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 ◦ 臺東市|元宵節限定:炮炸肉身寒單爺!|臺灣 368 鄉鎮計畫 26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元宵節快樂!
在這個天官大帝賜福的日子,全臺各地都有慶典活動,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北天燈、南蜂炮、東寒單、西乞龜」,其中,炮炸寒單爺的「東寒單」,就在臺東市區熱鬧開炸!

raw-image

除了充滿特色的民俗慶典,臺東市區還擁有太平洋的遼闊海景、連綿起伏的迷人山景,以及豐富的原民文化。
來到臺東,如果只是來去匆匆,那就太可惜了!

raw-image

◦ 臺東市的歷史


臺東市的前身為臺東鎮,是臺灣面積最大的縣轄市,也是宜花東地區的最大城市。
這片土地,原來是卑南和阿美兩族生活的區域,在荷據與清領初期,後山的其他地方泛稱卑南,當時已與漢人有貿易往來。
到了光緒年間,此地才設置卑南廳,並由後來的臺灣巡撫劉銘傳更名為臺東州,在日治時期之前,愈來愈多人遷至臺東,臺東市才有了市街的型態,稱為南鄉新街。
直到臺灣光復,廢街設鎮,這裡才被正名為臺東鎮,1976 年的元旦,正式升格為臺東市。

01|臺東車站舊站

臺東驛於 1922 年啟用,二戰後更名臺東車站,1964 年站房拆除改建。
1992 年南迴線鐵道全線通車,卑南車站更名臺東新站,並於 2001 年改名臺東車站,臺東舊站於 2001 年廢止,並於 2003 年被改造為鐵道藝術村。

圖 1 為 1964 年改建前的臺東車站。
圖 2 為 1964 年改建後的臺東車站。

raw-image
raw-image

02|昔日的公路局台東站

在臺東車站附近的公路局台東站,在 2011 年拆除改建,現為秀泰生活台東店。

raw-image

➤ 照片來源與文字參考:午夜懷舊雜譚

◦ 臺東市重要節慶:炮炸寒單爺


臺東最著名的元宵活動,非炸寒單莫屬,炸寒單是以真人裸露上身扮作寒單,再由轎班扛著竹椅武轎遊街,接受炮炸。
相傳寒單爺是商朝的武將趙公明,死後在天界專司財庫,民間稱祂為武財神。
據說,寒單爺怕冷,因此,當祂出巡時,民眾便投擲鞭炮為祂驅寒,這就是炮炸寒單爺的由來。

raw-image

炮炸寒單爺始於 1951 年,因以肉身接受炮轟的形式太過震撼,曾被警察機關禁止,在信眾奔走下,炸寒單重現臺東街頭,1998 年開始和官方合作後,不僅成為元宵節的重頭戲,更多次被 Discovery、CNN 和 NHK 等知名外媒爭相報導。

寒單爺出巡時,神像會綁在竹椅上,由四名轎夫抬著肉身寒單爺。
肉身寒單爺身穿短褲、頭裹紅布巾、手持榕葉枝,胸掛天師印及保身符,有祈求神明護佑並抵擋鞭炮的意涵。

raw-image
raw-image

由於現場實在太過震撼,強烈建議要近距離觀看的人,最好使用耳塞和護目鏡。
雖然攻勢不如蜂炮,但四射的炮火無眼、刺耳的音量無情,還是要以保護自身安全為優先考量。

raw-image
raw-image

◦ 臺東市景點

01|臺東玄武堂:寒單爺的落腳處

早期的寒單爺金身由信徒輪流供奉,直到 1989 年由輪值爐主請回家,建廟並命名為玄武堂,寒單爺才有了安奉的場所。

raw-image

元宵節這一天,裡裡外外相當熱鬧,不僅信眾絡繹不絕,還吸引了國外記者前來採訪。
每次看到臺灣的民俗文化躍上國際,就覺得超級驕傲!

raw-image

臺東玄武堂
位置:臺東縣臺東市正氣路 2-1 號

02|臺東鐵道藝術村:80 年歷史的鐵道文物

臺東舊站建於 1922 年,並於 2001 年廢止,擁有 80 年歷史的鐵道文物和環境,在政府所推動的「鐵道藝術網絡計畫」下,搖身一變成為藝術人文新地標「臺東鐵道藝術村」,也稱「鐵花村」。

raw-image

在這裡,除了能近距離認識舊車站的月台、車廂和鐵軌,晚上還有市集和攤販進駐,是臺東少數的夜間景點之一。

raw-image
raw-image

臺東鐵道藝術村
位置:臺東縣臺東市鐵花路 369 號

03|富岡漁港:進出綠島和蘭嶼的轉運站

因為優異的地理位置,富岡漁港成為了臺東進出綠島和蘭嶼的轉運站,加上與親潮、黑潮交會所帶來的豐富魚群,新鮮漁獲吸引了不少遊客。

raw-image
raw-image

富岡漁港與距離不遠的小野柳和加路蘭遊憩區構成了旅遊圈,非常適合規劃半日遊。

raw-image

富岡漁港
位置:臺東縣臺東市富岡街 297 號

04|卑南遺址公園:史前時空膠囊


看著卑南遺址公園裡的立牌,這兩個問題完全考倒了我:
「史前時代,這裡住了什麼人?」
「卑南文化,大約距今多少年?」
答案是卑南文化人,其活動時間距今大約 5300 年前到 2300 年前。

公園的成立來自於卑南文化遺址的發現,也是這個文化群的命名由來,今日的臺東市與卑南鄉一帶,也是眾多卑南族部落的主要聚集地。
不過,卑南文化人和卑南族的關係並不大,根據出土的陶片、玉器和神祕的「月形石柱」來推斷,可能與在花蓮瑞穗發現的「掃叭石柱」較有關聯,而那裡則是阿美族族人的活動區域。

raw-image

除了史前文物,這座臺灣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也展示了卑南族的建築,其中,少年會所是凝聚族人向心力的重要場域之一。

raw-image

卑南遺址公園
開放時間:0900-1700,週一公休。
位置:臺東縣臺東市文化公園路 200 號

◦ 臺東市美食

01|果珍濃台東水果珍奶:只靠一款飲料打天下

在老字號炸雞店「藍蜻蜓」斜對面的果珍濃,從開店以來只單賣一款無添加糖與冰塊的「水果珍奶」,便獲得了 Google 4.7 顆星的超高好評與許多報導。

raw-image

這款漸層看起來有點夢幻的水果珍奶,使用了火龍果、木鱉果、鳳梨與鮮奶,搭配用水果自製的珍珠,喝起來既有果泥的清爽酸甜,又有鮮奶的濃郁香醇,是個新鮮的驚喜組合。

raw-image

果珍濃台東水果珍奶
營業時間:1000-1500,週三公休。
位置:臺東縣臺東市大同路 212 巷 4 號

02|藍蜻蜓速食專賣店:臺東的速食文化祖師

來臺東,一定要試試藍蜻蜓!
倒不是因為它好吃到令我魂牽夢縈,而是他們家的炸雞有一種淡淡的中藥香氣,那是在其他地方很難找到的。
不同於美式炸雞的厚實裹粉,藍蜻蜓採用中式香料調味而成的濕粉漿,並油炸出夠味的薄脆外皮,一口咬下,肉汁從齒縫滲出,相當過癮!

raw-image
raw-image

藍蜻蜓速食專賣店
營業時間:1030-2300,週一公休。
位置:臺東縣臺東市大同路 214 號

03|阿鋐炸雞:臺東炸雞界的後起之秀


一樣走臺式炸物路線的阿鋐炸雞,和藍蜻蜓相比,外皮較厚,胡椒的香氣也較濃,不過,不知道當日的油炸時間是否有點過久,除了雞腿,其他部位的肉吃起來有些柴。
由於兩家在口味上還是有著根本性的差異,所以各自擁有不少死忠擁護者,看著兩家店在用餐時間的排隊人龍,只能驚嘆,臺東人也太愛吃炸雞了吧!

raw-image
raw-image

阿鋐炸雞新生店
營業時間:1530-2200,週二公休。
位置:臺東縣臺東市新生路 606 號

04|榕樹下米苔目:有溫度的服務和料理


上次吃榕樹下米苔目是在博愛店,現在,他們已經搬到浙江路,靠近臺東美術館的新店面。
榕樹下米苔目走的是吃不膩的樸實滋味,柴魚、肉燥和韭菜的豐盛香氣,成就了可以再來一碗的 Q 彈米苔目。
除了食物好吃,他們的服務態度也讓我難忘,明明生意好到不行,卻還是騰出注意力來關心排隊的客人,這份細膩,讓東西吃起來更有溫度。

raw-image
raw-image

榕樹下米苔目
營業時間:1000-1430、1630-1930,週三公休。
位置:臺東縣臺東市浙江路 323 號

◦ 飛越臺灣


*空拍作業均於合法活動空域進行,飛行期間依民航法規與建築物和人群保持規定之距離,並搭配變焦及後製,屬合法飛行。
*引用圖文者,應註明出處。圖文禁止不當或違法使用,違反者需自負法律責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我今天要去社子島夜弄土地公!
島遊不在家-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12
曾令懷/懷仔 元宵節快樂!社子島夜弄土地公的活動我也嚮往很久了,期待你的分享!
喬安納-avatar-img
2025/02/13
在煙火中的人影照片拍得真好~ 很喜歡~
島遊不在家-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15
喬安納 謝謝你!好開心呀~
avatar-img
島遊不在家
34會員
41內容數
臺灣,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從南到北,可以在兩個小時以內抵達。 由東到西,想要一天走訪一個鄉鎮,卻也得花上368天。 遊歷過三大洲的我,每次被當地人問到自己的家鄉,總覺得,有點陌生。 因此,深入拜訪臺灣的每一個鄉鎮,成為了我的動力。 你願意和我一起開鄉臺灣嗎? (招手)
島遊不在家的其他內容
2025/04/16
苗栗公館是以客家族群為主的鄉鎮,因擁有優質黏土資源,公館自日治時期起便成為陶瓷工業重鎮,陶製品還曾享譽全臺。 隨著產業外移,傳統製陶業逐漸式微,如今,公館的未來在哪裡呢?
Thumbnail
2025/04/16
苗栗公館是以客家族群為主的鄉鎮,因擁有優質黏土資源,公館自日治時期起便成為陶瓷工業重鎮,陶製品還曾享譽全臺。 隨著產業外移,傳統製陶業逐漸式微,如今,公館的未來在哪裡呢?
Thumbnail
2025/03/19
一位在竹科工作的朋友告訴我,每當需要清空思緒、重新整理專案進度時,他總會來香山濕地放空,吹著海風,看著日落,讓每天和數據打交道的他,有重新校正的喘息空間。 直到我走進香山,來到賞蟹步道,才真正理解那位朋友的意思。
Thumbnail
2025/03/19
一位在竹科工作的朋友告訴我,每當需要清空思緒、重新整理專案進度時,他總會來香山濕地放空,吹著海風,看著日落,讓每天和數據打交道的他,有重新校正的喘息空間。 直到我走進香山,來到賞蟹步道,才真正理解那位朋友的意思。
Thumbnail
2025/03/12
內門位於高雄東北方,以宗教文化與民俗技藝聞名,是內門宋江陣的傳承之地,更是品嘗總舖師好手藝的首選之處。 我從台 3 線進入內門的途中,看到了許多寺廟,不難想像,宗教信仰對當地居民來說有多麼重要。
Thumbnail
2025/03/12
內門位於高雄東北方,以宗教文化與民俗技藝聞名,是內門宋江陣的傳承之地,更是品嘗總舖師好手藝的首選之處。 我從台 3 線進入內門的途中,看到了許多寺廟,不難想像,宗教信仰對當地居民來說有多麼重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元宵節快樂! 在這個天官大帝賜福的日子,全臺各地都有慶典活動,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北天燈、南蜂炮、東寒單、西乞龜」,其中,炮炸寒單爺的「東寒單」,就在臺東市區熱鬧開炸!
Thumbnail
元宵節快樂! 在這個天官大帝賜福的日子,全臺各地都有慶典活動,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北天燈、南蜂炮、東寒單、西乞龜」,其中,炮炸寒單爺的「東寒單」,就在臺東市區熱鬧開炸!
Thumbnail
大稻埕是臺灣最早開發地之一,擁有許多充滿故事的古蹟,包括仁安醫院、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和新芳春茶行。這三個市立古蹟都是免費參觀,在當地瞭解這座城市的歷史。本文將介紹這三間市立古蹟的特色和參觀資訊。
Thumbnail
大稻埕是臺灣最早開發地之一,擁有許多充滿故事的古蹟,包括仁安醫院、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和新芳春茶行。這三個市立古蹟都是免費參觀,在當地瞭解這座城市的歷史。本文將介紹這三間市立古蹟的特色和參觀資訊。
Thumbnail
大甲 位於臺灣臺中市西北角,在產業發展上,大甲區是臺中市第二大蔬菜生產區、最大稻米生產區,重要產物有芋頭與稻米等。大甲鎮瀾宮每年也吸引許多遊客與前往參拜。 歷史 1922年4月,大甲庄改制為「大甲街」。二戰後1945年,國民政府設置臺灣行政長官公署,12月25日,臺灣劃分為8縣9省轄市,大
Thumbnail
大甲 位於臺灣臺中市西北角,在產業發展上,大甲區是臺中市第二大蔬菜生產區、最大稻米生產區,重要產物有芋頭與稻米等。大甲鎮瀾宮每年也吸引許多遊客與前往參拜。 歷史 1922年4月,大甲庄改制為「大甲街」。二戰後1945年,國民政府設置臺灣行政長官公署,12月25日,臺灣劃分為8縣9省轄市,大
Thumbnail
去美食之都台南,一定要往中西區、安平區的老街、老市場、廟口、廟埕(廟宇前的大廣場)鑽,百年老店都藏在那裡面,隱身於毫不起眼的窄巷深處。
Thumbnail
去美食之都台南,一定要往中西區、安平區的老街、老市場、廟口、廟埕(廟宇前的大廣場)鑽,百年老店都藏在那裡面,隱身於毫不起眼的窄巷深處。
Thumbnail
三百年前的臺灣人,會怎麼度過2022年呢? 在那個放浪不羈的羅漢腳時代,臺灣的節慶也有許多熱鬧且熱情的習俗。 服飾誌也整理了三百年前臺灣人歲時祭儀,一起來看看臺灣這些稀奇古怪的過節方式吧! 三百年前的除夕 三百年前的臺灣沒有做臘肉的習俗,倒是除夕之前會開始醃泡菜。等到除夕那天打開,叫做「來年菜」。
Thumbnail
三百年前的臺灣人,會怎麼度過2022年呢? 在那個放浪不羈的羅漢腳時代,臺灣的節慶也有許多熱鬧且熱情的習俗。 服飾誌也整理了三百年前臺灣人歲時祭儀,一起來看看臺灣這些稀奇古怪的過節方式吧! 三百年前的除夕 三百年前的臺灣沒有做臘肉的習俗,倒是除夕之前會開始醃泡菜。等到除夕那天打開,叫做「來年菜」。
Thumbnail
台南鹽水為台灣知名古城鎮,清朝時期憑藉倒風內海與急水溪河運,於雍正、乾隆年間發展為台灣著名港區。因其地形略微彎曲,狀似新月,故有「月津」之雅稱,與府城(今台南中西區與安平區)、彰化鹿港、台北艋舺,並稱台灣四大港,留下「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的時代記憶,側寫了先民開墾台灣的發展軌跡。
Thumbnail
台南鹽水為台灣知名古城鎮,清朝時期憑藉倒風內海與急水溪河運,於雍正、乾隆年間發展為台灣著名港區。因其地形略微彎曲,狀似新月,故有「月津」之雅稱,與府城(今台南中西區與安平區)、彰化鹿港、台北艋舺,並稱台灣四大港,留下「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的時代記憶,側寫了先民開墾台灣的發展軌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