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成功替本所當事人就幫助詐欺罪獲不起訴處分!

[案例] 成功替本所當事人就幫助詐欺罪獲不起訴處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案例事實概要


當事人某甲因提供帳戶供詐欺集團,遭詐欺集團利用該帳戶收取被害人遭騙款項,經檢警通知涉犯幫助詐欺罪、幫助洗錢罪等罪名。


只是提供帳戶給別人,也會涉及詐欺罪和洗錢罪嗎?


沒錯!


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3101號刑事判決

「如提供金融帳戶之行為人主觀上認識該帳戶可能作為對方收受、提領特定犯罪所得使用,對方提領後會產生遮斷金流以逃避國家追訴、處罰之效果,仍基於幫助之犯意,提供該帳戶之提款卡及密碼,以利洗錢之實行,應論以一般洗錢罪之幫助犯。」。

「洗錢防制法第2條修正立法說明第4點,已敘明有關是否成立該條第3款洗錢行為之判斷重點「在於主觀上是否明知或可得而知所收受、持有」,即不以「明知」為限,且洗錢防制法第2條規定之洗錢行為並無「明知」之要件,在解釋上自不能限於確定故意(直接故意),仍應包含不確定故意(未必故意或間接故意)


很多被告會覺得,我交付帳戶時並沒有想這麼多,法院能認為我有不確定故意嗎?


先講結論,沒錯。法院常以交付帳戶缺乏正當的理由,而且類似案例常經政府宣導為由,認為被告有不確定故意。


臺灣高等法院112年度上訴字第4769號刑事判決

「按行為人有無犯罪之故意(含直接故意或間接故意),乃個人內在之心理狀態,必須從行為人之外在表徵及其行為時之客觀情況,依經驗法則審慎斟酌研斷,方能發現真實。金融帳戶資料係事關個人財產權益之保障,其專有性甚高,除非本人或與本人具有親密或信賴者,斷無提供陌生他人持有使用之理,且縱令有特殊情況偶須交付他人使用,亦必對該人甚為熟悉、信任,且深入瞭解用途及合理性,始會安心提供。故一般人本於生活經驗及認識,在客觀上當可預見完全不相識或不甚熟識之人要求提供金融機構存款帳戶資料及其密碼等供其使用之行徑,往往與利用該帳戶進行詐騙或其他財產犯罪有密切關連」。


可以參考陳律師先前文章

https://vocus.cc/article/66ad0b34fd89780001e5e32d



本案成功獲得不起訴處分關鍵


充分和律師討論後,成功說服檢察官:

  • 該帳戶原本就是被告經常使用的帳戶,與不少案例為了提供帳戶而申辦帳戶不同
  • 有對話紀錄可證被告確實是因為求職,誤信詐騙集團提供帳戶之要求
  • 被告於案發後立刻報警

等等,因此被告並沒有幫助詐欺、幫助洗錢的不確定故意。




raw-image
raw-image


有任何法律問題需要協助嗎?

請加入LINE @088ctrro 讓陳律師維護您的權益

也可以點選以下連結加入LINE官方帳號 

https://lin.ee/2j4ns9h





avatar-img
陳宣任律師伴你法律停看聽
4會員
13內容數
台大法律系畢業 前財團法人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律師 現為灼然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諮詢請+line帳號 @088ctrro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選手的參賽資格被不當剝奪,有救濟管道! 臺灣過去因為諸多體育制度的不健全,導致選手權益受影響時,似乎只能摸摸鼻子吞下去。然而現今即便非職業選手,也能透過運動紛爭仲裁制度提起救濟。
對方不付子女扶養費,怎麼辦呢? Y小姐和前夫離婚後,約定兩名未成年子女由Y小姐照顧,然而Y小姐屢次傳Line給對方,請對方給付小孩的生活費、學費,前夫都置之不理... Y小姐委託陳律師向前夫提起了訴訟,要求對方給付包括「過去積欠的」和「未來應付的」扶養費用。經過來回的協商後,成功取得調解筆錄。
當事人原諮詢多位律師都認為事證明確而建議他認罪、和被害人和解,往緩起訴的方向爭取。 但是當事人和陳律師討論後,認為有諸多疑點,建議當事人採取否認犯罪的答辯策略,最終經過地檢署調查後獲得不起訴處分
選手的參賽資格被不當剝奪,有救濟管道! 臺灣過去因為諸多體育制度的不健全,導致選手權益受影響時,似乎只能摸摸鼻子吞下去。然而現今即便非職業選手,也能透過運動紛爭仲裁制度提起救濟。
對方不付子女扶養費,怎麼辦呢? Y小姐和前夫離婚後,約定兩名未成年子女由Y小姐照顧,然而Y小姐屢次傳Line給對方,請對方給付小孩的生活費、學費,前夫都置之不理... Y小姐委託陳律師向前夫提起了訴訟,要求對方給付包括「過去積欠的」和「未來應付的」扶養費用。經過來回的協商後,成功取得調解筆錄。
當事人原諮詢多位律師都認為事證明確而建議他認罪、和被害人和解,往緩起訴的方向爭取。 但是當事人和陳律師討論後,認為有諸多疑點,建議當事人採取否認犯罪的答辯策略,最終經過地檢署調查後獲得不起訴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