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荒野機器人》:科技與自然的共存之道

【影評】《荒野機器人》:科技與自然的共存之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多數人對現今的政治、經濟局勢抱持時好時壞的心態,觀望未來的走向,川普在11/5當選第二次的美國總統,戰爭、飢餓在中東國家仍時常上演,物價與房價逐年攀升的情形之下,電影題材近期以「戰爭」、「毀滅」、「溫馨的親情與愛情」為主,接下來讓我為這部近期上映的《荒野機器人》寫一些影評,讀者看完影評之後,希望不吝嗇地幫我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如有引用,請尊重著作權)

-----------------------------------------------------------------------------------

在AI浪潮的趨勢之下,也許你曾聽過美國創業者、企業家預測AI將會取代很多科技業的基層工作或是服務業的基層工作,但是真正重要的是科技如何與自然界的動物共處,甚至是輔助動物創造生活基地,意即艾倫·圖靈在1920年代期間發明電腦雛型之後,科技與自然共處的方式成為人類爭論不休的話題。

作者彼得布朗在2016年出版兒童繪本小說—《荒野機器人》,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冠軍。隨後,作者將這部小說分成三部曲,除了《荒野機器人》之外,還有《荒野機器人大逃亡》《荒野機器人計劃》,為作者獲得一座凱迪克繪本榮譽獎、一座波士頓環球報號角書獎、兩座E. B.懷特獎、兩座E. B.懷特榮譽獎、一座兒童票選獎年度繪本作家獎、兩座厄瑪布萊克榮譽獎、一座金風箏獎以及一座《紐約時報》最佳繪本獎。

透過電影的情節演出,我歸納了以下三個重點:

一、虛擬助理機器人對自然界的動物之知覺

《荒野機器人》(The Wild Robot) 中,機器人在社會上的觀念是按照工程師撰寫的程式碼設定協助人類處理他們重複性的行為與事務,促使人們得以專注於自身專長,提升專業能力。寰宇人工智能機器人羅茲森7194號剛開始漂流到一座無人島,什麼都不知道的情況之下,開始遇到狐狸、熊、鹿、臭鼬,還有其他在島上生活的動物,促使程式碼設定與大自然的生存法則相違背。羅茲森裡面的程式設定可能有達爾文的進化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等等相關科學知識,但是剛開始到無人島上與其他動物既沒有相同的語言,也沒有情感連結的情形下,機器人始終無法知覺真實生活的一切,只能透過暫時休眠,經歷許多年累積當地語言的口語資料或是生活方式,羅茲森才能逐漸與這些動物相處、共存。

二、虛擬助理機器人對自然界的動物之情意

艾倫‧圖靈在他的論文—Systems of Logic Based on Ordinals 中,寫下了「can machines think?」(機器能思考嗎?)的疑問,開啟了科技主導的時代。隨著時代更迭,科技的更新速度也從30年縮短至20年,送餐機器人、預約服務型的機器人、掃地機器人等等雨後春筍地出現,但是它們被人類發明之後,是否思考過它們在未來某一天程式碼設定不再被人類控制時,衍生出與人類相同的情感與責任?從《荒野機器人》(The Wild Robot)中的羅茲森經歷自然界動物的攻擊、欺負、霸凌,累積這些動物的語言表達資料之後,它選擇了不受電力控制的另一個自我,用「善意」盡力讓自然界的動物到它創造的堅固之家休息,並與狐狸阿探一起告訴在島上生活的動物和平共處,共同抵抗外來的攻擊與入侵。

三、虛擬助理機器人超越既有程式碼設定,不用電池核心的協助,也能出現「本我」的潛意識

當羅茲森被很大的空軍航艦帶走時,它養的野雁亮亮衝進軍艦,破壞意圖抹去島上資料的另一台虛擬機器人,希望羅茲森能跟它一起留在島上。羅茲森雖然希望能繼續留在島上與它的野雁、其他動物一起生活,但是它後來想清楚一件事:「為了保護島上的一切不受任何攻擊,我必須回去原本的地方,踏上屬於自己的回歸之路。」於是,它跟其他動物說:「因為你們,我有了另一個不受到電力控制的自我,不過為了保護你們的棲息地不受到破壞,我必須回去那個地方。」動物就問:「你還會回來見我們嗎?」它說:「我不確定,但是如果有機會,我也希望能再見到你們。」,從中看見真正讓羅茲森脫離程式碼設定的是許多動物的呼喚與不捨,讓它從付出、幫助動物脫離暴風雪的危險境地,獲得動物們的讚賞與尊重。

四、科技與自然的相處之道:共融卻不破壞,互助而共好

科技的誕生是為了減輕人類的工作量,尤其是羅茲森,但是機器人因為蒐集當地動物的溝通語言資料,以及休眠模式期間的內在習得,因此,羅茲森真正與動物溝通時,就會變得習以為常,突破語言障礙的限制,加上當它與動物自然相處之後,發現這些動物都有好奇心、善意,幫助羅茲森脫離它原本的主人,使它能與這些動物共存與共融,形成另一個善意且有意識的自我,不再是唯唯諾諾的自我,可以幫助動物建立它們的棲息地或是躲避寒冬的基地,使島上的動物凝聚力量而變好。

總體來說,這部小說改編的電影雖然充滿科幻、衝突,但是友情、親情、互助的劇情會讓你感動到流淚,尤其是我喜歡老鷹變成亮亮的陪伴教練,與羅茲森一起訓練亮亮順利飛起來,並且叮嚀牠:「不要學別人的方式飛,用你自己的方式飛。」當牠真正飛起來時,也是牠第一次與狐狸阿探和羅茲森餞行的日子,隨後羅茲森帶牠與其他野雁見面,帶領野雁的領頭鳥對著亮亮說:「讓你學會跟我們一起飛是羅茲給你的臨行禮物,你就跟在我的左邊飛吧!」頓時讓亮亮充滿不捨,但是牠終究長大了,羅茲森除了等待牠之外,也曾思考是否要回去原來的地方,但是它終究找到屬於它生存的地方,以及與亮亮、阿探、其他動物生活的愛與歸屬感。

內容總結
荒野機器人
5
/5
avatar-img
Runningbear的學習心法專區
30會員
55內容數
學習來自於生活,生活需要語言溝通,才能取得認知上的同理心與溫暖。 生活的意義在於選擇、體驗、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Live well,love lots, and laugh often"的原創者-Runningbear)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現代科幻劇《濾鏡》探討外貌焦慮與自我接納,劇情描述女主角蘇澄澄因外貌與姐姐比較而自卑,透過神奇手鐲改變容貌,卻發現逃避問題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最終,她選擇接納不完美,找回自我價值。劇中反思社會對女性外貌的偏見,並鼓勵觀眾正視自身優點,以淡然助人的態度面對生活挑戰。
5/5濾鏡
本文探討格林童話《白雪公主》背後的寓意和歷史原型,從善良的培養、辨識友善、以及面對挑戰的態度等面向,引申出人生哲理。並結合歷史原型瑪利亞的經歷,反思權力、美貌與善惡的關係。
5/5白雪公主
《海洋奇緣2》影評心得:探討自我發現、團隊合作、離別與助人等人生課題。文章從個人觀影體驗出發,結合電影劇情分析,探討莫娜的成長歷程,以及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並藉由龍應臺《目送》與狄更斯的哲思,引導讀者反思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5/5海洋奇緣2
現代科幻劇《濾鏡》探討外貌焦慮與自我接納,劇情描述女主角蘇澄澄因外貌與姐姐比較而自卑,透過神奇手鐲改變容貌,卻發現逃避問題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最終,她選擇接納不完美,找回自我價值。劇中反思社會對女性外貌的偏見,並鼓勵觀眾正視自身優點,以淡然助人的態度面對生活挑戰。
5/5濾鏡
本文探討格林童話《白雪公主》背後的寓意和歷史原型,從善良的培養、辨識友善、以及面對挑戰的態度等面向,引申出人生哲理。並結合歷史原型瑪利亞的經歷,反思權力、美貌與善惡的關係。
5/5白雪公主
《海洋奇緣2》影評心得:探討自我發現、團隊合作、離別與助人等人生課題。文章從個人觀影體驗出發,結合電影劇情分析,探討莫娜的成長歷程,以及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並藉由龍應臺《目送》與狄更斯的哲思,引導讀者反思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5/5海洋奇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