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禮讓行人是必須
東歐 (或許大部份歐洲國家)的街道上跑的交通工具,除了一般汽車. 公車,和少許的摩托車,還有幾種台灣沒有的。第一個就是上面這個有軌的電車,算是路面上的捷運,不像台灣用高架,像公車一樣在路邊上下車;公車也有類似台中BRT的長版雙截公車,一樣沒有軌道,但必須牽引著上方的電線,稍稍有礙觀瞻,但也是一種歷史的保存。

在密集之處,電線的布線也橫跨整座城市,有時車上連接電線的部分鬆脫,司機還要拿著長長的桿子將電線接回上面的空架電線。隨著時代進步,電動公車使用電池後,也就不用再架這麼多高空電線,車子行動自如許多,而不管哪種交通工具,都必須遵守交通號誌,就算是有軌電車,也會打方向燈,提醒用路人注意車子行進方向。
對於行人來說,過馬路可說是非常愜意輕鬆。只要是綠燈一亮,靠近斑馬線,各方來車便會在大老遠開始剎車停等行人過街,而沒紅綠燈的地方亦是如此。記得有天下大雨,我們在馬路上奔跑,到一個行人紅燈街口,車子還體貼我們在淋雨,停下來讓我們過馬路!還有時只是太靠馬路站著,車子也會放慢速度確認你是否要過馬路,而這種情形,這次旅行的6個國家都是如此,對於行人的尊重和禮讓,是我們真的非常需要學習的。
在台北,就算是走在斑馬線上,車子.機車還是會從前後呼嘯而過,真的非常危險,有時甚至過了綠燈都還過不了馬路,讓人非常氣憤。台灣車輛搶快的風氣真的很要不得,看到黃燈不是減慢速度,而是快點通過,這樣的交通教育,我想在國中小上的課程,似乎完完全全沒有落實是真實生活中,造成在台灣過馬路也變成一種負擔。
禮讓單車騎士是必須

另外,東歐的單車也相當盛行,各國都有類似UBIKE的租賃單車,而且顏色非常多樣。街上也看到很多人騎著自己的單車在路上,馬路上甚至都有非常完整的單車路線和專用道,街上的汽車也不會因為沒有單車而私自占用,只要騎上單車在路上便能暢行無阻,這真的非常難得!
在台北,單車專用道常常會被騎樓的攤商佔用,且行人常過多在專用道上,加上公車也在路上爭先恐後,使得在某些路段騎很UBIKE不順暢,也失去了利用單車代步,以節能減碳,加上運動的美意和風氣,為了繼續推廣單車運動,對騎士的尊重也很必須。
上車刷卡憑良心

還有個十分有趣的現象是地鐵站。所有國家的地鐵站都不用像悠遊卡這樣刷卡,因為沒有閘門,甚至沒有人站崗查票!所有的乘客都自由心證,我們身為觀光客當然都奉公守法買票,因為車上遇到查票員會被罰款很高的金額,雖然我們沒有遇過查票。
歐洲的地鐵也好,公車也好,都採取信任制度,讓我覺得這也是誠實教育的一環,同時也能紓解擁擠的人潮,不必都擠在閘道刷票。最後,歐洲的地鐵和各類電車,下車必須自己按車門按鈕(布拉格有些是類似板手,要用力掰開XD) 車門才會打開,因此到站時,只有那些有人要進出的車門才會開啟,不然面前的車門都是呈現關閉的狀況。
而且車門開啟可以預約XD 還沒到站時就先按,當然車門會等到到暫停妥才自動開啟,讓人覺得是很有趣的設計,沒有人進出門時,不會被車門開關而干擾。
第一次【歐洲自助】30天就上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