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搜 繩索技術班(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教練 王憲榮

前言

10/5(六)、10/6(日)兩天的課程內容。
教練教很多,我卻吸收不了,消化不了。
只能用「更多的練習、複習」,跟它拚了。
於是我開始規律的「週三烏日橋下練繩。」,連續四周,一次也不缺席。

烏日橋下

烏日橋下

昨晚(10/30),練到一半,得知「10/31 颱風假」消息。
夥伴說∶明天沒事,東海大學攀岩也停練,今天練繩,就練晚一點。
果然,真的晚一點。
從平常10點收繩,改成11點收繩,確實是,晚一點。

只是,事後回想,這多出來的一小時,效率有點低。
我一個人,一直在玩兩條繩。
接近10點時,已略顯疲憊。
後來的操作,腦子跟不上,總是有這樣、那樣的小失誤。
實在不適合,再操作繩索。

我想起。
每次周六、周日的繩索技術班下課後。
阿輝總會說,再去烏日橋下練。
我都拒絕了。
因為我知道,我的腦袋是「滿」的,再也塞不進東西了。

練繩,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

10/14(一)在家練繩

我始終擺脫不了「在繩上的恐懼」。
繩索會不會斷?
固定點會不會崩潰?
繩結是否正確?
操作有沒有錯誤?
器械值得信任嗎?

這天晚上,我幹了幾件事。
1.把主繩、扁帶、普魯士繩等所有繩索,檢查一遍。
2.器械也檢查。
將三月中開始使用的五個有鎖鉤環,在上鎖閉合處,加潤滑油。
3.增加知識。
上網吸收繩索、器械等資料。
不要一天到晚,老是怕繩子斷掉、鉤環斷裂。
要知道,那些認證的東西,在正確使用下,斷掉有多難?

在家練繩

在家練繩

4.固定點架設。
周三晚在烏日橋,我只會用雙八字結架繩。
阿輝則用MMO。
他當場解說,這樣溪降時,才能釋放繩索。
協助卡繩上的夥伴下降。

在極端情形下,如果無法協助夥伴下降,可能會出事。
出甚麼事?
例如,在瀑布中段,夥伴卡在繩上,下不去。
那麼夥伴,可能吃瀑布的水,吃到飽、吃到吐、吃到溺斃。
這時候,解開Lock,利用義大利半扣,釋放繩索,就很重要。
雙八字結,做不到這點。
我有聽懂,但我不會,所以在家自己研究一番。

10/19(六) 繩索技術班 Day 3

今天上課,我感覺比較適應「空中」了。
警戒的情緒,或者說恐懼,大幅縮小。
這導致一個正向結果∶
體力、精神,衰退比較慢。
回到家後,沒有空蕩蕩的恍惚感。

繃繩

今天要操作斜繩上攀,所以要繃繩∶拉緊一條「斜」繩。
這算是我的「惡夢」。
20期病患拖拉,教了PMMO繃繩法。
我不是沒學會,是根本沒學。
當時的教練,教到第三動時,我就開始放空了...。
後來幾周的課程,只要遇到繃繩情境,都是假手同學。

你可能會好奇,有幾周的時間,我為什麼不好好學起來?
那是因為,20期持續三個月的課程,我已經滿負荷超載了。
繃繩,這種稍稍進階的技能,那時候的我,學不來。

那麼,現在的我呢?
當我看著教練、阿輝打PMMO時。
從以前的「放棄」,轉為「一知半解」,似乎可以學起來耶。
這對我而言,已經是一種進步了。
我的心態、能力、視野,與五個月前,明顯不同了。

我問阿輝,這個繃斜繩,烏日橋下能練嗎?
阿輝說行。
其實我問他,甚麼東西,橋下能練嗎?
他都說可以。
我就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橋下都能練?
烏日橋,好神奇。

阿輝繃了一條斜繩給我們玩

阿輝繃了一條斜繩給我們玩


事後反思,大概是我問的技能,都很初級吧。
所以烏日橋,都能滿足我。

不過,再往深處想,一大堆學長姐,教練等級的,也會來橋下練。
雖然他們練甚麼,我看不懂。
但,顯然的,到了很厲害的階段,還是可以去烏日橋練。
所以,我想,繩索這條路,如果我要一直走下去。
烏日橋,會陪我好多年。
就像攀岩與跟東海岩場一樣。

KISS理論

憲榮教練架好系統後,教我們斜繩上攀。
我以為比垂直上攀容易。
因為,搬東西,凌空上二樓,肯定比斜坡上二樓困難啊。
結果,柏廷突破盲腸了。
他說,這是斜繩,沒有斜坡啊!
我無言了...感覺被智商輾壓。

斜繩上攀

斜繩上攀

爬斜繩很費力。
除了動作、肌群不協調外,還有一個問題。
就是,隨著爬升,越來越接近頂點時。
人的身體「斜度」會動態變化。
肢體也要做出相對應的調整。
而這個調整跟不調整、不會調整。
都是對體能的消耗。

教練先讓我們利用器械攀爬,然後再換普魯士繩。
比較二者的效率。
我們的汗水,實實在在告訴我們∶
普魯士繩效率高。
我是說「出汗」效率高。

然後,教練進一步闡述「KISS」理論∶
技術跟裝備之間的「甜蜜點」。

有些裝備,貴、重或者作用單一。
在特地場景,效率更高或更安全。

有的裝備,例如普魯士繩。
輕、便宜、好取得、像萬金油一樣作用全面。
只是效率較低。
但練到熟練,也是一把「利器」。

在技術跟裝備之間,來來回回做選擇時。
探索最適合自己的。
想清楚,你要做甚麼?你要怎麼練?

另外,KISS理論可以再往下延伸。
這是今天讓我最受啟發的一點。

一支隊伍,所有成員,有沒有所謂的「甜蜜點」?

有的!
團隊主繩多粗 ,決定了隊伍成員,普魯士繩有多粗。
二者是相關聯的。

另外,個人裝備相似,乃至相同。
彼此互相支援、借用也容易。
特別是緊急狀況下,你能識別隊友身上裝備。
提醒或提示他,甚至是展開救援。
沒上鎖?裝反了?
直接大聲指示,上甚麼裝備,做甚麼動作來脫困...。

如果不認識隊友身上裝備。
可能延誤時機,或難以施加援手。

教練還講了一個情境。
隊伍要垂降了。
每個人垂降前,都會看一下「繩索系統」。
(不看的,等於把生命交給架繩者了。)

那個繩索系統要簡單、乾淨。
讓所有成員一看,一兩秒內,就能完全理解、檢查、確認。
馬上放心垂降。

如果搞得很複雜。
或是每個成員架系統,都用不同的手法、繩結。
彼此不熟悉。
那麼確認系統時,就要花比較多時間。

這系統怎麼架的?
這是甚麼結?
動手翻一下、拉一下。
喔,原來如此,可以垂了。

隊伍的時間,就這樣蹉跎掉了。
隊伍,可以各行其是,也可以高度整合,連手法都一樣。

結論∶
KISS理論,不只對個人,具有指導意義,對一群人也一樣。
一群人需要磨合。
需要在技術與裝備之間,進行群體最適搭配。
然後協作。
才能稱之為「團隊」。

10/20(日) 繩索技術班 Day4

一早,先學架繩。
一條主繩連結兩個固定點。
教練指定一端用雙八字結,另一端用蝴蝶結。

架繩

架繩

結果,「小」蝴蝶,很容易打。
「大」蝴蝶,就開始抓瞎了。

同學們打完之後,給教練檢查。
弄了好多的「假」蝴蝶結,想迷惑教練。
教練的火眼金睛,總是打假成功。
結局是重打,別糊弄。

這不是故意的。
繩圈大了,很難控制。
有時纏繞,要拉一下、整理一下、順一下繩。
結果就是,再回來繼續打結時。
忘記打到哪裡了…只能隨便試,然後失敗重來。

後來同學們進階打「兔耳結」連結兩固定點。
這個,我就沒做了,因為我還在「上一動」。

低岩角垂降

垂降,我本來就怕怕的。

山友會說,某些地形「暴露感」很重。
指的是,攀爬該地形時,會有「可能摔下去」的感覺。
注意,這指的是感覺,不一定是客觀事實。
許多時候,暴露感重的地形,未必比較危險、比較會摔人。

好,說回來垂降。
垂降,在我看來,是「暴露感」的極致。
因為人就懸在半空中。
沒有踩點、沒有抓點,你能仰賴的,只有繩子。

操作時,我的恐懼容易接管一切。
剛剛看的、剛剛學的,都會清空,腦筋一片空白。
小玉講過,我好像陷入另一個平行時空。
別人大聲指導,也充耳不聞。
(充耳不聞的情形,應該是有改善了。)

低岩角垂降的危險在於「磨繩」。
所以多了護繩套。
因此垂降時,要額外花心力,去控制護繩套。

低岩角垂降

低岩角垂降

教練特意佈置兩種情境∶
一種是腳下完全懸空。
另一種是腳下有垂直牆壁,可以借力。

「準備」垂降時。
必須將重心,從地面逐漸轉移到繩上。
讓繩子承重。
以前,我會害怕 。
怕繩子斷掉、怕系統有問題…。
反正就是怕東怕西的。
因此重心始終在地面,不太敢轉移到繩上。
垂降動作超級卡。

今天,我不覺得害怕,卻還是卡。
教練叫停後,喊我到安全區,再教我一遍。
我才順利完成垂降。

低岩角垂降

低岩角垂降

後來,我在想,我以為我不怕了,其實還是怕的。
一種生物本能的恐懼反應。
意識上似乎沒有了,但潛意識裡有。
所以身體就抗拒做垂降動作。

我要「很用力」告訴身體,才能執行正確動作。
我想我還需要一些練習,才能順暢。

阿輝說,可以一邊垂降,一邊喝可樂。
一派「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的輕鬆樣 。
下次,我帶罐可樂給他。
看他用哪一支手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九月-avatar-img
2024/10/31
這樣一個活動,應該首先要挑戰離地面的高度吧!喜歡攀岩,但是,怕高,所以,即便有機會,立即放棄,很佩服你
鄭圓-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0/31
九月 對高度、對墜落的恐懼,是人的本能。 慢慢熟悉,是可以改變的。
avatar-img
鄭圓的沙龍
73會員
131內容數
這是一個背包客的探索之旅 更是一個英雄的成長歷程
鄭圓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09
想像力的背後,是長年淬鍊而成的專業,在支撐著。
Thumbnail
2025/03/09
想像力的背後,是長年淬鍊而成的專業,在支撐著。
Thumbnail
2024/12/23
知道每個局部的極限後,在全局上,才會有正確的判斷。
Thumbnail
2024/12/23
知道每個局部的極限後,在全局上,才會有正確的判斷。
Thumbnail
2024/12/13
2024/12/13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審查會後記 如無意外這會是《初體驗》最後一篇,來看看筆者的內心小劇場吧。
Thumbnail
審查會後記 如無意外這會是《初體驗》最後一篇,來看看筆者的內心小劇場吧。
Thumbnail
大家好,我們是繩童戶外,我們本身在戶外活動與體驗教育領域深耕了許多年,也結識了不少一起玩戶外的夥伴,其中這一位是讓我感到印象深刻的,因為他在4年前還是一個一點點戶外活動都沒碰過的上班族,卻在這4年間玩了許多項戶外活動,並且有深刻的感受,今天想來跟大家分享她的故事。 如何接觸到戶外活動 4年前
Thumbnail
大家好,我們是繩童戶外,我們本身在戶外活動與體驗教育領域深耕了許多年,也結識了不少一起玩戶外的夥伴,其中這一位是讓我感到印象深刻的,因為他在4年前還是一個一點點戶外活動都沒碰過的上班族,卻在這4年間玩了許多項戶外活動,並且有深刻的感受,今天想來跟大家分享她的故事。 如何接觸到戶外活動 4年前
Thumbnail
下午一點半起,開始大地追蹤及闖關的活動。
Thumbnail
下午一點半起,開始大地追蹤及闖關的活動。
Thumbnail
8/15-8/21 有問題週記つづく
Thumbnail
8/15-8/21 有問題週記つづく
Thumbnail
溪訓的開始就是睡過頭...起床到出門四分鐘,也改變不了還沒進雪隧就塞爆的現實,與車上的人們已心理調適完畢,趕不上就宜蘭二日遊,我連想去久淘都規劃好了xD沒想到車還沒開進南澳北溪下溪點就看見大家,累爆的身心與需重新建立的調適,外加熱到會刺的豔陽,實在有點難進入狀況。
Thumbnail
溪訓的開始就是睡過頭...起床到出門四分鐘,也改變不了還沒進雪隧就塞爆的現實,與車上的人們已心理調適完畢,趕不上就宜蘭二日遊,我連想去久淘都規劃好了xD沒想到車還沒開進南澳北溪下溪點就看見大家,累爆的身心與需重新建立的調適,外加熱到會刺的豔陽,實在有點難進入狀況。
Thumbnail
會想來學習是覺得是應該是如果常常在戶外活動都會派上用場的,第一天的繩結收穫很多有 下降 確保非常重要斌哥有說往往在溪谷2個確保都還不太夠! 下降時候在過結我以為結可以撐著我的重量,但無知的我把事情想的太簡單,斌哥叮嚀後謹記在心,接下來的每一次都會把保險做好, 實地演練
Thumbnail
會想來學習是覺得是應該是如果常常在戶外活動都會派上用場的,第一天的繩結收穫很多有 下降 確保非常重要斌哥有說往往在溪谷2個確保都還不太夠! 下降時候在過結我以為結可以撐著我的重量,但無知的我把事情想的太簡單,斌哥叮嚀後謹記在心,接下來的每一次都會把保險做好, 實地演練
Thumbnail
2021/03/07 攀樹師檢定 攀樹師考試落榜 失敗不可恥可恥的是不進步,所以沒考上還是要大聲說出來讓大家笑。 先謝謝同梯夥伴阿鴻,下次一起順利考過吧! 一大早忙進忙出的考官們辛苦了,儘管我們提早一個小時到,考官們早就已經上工了。 裝備檢查一度讓我以為要明年再來了,因為Lanyard的繩尾終止結沒
Thumbnail
2021/03/07 攀樹師檢定 攀樹師考試落榜 失敗不可恥可恥的是不進步,所以沒考上還是要大聲說出來讓大家笑。 先謝謝同梯夥伴阿鴻,下次一起順利考過吧! 一大早忙進忙出的考官們辛苦了,儘管我們提早一個小時到,考官們早就已經上工了。 裝備檢查一度讓我以為要明年再來了,因為Lanyard的繩尾終止結沒
Thumbnail
第十一段  2017年3月14日體能訓練 早上6:30屋頂露台有岳大哥分享氣功新法,帶著大夥兒對著太平洋吐納,外海的浪頭冒白花,四級風,浪大不適合划竹筏出海練習。於是便移師到風平浪靜的花蓮溪出海口練耐力
Thumbnail
第十一段  2017年3月14日體能訓練 早上6:30屋頂露台有岳大哥分享氣功新法,帶著大夥兒對著太平洋吐納,外海的浪頭冒白花,四級風,浪大不適合划竹筏出海練習。於是便移師到風平浪靜的花蓮溪出海口練耐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