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聊到「販賣知識焦慮」這個現象。這幾年,線上課程風靡一時,大家為了提升競爭力,常在知識焦慮與購買衝動的驅使下,一次性購買大量課程和書籍。
可是,這些課程和書籍,我們真的有消化、內化成自己的知識,並應用在生活中嗎?
回想十年前,我剛接觸用戶體驗設計時,一位老師曾提到,用戶體驗的知識有時像是「舊瓶裝新酒」,只是換個炫酷的名詞重新包裝行銷。例如,「用戶旅程」也可以叫「行銷旅程」,新名詞讓知識顯得新穎,進而製造出新的知識焦慮,持續推銷賺錢。
無論課程如何包裝,若缺乏實踐和應用,個人競爭力始終無法提升——時間全花在學習上了!現在,這樣的情況已被過度消費,課程內容逐漸轉向「副業」或「高薪工作」,財富自由成了新的吸引力來源。比如我們常看到的那些「財富自由博主」推出的課程。
最後,過度包裝的課程或知識,讓人產生不切實際的期待,這樣的行為是否也存在一些不夠真實的成分呢?這真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
借用朋友的一句話:
「教你賺錢的課程不一定能讓你賺錢,但教別人賺錢的那個人才是真的賺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