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天威-少年漢武帝的智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丞相,是輔佐皇帝最重要的職務。
歷史上有許多丞相,比他們的君王鋒芒更盛。

姜子牙,管仲,晏嬰,范雎,蕭何,諸葛亮……

大多時候,皇帝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選擇一個好的丞相。

漢武帝的丞相,一開始是竇太皇太后決定的。
是為竇嬰。

後來經歷儒家政變,竇嬰被廢,許昌接任。
竇太后過世後,又由王太后推舉田蚡。

元光四年,田蚡過世,漢武帝本想拉拔韓安國,但韓安國出了意外,於是由薛澤繼任。

田蚡是個大權臣,他執政的四年,漢武帝算被逼得很緊,難有發揮。
但不管許昌還是薛澤,司馬遷都認為他們只是一般庸才。

「及今上時,柏至侯許昌、平棘侯薛澤、武彊侯莊青翟、高陵侯趙周等為丞相。皆以列侯繼嗣,娖娖廉謹,為丞相備員而已,無所能發明功名有著於當世者。」

不論如何,薛澤上任,那就是漢武帝真正大權在握的時間。
也就是元光後跟整個元朔年間。

而這段時間,漢武帝最大的動作,就是扶植衛氏外戚,並讓衛青對匈奴發起戰爭。

被評為「丞相備員」的薛澤,在史書上自然是沒有什麼表現。
當時真正影響漢武帝最深的臣子,應該是主父偃。

主父偃並不是元光四年突然出現的。

元光元年,漢武帝曾經重開一次招募賢士。
在這個時間段中,漢武帝得到了董仲舒、公孫弘,以及主父偃這些能幹的人。

董仲舒、公孫弘是儒家學派,老實說,田蚡亦好儒。
相對而言,漢武帝劉徹對於這些儒家學者的好感度,就相當有限。

劉徹雖然跟董仲舒來往數次書文,但也只把他派往封國。
公孫弘年過六十,還被派出使匈奴,回來之後劉徹對他的報告不甚滿意,公孫老先生非常機靈的趕快辭官。

主父偃則是學縱橫術的。
之所以能夠得到漢武帝青睞,主父偃對於征伐匈奴的想法,有一些些跟當時主流的不同。

田蚡王恢等主戰派認為,打。
韓安國等主和派表示,和親上策。

要知道,董仲舒傳授給漢武帝的,並不是那麼單純的「打匈奴」。
嚴格說起來,是「收服異族,揚我天威」。

漢朝的和親政策,也是一種收服戰略。
但漢武帝一直在兩端游移不定……就像他不能釋懷,祖父母跟父親治國這麼好,為什麼還是會有天災。

劉徹對於事物的正確性,要求是非常細微的。
而關於劉徹的記錄會細緻到這個程度,就是因為他是史記作者司馬遷的「今上」。

史記漢武相關篇章,是史書中難得一見的當代史。
當代史的資料會特別豐富,特別難以落筆。

但司馬遷還是寫了。

認真說起來,這些部分,絕對是史記「歷史價值」最高的地方。
大體來說,史記的文學價值還是比較高呢。

好的,總之少年劉徹獨有的煩惱,被主父偃踢爆了。

當時除了主父偃,還有徐樂、嚴安等人,都剛好指出了朝廷主流的盲點。
「平服匈奴是重要的,但因此影響國內安危,是不可以的。」

漢武帝一拍大腿,對,就是這件事!

這三個人的理論分兩層,第一層是說,不管是戰爭還是和親,都會影響國內經濟。
一旦百姓的生計有問題,國家就糟糕了。

哇,沒想到劉徹是這樣的皇帝吧?居然會擔心這種事?
可這種事幹嘛不在朝廷說出來?你表達障礙?

一個人是同時存在各種複雜心思的……為百姓著想這部分,身為皇帝的劉徹多少有一點。
但他真正不能說的秘密,在第二層。

前面分析完各種國家民族經濟大義之後……

主父偃說:「秦政之所以不行者,權分乎二子,此得失之效也。」
徐樂說:「況三晉之君或存乎!」
嚴安說:「上觀齊晉之所以亡者,公室卑削,六卿大盛也。」

這三個人的意思都是一樣的:「諸侯王國、權臣當道,挾制皇室,才是現在最危險的部分!」

所以你就明白,漢武帝在那邊拍案拍腿,對這三英相見恨晚個什麼東西了吧。
你們這些烏龜王八蛋,快把權力還給我大漢真天子!

三個人被召入宮中,奉為郎中。

注意了,主父偃是說得最隱諱的那個人,劉徹清楚明白,這個人的手腕,必然最高。
主父偃馬上就成為升官最快最迅速的一員。
一年之內,升遷了四次。

主父偃首先獻給劉徹的計謀,後世稱為「推恩令」。
原本列侯諸王,只有一人能繼承封地,你看其他人多可憐啊。

不如只要原本的王侯過世,就把他的封地看有幾個孩子就分給幾個人,這樣豈不是大家歡喜?

所以,當我們檢視漢武帝時代的列侯表,會發現侯爵數爆炸性的成長。
而各個侯國被分薄之後,變得無力反抗中央……漢武帝再一個一個找名義入罪,廢除侯國。

用這套化整為零的方式,漢武帝有效的成功縮減了藩國的土地跟能量。

這是第一招。
第二招則是,將天下豪傑大族,遷入咸陽茂陵。
把有反叛能量的人,都就近管理,這是表面上的作用。

回想我們看過的魏其武安侯列傳:有一個潁川大族灌夫,就被拉來了。
而灌夫的存在,就刺激了權相田蚡的神經,繼而跟竇嬰突然不死不休的鬥起法來。

主父偃這一箭雙鵰,連權臣也幫漢武帝給拔了。

司馬遷甚至說,衛子夫的後宮崛起,也是主父偃出的力。
主父偃還舉發了燕王通姦事件,讓漢武帝名正言順的廢除燕國。

順帶一提,田蚡的妻子就是燕王的女兒。
而田蚡之死跟燕國廢除的時間,只有一年多的差距。

後宮、權臣、藩國,一次搞定。

漢武帝的最佳軍師,捨主父偃其誰呢?

想當然耳,主父偃在朝廷裡橫行霸道,也是合情合理又合乎邏輯的。
被眾人批評的主父偃,說了一段豪氣萬千的話:
「臣結發游學四十餘年,身不得遂,親不以為子,昆弟不收,賓客棄我,我阸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遠,故倒行暴施之。」

大概翻譯一下。
我人生花了四十年在學這些東西,身體弄壞了,父母不認我這個兒子,兄弟(可泛指宗族親戚)不願意收留我,連門客也招不到……一直以來我過得都是這種鬼日子。
人生在世,如果不能獲得頂級的享受,死的時候也要犯下滔天大罪,死得轟轟烈烈。
如今,我也只能在這條惡人之路上走到黑了。

嗯,「走到黑」這句中國現代普通話,非常適合做「日暮途遠」的超白話翻譯。

主父偃是一個非常盡責的壞人。
他也非常明白,劉徹是一個有精神潔癖的人。

為了對抗權臣藩國跟老母,劉徹會願意用他。
但狡兔死,走狗定要烹。

幾次朝議下來,主父偃看得明白:劉徹想要回去當好人了。
原本不討劉徹喜歡的老學究公孫弘,其敦厚博學的樣子,吸引了我們的漢武帝劉徹。

即使最終劉徹採納了主父偃的意見,但仍在事後給予公孫弘賞賜。

主父偃微微一笑,對劉徹提出了自己最後的任務:「收拾齊國。」

到了齊國,主父偃拿出一筆重金,惡狠狠的遣散了身邊的親族門客。
接著,他就派人去威脅齊王。

「使人以王與姊姦事動王,王以為終不得脫罪,恐效燕王論死,乃自殺。」

然而,劉徹收到齊王自殺的消息,突然一個大怒。
因為當主父偃出發之後,趙王就偷偷告了一狀,說主父偃收了諸侯子弟的錢,所以要讓封國能分給更多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弄死國王。

結果齊王真的死了,劉徹下令調查。
回報卻是查無不法,謝謝指教。

就在這個時候,身為御史大夫的公孫弘出來說話了。
「齊國滅亡,主父偃為首惡。首惡不除,難以服天下。」

跟著主父偃當了幾年婊子的漢武帝,這時痛定思痛,要立牌坊了。
遂下令誅殺主父偃,並夷三族。

不過,早就背棄父母、遣散宗族的主父偃,哪有幾個人可以給他殺呢?

這一年,其實是元朔三年。
朝廷吹起新的風,是儒家之風。

大儒公孫弘,正式登板救援。

「丞相,起風了。」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7會員
910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大將軍衛青。 漢武帝的小舅子。 一個開啟漢朝與匈奴戰爭的傳奇人物。 剛開始,漢朝想要征伐匈奴,最大的困難點在於,找不到匈奴人在哪裡。 游牧民族東飄西盪嘛。 但衛青找到了。 這個男人,走進大草原,像走進自家的後院一樣。 進去,出來。 進去,又出來。 戰功彪炳,加官晉爵。 憑什麼?
三國時代,朝廷兵權以三將軍為首。 大將軍總管諸軍,另轄皇城禁軍。 驃騎將軍主掌邊防事務,為邊塞軍總帥。 車騎將軍主平內亂,平時無兵。 史上第一個驃騎將軍的誕生,就只是出自於天子的寵愛。 這個令漢武帝青眼有加的男人,名字就叫霍去病。
衛青是一個私生子。因為捲入了後宮鬥爭,被漢武帝注意到。 漢武帝劉徹短暫的發揮了一下身為皇帝的權力,將美人衛子夫提升為「夫人」,並且讓她同母異父的弟弟衛青擔任太中大夫。 這時候,司馬遷出去巡遊天下,所以接下來五年,朝廷裡發生些什麼,他是不太清楚的。 衛青就是這樣一個充滿謎的男人。
外戚,在漢朝政治中是最重要的一環。 戰國時代,后族跟外戚,都有著莫大的影響力--從春秋開始,太后攝政的潛規則就已經出現了。 但秦始皇首先想要改變這個情況。 執政三十七年,秦始皇不立皇后,自然也不會有衍生的外戚。 劉邦蕭何也知道這個弊端,可當時情況大不相同。 畢竟劉邦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天子……
漢武帝劉徹,可以說是「大漢天威」這四個字的代言人。 威在哪?威在疆域戰爭上面讓人覺得很有面子。 真刀真槍的戰鬥,以李廣、衛青、霍去病三大將領最為知名。 然而,在李廣人生的後半,有一個擔任過他的副將,也曾經輔佐衛青等人征伐塞外的男人,在歷史課本上佔的篇幅比他們都還多。 他的名字是張騫。
有沒有一種人,在敵人的眼中,他強大無雙。 但在自己人眼裡,就是個可有可無的廢渣? 李廣就是這樣一個神奇的將軍。 在漢文帝、漢景帝的年代,這個人戰無不勝。 但對漢武帝來說,就有點覺得他名過其實了。 在漢武帝手下的李廣,從來沒有領過軍功。 為什麼會這樣呢?
大將軍衛青。 漢武帝的小舅子。 一個開啟漢朝與匈奴戰爭的傳奇人物。 剛開始,漢朝想要征伐匈奴,最大的困難點在於,找不到匈奴人在哪裡。 游牧民族東飄西盪嘛。 但衛青找到了。 這個男人,走進大草原,像走進自家的後院一樣。 進去,出來。 進去,又出來。 戰功彪炳,加官晉爵。 憑什麼?
三國時代,朝廷兵權以三將軍為首。 大將軍總管諸軍,另轄皇城禁軍。 驃騎將軍主掌邊防事務,為邊塞軍總帥。 車騎將軍主平內亂,平時無兵。 史上第一個驃騎將軍的誕生,就只是出自於天子的寵愛。 這個令漢武帝青眼有加的男人,名字就叫霍去病。
衛青是一個私生子。因為捲入了後宮鬥爭,被漢武帝注意到。 漢武帝劉徹短暫的發揮了一下身為皇帝的權力,將美人衛子夫提升為「夫人」,並且讓她同母異父的弟弟衛青擔任太中大夫。 這時候,司馬遷出去巡遊天下,所以接下來五年,朝廷裡發生些什麼,他是不太清楚的。 衛青就是這樣一個充滿謎的男人。
外戚,在漢朝政治中是最重要的一環。 戰國時代,后族跟外戚,都有著莫大的影響力--從春秋開始,太后攝政的潛規則就已經出現了。 但秦始皇首先想要改變這個情況。 執政三十七年,秦始皇不立皇后,自然也不會有衍生的外戚。 劉邦蕭何也知道這個弊端,可當時情況大不相同。 畢竟劉邦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天子……
漢武帝劉徹,可以說是「大漢天威」這四個字的代言人。 威在哪?威在疆域戰爭上面讓人覺得很有面子。 真刀真槍的戰鬥,以李廣、衛青、霍去病三大將領最為知名。 然而,在李廣人生的後半,有一個擔任過他的副將,也曾經輔佐衛青等人征伐塞外的男人,在歷史課本上佔的篇幅比他們都還多。 他的名字是張騫。
有沒有一種人,在敵人的眼中,他強大無雙。 但在自己人眼裡,就是個可有可無的廢渣? 李廣就是這樣一個神奇的將軍。 在漢文帝、漢景帝的年代,這個人戰無不勝。 但對漢武帝來說,就有點覺得他名過其實了。 在漢武帝手下的李廣,從來沒有領過軍功。 為什麼會這樣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話說桓帝時期有黃星現於楚、宋分野,有個叫殷馗的風水士說:「五十年後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 後來這片地方被證實了,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中國的疆域非常廣大,但有一個小區域卻特別有意思,這塊地方誕生了三個主導中國歷史大方向的開國之君。 劉邦起於沛縣,主導開創了兩漢四百年的風風
Thumbnail
袁紹最終崩盤的第一個環節,是董卓沒有任何官方指令就帶軍趕到洛陽了。 是誰在給董卓傳遞信息呢? 極大概率,是看似不起眼,但整場政變中極其關鍵的董卓之弟,奉車都尉董旻。 「奉車都尉」是個啥官呢? 「掌御乘輿車,出則陪乘,入則侍從」,皇帝的身邊人,霍光和竇固當年都幹過。 還記得靈帝病重時讓董卓去
Thumbnail
幹掉蹇碩和外戚董家後,袁紹在這個該放下一切過往共同邁向新時代的關口勸說何進:「上一任外戚宦官的權力鬥爭時,竇武占據著明顯優勢卻最終被害是因為啥?」 他的密謀漏洩出去了,真到了關鍵時刻,北軍五校的將士們更怕的是太監們! 現在將軍好不容易拿下如此優勢的地位,你兄弟何苗又和你一條心統率勁兵,部下將吏又
Thumbnail
終於要好好說說袁紹了。 更具體的說,要說說他老袁家了。 當時提到他老袁家,有一個非常天皇巨星的詞:「四世三公」。 啥叫「四世三公」呢? 他老袁家連著四輩,當到了三公(司徒、司空、太尉)這個位置的高官。 權力最重的國家決策和軍事任用這兩條大動脈雖然在皇權,外戚,太監這三個勢力手下,但讓整個帝
Thumbnail
太尉李修在虞詡的建議後開始集中三公商討最終決定不棄涼,給鄧騭懟回去的同時開始辟西州豪桀為掾屬,拜長吏子弟為郎,以安慰關西豪族。 虞詡在劉秀留下的政治結構下利用三公的力量完成了對大將軍鄧騭的制衡,不僅保住了涼州,還將涼州的大量豪族子弟進行了特招入朝,變相的肯定並鼓勵了西涼豪族們對羌人的不合作。 他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在劉秀的權力改造後,雖然沒有絕對權威的「內朝官」了,但是在小皇帝不懂事,太后代為行使皇權的情況下,作為「太后皇權」的延伸,外戚自然而然的就會出現權重干政的現象。 89年竇憲打禿北匈奴的時候,和帝封了竇憲為大將軍,領大軍鎮涼州,然後外朝中大將軍的級別和待遇一躍變成了三公之上。 不過劉家的皇帝到了和
Thumbnail
劉病己在收回權力後繼續了霍光的執政思路,在不折騰的大綱領下繼續零敲碎打的給老百姓活路。 霍光和宣帝執政的近四十年裡,史稱「昭宣之治」,和「文景之治」並列成為了漢朝的兩大治世。 被夾在中間的武帝看到後人的歷史評價不知會作何感想。 因為後人並沒有給他這個偉大光榮正確動人的五十四年來個「啥啥之治」。
Thumbnail
劉賀出宮後,終於認栽,向西叩拜道:「我不是這塊料,不能擔當漢家大事!」 霍光一路將他送到長安的昌邑王官邸,然後致歉說:「大王的行為是自絕於上天,我寧願對不起大王,不敢對不起社稷!希望大王自愛,我不能再常侍奉於大王的左右了。」說完灑淚而去。 劉賀就這樣做了27天的皇帝,被趕下了台。 劉賀滑稽的在
Thumbnail
武帝回到長安後下達諭旨:收回皇后的印璽和綬帶,衛子夫自殺。 事後清算,誰也沒幫的北軍護軍使者司令任安被武帝認為是騎牆派,腰斬;太子的眾門客,一律處死;凡是跟隨劉據發兵謀反的,一律滅族;各級官吏和兵卒凡非出於本心,而被劉據挾迫的,一律放逐到敦煌郡。 總之只要是摻和太子兵變的,全都沒跑了。 至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話說桓帝時期有黃星現於楚、宋分野,有個叫殷馗的風水士說:「五十年後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 後來這片地方被證實了,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中國的疆域非常廣大,但有一個小區域卻特別有意思,這塊地方誕生了三個主導中國歷史大方向的開國之君。 劉邦起於沛縣,主導開創了兩漢四百年的風風
Thumbnail
袁紹最終崩盤的第一個環節,是董卓沒有任何官方指令就帶軍趕到洛陽了。 是誰在給董卓傳遞信息呢? 極大概率,是看似不起眼,但整場政變中極其關鍵的董卓之弟,奉車都尉董旻。 「奉車都尉」是個啥官呢? 「掌御乘輿車,出則陪乘,入則侍從」,皇帝的身邊人,霍光和竇固當年都幹過。 還記得靈帝病重時讓董卓去
Thumbnail
幹掉蹇碩和外戚董家後,袁紹在這個該放下一切過往共同邁向新時代的關口勸說何進:「上一任外戚宦官的權力鬥爭時,竇武占據著明顯優勢卻最終被害是因為啥?」 他的密謀漏洩出去了,真到了關鍵時刻,北軍五校的將士們更怕的是太監們! 現在將軍好不容易拿下如此優勢的地位,你兄弟何苗又和你一條心統率勁兵,部下將吏又
Thumbnail
終於要好好說說袁紹了。 更具體的說,要說說他老袁家了。 當時提到他老袁家,有一個非常天皇巨星的詞:「四世三公」。 啥叫「四世三公」呢? 他老袁家連著四輩,當到了三公(司徒、司空、太尉)這個位置的高官。 權力最重的國家決策和軍事任用這兩條大動脈雖然在皇權,外戚,太監這三個勢力手下,但讓整個帝
Thumbnail
太尉李修在虞詡的建議後開始集中三公商討最終決定不棄涼,給鄧騭懟回去的同時開始辟西州豪桀為掾屬,拜長吏子弟為郎,以安慰關西豪族。 虞詡在劉秀留下的政治結構下利用三公的力量完成了對大將軍鄧騭的制衡,不僅保住了涼州,還將涼州的大量豪族子弟進行了特招入朝,變相的肯定並鼓勵了西涼豪族們對羌人的不合作。 他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在劉秀的權力改造後,雖然沒有絕對權威的「內朝官」了,但是在小皇帝不懂事,太后代為行使皇權的情況下,作為「太后皇權」的延伸,外戚自然而然的就會出現權重干政的現象。 89年竇憲打禿北匈奴的時候,和帝封了竇憲為大將軍,領大軍鎮涼州,然後外朝中大將軍的級別和待遇一躍變成了三公之上。 不過劉家的皇帝到了和
Thumbnail
劉病己在收回權力後繼續了霍光的執政思路,在不折騰的大綱領下繼續零敲碎打的給老百姓活路。 霍光和宣帝執政的近四十年裡,史稱「昭宣之治」,和「文景之治」並列成為了漢朝的兩大治世。 被夾在中間的武帝看到後人的歷史評價不知會作何感想。 因為後人並沒有給他這個偉大光榮正確動人的五十四年來個「啥啥之治」。
Thumbnail
劉賀出宮後,終於認栽,向西叩拜道:「我不是這塊料,不能擔當漢家大事!」 霍光一路將他送到長安的昌邑王官邸,然後致歉說:「大王的行為是自絕於上天,我寧願對不起大王,不敢對不起社稷!希望大王自愛,我不能再常侍奉於大王的左右了。」說完灑淚而去。 劉賀就這樣做了27天的皇帝,被趕下了台。 劉賀滑稽的在
Thumbnail
武帝回到長安後下達諭旨:收回皇后的印璽和綬帶,衛子夫自殺。 事後清算,誰也沒幫的北軍護軍使者司令任安被武帝認為是騎牆派,腰斬;太子的眾門客,一律處死;凡是跟隨劉據發兵謀反的,一律滅族;各級官吏和兵卒凡非出於本心,而被劉據挾迫的,一律放逐到敦煌郡。 總之只要是摻和太子兵變的,全都沒跑了。 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