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現代年輕人眼中的植物長什麼樣子嗎?北達科他州立大學(Nor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進行了一項獨特的研究,透過請學生畫出心中的植物,揭開了許多令人意外的發現。
從小雛菊看見的文化差異
當研究人員請將近700名大學生畫出「植物」時,將近一半的人畫的是花,而其中74%都畫的是雛菊或向日葵這類的菊科植物。有趣的是,這個比例在小學三年級學生中也非常接近。為什麼在北達科他這個地區,不論年齡大小,大家對植物的第一印象都是雛菊呢?這個現象反映了當地的文化與教育可能形塑了人們對植物的基本認知。
刻板印象的突破
過去的研究常認為女性對植物有更多興趣和認識,但這項研究帶來了新發現。雖然女性在畫花朵和樹木時確實會加入更多細節,但男性在描繪草類植物時卻表現得更為細膩。這打破了性別與植物認知的刻板印象,提醒我們不應過度簡化性別差異。
生活環境的印記
研究發現,住在城市的學生比鄉村學生更常把樹木當作植物的代表。這個現象反映了生活環境對我們認知的影響:城市中的行道樹和公園綠地,讓都市居民對樹木特別有印象。有趣的是,89%的學生畫的都是落葉樹,這與當地環境中落葉樹占83%的比例驚人地吻合。
令人意外的發現
最讓研究者意外的是,即使受過藝術、攝影或植物辨識訓練的學生,在畫植物細節時也沒有表現得更好。這個發現挑戰了我們對專業訓練的認知:也許,我們對植物的基本印象,更多來自於日常生活的累積,而不是正式的教育訓練。
文化傳承的警訊
研究還發現,即使是原住民學生,其植物繪畫的細節程度也與其他學生相近。這個發現特別值得注意,因為它可能暗示著傳統的植物知識正在流失。研究者藍恩(Blue)在2023年的研究也指出,18-26歲的原住民年輕人正面臨著文化植物知識的流失問題。
未來的啟示
這項研究不僅讓我們了解了年輕人如何看待植物,更提醒我們:在這個高度數位化的時代,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增進人們對植物的認識。也許,未來的教育不應只著重於知識的傳授,更要設法讓學生能真實地連結到自然環境,重新發現植物世界的豐富面貌。
這項研究告訴我們,每個人心中的植物圖像都受到文化、性別、居住環境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而理解這些影響,正是我們能夠更好地規劃環境教育,並找到方法讓更多人重新認識植物世界的第一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