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BO 99元陷阱?沒關係,我只是收藏癖發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爆發的多巴胺

以前我都得一邊掂量著房間大小,一邊小心翼翼地買書本,不然一不小心就是書睡床我睡地了。

現在的我不一樣,6月的時候爲了可以大看中文書而入手了KOBO LIBRA。在這之前我是習慣用KINDLE看日文書和漫畫,中文書都買實體書。現在我一台用來看中文書,一台用來讀日文,左擁右抱、分工明確,超滿意。

還養成了每週四都要看這週特價書。然後在幾個月內買了47本書(……?)

raw-image

閱讀舒適圈:知識盲盒

就是因爲有KOBO 99元,會讓我看到和我完全不同類型的書本。

以前去圖書館都會看同一款,就愛那一味,我每次都是去固定的那一區(文史哲)。這是所謂的「閱讀舒適圈」(笑)

而因爲99元這個誘惑(在臺北差不多一個便當的價錢,可能便當比99元還貴QQ)

雖然書名看起來不怎麼樣但可能內容很精彩呢?!
只有1%的機率我也要!

讓我不經意讓人放下對類型的偏見——比如我覺得因爲每個人都是獨特,而成功不可複製,所以「成功學」的書都不入我眼。但是偶然在看過卡內基的《人性的弱點》後,我又覺得可以了(?)

人性(千年阿嬤)的弱點

人性(千年阿嬤)的弱點

讓這個成爲一個小契機,挑選一些平常不會看的書,像是心理學、歷史、甚至科幻小說。這樣的隨機探索可能會打開意想不到的視野,讓我們接觸到不同的觀點和寫作風格~

強烈的知識佔有慾

寧可殺錯不要放過。

我小時候的夢想是當圖書館管理員
但後來意識到我的脆脆的腰可能沒辦法支撐我的夢想
這是我夢想的書房,我請AI畫的

這是我夢想的書房,我請AI畫的

有時候在書店,或者是對某本書的內容感興趣,很容易讓我覺得「錯過就可惜」,所以即使還沒看完現有的書,也會忍不住先買下來。

在我想要鑽進某個「主題」的時候也會先在誠品、博客來等網路書店先搜尋相關書籍,大概買個3,5本,消化完大概就能摸出自己的小心得。自學的能力,得要從能安安靜靜咀嚼文字開始。

雖然這種購買行為確實帶有一點「擁有感」的滿足,就像收藏一個自己隨時可以使用的知識資源庫

或許可以看成是一種「投資未來閱讀的可能性」,而不必勉強自己馬上看完,每本書的價值也因此能以不同的方式存在。

KOBO 的 FriYAY

其實KOBO 在週五的時候都會有兩本特價書本
一本是簡體書,一本書繁體書
馬來西亞、新加坡等習慣看簡體中文的親朋好友們也可以享受看書的樂趣~

像是今天11/1 是《陌生人的力量》(簡體書)
《我們成了消耗品:全球化海嘯中被吞噬》(繁體書)

raw-image

祝福

願每位愛書人都能在「閱讀舒適圈」中找到平靜與滿足,也時刻勇敢地踏出探索的腳步。無論是實體書還是電子書,每一次翻閱都是一次成長與發現。

希望你們的書架——無論是眼前的還是虛擬的,都能為生活帶來無窮的靈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有隻小老虎找你
31會員
90內容數
這裡是偶爾聊商務偶爾翻書偶爾胡說八道的日常分享,不論你是喜歡商業話題、投資話題還是愛翻書的靈魂,隨便坐下來聊聊吧,或許會找到一些啟發你的新點子!😊
有隻小老虎找你的其他內容
2025/02/24
我寫出來,純屬是爲了紀念我的青春。 不是緬懷對方、也不是洗白自己。 這是從我的角度看的事情,可能和事實有偏差,純屬我的偏見。請大家理性。
Thumbnail
2025/02/24
我寫出來,純屬是爲了紀念我的青春。 不是緬懷對方、也不是洗白自己。 這是從我的角度看的事情,可能和事實有偏差,純屬我的偏見。請大家理性。
Thumbnail
2025/02/23
說完老家鄰居的大兒子,來說說女兒好了 都說女兒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但是小棉襖如果在長大的時候沒有好好受到心靈的照顧,之後可能會開始怨恨。鄰居爸爸媽媽可能也是無意的,也有可能不懂,但是很明顯父母對於小孩的學業、交友狀況、興趣沒有太多的介入和幫忙,後來變成這樣我覺得家庭的責任也很大。
Thumbnail
2025/02/23
說完老家鄰居的大兒子,來說說女兒好了 都說女兒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但是小棉襖如果在長大的時候沒有好好受到心靈的照顧,之後可能會開始怨恨。鄰居爸爸媽媽可能也是無意的,也有可能不懂,但是很明顯父母對於小孩的學業、交友狀況、興趣沒有太多的介入和幫忙,後來變成這樣我覺得家庭的責任也很大。
Thumbnail
2025/02/18
我的老家在馬來西亞,是一排相連的透天排屋,鄰里關係緊密,鄰居間時常互相關照。我和隔壁鄰居的大兒子同歲,幼兒園時曾一起上學,童年時也常在對方家中玩PS2。然而,因為學業和升學的不同,我們後來漸行漸遠。
Thumbnail
2025/02/18
我的老家在馬來西亞,是一排相連的透天排屋,鄰里關係緊密,鄰居間時常互相關照。我和隔壁鄰居的大兒子同歲,幼兒園時曾一起上學,童年時也常在對方家中玩PS2。然而,因為學業和升學的不同,我們後來漸行漸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閱讀對我來說是一種獨特的享受,也是提升生活品質的低成本方式。透過書本中的價值觀和觀點,我能夠擴展思維,擺脫狹隘的視野。閱讀也是一種內心的治癒良藥,當面對挫折時,書本總能給予我慰藉和解答。無論生活多艱困,書本始終是我最富裕、最自由的樂土。
Thumbnail
閱讀對我來說是一種獨特的享受,也是提升生活品質的低成本方式。透過書本中的價值觀和觀點,我能夠擴展思維,擺脫狹隘的視野。閱讀也是一種內心的治癒良藥,當面對挫折時,書本總能給予我慰藉和解答。無論生活多艱困,書本始終是我最富裕、最自由的樂土。
Thumbnail
電子閱讀器是一個CP值最高的學習神器,可以讓你隨時隨地吸取新知,並且大幅提升閱讀量。它輕薄易攜帶,不傷眼,續航力強,甚至可以省錢。如果你想要開始培養閱讀習慣,或在職場上有學習需求,不妨試試看電子閱讀器。
Thumbnail
電子閱讀器是一個CP值最高的學習神器,可以讓你隨時隨地吸取新知,並且大幅提升閱讀量。它輕薄易攜帶,不傷眼,續航力強,甚至可以省錢。如果你想要開始培養閱讀習慣,或在職場上有學習需求,不妨試試看電子閱讀器。
Thumbnail
從識字開始,我就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不斷地學。 識字25年,我也累積看過5000+本書,寫過200+千字文。 然而,我才意識到,在過去的學習經歷中,我掉入了一個大陷阱: 🚫「一直將閱讀,視為吸收知識的過程」 我對每篇文章、每本書籍都當作知識來源,總是用他們來補充自己的不足。 在做過2000+份筆記
Thumbnail
從識字開始,我就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不斷地學。 識字25年,我也累積看過5000+本書,寫過200+千字文。 然而,我才意識到,在過去的學習經歷中,我掉入了一個大陷阱: 🚫「一直將閱讀,視為吸收知識的過程」 我對每篇文章、每本書籍都當作知識來源,總是用他們來補充自己的不足。 在做過2000+份筆記
Thumbnail
當閱讀變成悅讀,越讀越快樂時,自然會越讀越上癮。 現在我早晚都會閱讀,遇到追看性強的書,假日都貢獻給那本書。每晚睡前必然要看一下書,像是一種睡前儀式,如果哪夜沒看書直接睡,心裏會很不自在,像欠缺了甚麼,這絕對是上癮現象,幸好閱讀是良好習慣,就讓自己沉溺在書海吧。
Thumbnail
當閱讀變成悅讀,越讀越快樂時,自然會越讀越上癮。 現在我早晚都會閱讀,遇到追看性強的書,假日都貢獻給那本書。每晚睡前必然要看一下書,像是一種睡前儀式,如果哪夜沒看書直接睡,心裏會很不自在,像欠缺了甚麼,這絕對是上癮現象,幸好閱讀是良好習慣,就讓自己沉溺在書海吧。
Thumbnail
買書跟讀書是不一樣的,且聽我娓娓道來
Thumbnail
買書跟讀書是不一樣的,且聽我娓娓道來
Thumbnail
大概是國小的時候吧,閱讀課外書純粹是為了逃避課本,上課的時候就把課本立起來,裡面夾著自己的書本,假裝自己很認真的看課本的內容,但老師幾乎都看得出來我們津津有味的眼神,絕不是在看課本,之後的後果可想而知。
Thumbnail
大概是國小的時候吧,閱讀課外書純粹是為了逃避課本,上課的時候就把課本立起來,裡面夾著自己的書本,假裝自己很認真的看課本的內容,但老師幾乎都看得出來我們津津有味的眼神,絕不是在看課本,之後的後果可想而知。
Thumbnail
淺談閱讀的樂趣,以及如何把閱讀變成一種習慣? 有句老話說:「臺北居,大不易。」我的書房並不大,左右兩側各有一面書櫃,地板上還堆著一落又一落的書,最讓我害怕的不是整理房間,而是來得突然又令人措手不及的地震。嗯,就像前兩天半夜發出的地震警報,就讓我心驚不已。 任何參觀過我房間的朋友,看了這副景象,都不難
Thumbnail
淺談閱讀的樂趣,以及如何把閱讀變成一種習慣? 有句老話說:「臺北居,大不易。」我的書房並不大,左右兩側各有一面書櫃,地板上還堆著一落又一落的書,最讓我害怕的不是整理房間,而是來得突然又令人措手不及的地震。嗯,就像前兩天半夜發出的地震警報,就讓我心驚不已。 任何參觀過我房間的朋友,看了這副景象,都不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