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天威-少年漢武帝的智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丞相,是輔佐皇帝最重要的職務。
歷史上有許多丞相,比他們的君王鋒芒更盛。

姜子牙,管仲,晏嬰,范雎,蕭何,諸葛亮……

大多時候,皇帝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選擇一個好的丞相。

漢武帝的丞相,一開始是竇太皇太后決定的。
是為竇嬰。

後來經歷儒家政變,竇嬰被廢,許昌接任。
竇太后過世後,又由王太后推舉田蚡。

元光四年,田蚡過世,漢武帝本想拉拔韓安國,但韓安國出了意外,於是由薛澤繼任。

田蚡是個大權臣,他執政的四年,漢武帝算被逼得很緊,難有發揮。
但不管許昌還是薛澤,司馬遷都認為他們只是一般庸才。

「及今上時,柏至侯許昌、平棘侯薛澤、武彊侯莊青翟、高陵侯趙周等為丞相。皆以列侯繼嗣,娖娖廉謹,為丞相備員而已,無所能發明功名有著於當世者。」

不論如何,薛澤上任,那就是漢武帝真正大權在握的時間。
也就是元光後跟整個元朔年間。

而這段時間,漢武帝最大的動作,就是扶植衛氏外戚,並讓衛青對匈奴發起戰爭。

被評為「丞相備員」的薛澤,在史書上自然是沒有什麼表現。
當時真正影響漢武帝最深的臣子,應該是主父偃。

主父偃並不是元光四年突然出現的。

元光元年,漢武帝曾經重開一次招募賢士。
在這個時間段中,漢武帝得到了董仲舒、公孫弘,以及主父偃這些能幹的人。

董仲舒、公孫弘是儒家學派,老實說,田蚡亦好儒。
相對而言,漢武帝劉徹對於這些儒家學者的好感度,就相當有限。

劉徹雖然跟董仲舒來往數次書文,但也只把他派往封國。
公孫弘年過六十,還被派出使匈奴,回來之後劉徹對他的報告不甚滿意,公孫老先生非常機靈的趕快辭官。

主父偃則是學縱橫術的。
之所以能夠得到漢武帝青睞,主父偃對於征伐匈奴的想法,有一些些跟當時主流的不同。

田蚡王恢等主戰派認為,打。
韓安國等主和派表示,和親上策。

要知道,董仲舒傳授給漢武帝的,並不是那麼單純的「打匈奴」。
嚴格說起來,是「收服異族,揚我天威」。

漢朝的和親政策,也是一種收服戰略。
但漢武帝一直在兩端游移不定……就像他不能釋懷,祖父母跟父親治國這麼好,為什麼還是會有天災。

劉徹對於事物的正確性,要求是非常細微的。
而關於劉徹的記錄會細緻到這個程度,就是因為他是史記作者司馬遷的「今上」。

史記漢武相關篇章,是史書中難得一見的當代史。
當代史的資料會特別豐富,特別難以落筆。

但司馬遷還是寫了。

認真說起來,這些部分,絕對是史記「歷史價值」最高的地方。
大體來說,史記的文學價值還是比較高呢。

好的,總之少年劉徹獨有的煩惱,被主父偃踢爆了。

當時除了主父偃,還有徐樂、嚴安等人,都剛好指出了朝廷主流的盲點。
「平服匈奴是重要的,但因此影響國內安危,是不可以的。」

漢武帝一拍大腿,對,就是這件事!

這三個人的理論分兩層,第一層是說,不管是戰爭還是和親,都會影響國內經濟。
一旦百姓的生計有問題,國家就糟糕了。

哇,沒想到劉徹是這樣的皇帝吧?居然會擔心這種事?
可這種事幹嘛不在朝廷說出來?你表達障礙?

一個人是同時存在各種複雜心思的……為百姓著想這部分,身為皇帝的劉徹多少有一點。
但他真正不能說的秘密,在第二層。

前面分析完各種國家民族經濟大義之後……

主父偃說:「秦政之所以不行者,權分乎二子,此得失之效也。」
徐樂說:「況三晉之君或存乎!」
嚴安說:「上觀齊晉之所以亡者,公室卑削,六卿大盛也。」

這三個人的意思都是一樣的:「諸侯王國、權臣當道,挾制皇室,才是現在最危險的部分!」

所以你就明白,漢武帝在那邊拍案拍腿,對這三英相見恨晚個什麼東西了吧。
你們這些烏龜王八蛋,快把權力還給我大漢真天子!

三個人被召入宮中,奉為郎中。

注意了,主父偃是說得最隱諱的那個人,劉徹清楚明白,這個人的手腕,必然最高。
主父偃馬上就成為升官最快最迅速的一員。
一年之內,升遷了四次。

主父偃首先獻給劉徹的計謀,後世稱為「推恩令」。
原本列侯諸王,只有一人能繼承封地,你看其他人多可憐啊。

不如只要原本的王侯過世,就把他的封地看有幾個孩子就分給幾個人,這樣豈不是大家歡喜?

所以,當我們檢視漢武帝時代的列侯表,會發現侯爵數爆炸性的成長。
而各個侯國被分薄之後,變得無力反抗中央……漢武帝再一個一個找名義入罪,廢除侯國。

用這套化整為零的方式,漢武帝有效的成功縮減了藩國的土地跟能量。

這是第一招。
第二招則是,將天下豪傑大族,遷入咸陽茂陵。
把有反叛能量的人,都就近管理,這是表面上的作用。

回想我們看過的魏其武安侯列傳:有一個潁川大族灌夫,就被拉來了。
而灌夫的存在,就刺激了權相田蚡的神經,繼而跟竇嬰突然不死不休的鬥起法來。

主父偃這一箭雙鵰,連權臣也幫漢武帝給拔了。

司馬遷甚至說,衛子夫的後宮崛起,也是主父偃出的力。
主父偃還舉發了燕王通姦事件,讓漢武帝名正言順的廢除燕國。

順帶一提,田蚡的妻子就是燕王的女兒。
而田蚡之死跟燕國廢除的時間,只有一年多的差距。

後宮、權臣、藩國,一次搞定。

漢武帝的最佳軍師,捨主父偃其誰呢?

想當然耳,主父偃在朝廷裡橫行霸道,也是合情合理又合乎邏輯的。
被眾人批評的主父偃,說了一段豪氣萬千的話:
「臣結發游學四十餘年,身不得遂,親不以為子,昆弟不收,賓客棄我,我阸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遠,故倒行暴施之。」

大概翻譯一下。
我人生花了四十年在學這些東西,身體弄壞了,父母不認我這個兒子,兄弟(可泛指宗族親戚)不願意收留我,連門客也招不到……一直以來我過得都是這種鬼日子。
人生在世,如果不能獲得頂級的享受,死的時候也要犯下滔天大罪,死得轟轟烈烈。
如今,我也只能在這條惡人之路上走到黑了。

嗯,「走到黑」這句中國現代普通話,非常適合做「日暮途遠」的超白話翻譯。

主父偃是一個非常盡責的壞人。
他也非常明白,劉徹是一個有精神潔癖的人。

為了對抗權臣藩國跟老母,劉徹會願意用他。
但狡兔死,走狗定要烹。

幾次朝議下來,主父偃看得明白:劉徹想要回去當好人了。
原本不討劉徹喜歡的老學究公孫弘,其敦厚博學的樣子,吸引了我們的漢武帝劉徹。

即使最終劉徹採納了主父偃的意見,但仍在事後給予公孫弘賞賜。

主父偃微微一笑,對劉徹提出了自己最後的任務:「收拾齊國。」

到了齊國,主父偃拿出一筆重金,惡狠狠的遣散了身邊的親族門客。
接著,他就派人去威脅齊王。

「使人以王與姊姦事動王,王以為終不得脫罪,恐效燕王論死,乃自殺。」

然而,劉徹收到齊王自殺的消息,突然一個大怒。
因為當主父偃出發之後,趙王就偷偷告了一狀,說主父偃收了諸侯子弟的錢,所以要讓封國能分給更多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弄死國王。

結果齊王真的死了,劉徹下令調查。
回報卻是查無不法,謝謝指教。

就在這個時候,身為御史大夫的公孫弘出來說話了。
「齊國滅亡,主父偃為首惡。首惡不除,難以服天下。」

跟著主父偃當了幾年婊子的漢武帝,這時痛定思痛,要立牌坊了。
遂下令誅殺主父偃,並夷三族。

不過,早就背棄父母、遣散宗族的主父偃,哪有幾個人可以給他殺呢?

這一年,其實是元朔三年。
朝廷吹起新的風,是儒家之風。

大儒公孫弘,正式登板救援。

「丞相,起風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CBEAR SCBEAR-avatar-img
2023/04/14
主父偃真是個人物…一時我想起古希臘歷史那個放火燒神廟的Herostratus當然兩人不可等而論之比起那些古板鴻儒,還是這些非主流人物來得可愛的多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95會員
95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16
韓非子說:「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 儒就是讀書人,俠是什麼?
Thumbnail
2025/01/16
韓非子說:「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 儒就是讀書人,俠是什麼?
Thumbnail
2024/04/02
經歷了各種大風大浪,司馬相如再次回到漢武帝身邊。 真的就是身邊而已。 他本身有消渴症,經常請病假。 由於卓文君已經分到父親的家產,他們在長安也是數一數二的富豪。司馬相如對於當大官封高爵沒有興趣,也從不參與政務國事的討論。 沒,他沒有轉性。他的人生目標仍然是藺相如。
Thumbnail
2024/04/02
經歷了各種大風大浪,司馬相如再次回到漢武帝身邊。 真的就是身邊而已。 他本身有消渴症,經常請病假。 由於卓文君已經分到父親的家產,他們在長安也是數一數二的富豪。司馬相如對於當大官封高爵沒有興趣,也從不參與政務國事的討論。 沒,他沒有轉性。他的人生目標仍然是藺相如。
Thumbnail
2024/03/30
司馬相如領了中郎將一職,要往西南置縣。司馬相如蜀郡出身,又滿腹智計,可不會就這樣傻傻的去。他先派了副使者前去通傳,收了禮金。進而讓人前去西南邛莋,向各部落展現大漢朝的誠意。 此行既順利,也不順利,但無論如何都是漢武帝天威中重要的一筆。
Thumbnail
2024/03/30
司馬相如領了中郎將一職,要往西南置縣。司馬相如蜀郡出身,又滿腹智計,可不會就這樣傻傻的去。他先派了副使者前去通傳,收了禮金。進而讓人前去西南邛莋,向各部落展現大漢朝的誠意。 此行既順利,也不順利,但無論如何都是漢武帝天威中重要的一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外戚大將軍。 是兩漢最重要的權臣職位,由漢武帝打開的大門。 更影響了西漢的覆亡。 在劉秀統一天下後,自然要記取教訓。 再加上天下太平無事,何需設置大將軍? 然而,隨著時間過去,東漢朝威震匈奴的大將軍,再次登場了……很多時候,政治的變化,不是皇帝想要。 東漢為我們帶來的,就是「皇帝擺設時代」。
Thumbnail
外戚大將軍。 是兩漢最重要的權臣職位,由漢武帝打開的大門。 更影響了西漢的覆亡。 在劉秀統一天下後,自然要記取教訓。 再加上天下太平無事,何需設置大將軍? 然而,隨著時間過去,東漢朝威震匈奴的大將軍,再次登場了……很多時候,政治的變化,不是皇帝想要。 東漢為我們帶來的,就是「皇帝擺設時代」。
Thumbnail
天下已定。 光是施行德政,不足以讓一個國家運作。 從戰亂到和平,如何分配權力與權利,是領導者重要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制度與法律。 劉秀從軍十多年,軍法自是駕輕就熟。 然而國法與軍法不同。 一套全新的「戰爭方式」,擺在了劉秀的面前。 即將影響這個國家後續兩百年的發展……
Thumbnail
天下已定。 光是施行德政,不足以讓一個國家運作。 從戰亂到和平,如何分配權力與權利,是領導者重要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制度與法律。 劉秀從軍十多年,軍法自是駕輕就熟。 然而國法與軍法不同。 一套全新的「戰爭方式」,擺在了劉秀的面前。 即將影響這個國家後續兩百年的發展……
Thumbnail
漢元帝,西漢第十一位皇帝。 也是公認讓西漢轉入衰敗甚至走向滅亡之路的皇帝。 對,不是漢武帝,不要再叫劉徹背鍋了。 一個皇帝在位的期間,通常是10~30年,漢武帝劉徹特別「長壽」,當了近六十年。 所以,能夠成為三代老重臣,不管是良臣還是佞臣,這個人的才能肯定都是優秀的。 馮奉世,也再一次登場了。
Thumbnail
漢元帝,西漢第十一位皇帝。 也是公認讓西漢轉入衰敗甚至走向滅亡之路的皇帝。 對,不是漢武帝,不要再叫劉徹背鍋了。 一個皇帝在位的期間,通常是10~30年,漢武帝劉徹特別「長壽」,當了近六十年。 所以,能夠成為三代老重臣,不管是良臣還是佞臣,這個人的才能肯定都是優秀的。 馮奉世,也再一次登場了。
Thumbnail
漢武帝劉徹是不是一個好的皇帝?很難說。 但他絕對是個聰明的人。 當劉徹還是太子的時候,他就一直在思考著,天,到底是什麼? 到底想要什麼? 順應上天的意思,得到上天的庇佑,在漢武帝前三十年的執政中,是最重要的課題。 只有完成這份課題的天子,才能夠進行封禪。
Thumbnail
漢武帝劉徹是不是一個好的皇帝?很難說。 但他絕對是個聰明的人。 當劉徹還是太子的時候,他就一直在思考著,天,到底是什麼? 到底想要什麼? 順應上天的意思,得到上天的庇佑,在漢武帝前三十年的執政中,是最重要的課題。 只有完成這份課題的天子,才能夠進行封禪。
Thumbnail
丞相,是輔佐皇帝最重要的職務。 歷史上有許多丞相,比他們的君王鋒芒更盛。 姜子牙,管仲,晏嬰,范雎,蕭何,諸葛亮…… 大多時候,皇帝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選擇一個好的丞相。 漢武帝的丞相,一開始不是他自己決定的。 他究竟是如何得到好的「另一半」,走上霸主之路?
Thumbnail
丞相,是輔佐皇帝最重要的職務。 歷史上有許多丞相,比他們的君王鋒芒更盛。 姜子牙,管仲,晏嬰,范雎,蕭何,諸葛亮…… 大多時候,皇帝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選擇一個好的丞相。 漢武帝的丞相,一開始不是他自己決定的。 他究竟是如何得到好的「另一半」,走上霸主之路?
Thumbnail
外戚,在漢朝政治中是最重要的一環。 戰國時代,后族跟外戚,都有著莫大的影響力--從春秋開始,太后攝政的潛規則就已經出現了。 但秦始皇首先想要改變這個情況。 執政三十七年,秦始皇不立皇后,自然也不會有衍生的外戚。 劉邦蕭何也知道這個弊端,可當時情況大不相同。 畢竟劉邦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天子……
Thumbnail
外戚,在漢朝政治中是最重要的一環。 戰國時代,后族跟外戚,都有著莫大的影響力--從春秋開始,太后攝政的潛規則就已經出現了。 但秦始皇首先想要改變這個情況。 執政三十七年,秦始皇不立皇后,自然也不會有衍生的外戚。 劉邦蕭何也知道這個弊端,可當時情況大不相同。 畢竟劉邦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天子……
Thumbnail
傳說中,漢朝初年的盛世,稱為「文景之治」。 漢文帝原本是漢朝對抗匈奴第一線的代王。 在軍事叛亂中崛起登基,憑藉著自己跟核心謀臣與各地藩王跟朝廷老臣鬥爭。 不但完成了朝廷的中央集權,更廣布恩澤溫養百姓。 不論在政治面還是政治面,漢文帝都是中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好皇帝。 但他的人生並非完全沒有缺憾
Thumbnail
傳說中,漢朝初年的盛世,稱為「文景之治」。 漢文帝原本是漢朝對抗匈奴第一線的代王。 在軍事叛亂中崛起登基,憑藉著自己跟核心謀臣與各地藩王跟朝廷老臣鬥爭。 不但完成了朝廷的中央集權,更廣布恩澤溫養百姓。 不論在政治面還是政治面,漢文帝都是中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好皇帝。 但他的人生並非完全沒有缺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