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轉效應》看似勝負已定,但為什麼總有逆轉勝的奇蹟?抓準何時該冒險、何時該謹慎的致勝關鍵
作者:威廉.希爾博(William L. Silber)
出版社:采實文化|出版:2023
ISBN:9786263492318
有時,過於謹慎成不了大事,但太過大膽又全盤通輸,該小心時謹慎,該大膽時敢衝,是你我面對未知時,必須練就的高勝算能力!
本書開頭以遭蛇頭咬傷,以及美國華盛頓的逆轉戰役引領讀者瞭解,下檔保護如何促使孤注一擲的積極行動。
書中提到,有對夫妻在整理後院時,發現響尾蛇丈夫因此連忙將蛇頭砍下,而十分鐘後他撿起蛇頭卻遭蛇頭咬傷,引發相當嚴重的中毒反應,因為被斬斷的蛇頭仍可存活至少1小時,而且因為蛇瀕臨死亡,分泌大量腎上腺素,無論牠咬到什麼都會釋放所有毒液。
又如美國獨立戰爭,華盛頓選在冬季的半夜突襲,而非先撤軍春天再戰,因為他明白當時英軍已佔據優勢,而疾病與逃兵在大陸軍(華盛頓軍)中蔓延,因此這次如果失敗,革命局勢將抵定,也很難再吸引更多新兵與資源...最後當然他成功了。
對於蛇與華盛頓(對比或許不恰當)而言,他們都因下檔保護而成功達到目的,當下不對稱的報酬帶來行動,也就是再差也不過如此的「下檔保護」讓他們更加積極,但另一方面也容易導致不當行為。
書中提到,當決策者(可以是國家領導人、球隊隊長、甚至每個人),因為考量下檔保護時,可能會損害到其他人,例如少了選票壓力的美國總統第二任任期,比起第一任更加好戰,美國總統威爾遜(第一任任期1912年-1916年) ,在1915年5月面對德軍以潛艦無故擊沉英國遠洋郵輪造成128名美國人喪生,卻僅發表深感悲痛聲明帶過,後續德國再次擊沉客船,造成美國公民喪生,但當時正值1916年總統大選,在取得德國承諾將克制潛艇行動等,最終讓威爾遜得以「他讓我們遠離戰爭」的口號險勝大選。
而此時已造成歐洲及美國公民的大量死亡,因此威爾遜於1917年4月第二任任期,召開臨時會議,說明德國其實自1915年違反公海國際法擊沉郵輪等理由,表示不會屈服德國,簽署對德宣戰。雖然證明了下檔保護的力量讓他擺脫各種國內反戰束縛,但就歷史的角度而言早在1915年就應該參戰。
川普商場座右銘「做好下檔保護,好事自然來」,他也將這個原則套用到政界,在2016年眾人不看好的情形下當選總統,自此全球各地候選人也採用相同策略,透過讓民眾關注「所得不均」強化議題,讓自認為幾乎沒什麼可失去的群眾帶來推翻現況的希望,但事實上取得權力後,隨著連任壓力以及利益權衡,可以推估他們不會推翻一切,當然也不太可能會帶給沒什麼可失去的群眾帶來希望。但2024年川普隔一屆再當選的話,依美國憲法僅能任4年無法再選連任,因此可以想見未來全球地緣政治與經濟的不確定性。以上為書中的理論,非本人立場(笑)
反而民意代表(立委、議員),因為連選得連任,無任期限制,他們的下檔保護在於投其(選民)所好,只要確保跟選民價值觀一致,不得罪選民,剩下不重要。另一方面也因為無任期限制,想當然爾想要繼續連任,就不會同意短痛但長遠較佳的改革方案。
槓鈴投資策略:塔雷伯利用反脆弱來因應黑天鵝 - 雷司紀 Raysky
槓鈴策略基於下檔保護,與「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分散風險不同,槓鈴策略講究挑選兩個極端屬性標的,投資「保守」和「激進」的商品;基於上述策略因為會集中在兩端(保守和積極),恰似槓鈴,故稱為槓鈴策略。透過此一策略讓資產成長幅度有了下檔保護,因而可以將部分資源做更積極的配置。
而所謂保守面及積極面,根據每個人財務狀況、風險承受度、個性觀念有所不同,將股票及價值投資當作保守面,這是完全沒問題的。
例如採取 10% 期貨(積極)和 90% 債券(保守)組成,因此可以知道槓鈴策略精髓在只進行「保守」與「激進」決定,不會去選擇平均中間方案。
當然實際上積極與保守還是取決於個人看法,我個人將美股指數VTI與美國總體債券指數BND合併作為保守策略、而台股指數00850則作為積極部分,對我而言美國股債配置85%、台股指數15%,這樣的組成就是屬於自己的槓鈴策略(不得不說這2年台股收穫滿滿)。
書中提到,無期徒刑犯因處罰沒有終了期限,所以安分守己,監獄透過各項獎勵策略,讓長刑期犯因怕失去權力而有所顧忌;反倒短刑期犯(下檔保護)監獄暴力事件頻率最高,因為他們對於監獄人員抱持對峙狀態,但發現後也可以更新監獄管理的作法。
對比在社會上,當大多新世代工作者有下檔保護(家中恆產、YOLO之類等原因)並不打算一間公司待到底,心態上理所當然地有所不同,一方面帶給各世代工作者更新觀念機會,重新思考工作的意義,以及發掘更多可能性的機會,相對公司也必須對於新世代調整策略,其實回過頭看50年來辦公室文化確實因應不同世代調整,只是過去幅度並不大才讓人有不同以往的感受。
社會上有一定閱歷與資產積累的人,對比跟年輕或是無積累的人,看待同一件事所採取的對應方式必然不同,可能採許積極或保守策略(回過頭看川普策略),因此我們可以透過考量一個人的下檔保護,採取更有效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