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AI創作工具提升創作靈感
在台灣,編劇很常單打獨鬥。漫長而孤獨的寫作過程中,經常會面臨靈感枯竭或無人可問的窘境。許多編劇必須自己做田野調查,自己在網路上穿梭於過多的資訊中,拼命尋找那幾個珍貴的素材。這並不是因為我們不願意與人交流,而是因為現實情況下,市場上的資源有限,缺乏完整的團隊來支援編劇的創作過程。更多時候,我們必須獨自完成整個故事架構的設計、角色背景的鋪陳,甚至是劇情的細節處理。面對靈感枯竭的時候,只能自己尋找突破口,自己解決故事的盲點。
因此,當我第一次接觸到ChatGPT這個AI創作工具時,我內心充滿了抗拒。我想:「這個冷冰冰的程式能幫我做什麼?它能理解創作過程中的靈感碰撞和情感流動嗎?」然而,當我在某次靈感瓶頸中無計可施時,我決定嘗試將我的困惑拋給它。意外的是,這個“虛擬夥伴”居然在許多方面給了我意想不到的幫助。
身為編劇,田野調查是創作中不可或缺的環節。編劇需要不斷查閱資料,了解背景、職業設定、社會環境等等,以使故事更加真實有力。但在面對海量資料時,挑選出關鍵要點往往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以前,我總是在無數個網頁中翻來翻去,一遍又一遍地檢索相同的內容,有時甚至會在資訊的泥沼中迷失。
而ChatGPT在這方面展現出了無與倫比的效率。當我需要蒐集某個主題的核心資訊時,我只需要簡單地提問,例如:「可以幫我整理關於犯罪心理學的要點嗎?」這樣的指令發送出去後,它立刻就能將龐大的資料範圍縮小到幾個重點段落,節省了我在網頁中來回搜尋的時間。
甚至在設計故事背景時,我可以直接告訴它:「我的故事發生在一個台北市的小巷裡,角色是一個混跡於街頭的年輕黑幫。你覺得這樣的設定有哪些社會背景是我需要補充的?」ChatGPT會迅速列出社會階層、地區特點,甚至是台北市當地治安狀況的關鍵點。這樣,我就能直接聚焦在故事所需的資料上,而不是在資訊的迷霧中浪費時間。
在這樣的互動中,我發現了AI與人類創作合作的真正潛力。它不像傳統工具只是單向提供資訊,而是以一種對話模式進行雙向交流,這種交流讓我感覺自己並不孤單。它就像一個隨叫隨到的研究助理,無論什麼時候、無論我提出多麼細碎的問題,它都能快速回應。
但ChatGPT的能力不僅限於幫我整理資料。當我在設計角色動機或安排情節轉折時,常常陷入“自我盲點”中。比如,當我希望某個角色在某個場景中突然改變立場時,我心裡覺得這個轉折很合理,但總說不上具體原因。這時候,我會把這個問題丟給ChatGPT,看看它會怎麼解釋。
我問它:「這個角色在這個場景中突然背叛了他的夥伴,這樣的轉折會不會太突兀?」ChatGPT給出的回應往往出人意料。它會說:「如果這個角色之前沒有任何猶豫或顯示出對夥伴的不信任,那麼他的背叛的確顯得突兀。但如果你之前安排了一些小細節,比如他偷偷看了夥伴的手機,或曾被夥伴懷疑過,那麼這樣的轉折就更有說服力了。」
它的回答常常能夠讓我重新思考我的情節安排,挖掘出我之前忽略的細微問題。這種針對性且有邏輯的對話方式,讓我能更快地找出故事中的盲點,讓每個轉折和動機都更加合理。
身為創作者,我們常常面臨靈感枯竭的困境。每次當我卡在某個劇情點上,無法前進時,我以前會選擇放下筆,試著讓靈感自然流動。但當期限迫近,無法順利進行的焦慮感總是如影隨形。這時候,ChatGPT成為了我的“靈感催化劑”。
我經常對它說:「我不知道接下來這個情節該怎麼推進,你有什麼建議嗎?」這樣的提問看似簡單,但它給出的回應常常讓我眼前一亮。它能從多角度出發,提供不同的情節發展選項。無論是引入一個新的角色,還是讓事件突然轉向,都能讓我從一個新的角度審視整個故事架構。
比如,有一次我卡在角色的情感轉變上。我覺得角色應該要表達出對過去的悔恨,但不知道該如何具體表現。我問ChatGPT:「如果一個人感到悔恨,他的行為模式應該是什麼樣子?」ChatGPT告訴我:「悔恨的人通常會表現出逃避的行為,或者在行動中加入一些象徵性的償還動作,比如不斷地做回憶中的某件事來安撫內心的自責。」
這樣的解答讓我豁然開朗,我立即在情節中加入了一個象徵性動作,讓角色在每次緊張時都會去擦拭一個舊手錶。這個小細節不僅加深了角色的內心刻畫,也成為了故事中重要的情感符號。
透過與ChatGPT的互動,我漸漸發現,這個AI不僅僅是一個“工具”,更像是一個永不疲憊、隨時待命的創作夥伴。它能夠幫助我在龐大的資訊中快速找到重點,讓我不再浪費時間在無意義的資料篩選上;它能成為我釐清故事盲點的顧問,讓我從不同角度審視每個情節的合理性;它甚至能在靈感匱乏時,透過腦力激盪的對話激發出新的創作火花。
未來,我會繼續探索如何在創作中更好地利用這個AI,並在接下來的系列文章中分享我與ChatGPT的更多互動經歷。希望這些分享能為每一個獨自奮鬥的創作者帶來靈感與幫助。準備好迎接這場AI與人類合作的創作之旅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