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耀眼的巨星,在風華盛茂時是萬人目光的焦點,一顰一笑之間,年華老去,面對不再轉向自己的鎂光燈、不再青春的肉體,身陷痛苦,看似沒有救贖,因此開始自我毀滅⋯⋯。
放眼古今中外,這類反映娛樂圈文化的故事是經典套路,傑作不少。前陣子剛在金馬經典影展落幕的五〇年代黃金好萊塢就有幾部:同年誕生、隔年共同競爭奧斯卡的《日落大道》與《彗星美人》珠玉在前,後有貝蒂戴維斯和瓊克勞馥合演的《姐妹情仇》──背後的影射後來被福斯拍成影集《宿敵》第一季;將目光移回台灣電影,連著名的歌舞片《搭錯車》,也有不再年輕的中年女歌手被後起之秀追上,因此陷入焦慮的戲碼。
而今年在坎城影展拿到最佳劇本獎、屬於肉體恐怖(Body horror)類型的恐怖片《懼裂》,用這樣的經典套路玩出了一朵極致美麗的血肉之花。
曾經的巨星伊莉莎白(黛咪摩爾飾)不再年輕,唯一僅有的有氧健身操節目也因為節目製作人(丹尼斯奎德飾)嫌棄她年老色衰,面臨換角。就在伊莉莎白陷入焦慮時,意外得知黑市藥物「完美物質」,注射過後就能創造出一個完美的自己。沒有退路的伊莉莎白,創造出更年輕、更好的另一個自己「蘇」(瑪格麗特庫利飾)。一如當年風華盛茂的伊莉莎白,蘇成為萬眾矚目的全民偶像、螢幕甜心,但疏不知伊莉莎白與蘇的「共生」關係,隨著蘇的走紅開始陷入崩潰、瘋狂⋯⋯。
《懼裂》是一部純粹以畫面與聲效達到嚇人效果的恐怖片,它是一部你看預告大概就可以想像接下來兩小時內你會看到「什麼」畫面的高概念類型片。與上述那些講述娛樂圈文化的古典好萊塢電影完全相反,《懼裂》不用寫實手法來展現演藝圈的扭曲,它透過刻意的誇張鏡頭與表演──這種推到極致的表現手法甚至會令觀眾發噱直接笑出來──好好地、滿滿地將「諷刺」填充在這部恐怖片裡。
首先,黛咪摩爾是這部電影最棒的部份之一。
在電影裡,我們不曾經歷伊莉莎白的光輝年代──雖然有氧健身操節目擺明就是要讓觀眾聯想到八〇年代的珍芳達──但對於真實世界裡、對好萊塢有些關注的觀眾而言,用現在的名詞來說,黛咪摩爾就是九〇年代好萊塢最紅的「流量明星」:與布魯斯威利結婚後,她一連出演《第六感生死戀》、《軍官與魔鬼》、《桃色機密》、《魔鬼女大兵》等大片成為頂級明星。
但隨著後起之秀襲來、螢光幕前改朝換代,隨著兩次全球皆知的離婚風波(布魯斯威利與艾希頓庫奇),隨著 2012 年過度吸食笑氣導致癲癇最終接受勒戒治療⋯⋯,黛咪摩爾似乎再也回不到當年的流量頂峰。
當然,導演柯洛里法吉特是「刻意」在有意無意間,透過黛咪摩爾真實的人生經歷,來補完電影裡那位已經老去的巨星伊莉莎白的巔峰過往。但黛咪摩爾不只補完了伊莉莎白的前半段人生,她更將電影裡伊莉莎白下半段的失意人生、演得令人驚艷。
在電影開頭,面對各種刻意誇大化的羞辱,伊莉莎白沉默以對,沒有太多對白,我們只能看到黛咪摩爾臉孔微妙的變化,似怒非怒又不見半分情緒,唯有回到家,真誠面對自己之際,她終於發出怒氣,砸爛那些永遠被凝在物品裡的自己(相片、水晶球)。特別是一場對著鏡子化妝的鏡頭,從充滿自信、陷入焦慮、到開始崩潰,黛咪摩爾在這場戲展現了說服力十足的表演。
而飾演蘇的瑪格麗特庫利,是當今好萊塢的新星,這部電影有她大量展現美麗青春的時刻,她擁有伊莉莎白曾經得到的一切,更成為伊莉莎白現在渴望的一切。而這部電影刻意要批判的「男性凝視」,在每一個對著蘇的鏡頭顯露無疑:彷彿緊緊黏在瑪格麗特庫利身上的鏡頭,一滴不剩地拍著她的臉孔、胸部、腰部、臀部,她宛若完美無缺的青春女神,任憑眾人在她身上投射所有慾望,沒有半點瑕疵⋯⋯。這是《懼裂》最擺明的諷刺:當我們在電影裡欽羨地看著她美麗的容貌皮囊時,這份「欽羨」到底是從何而來?
這成為了《懼裂》在那些極限誇張的血肉視效之下,會令人冒冷汗的恐怖點:為什麼年老的女星需要忍受大量痛苦、只為追求青春貌美?為什麼年輕的女星在擁有大量流量的鏡頭之下,我們(被迫)看到的只是她們的胸腰臀那些物化畫面?她們究竟又是為什麼,才不得不對追求世俗認定的「美」那樣瘋狂與執著?
《懼裂》透過誇大化的男性凝視鏡頭,狠狠地嘲弄男性凝視,以及我們認知「美麗」的扭曲思維。那些扭曲導致活在這男凝世界的女性們,為了長期保持「腰束奶澎卡稱頂叩叩」這樣的完美形象,改造她們的容貌與肉體,甚至成了病態,而《懼裂》那些扭曲的肉體變化,成為另一種對美的執著的具現化展現。
這些裡裡外外的隱喻與諷刺,都讓《懼裂》對這個四處充滿鎂光燈、自拍要用濾鏡掩飾皺紋或皮膚暗沉的世界,打了最響亮的一巴掌──《懼裂》在今年坎城影展拿到最佳劇本,絕非僥倖。
認真推薦《懼裂》,喜歡恐怖片的觀眾,一定要在大銀幕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