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面臨財務困境時避免陷入新的法律風險?《大明亡國史:崇禎皇帝傳》讀後感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大明亡國史:崇禎皇帝傳》中,

作者揭示了崇禎帝在面對農民軍時的困境——越是增兵加餉,

越助長了農民軍的勢力,

這最終形成了無法擺脫的怪圈。

這種問題的形成,

源於缺乏有效的解決方法。

在現代社會中,類似的錯誤也可能發生,

當人們因收入不足而向詐騙集團出售銀行帳戶時,

並未真正解決經濟困難,

反而會陷入新的法律問題之中。


作者提到崇禎帝面對農民軍勢力的增長,

透過增兵加餉來應對,

但這卻成為了助長農民軍的資源,

為了想要解決叛兵問題,

得向百姓增加稅捐,

以便獲得財源擴充兵力,

結果百姓受不了苛刻的稅捐,

只好放棄農作加入農民軍。

形成「農民軍越盛,加餉越多」的怪圈。

這樣的解決方式使得朝廷的稅收壓力加大,

反而加劇了社會的矛盾,

沒有真正解決問題,僅是表面的處理。


接觸不少詐欺罪幫助案件的被告,

都有一個共通的點:想要賺錢。

背後原因有很多可能性,

有的人是因為債務纏身,

或是親近的家人欠債被拖累,

在為了解決現下的債務問題,

看到網路上有人出高額款項徵求帳戶或是提款卡時,

往往會挺而走險的配合。

這樣的對價是建立在完全不用任何勞動力或是生產技術的交換,

我只要給一個提款卡與密碼,

可能就會有十萬元的入帳,

對任何亟需用錢的人來說,

是相當誘人。

因收入不足而將銀行帳戶售予詐騙集團的人面臨類似上述的困境。

這樣的行為非但無助於解決財務問題,

反而會被視為詐欺或洗錢防制的幫助行為,

不僅承擔刑責,

接著要面臨民事求償,

形成一種新的問題迴圈。


反省自己,

我也察覺到有陷入「怪圈」裡,

就拿減肥來說好了,

具體的數字都顯示著體重與體脂肪都超標,

內心也知道非減不可,

不過當假日來臨,

覺得辛苦工作不就是要大口吃肉、痛快喝酒,

於是再度要面臨體重居高不下,

苦惱要如何減重的困境裡。


無論在歷史還是現代生活中,

解決問題的方向至關重要。

崇禎帝為了平定農民軍,

選擇增兵加餉,

但這卻反而成為了助長農民軍勢力的動力,

這種錯誤的解決方法使問題愈加惡化,

錯誤的方法只會帶來新的問題,

進一步加劇困境形成一個「怪圈」。

解決問題要有正確的方向,

否則會自我建構一個奇怪的迴圈,

而無法走出困境。


Q&A

Q1: 為什麼崇禎帝增兵加餉反而助長了農民軍?

A1: 增兵加餉增加了對農民的稅收壓力,使得更多人反抗朝廷,助長了農民軍的勢力,形成了資源不足的怪圈。


Q2: 將銀行帳戶售予詐騙集團會帶來什麼法律後果?

A2: 此行為可能構成詐欺或洗錢防制的幫助行為,需承擔刑事責任,且可能面臨民事求償,進一步加重個人財務困難。


Q3: 如何才能有效解決困境,而不陷入新的問題中?

A3: 解決困境需從根本問題出發,使用合適方法,不應只看表面問題,否則將陷入自我加劇的迴圈。


《大明亡國史:崇禎皇帝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ang Sir楊助理的沙龍
21會員
169內容數
分享讀書心得,以及工作常見法律問題的討論,一個一起努力分享知識的空間。
2025/05/02
在票據到期前,如果執票人具備追索權,則可以請求指定的預備付款人或經其同意的其他人,針對匯票進行參加承兌。這是一種為了保障付款安全、減少追索糾紛的法律設計。
Thumbnail
2025/05/02
在票據到期前,如果執票人具備追索權,則可以請求指定的預備付款人或經其同意的其他人,針對匯票進行參加承兌。這是一種為了保障付款安全、減少追索糾紛的法律設計。
Thumbnail
2025/04/30
即使贈與人出資購買第三人之財產,並直接過戶予受贈人,只要雙方合意且無償,即成立贈與契約。贈與標的可為現在財產,也可為將來可能取得之財產。
Thumbnail
2025/04/30
即使贈與人出資購買第三人之財產,並直接過戶予受贈人,只要雙方合意且無償,即成立贈與契約。贈與標的可為現在財產,也可為將來可能取得之財產。
Thumbnail
2025/04/28
外國人未經許可提供勞務,即便無聘僱關係、不付報酬,只要有「容留行為」就違法。負責人若未盡管理或查核義務,即使非故意,也因過失違反就業服務法,須受處罰。
Thumbnail
2025/04/28
外國人未經許可提供勞務,即便無聘僱關係、不付報酬,只要有「容留行為」就違法。負責人若未盡管理或查核義務,即使非故意,也因過失違反就業服務法,須受處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現在要再回想求學時期,還記得歷史課本得哪些內容,好像只剩下「貞觀之治」之類的太平盛世,而《龍椅背後的財政秘辛》,以財政的角度,提供另外一個觀點看待歷史,全書有大概五百頁,探討中國古代王朝如何透過稅收、賦役和經濟政策來鞏固政權,以及皇室、地方政府與人民各自面臨的挑戰與關聯。 國營事業的兩難 從
Thumbnail
現在要再回想求學時期,還記得歷史課本得哪些內容,好像只剩下「貞觀之治」之類的太平盛世,而《龍椅背後的財政秘辛》,以財政的角度,提供另外一個觀點看待歷史,全書有大概五百頁,探討中國古代王朝如何透過稅收、賦役和經濟政策來鞏固政權,以及皇室、地方政府與人民各自面臨的挑戰與關聯。 國營事業的兩難 從
Thumbnail
歷史智慧 清朝末期社會動盪,曾國藩對於國家滅亡的前兆有著深刻的洞察。曾國藩指出,社會大亂之前必有三種前兆,包括黑白不分、善良者謙虛客氣、問題被合理化等現象。這些前兆在當時的社會中已經逐漸浮現,而大清朝最終也在20年後灰飛煙滅。 于右任的《亡國三惡因》也對國家滅亡提出了深刻的分析。其中提到了民窮
Thumbnail
歷史智慧 清朝末期社會動盪,曾國藩對於國家滅亡的前兆有著深刻的洞察。曾國藩指出,社會大亂之前必有三種前兆,包括黑白不分、善良者謙虛客氣、問題被合理化等現象。這些前兆在當時的社會中已經逐漸浮現,而大清朝最終也在20年後灰飛煙滅。 于右任的《亡國三惡因》也對國家滅亡提出了深刻的分析。其中提到了民窮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藉口對個人發展的負面影響,通過明朝崇禎皇帝與劉備的故事,提醒我們要避免合理化的藉口,以將注意力放在行動上。作者反思了自己的生活,強調勇於面對挑戰、追求進步的重要性,並提供了應對藉口的行動策略,指出選擇不找藉口的路徑能夠造就成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藉口對個人發展的負面影響,通過明朝崇禎皇帝與劉備的故事,提醒我們要避免合理化的藉口,以將注意力放在行動上。作者反思了自己的生活,強調勇於面對挑戰、追求進步的重要性,並提供了應對藉口的行動策略,指出選擇不找藉口的路徑能夠造就成功。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了崇禎皇帝滅亡的故事,他有一句名言,朕非亡國之君,屬下皆是亡國之臣,真的是這樣嗎?身為皇帝不是只有勤奮,最重要的是責任,如果上司不擔責任,下屬全都會是明哲保身之輩,也不擔責任,國家也隨之滅亡,斷送大好江山!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了崇禎皇帝滅亡的故事,他有一句名言,朕非亡國之君,屬下皆是亡國之臣,真的是這樣嗎?身為皇帝不是只有勤奮,最重要的是責任,如果上司不擔責任,下屬全都會是明哲保身之輩,也不擔責任,國家也隨之滅亡,斷送大好江山!
Thumbnail
作者在本書提出以下的觀點:朱元璋、朱棣這對父子並非迫於政治形勢,不得不屠殺功臣、整治在野文人,而是出於鞏固皇權、為後代子孫盤算的自私心理,慮心積慮佈下兩大盤的棋局,那些被殺害與整治的臣民不過是二人用完即扔的棋子。
Thumbnail
作者在本書提出以下的觀點:朱元璋、朱棣這對父子並非迫於政治形勢,不得不屠殺功臣、整治在野文人,而是出於鞏固皇權、為後代子孫盤算的自私心理,慮心積慮佈下兩大盤的棋局,那些被殺害與整治的臣民不過是二人用完即扔的棋子。
Thumbnail
台灣因為地球嚴重被破壞,異常氣候、高溫不降,糧食短缺,物價通膨,電價高漲,人人生活也越不容易。 物價通膨,想要增加財富,就要遵行佛說的,一生努力[財布施]去行善(因),加上生活節儉,事業工作的外緣,幾年之後,就會漸漸富有(果)。但要當成是一生的必須要做的目標,不可間斷,就可實現[財富自由]的夢想。
Thumbnail
台灣因為地球嚴重被破壞,異常氣候、高溫不降,糧食短缺,物價通膨,電價高漲,人人生活也越不容易。 物價通膨,想要增加財富,就要遵行佛說的,一生努力[財布施]去行善(因),加上生活節儉,事業工作的外緣,幾年之後,就會漸漸富有(果)。但要當成是一生的必須要做的目標,不可間斷,就可實現[財富自由]的夢想。
Thumbnail
財用不足,皆起於養兵。十分,八分是養兵,其他用度,止在二分之中。古者刻剝之法,本朝皆備,所以有靖康之亂。 — — 朱熹,朱子語類·卷一百一十·朱子七
Thumbnail
財用不足,皆起於養兵。十分,八分是養兵,其他用度,止在二分之中。古者刻剝之法,本朝皆備,所以有靖康之亂。 — — 朱熹,朱子語類·卷一百一十·朱子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