈現著重在安娜、燕子人與赫修爾先生三個人身上,讓讀者透過他們的互動、溝通、生存法則,去感受他們所處的世界。 小說中最觸動我的是當他們遇上販子之後,燕子人與
這本書集結了各種關於愛的故事,此處的愛,並不僅限於傳統上兩性間的愛,還包含了親情、友情、多元性別等議題,甚至是陌生人間,萍水相逢的情緣。各種形式的愛,各種相遇,都很寶貴。 不受制於狀況的無限的愛,可以延伸到每一個人身上,耶穌從來沒提過同性戀,他的宇宙觀沒有信條、罪惡、輕視,他的重點是要去愛被邊緣化
Einmal ist keinmal. 一次到底算不算數呢?偶然還是必然?對我來說,當一件事發生了、一個人出現了,它就不是偶然。 Es muss sein! 非如此不可嗎? 文學擁有某種奇妙的作用,它能把那些在現實社會中不被理解、不被愛戴的人,變成引人遐思又與眾不同的神祕個體。身為讀者的我,便可
非做不可的就無所謂後不後悔,只是甘願或不甘願而已。堅定強烈的甘願或不甘願,便能延長不後悔的效期。這是愛與意志之能事。時間的福馬林。 詩是從樓上傳來一首我所深深愛過的歌曲,而我在樓下久久,靜靜的等待第二段副歌,詩是從樓上傳來一首我最熟悉但聽不清楚的歌曲,經過空間與時間的阻隔,因為我的想像、想念,而從
原來「逝去」這個詞,隱含著美感。 音樂不在鋼琴裡,而在我的影子裡。與其說我們在聆聽演奏鋼琴,不如說我們在聽的是逝去。 只有那個頻率,那個振動的層次,可以把我帶進讓我感覺安全,又帶著一點悲傷的奇妙領域。 他不會懂得,就是因為已經所剩不多,所以只好孤注一擲的人生是什麼意思。 像我這樣一個人,總在追求一種
記憶算不算數?裹足不前的日子裡,該追尋什麼?被離心力甩過邊界的那些人,他們去了哪裡? 「我們記得的真相,往往是我們可以承受的那個版本。」 這是本需要一些時間消化的書,在閱讀的同時,有很多的段落章節使我反芻許久,甚至讓我想逐字記下,可是讀到後來,我已經不怎麼想提筆寫下那些字句了。只想默默看過,明白了它
小說的時代背景源自二次大戰期間,歐洲國家所面臨到的局勢。在希特勒的統治下,造成無數生命殞落,人心惶惶,是歷史上十分沉痛的傷害。 作者對於小說情節的呈現著重在安娜、燕子人與赫修爾先生三個人身上,讓讀者透過他們的互動、溝通、生存法則,去感受他們所處的世界。 小說中最觸動我的是當他們遇上販子之後,燕子人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