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森田恭通的感官世界:陰翳美學

袁青時尚學-avatar-img
發佈於時尚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raw-image

日本文學界耽美派」小說家,也是《細雪》作者,谷崎潤一郎,畢生追求《陰翳美學》的他,「美,有時並不在於物體本身;而來自陰暗的啟發。」而許多傳統日式建築,「往往有一處陽光照不到的角落,但那份幽寂,卻更教人感到好奇和神往。」

事實上,眼前的大千世界,也因妙在光影婆娑,創造出的曖昧,引人入勝。身為建築及室內設計師的森田恭通,承襲這分對東方幽玄之美探索的藝術,寄情於雕塑「光影」的黑白攝影,觸動感知,讓人重啟感官之旅。

森田恭通「黑暗之必要」的系列攝影;運用對比,創造出一種視覺層次感;鏡頭下的人體、羅丹的雕塑、日本伊勢神宮和巴洛克風情的巴黎凡爾賽宮殿等5個主 題,因為彼此互為陰翳,在明暗中,轉化為「光的雕塑」,而在他所創造曲折起伏的空間皺褶裡 ,感觸著感官重新被打開。

這種幻象,提示了久已被遺忘的美感起點:陰翳。而這種的心境,正 是東西方之間,基礎美學精神不同的對照;「我並不是要呈現一個很美的東西,而是要拍出一個很美的陰影。」森田恭通抽離數理演算,呈現的是一位陰影藝術家的深情。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人體是最完美的曲線,」森田恭通說非關情色、甚至不是要呈現人體,而是他對於優雅曲線的影像實踐。藉由相機快門 下 ,與羅丹的雕塑對話,靜觀局部肉身和大理石雕塑肌理,透過細膩精準的布局和曝光後,陰影的構成;森田恭通以「人體、雕塑和建築」三者之間,既是對峙,對比,也是對話的巧妙呈現;感受人體與石雕互變、寂靜與動態互通;他想表達的是,純粹身體的建築學。

悠遊森田恭通作品之間,亦可以從大自然陰翳庇蔭下的日本伊勢神宮,和置身巴洛克時空,建構出皇室威嚴與燦爛總和的巴黎凡爾賽宮重返榮華「失落感」的攝影主題;再一次觸動觀者對於時間、神旨和生死輪迴的重生。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走出高雄「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幽靜的展覽間,南台灣陽光一逕燦燦,回神對照著森田恭通65幅幽深、玄靜中,自有一種動靜的黑白「感官世界」,彷彿因始於《陰翳美學》;一剎那,得到解放的另一番美感視野,原來卻在光影角落的背後。

 

 

感官世界: 森田恭通

The Universe of Sensation: Yasumichi Morita

2024.11.07 (Thu.)– 2025.11.02(Sun.)

藝術家|森田恭通

策展人|邵雅曼

學術主持|龔卓軍

主辦單位|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策展團隊|永添藝術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袁青時尚學的沙龍
11會員
132內容數
致力「日子過到極致就是藝術」。 跑過20年新聞;編過6本雜誌;寫過5本著作。 緃橫圈內,如入無人之境;跨界多元,我說了就算!
2025/02/02
19世紀末,一群玄學愛好者,運用歷史上關於數字的神秘理論發展出一套「數字命理學」;就像占卜,用來了解自我、他人以及和世界的因果關係,進而推算命運,趨吉避凶的一種方法。 所謂 「生命流年數」,是以9為一個循環,從1-9依序推演流年。2025年,地球整體環境的「生命流年數」正好是整個週期最後一年的9
2025/02/02
19世紀末,一群玄學愛好者,運用歷史上關於數字的神秘理論發展出一套「數字命理學」;就像占卜,用來了解自我、他人以及和世界的因果關係,進而推算命運,趨吉避凶的一種方法。 所謂 「生命流年數」,是以9為一個循環,從1-9依序推演流年。2025年,地球整體環境的「生命流年數」正好是整個週期最後一年的9
2025/01/26
同場加映 「一件好衣服可以穿很久,」服裝設計師柯靉廷,以實踐“可持續” 理念的自創EMORA品牌,與國際同步的綠色時尚正夯!! 長期以來採用符合對環境永續的回收纖維織品製衣,兼具實穿和耐用的體驗,証明“可持續”設計,台灣也跟上了腳步。
Thumbnail
2025/01/26
同場加映 「一件好衣服可以穿很久,」服裝設計師柯靉廷,以實踐“可持續” 理念的自創EMORA品牌,與國際同步的綠色時尚正夯!! 長期以來採用符合對環境永續的回收纖維織品製衣,兼具實穿和耐用的體驗,証明“可持續”設計,台灣也跟上了腳步。
Thumbnail
2025/01/24
每到過年,就教人不免想起花團錦簇的「中國風」;但我認得一位堅守"手工訂製"的李冠毅;以「職人」之姿,分享了他融貫東西,做了一輩子的"東方風"。 走,來去迪化街,再訪現代中國風!
Thumbnail
2025/01/24
每到過年,就教人不免想起花團錦簇的「中國風」;但我認得一位堅守"手工訂製"的李冠毅;以「職人」之姿,分享了他融貫東西,做了一輩子的"東方風"。 走,來去迪化街,再訪現代中國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日本藝術家森田恭通的攝影作品,特別是他以黑暗與光影構建的感官體驗,以及如何融合人體、雕塑與建築的對話。在作品中,森田恭通展現了陰翳之美,使觀眾重新探索傳統日式美學的深度與價值,並重拾對於時間與存在的思考。文章亦提及其在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的展覽,邀請讀者一同感受這場視覺與情感的旅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日本藝術家森田恭通的攝影作品,特別是他以黑暗與光影構建的感官體驗,以及如何融合人體、雕塑與建築的對話。在作品中,森田恭通展現了陰翳之美,使觀眾重新探索傳統日式美學的深度與價值,並重拾對於時間與存在的思考。文章亦提及其在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的展覽,邀請讀者一同感受這場視覺與情感的旅程。
Thumbnail
[高美館——瞬間特展] 泰德美術館的現代藝術,怎麼能夠錯過。 杉本博司的海讓我凝視好久、好久,非常靜謐,甚至讓我想到Mark Rothko的作品,海不仔細瞧就像不同色階的色塊,但當你徜徉其中,何嘗不是一片海。而海與色塊又如何呢?海與天空、色塊與色塊、灰階、有與無、你與我、你在裡面,會變成一。
Thumbnail
[高美館——瞬間特展] 泰德美術館的現代藝術,怎麼能夠錯過。 杉本博司的海讓我凝視好久、好久,非常靜謐,甚至讓我想到Mark Rothko的作品,海不仔細瞧就像不同色階的色塊,但當你徜徉其中,何嘗不是一片海。而海與色塊又如何呢?海與天空、色塊與色塊、灰階、有與無、你與我、你在裡面,會變成一。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參觀高美館《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的心得,探討了攝影術誕生對19世紀繪畫的影響,以及當代藝術的發展。文章中提到杉本博司的作品呈現了人與自然的關係,並反映了現代社會對自然的態度。此外,作者也分享了其他精彩的展覽。這是一場文化與藝術的深度探索,令人印象深刻。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參觀高美館《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的心得,探討了攝影術誕生對19世紀繪畫的影響,以及當代藝術的發展。文章中提到杉本博司的作品呈現了人與自然的關係,並反映了現代社會對自然的態度。此外,作者也分享了其他精彩的展覽。這是一場文化與藝術的深度探索,令人印象深刻。
Thumbnail
本文介紹塩田千春在東京森美術館舉辦的個展,於2021年5月移師北美館展出。塩田的藝術作品以空間裝置為主,透過細線交纏呈現萬事萬物的連結與複雜性,並探討生死、記憶、創傷、夢境等議題。本篇文章共分「靜默中」、「外在化的身體」、「集聚——找尋目的地」三大部分,詳細介紹塩田的作品內容和啟發。
Thumbnail
本文介紹塩田千春在東京森美術館舉辦的個展,於2021年5月移師北美館展出。塩田的藝術作品以空間裝置為主,透過細線交纏呈現萬事萬物的連結與複雜性,並探討生死、記憶、創傷、夢境等議題。本篇文章共分「靜默中」、「外在化的身體」、「集聚——找尋目的地」三大部分,詳細介紹塩田的作品內容和啟發。
Thumbnail
【無垠之森】 話說每次參觀臺北市立美術館地下室的展覽,都有種莫名的詭異感…像是走進鬼屋… 鬼月中看此展,展場的照明令這種感覺更加深刻啊,彷彿走進鬼片中的森林… 官網介紹如下: 「無垠之森」試圖從仰賴載體與播放機制等「時間留存技術」之時基藝術品出發,探索生命中種種難以描摹的「中介/邊緣時刻」
Thumbnail
【無垠之森】 話說每次參觀臺北市立美術館地下室的展覽,都有種莫名的詭異感…像是走進鬼屋… 鬼月中看此展,展場的照明令這種感覺更加深刻啊,彷彿走進鬼片中的森林… 官網介紹如下: 「無垠之森」試圖從仰賴載體與播放機制等「時間留存技術」之時基藝術品出發,探索生命中種種難以描摹的「中介/邊緣時刻」
Thumbnail
光雕是什麼 簡單來說,就是在可能平面或立體的物件上製作效果,有些會搭配聲音、氣味。 「在待會兒提到的光之影海洋展中,就會看到許多光雕作品喔!還在等什麼」
Thumbnail
光雕是什麼 簡單來說,就是在可能平面或立體的物件上製作效果,有些會搭配聲音、氣味。 「在待會兒提到的光之影海洋展中,就會看到許多光雕作品喔!還在等什麼」
Thumbnail
今天讀完了兩本書:《八個日本的美學意識》和《觀察的練習》。第一本書內容很豐富,對於想了解日式美學的人來說,是本值得拜讀的作品。第二本透過隨筆的形式,提供新的「體驗生活」的方式,很能刺激靈感。
Thumbnail
今天讀完了兩本書:《八個日本的美學意識》和《觀察的練習》。第一本書內容很豐富,對於想了解日式美學的人來說,是本值得拜讀的作品。第二本透過隨筆的形式,提供新的「體驗生活」的方式,很能刺激靈感。
Thumbnail
  如果你是日本迷,喜愛日式建築,那一定要來看這位文豪的隨筆。 「彷彿要把這無力、寂寥、縹緲的光線,安安穩穩滲入和室的壁面....」 「美不在於物體本身, 而是在物體與物體形成的陰翳。」
Thumbnail
  如果你是日本迷,喜愛日式建築,那一定要來看這位文豪的隨筆。 「彷彿要把這無力、寂寥、縹緲的光線,安安穩穩滲入和室的壁面....」 「美不在於物體本身, 而是在物體與物體形成的陰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