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找到自己作品的DNA|台東美術館《太平洋的迴聲 優席夫當代藝術特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很喜歡這次的優席夫特展以「太平洋的迴聲」作為策展主題,因為在他的作品畫面中,人物確實看似安靜卻能讓觀眾「聽見聲音」,用靜態的畫作創造動態的觀賞體驗,聽見藝術家帶給觀眾的感動心跳。

在探索自我風格的路上,優席夫的那句「找到自己作品的DNA」對於我來說很有影響力。早在深入研究臺灣美術史前,優席夫是我很早就知道來自台灣的畫家,也對於他的原民肖像一直印象深刻。

小時候曾聽到長輩對電視演出的原住民服飾評論道:「螢光色很俗氣。」但我想得卻是:「可是優席夫畫得很美!」因此從未被這個意識形態所影響,反而很引以為傲——螢光和高彩度的顏料色彩,是屬於這個時代獨有的風格。

對於阿美族人來說,工業時代的人工螢光色之所以如此迷人,是因為他們本來就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例如山林間的昆蟲、潮間帶上的熱帶魚或軟體生物。——策展人李韻儀

我其實也是一個會使用強烈色彩創作的人,特別喜歡壓克力顏料、彩色筆這類媒材在碰撞的時候創造出的有點不協調但又合理的感覺⋯⋯我常在想這樣的狀態是不是跟我生活在台北,長年浸淫在華國美學建築街景有關!

即時更新 𝓕𝓸𝓵𝓵𝓸𝔀 𝓕𝓪𝓲𝓷 𝓙𝓲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𝓕𝓪𝓲𝓷 𝓙𝓲𝓷 𝓐𝓻𝓽
16會員
123內容數
上班是認真的專訪記者,下班是努力的小畫家。隨筆紀錄喜歡的展覽、空間或作品,分享採訪幕後的細思極恐。即時更新歡迎追蹤 IG @fainjinart
2025/04/04
一個藝術家的風格歷程是線性地慢慢改變,而不是跳躍。因為賴純純作為藝術家的生命夠長,所以會想要有各種不同豐富的媒材和嘗試,與其說對她的抽象作品有共鳴,反倒是對她豐富的藝術生涯感到十分敬佩。
Thumbnail
2025/04/04
一個藝術家的風格歷程是線性地慢慢改變,而不是跳躍。因為賴純純作為藝術家的生命夠長,所以會想要有各種不同豐富的媒材和嘗試,與其說對她的抽象作品有共鳴,反倒是對她豐富的藝術生涯感到十分敬佩。
Thumbnail
2025/03/28
自從 2022 年看了台灣藝術家江賢二在「台東美術館」的個展後,就一直很被他作品中的光所打動;2025年來朝聖位在台東金樽的「江賢二藝術園區」,期待這樣的景點,甚至說是美術館,為台灣本土藝術家開拓更多可能性。
Thumbnail
2025/03/28
自從 2022 年看了台灣藝術家江賢二在「台東美術館」的個展後,就一直很被他作品中的光所打動;2025年來朝聖位在台東金樽的「江賢二藝術園區」,期待這樣的景點,甚至說是美術館,為台灣本土藝術家開拓更多可能性。
Thumbnail
2025/01/12
MinaLima是一組雙人設計師,曾經替哈利波特系列電影製作道具,包含霍格華茲通知信、劫盜地圖、阿茲卡班的通緝海報、布萊克家的壁紙,甚至魔法世界裡的各種讀物和刊物都是他們的作品,後來發展成一個很具特色及魔法氛圍的設計品牌。
Thumbnail
2025/01/12
MinaLima是一組雙人設計師,曾經替哈利波特系列電影製作道具,包含霍格華茲通知信、劫盜地圖、阿茲卡班的通緝海報、布萊克家的壁紙,甚至魔法世界裡的各種讀物和刊物都是他們的作品,後來發展成一個很具特色及魔法氛圍的設計品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自我的版圖・許芯慈創作個展】 以《自我的版圖》為名,藝術家許芯慈創作個展,假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展出中。 以空間裝置、影像與雕塑為創作形式,透過空間視角的置換,展現藝術家個人的生活體驗。
Thumbnail
【自我的版圖・許芯慈創作個展】 以《自我的版圖》為名,藝術家許芯慈創作個展,假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展出中。 以空間裝置、影像與雕塑為創作形式,透過空間視角的置換,展現藝術家個人的生活體驗。
Thumbnail
如果對於許多稍緃即逝或己被遺忘的;藝術是最有力的召喚和感知。就如同有人問什麼是「台灣味」?對於這份說不口的情感,台灣素人藝術家徐式禎,用重修廟宇而得的上百年檜木,為後世留下的木雕創作,一雕一鑿,刻畫出熟悉卻又糢糊的童年和最真實的台灣記憶。
Thumbnail
如果對於許多稍緃即逝或己被遺忘的;藝術是最有力的召喚和感知。就如同有人問什麼是「台灣味」?對於這份說不口的情感,台灣素人藝術家徐式禎,用重修廟宇而得的上百年檜木,為後世留下的木雕創作,一雕一鑿,刻畫出熟悉卻又糢糊的童年和最真實的台灣記憶。
Thumbnail
2024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我相信參展每件多元型態的作品,其寓深刻於背後「來自某種黑暗生命力」的創意總和,承載的無非也是藝術之於當代精神的反映。 但恐怕沒有比源自土地脈絡,展現強烈在地性和文化自信的「原住民族」藝術更具說服力。
Thumbnail
2024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我相信參展每件多元型態的作品,其寓深刻於背後「來自某種黑暗生命力」的創意總和,承載的無非也是藝術之於當代精神的反映。 但恐怕沒有比源自土地脈絡,展現強烈在地性和文化自信的「原住民族」藝術更具說服力。
Thumbnail
在探索自我風格的路上,優席夫的那句「找到自己作品的DNA」對於我來說很有影響力。早在深入研究臺灣美術史前,優席夫是我很早就知道來自台灣的畫家,也對於他的原民肖像一直印象深刻。
Thumbnail
在探索自我風格的路上,優席夫的那句「找到自己作品的DNA」對於我來說很有影響力。早在深入研究臺灣美術史前,優席夫是我很早就知道來自台灣的畫家,也對於他的原民肖像一直印象深刻。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展覽#無相形所呈現的多元族群故事和身份認同。通過藝術家的作品,展現了在身份認同和族群記憶中,每個個體獨特的生命旅程,以及互動與反思的空間。文章涉及不同藝術家的作品,重點圍繞社會設計、身體、性別與身份的探討,強調觀者與藝術作品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展覽#無相形所呈現的多元族群故事和身份認同。通過藝術家的作品,展現了在身份認同和族群記憶中,每個個體獨特的生命旅程,以及互動與反思的空間。文章涉及不同藝術家的作品,重點圍繞社會設計、身體、性別與身份的探討,強調觀者與藝術作品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又再次來到了台北市立美術館(以下簡稱北美館),這是這個月的第二次造訪,打算把上一次沒有好好看完的展看完,所以特別選了有導覽的時段參觀。 - 展館很大,佔了整個北美館的二樓,裡面是莫蘭迪色調的展廳,依照作家每個時期去變換不同顏色。整個導覽的過程,覺得導覽員很細心,在他解說的過程我才知道
Thumbnail
又再次來到了台北市立美術館(以下簡稱北美館),這是這個月的第二次造訪,打算把上一次沒有好好看完的展看完,所以特別選了有導覽的時段參觀。 - 展館很大,佔了整個北美館的二樓,裡面是莫蘭迪色調的展廳,依照作家每個時期去變換不同顏色。整個導覽的過程,覺得導覽員很細心,在他解說的過程我才知道
Thumbnail
就是這麼剛好,手上在看《自畫像文明史》的同時,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首次世界巡迴展《時代的臉孔》來到了台灣,而且 #selfportrait 是其中一個策展主題,給了我直奔奇美的理由! #自拍 (更精確來說是 Self as Subject)是我在研所時期的主要研究
Thumbnail
就是這麼剛好,手上在看《自畫像文明史》的同時,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首次世界巡迴展《時代的臉孔》來到了台灣,而且 #selfportrait 是其中一個策展主題,給了我直奔奇美的理由! #自拍 (更精確來說是 Self as Subject)是我在研所時期的主要研究
Thumbnail
我有個很要好的朋友,他常帶我去看藝術品展覽和拍賣。這也跟他自己從事相關工作有關。每次其實我都有點意興闌珊,因為我都覺得那些有些無趣。好幾次我都跟他抱怨,但每次他都笑笑地回我說:「多去看就知道了。」對於這句話我不是很能理解,但我還是常常跟他去那些場所走馬看花,算做是一種附庸風雅吧。
Thumbnail
我有個很要好的朋友,他常帶我去看藝術品展覽和拍賣。這也跟他自己從事相關工作有關。每次其實我都有點意興闌珊,因為我都覺得那些有些無趣。好幾次我都跟他抱怨,但每次他都笑笑地回我說:「多去看就知道了。」對於這句話我不是很能理解,但我還是常常跟他去那些場所走馬看花,算做是一種附庸風雅吧。
Thumbnail
在一幅又一幅的畫作間駐足,我透過畫家的筆觸回到過去的台灣島。但每看了一幅,我就感慨了一下,為什麼當年我的美術課沒有介紹過這些畫家讓我知道呢?
Thumbnail
在一幅又一幅的畫作間駐足,我透過畫家的筆觸回到過去的台灣島。但每看了一幅,我就感慨了一下,為什麼當年我的美術課沒有介紹過這些畫家讓我知道呢?
Thumbnail
發現似乎就是不再能簡單接受:介紹台灣藝術家就要賣悲情,就要省吃儉用、就要努力出人頭地。政治迫害戰爭離散國家認同,這些敏感的金絲雀們,不只是受苦,仍然受到藝術的祝福,能夠表達能夠創作,能夠將眼中所見心中所感化為藝術,讓瞬間拉長拉長拉長到幾乎不朽。
Thumbnail
發現似乎就是不再能簡單接受:介紹台灣藝術家就要賣悲情,就要省吃儉用、就要努力出人頭地。政治迫害戰爭離散國家認同,這些敏感的金絲雀們,不只是受苦,仍然受到藝術的祝福,能夠表達能夠創作,能夠將眼中所見心中所感化為藝術,讓瞬間拉長拉長拉長到幾乎不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