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姨因為四名子女都在國外定居,她需要上醫院時,就由我們二十幾個比較親近的小輩服其勞。 除了外籍看護,還要出動三個人,一個開車,二個陪診,開車的因為可能沒有停車位而要一直顧著車子,所以就單純負責開車。 那麼,有了外籍看護,為什麼還必需要有二個人呢? 因為外籍看護就是什麼都不懂,在醫院真的做不了什麼,只能幫忙扶著或顧著行動不便的大姨。 另外二個人,其中一個火速先去借輪椅,二個人在原地負責慢慢將大姨扶下車,等輪椅來了之後,再慢慢的把大姨扶上去。 為什麼要慢?因為老人家就是全身骨頭快要散掉,行動非常之緩慢,由不得你快。 不說別的,光是報到前必須要量的體重、血壓就是大工程。 大姨年紀大,身體退化,身體各處都在痛,即便有坐式體重計,要讓大姨坐上去再下來,也是著實不容易,有次差點跌倒,真是嚇死大家了,又因為年紀大,血壓也常常量不到,要找護士幫忙,就不用說其他各種檢查了。 有次,大姨拉在尿布上,讓我們焦頭爛額,因為只有嬰兒用的「母嬰室」,沒有大人用的,我們實在不知道要去哪裡更換尿布,只好敲門問跟診護士,她指點迷津,到急診室去問有沒有空床位可借,全部人大陣仗去急診室,萬般艱難的換好了,然後又是一番折騰才回到候診區。 每一次的回診,都是一場硬仗,幸好有長者優先看診,不然這候診下去二、三個小時,大姨絕對吃不消。 而且,我們是有二十幾個人可以輪,大概三個月才會輪到一次,若是只有一個子女,又需要時常陪父母看診,該怎麼辦才好? 我們陪診是有酬勞的,大表哥設了一個陪診基金,陪診者,酬謝二千元,不多,但起碼他知道我們的辛苦。 若是自家子女,陪伴父母就診是應該的,沒有酬勞,為父母付掛號費和部份自費更是理所當然的,日子一久,就形成了壓力。 酬勞是一回事,讓我們這些小輩願意主動輪流陪診是因為從小到大,大姨一直對我們很好、很大方,她從來不會吝嗇金錢,小到誰想買筆電、缺學費、要約會,大到誰創業、誰買房買車有資金困難,她都樂意主動的伸出援手,她不寫借條、不算利息,也不追討,還常常關心我們身體健康。 當然,大姨是有其資源可以對我們大方的,可是,也不是所有有錢人都肯大方,大姨則是每個親人她都盡可能的照顧到了。 一次候診時,大姨問我「現在是不是可以做預立醫療遺囑啊?」 她不想要急救。 我的眼淚真的快要掉下來,心裡酸酸楚楚的。大姨年紀雖大,但她是身體退化,並沒有失智,她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這位九旬老人家,一直長姐如母的愛護弟弟妹妺,而且自己有兒有女有孫,怎麼就落到跟外籍看護同住的境地呢? 大姨夫婦,在孩子還小時,將他們送出國栽培,他們學成,留下工作、結婚生子,一切好像都是理所當然的事。 大姨丈過世後,四名表哥表姐也曾將大姨接過去住,但只有二個月,大姨便因為太過不習慣,說什麼都不肯留下來,堅持要回台灣。(聊天中得知,其實那一大串孫子女們都對她沒有感情啊!跟我們想像中的含飴弄孫天壤之別) 後來,大姨回了台灣,說什麼都不願意去養老村,折衷辦法請了外籍看護和不過夜的打掃煮飯阿姨,家裡各處安裝監視器。 十幾年來,大姨的外籍看護換了幾個,每個都不過不失。 不是大家都那麼幸運,有幸遇到陳松勇那種把他當爸爸的暖心外籍看護,至少大姨遇到的外籍看護就都只是做份內的工作,不會在外籍看護的身上感受到一絲絲的溫情。 大表哥二年回來一次,都會親自向我們這群義工團道謝。 說他不孝嗎? 他也有難為之處。 他八歲出國留學,大半輩子都住在美國,他的家庭、事業、朋友都在美國,他其實也是老人了,他不可能習慣台灣。 目前少子化,長者醫療會是將來(其實目前就是了)很大的問題,既然這塊餅如此大,那麼投入的財團又為何少之又少呢?怎麼就沒有財團肯來好好耕耘這一塊呢? 以前的社會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現在真的變成了「家有一老,實在煩惱」了嗎? 好希望有相關單位能看到這個問題,因為這是我自己將來也會面臨到的問題,我可沒有一個義工團來為我服務呀! 又,對於負責長期照顧者,沒有同住的家人一定要多給予肯定和感謝,沒出力還在出一張嘴,挑剔照顧的好不好的一律下地獄。 還有,一定要出錢! 沒有出力,出錢是必須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