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參加的多重伴侶與開放式閒聊會上,主持人問了一題:
對你來說,開放與波栗,是認同,還是生活方式的選擇?
在這之前,我沒去想過這個問題,只覺得這個概念很好,我們很喜歡,想深入瞭解並實行看看。
然後,閒聊會上的一個女生(B女)分享了她的故事:
「一直以來,我都為自己會劈腿感到羞恥。不管交幾次男朋友,我都會在幾個月內忍不住跟別人上床,然後分手收場。我覺得我有病。後來,我跟我老公交往,我們本來是朋友,試車後決定在一起,但我知道我一定又會劈腿。他一直以來都知道我到『尿性』,所以默默地上網查了資料,做好心理準備等那一天到來。在一起一年後,我劈腿了。這已經是我忍最久的一次!(笑)我抱著會被分手的心情跟他坦承,結果他回了我一句:『你聽過開放式關係嗎?』」
「他說他可以接受,而且願意跟我試試看。我們開始了這段旅程,而我有種終於找到了合腳的鞋子的感覺。一直以來,我被名為『單偶制』的這雙鞋磨得血肉模糊,還以為是我的腳有問題,但我才知道,原來只要換雙鞋穿就好了。」
「對我來說,多重伴侶已經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身份認同』。我就是天生會喜歡上很多人的人,這是我的天性,我已經回不去單配偶制的框架。」
這讓我想起小安對我說過的一句話:
你不是一次可以喜歡很多人。你只是需要很多人同時喜歡你。
這句話曾經如鬼魅一樣,日夜縈繞,揮之不去。
那時候,我真心覺得自己就是個糟糕的人,把交友軟體的男生們當作自信來源,享受著他們的吹捧與追求,卻不想負責。
我明明很喜歡小安,但卻無法對他做到忠誠。
我與B女一樣,覺得自己有病,在無數次約會完騎車回家的路途上,看著黑黑的天空,對一切感到好陌生、好徬徨,不懂自己到底在幹嘛,又到底想要往哪裡去。
我好幾次問自己:「我到底要選誰?」
但現在的我知道,這個問題在最一開始的前提就錯了。
我不需要選,應該說,我本來就選不出來。
我就是個會同時喜歡很多人的人,就如B女一樣,就像當初我有男友卻喜歡上了T一樣。
這是很正常的事。
任何人一定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在有伴侶的狀況下,對其他人動了心。
也許有人覺得它對,有人覺得它錯,但不管怎樣,我們無法否認它就是很自然會發生。
最常聽到的說法就是:「你每天吃法式料理,偶爾也會想吃吃滷肉飯嘛。」
那問題就已經不是你「會不會」出現這種想法;而是當你出現了這種想法時,你選擇「怎麼做」。
大部分的人選擇繼續忠於他唯一的伴侶,並享受雙方為彼此付出的努力與心意。我認為這樣的感情也很美好,很值得歌頌。
另一方面,在多重伴侶與開放式的世界裡,基於雙/多方的同意,我們讓伴侶(們)擁有更多自由,不以控制對方作為愛的證明,而是希望對方能擁有最多種與最多量的快樂。
這兩者間並沒有對錯,也沒有哪個比較崇高。
雖然這樣比喻有點不精闢,但我覺得有點像雙性戀與同性戀。
雙性戀因為兩邊都可以接受,所以某種程度上,他們保有自己的選擇權,喜歡同性或異性都可以。
但同性戀沒有選擇權,他就是無法喜歡上異性。
對某些人來說,開放關係與多重伴侶是種選擇,有機會的話體驗看看很好呀,但要他維持單配偶制,也是完全沒問題。一切取決於他遇到了怎樣的人與狀況。
但對某些人來說,這是一種自我認同,他天生就是無法穿單配偶制的這雙鞋。
關於這題,我想了很久,目前還沒答案。
如果當初T對我說:「我喜歡你,我們在一起吧。」,我一定會毫不猶豫的答應,然後跟他一起成為隨處可見的單配偶制情侶。
但他對我說的是:「我不想綁住你。我希望你去跟別人約會。」這才開啟了我們的一連串思考與旅程。
很明顯的差異是,之前的我在與他人約會做愛時,會有種「我明明就喜歡T,為何還是會享受跟別人這樣呢?我是否真的喜歡他?還是我有病?」的罪惡感。
但後來,理解了Compersion的概念,知道T會因此為我感到開心後,我就比較能單純地享受跟每個男生的約會,而不再覺得這樣的自己很奇怪。
不過我們現在都還沒有找到別的伴侶就是了。要找到理念一樣,又很喜歡的人,是真的有點難(笑)。
而且在跟男生約會時,我都會忍不住把他們拿來跟T比較。這其實是偏單配偶的思考方式。我沒有必要選,但卻總是下意識地在做選擇。
也許嘴巴上說想要多重伴侶,但我比較適合有一個主關係的開放式也說不定。
畢竟才接觸這個社群一個月,內心混亂也是很正常的,對吧。
暫時沒答案也沒關係。我們還在探索的路上,並且不會停止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