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五
上述的這類句式,西漢董仲舒撰寫的《春秋繁露》中頗多,Yi4是其中一個例子,初階可做如下解析﹕
[現代漢語翻譯﹕如果能夠做到這樣,那麼所說的話雖然簡約,但(說話的主旨)必可廣為傳播﹔所做的事情雖然微不足道,但(事情的功效)必然大。]
為免節外生枝,我們略過「如是則」,僅解析後項「言雖約,說必布矣﹔事雖小,功必大矣」,因此有﹕
及
顯然,前後項屬結構等同的兩個句式﹔所以我們只需處理上述兩個成份之一即可,並有﹕
這裡需要解釋的是「雖約(言)」的處理。首先,「言雖約」不是個完整的句子 ﹔再者,就邏輯而言,「雖約」絕對可以視為「言說」的修飾語。基於這兩個觀點,我們給「雖約」指派語構型 n/n。同理,我們視「必布」為「說」的修飾語,亦賦予「必布」語構型 n/n。
現在我們做一個試驗。如果「矣」字和「也」字的語構功能相若,我們是否可以賦予「矣」字相同的 (s/n)/n﹖
這個實驗的結果是否標示因 Yi3.9 而提出的問題有了解答﹖—— 即「盡服」可能屬於 ,原因在於上古漢語似乎缺乏明確的動詞意識,而「矣」字可沿襲「矣」字的標準語構型﹕
這是一個有趣的結果,有待進一步印證。
__________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