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123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raw-image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 2.3.1 也
  • 2.3.2 矣
  • 2.3.3 焉

試看另一例句,即 Yin2

原文為曹劌論戰中的一段話﹕「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有語言學者認為這裏的「焉」字屬語氣助詞,可譯為「了」﹑「呢」,也可不譯。[梅古邵 1981: 305]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有趣的事實﹕助詞可有可無,因此難有定論。

用它,便說它是助詞﹔不用它,這個助詞便「莫須有」(按江淮方言解,即不需有的意思)。

Yin2 尤其難解。此外,中國人有一個書寫習慣,很多時候不想重複某字或某詞而改用大致同義的另一字或詞,屬文筆上的喜好,但語構上則更趨複雜化。

Yin2 為例,我們有

raw-image

[現代漢語翻譯﹕因為大國難測,恐怕有埋伏。]

此句可否寫作﹕

raw-image

raw-image

Yin2.1_2* 應該合乎上古漢語的語法規範。Yin2.1_1* 不是很漂亮的一個句子,但也應該合乎上古漢語語法。

Yin2 而言,作者或許在前句用了一個「也」字,後句不欲重複「也」字,故改用一個「焉」字。

事實上,《揚子法言》之〈學行卷第一〉便有完全相同的句式﹕「學者,所以求為君子也。求而不得者有矣,夫未有不求而得之者也。」其中的「求而不得者有矣,夫未有不求而得之者也」(S2 矣,夫 S1 也),在形式上「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夫 S1 也,S2 焉) 只相差一個字。

《揚子法言》之〈問明卷第六〉另有「夫說人而憂其不合,則亦無所不至矣」(夫 S1,則 S2 矣) 一句,亦用「矣」字。

《揚子法言》的作者似乎有一個寫作習慣﹕「焉」字多用於問句,上述句式中可用「焉」字的位置則多用「矣」字。

《中論》之〈虛道第四〉中的「夫惡猶疾也,攻之則益悛,不攻則日甚」(夫 S1S2 ) 則「焉」﹑「矣」俱去。

當然,就語義而言,各句式中的「夫」字不盡相同,但這些例子起碼在若干程度上支持了「焉」字和「矣」字可能只不過是「也」字的替代品,屬中國傳統文人的一個不欲重複某字的書寫習慣。建立了這個背景,讓我們直接解析 Yin2.1

raw-image

我們的解讀偏離一般的註解。我們認為「夫」字有因為之義,因此語構上有連接兩句的功能,但如前述,二元函子的觀念不存在於上古漢語的語構中,所以「夫」字必須是複式單元函子 (s/s)/s﹔如下﹕


如果「夫」字的語構型是 (s/s)/s,即先取第一個論元 s,再取第二個論元 s,最後產出最終導數 s﹔那麼「大國難測也」和「懼有伏焉」都必然是「夫」字所需的兩個論元。「大國難測也」是一個標準 句式,但「懼有伏焉」顯然不是。

前文已提出一個觀察,上古漢語有省略主語的習慣,進行語構分析時則必須把省略掉的主語放回去,否則推導不出最終導數 。據此,「懼有伏焉」顯然是省略了主語「吾」所需的  s/n 型論元﹔其實曹劌是說,「吾懼有伏焉」,所以我們將「吾」字放回其應有的位置,故有﹕

raw-image

「大國難測」是另一個動詞不明朗的字符串﹔「難測」更像是「大國」的修飾語,即屬語構型 n/n。如我們賦予「也」字標準語構型 (s/n)/(n/n),那麼「大國難測也」便是一個 ﹔如下﹕

raw-image

假如有語言學家認為「難測」的語構型應該是 s/n,那是沒有問題的,推導的終點將仍然可以取得一個 s

_________

待續

avatar-img
6會員
293內容數
我們這裡談兩個東西: 哲學和邏輯,以及與哲學和邏輯相關的東西。 首先開設的房間是《綁架愛麗絲 之 地下邏輯》。 隨後將陸續開設《綁架愛麗絲 之 鏡像語言》和《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聯絡作者﹕sen.wong@proton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2.3.2 矣 2.3.3 焉 二 先看第一個例句。 [現代漢語翻譯﹕君子的三種品德我都沒有做到。] 按照我們一貫的處理,可以有﹕ 以及 我們在「焉」字語構型為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2.3.2 矣 2.3.3 焉 一 上古漢語中的助詞頗多 (比如語氣助詞﹑結構助詞等),有「焉」﹑「矣」﹑「也」﹑「者」﹑「乎」﹑「哉」﹑「夫」等。 為什麼有那麼多助詞﹖ 最接近真相的原因很可能是漢語屬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2.3.2 矣 五 上述的這類句式,西漢董仲舒撰寫的《春秋繁露》中頗多,Yi4是其中一個例子,初階可做如下解析﹕ [現代漢語翻譯﹕如果能夠做到這樣,那麼所說的話雖然簡約,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2.3.2 矣 四 Yi3 是涉及升型處理的又一例子。 我們視「徐偃王好行仁義之道,漢東諸侯三十二國盡服矣」為一合式句子,其一階成份如下﹕ [現代漢語翻譯﹕王孫厲對楚文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2.3.2 矣 三 另一個在結構上大致相同的例子是Y i2。 Yi2 和 Yi1 的結構十分類似,其一階成份為﹕ [現代漢語翻譯﹕很少有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卻又好犯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2.3.2 矣 二 先分析 Yi1。 我們認為「十四者無一則雖善者不能守矣」是個完整的句子,並可分解為兩個合式成份﹕ [現代漢語翻譯﹕如十四個守城條件之中,一個也符合不了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2.3.2 矣 2.3.3 焉 二 先看第一個例句。 [現代漢語翻譯﹕君子的三種品德我都沒有做到。] 按照我們一貫的處理,可以有﹕ 以及 我們在「焉」字語構型為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2.3.2 矣 2.3.3 焉 一 上古漢語中的助詞頗多 (比如語氣助詞﹑結構助詞等),有「焉」﹑「矣」﹑「也」﹑「者」﹑「乎」﹑「哉」﹑「夫」等。 為什麼有那麼多助詞﹖ 最接近真相的原因很可能是漢語屬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2.3.2 矣 五 上述的這類句式,西漢董仲舒撰寫的《春秋繁露》中頗多,Yi4是其中一個例子,初階可做如下解析﹕ [現代漢語翻譯﹕如果能夠做到這樣,那麼所說的話雖然簡約,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2.3.2 矣 四 Yi3 是涉及升型處理的又一例子。 我們視「徐偃王好行仁義之道,漢東諸侯三十二國盡服矣」為一合式句子,其一階成份如下﹕ [現代漢語翻譯﹕王孫厲對楚文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2.3.2 矣 三 另一個在結構上大致相同的例子是Y i2。 Yi2 和 Yi1 的結構十分類似,其一階成份為﹕ [現代漢語翻譯﹕很少有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卻又好犯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2.3.2 矣 二 先分析 Yi1。 我們認為「十四者無一則雖善者不能守矣」是個完整的句子,並可分解為兩個合式成份﹕ [現代漢語翻譯﹕如十四個守城條件之中,一個也符合不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這份文章介紹了《孫子兵法》每一章節的重點,包括開始計算、作戰、謀攻、軍形、兵勢、虛實、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和用間等內容。
Thumbnail
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的忠肝情義能寫出什麼詩詞呢?喜愛三國的一定要看看。
Thumbnail
天橋崩毁、站口裂陷以後,還不止,四圍的戰境滿目着比任何一個從前也都瘡痍,就算戰事不好,都昰勝利了一場。
Thumbnail
敗莠今除明萌露 山崩林毀世紀復 道德喪萬劫輪迴 小室哲齋心適如
Thumbnail
既已瞭解敵情又瞭解自己的,身經百戰也不會有危險;不瞭解敵情而只瞭解自己的,可能勝也可能敗;既不瞭解敵情又不瞭解自己,每戰必危。
Thumbnail
其所用版本為,中華書局(大陸)二〇一二年之《十一家注孫子兵法校理》。且,以曹操所注為主。 過譽 此書論點,不脫前人牙慧。並無創新之論,只是將前人說過的話,再說一次;前人沒解出的字詞,他依然無解。真正嚴重的,是他讀書的邏輯不通。連最基本的文言語意都不能掌握,遑論其他。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
Thumbnail
「形」「勢」兩篇是「謀攻」篇的實戰操作 「形」篇以「如決積水於千仞之隙」結尾;「勢」篇以「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結尾。前者要求集中力量、等待時機,後者要求運用環境、激發力量。「謀攻」即是告訴世人,不同的力量等級,有不同的運用法門,目標就是「不戰而勝」。是故,「形」、「勢」是「謀攻」的實戰操作。 先
Thumbnail
通常不得要領 無論是多知名的學者專家,他們對孫子兵法的白話翻譯,都不得其門而入。總是跳過某些字、詞不予翻譯,甚至以原文帶過,並指稱已經很白話,無須翻譯、也不必求甚解,意思到了即可。胡說八道。 春秋的文言不同於清朝的文言,而文言更不同於白話。同一個文字,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含意。吳王夫差當年讀十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這份文章介紹了《孫子兵法》每一章節的重點,包括開始計算、作戰、謀攻、軍形、兵勢、虛實、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和用間等內容。
Thumbnail
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的忠肝情義能寫出什麼詩詞呢?喜愛三國的一定要看看。
Thumbnail
天橋崩毁、站口裂陷以後,還不止,四圍的戰境滿目着比任何一個從前也都瘡痍,就算戰事不好,都昰勝利了一場。
Thumbnail
敗莠今除明萌露 山崩林毀世紀復 道德喪萬劫輪迴 小室哲齋心適如
Thumbnail
既已瞭解敵情又瞭解自己的,身經百戰也不會有危險;不瞭解敵情而只瞭解自己的,可能勝也可能敗;既不瞭解敵情又不瞭解自己,每戰必危。
Thumbnail
其所用版本為,中華書局(大陸)二〇一二年之《十一家注孫子兵法校理》。且,以曹操所注為主。 過譽 此書論點,不脫前人牙慧。並無創新之論,只是將前人說過的話,再說一次;前人沒解出的字詞,他依然無解。真正嚴重的,是他讀書的邏輯不通。連最基本的文言語意都不能掌握,遑論其他。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
Thumbnail
「形」「勢」兩篇是「謀攻」篇的實戰操作 「形」篇以「如決積水於千仞之隙」結尾;「勢」篇以「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結尾。前者要求集中力量、等待時機,後者要求運用環境、激發力量。「謀攻」即是告訴世人,不同的力量等級,有不同的運用法門,目標就是「不戰而勝」。是故,「形」、「勢」是「謀攻」的實戰操作。 先
Thumbnail
通常不得要領 無論是多知名的學者專家,他們對孫子兵法的白話翻譯,都不得其門而入。總是跳過某些字、詞不予翻譯,甚至以原文帶過,並指稱已經很白話,無須翻譯、也不必求甚解,意思到了即可。胡說八道。 春秋的文言不同於清朝的文言,而文言更不同於白話。同一個文字,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含意。吳王夫差當年讀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