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提升閱讀效果的實用策略

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提升閱讀效果的實用策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作者 金正先生,寫給沒時間讀書、不知道該讀什麼書、讀完會忘記內容、學了很多卻沒辦法派上用場的讀者們一套解決方式。一百分鐘內閱讀三次,「第一次」先花 10 分鐘把握結構,「第二次」花 50 分鐘正式閱讀,「第三次」花 40 分鐘重點心得整理。透過這方式,希望讀者們可以找到讀書的目的、有效率的掌握知識、站在巨人的肩膀看得更遠、透過分享內化知識形成善的循環。

執行方式

  1. 將自己的目的 和 書本 配對
  2. 用看論文的方式看書的架構
  3. 判斷花費時間與確立讀書期限
  4. 再次確認目的,擬定策略
  5. 跟作者共同創作,內化再輸出分享
raw-image

對我的影響

  • 學習一個新領域,至少需要讀三到五本書。學習經典,前人已驗證的有效方式先學習,才有以後變化的機會,太多本也可能因為邊際效應而內耗了自己的心力。
  • 新領域要把握三件事: 關鍵概念、關聯性與全體性。如學英文是從單字-> 句子文法架構-> 文學內容,先有概念的知識點,再組合連結,才有辦法看到其中涵義。
  • 讀書目的是要讓自己活得更好,讀書可以翻轉階級、增加知識,作者也提到,增加知識類的書要用登山的感覺去閱讀,感性與哲學類的書可以用散步的感覺去閱讀,去領悟與感受作者的時空背景與想傳達的意念。
  • 書本帶著作者的思維模型與腦內連結,跨越時空來到眼前,學習作者的想法、如何連結組合資訊。讀完不能直接說我取得知識了! 這樣只是囤積與噴灑,浪費了知識也容易誤解,讀完要能用自己的話再描述,去內化成自己的連結網路。
  • 要做到知行合一,就要開始實踐。聽起來很雞湯,但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知識有實踐才會在自己身上留下痕跡,有所體悟。
  • 讀書不是被動的行為,主動的搜尋需要的書以達到目的,給自己選擇的權力與判斷,減少拖延
  • 八成的自我啟發書籍都是舊酒裝新瓶,來自愛默生阿德勒,我也想去補充相關的知識了!

想看更多

1. 將自己的目的 和 書本 配對

  • 問自己: 我現在要什麼? 看書想達到什麼目的?
  • 確認標題或封面、書腰,看看作者的學經歷能否滿足需求。

2.用看論文的方式看架構

  • 摘要、目錄很重要
  • 頭尾章節常常有總結性的論述
  • 論述、實驗數據 ( 各章節標題和快速看一下內容 )
  • 了解全文的宗旨和架構。
  • 當下判斷與選擇要看哪些章節優先,滿足需求。

3. 確定讀書期限與花費時間:

  • 自己判定這本要不要看下去
  • 閱讀前,先決定要花多久的時間把書讀完。
  • 先設下期限,遇到不懂的地方直接跳過,重要的話會一直出現
  • 把閱讀時間排進行事曆

前三點,花10分鐘 (發現式閱讀)

4. 再次確認目的,擬定策略:

  • 弄清楚自己閱讀的目的。
  • 自己有該領域的基本認知,策略1: ,摘要、目錄、章節、圖表、頭尾看過做重點節錄評論
  • 對自己是新領域,書相對硬,策略2: 摘要、目錄、章節、圖表、頭尾看過還是不確定查作者生平背景、領域的主題脈絡找相關資料

節錄重點,找出脈絡,這次花 50 分鐘

再劃一次重點,評論與心得,用自己的話再寫一次,這次花40分鐘

5. 跟作者共同創作,內化再輸出分享

輸出、實踐

金句

你們願意把一本書翻到爛,這才是我的榮幸。

讀書的目的在於改變觀點,書中並沒有萬人適用的真理。

讀書如同鍛鍊肌肉,能鍛鍊自己

有句話說:「看一個人的交友對象,就能了解他的為人,朋友是照耀我們的明鏡。」書也一樣,看一個人讀的書,同樣能了解他的為人。

閱讀是要塑造自我,不是讓書迷惑自我。書是幫我們更上一層樓的工具,作者相當於家教,關鍵是不要照單全收。

人生根本沒有正確答案。很多事看似有正確答案,其實不是那麼一回事。

沒有目的就看不清事物的本質,只是在白白浪費光陰。除非你想看穿事物的本質,否則你什麼也看不清。

沒有組合應用的能力,就算熟知 3 萬個單字也沒用,頂多就是聽到單字,知道單字的意思罷了。

了解資訊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我很清楚這是民主主義不可或缺的一環。

我們每個人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小矮人。--- 法國哲學家伯納德(Bernard)

不肯自己動腦,還把別人的想法當成自己的想法,自以為掌握了至高的境界,這是大錯特錯---叔本華

沒有實踐的知識,稱不上真正的智慧。

網路是迅速獲取資訊的利器,但必須了解,即時的網路新聞和記者詳細調查的新聞報導,兩者的價值有天壤之別。

日常會麻痺我們的理性,在熟悉的舒適圈裡,人類不會產生嶄新的思維。要置身在非日常當中,才會刺激我們的感知能力,體會平常感受不到的領悟。---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

藝術家和作品是一體的。--- 日本藝術家岡本太郎



連結

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讀懂一本書只要100分鐘,解決過目就忘、知識無法內化與活用的閱讀煩惱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9040?sloc=main


內容總結
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讀懂一本書只要100分鐘,解決過目就忘、知識無法內化與活用的閱讀煩惱
5
/5
avatar-img
喜鵲的資料星圖
1會員
16內容數
🧪 醫事檢驗師出身的我,在日常中用喜鵲的眼睛觀察世界。 喜歡拆解複雜概念,也熱愛在不同領域中搭橋鋪路, 讓知識不再高冷,而是成為日常裡可親可用的素材。 主題包含: ☁️ 雲象觀察與氣象趣味 🩺 醫學與中醫的身心知識 🧠 心理成長與人際對話 🔬 日常裡的科學邏輯與反直覺發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喜鵲的資料星圖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了英雄之路的概念,源於心理學家Joseph Campbell的著作《千面英雄》。英雄旅程的各個階段,如何在生活中面對挑戰並成長。利用榮格心理學的觀點,鼓勵讀者將人生視為探索與自我發現的旅程,實際思考如何應對生活中的困難與挑戰。透過觀察與體會,讓我們領悟到每一次挑戰都是個人成長的一部分。
八卦導引 是一種結合東方武術與西方運動科學的多模式健腦運動課程,強調大腦可塑性和健康生活的三要素。透過特定動作如猛虎出山、大鵬展翅等,學習調整身體的體能與心智。根據民族健康署的建議,規律運動與均衡飲食是保持健康的關鍵。此外,調形、調息、調心的練習可提升身體結構與情緒的協調,達到身心健康的最佳狀態。
本文章探討了謝文憲《極限賽局》一書的核心觀點,並概述了其中五個重要變數:優勢、動力、連結、低谷和使命。這些概念不僅幫助讀者理解人生的意義,也提供了具體的應用方法,以應對人生中的高峰與低谷。此書鼓勵人們於困難時不輕言放棄,而在富足之時也不迷失自我,最終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活出精彩。
《Smart Brevity》一書的關鍵理念,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以簡潔的方式引發讀者注意。透過簡短強大的引子、有力的導言和清晰的內容呈現,讀者可在短時間內獲得有效資訊,減少焦慮與分心的影響。文中還探討了當前媒體環境下讀者的行為模式,並提供了在各種場合進行簡潔溝通的實用建議。
在這集podcast中,蔡宇哲老師與戴伸峰教授深入探討心魔的形成及其對行為的影響。他們借鑑漫畫中的概念,探討心中潛藏的壞人如何因挫折而被心魔操控,從而做出不理智的選擇。透過對情緒與心理學的剖析,節目提供了減少心魔誕生的方法,如量力而為的目標設定及自我覺察的重要性,幫助聽眾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探討熊仁謙老師在哇賽心理學與劉軒的How to人生學podcast中的分享,探討八個重點:觀點、謙遜、幽默、接納、寬恕、感恩、慈悲與慷慨,並強調內在精神韌性的重要性。透過對佛學概念的理解,讀者能學會如何接受自己與他人的不完美,以及如何在逆境中找到喜悅。推薦對生活感到疲憊的人收聽相關podcast。
本文探討了英雄之路的概念,源於心理學家Joseph Campbell的著作《千面英雄》。英雄旅程的各個階段,如何在生活中面對挑戰並成長。利用榮格心理學的觀點,鼓勵讀者將人生視為探索與自我發現的旅程,實際思考如何應對生活中的困難與挑戰。透過觀察與體會,讓我們領悟到每一次挑戰都是個人成長的一部分。
八卦導引 是一種結合東方武術與西方運動科學的多模式健腦運動課程,強調大腦可塑性和健康生活的三要素。透過特定動作如猛虎出山、大鵬展翅等,學習調整身體的體能與心智。根據民族健康署的建議,規律運動與均衡飲食是保持健康的關鍵。此外,調形、調息、調心的練習可提升身體結構與情緒的協調,達到身心健康的最佳狀態。
本文章探討了謝文憲《極限賽局》一書的核心觀點,並概述了其中五個重要變數:優勢、動力、連結、低谷和使命。這些概念不僅幫助讀者理解人生的意義,也提供了具體的應用方法,以應對人生中的高峰與低谷。此書鼓勵人們於困難時不輕言放棄,而在富足之時也不迷失自我,最終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活出精彩。
《Smart Brevity》一書的關鍵理念,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以簡潔的方式引發讀者注意。透過簡短強大的引子、有力的導言和清晰的內容呈現,讀者可在短時間內獲得有效資訊,減少焦慮與分心的影響。文中還探討了當前媒體環境下讀者的行為模式,並提供了在各種場合進行簡潔溝通的實用建議。
在這集podcast中,蔡宇哲老師與戴伸峰教授深入探討心魔的形成及其對行為的影響。他們借鑑漫畫中的概念,探討心中潛藏的壞人如何因挫折而被心魔操控,從而做出不理智的選擇。透過對情緒與心理學的剖析,節目提供了減少心魔誕生的方法,如量力而為的目標設定及自我覺察的重要性,幫助聽眾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探討熊仁謙老師在哇賽心理學與劉軒的How to人生學podcast中的分享,探討八個重點:觀點、謙遜、幽默、接納、寬恕、感恩、慈悲與慷慨,並強調內在精神韌性的重要性。透過對佛學概念的理解,讀者能學會如何接受自己與他人的不完美,以及如何在逆境中找到喜悅。推薦對生活感到疲憊的人收聽相關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