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力讓設計師在 AI 時代中脫穎而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有注意到蘋果的表面微微透著一些紫色嗎?」我揉揉雙眼,以為自己的判斷有問題,這是我在第一次水彩課上的主題:如何將蘋果描繪出清晰的層次感,並且讓它看起來堅硬、脆甜。這也是許多設計師在手繪訓練時的初階挑戰。

 

過去,已有許多人提到具備觀察力與洞察力可以帶來的廣大優勢,諸如有更好的溝通能力、更客觀推論、增強應變能力等,在 AI 驅動的世界中似乎也成為標配。AI通過「識別與查察」可以輕鬆模仿創作,甚至能擁有「洞察」的能力,那麼,我們的觀察力訓練還有什麼意義?

 

回到水彩課的挑戰,觀察力的核心並非只在視其所以,表面捕捉形態,而是「觀其所由、察其所安」,此時的觀察,便上升到:知道底色能提高基調、活力的底色與中性的底色誰可以增加空間暗色的深度,以及更上一個級別的修復,大膽的深色如何加強蘋果的優雅質感甚或香氣、畫面如何符合炎夏午後的空氣擾動?這些不僅需要技巧,更需要耐心,了解甚麼需要放棄、留白、重複,尤其混亂的訊息不是這麼具體時,需要時間慢慢建立判斷的水平與自信,通過細節曲線確保遵循目標。

 

這正是創造力獨特且不可替代的原因——它源於人類的情感、直覺和對周遭細節的敏銳感知,而非僅僅是數據模式的識別或概率的運算。AI 優勢在於從數據中萃取規律,但在策略性思維和對人性複雜需求的回應上,無法提出真正突破性、超越數據驅動的創新解決方案。相較之下,人類有能力從不完整的信息中做出假設,並在探索可能性時以情感為指引。我們可以利用 AI 的快速參考來開啟視角,觀察的時候要慢,仔細捕捉其中的細微變化與機會,並快速精準對應設計中的各種複雜需求。

 

當前的新一代設計師擁有大量的外部資源,儘管不一定需要傳統的手繪訓練,仍能通過坊間一百種的設計研究方法進行觀察。使觀察能力同步提升,讓每一個小步伐的成功堆疊出效益,成為關鍵所在。畢竟人們所說的、所做的,和他們說他們做的,是完全不同的事,許多設計師以經驗或常規來判斷的方式,AI 很快便能取代。

 

除此之外,如何從合規的關係尋求新的可能呢?Google 早期曾有一項實驗性舉措,旨在探索不同文化行為來增強產品用戶體驗:形容「牛–草–人」的畫面。西方人聯想到乳製品,眼前浮現牧人與乳牛悠閒於綠地間的景象;而東方人則聯想到米食文化,腦海中出現農夫與牛協力耕作的情景。伴隨著個人體驗的不同,這些畫面充滿變化與多樣性,AI 可以提供大量的參考情境。然而,當 AI 開始參與行為的詮釋時,設計師如何找到東西方文化的最大公因數?也許是超越生產意涵的聯結,如「牛–草–人」的畫面成為:土地、生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便是一項永續性的視角。

 

科技發展快速,不代表要快速培育“一次性文化”,而犧牲永續實踐的重要性。這類的疑惑也曾在研發過程中被討論過,過去的產品可以做到 10 年不壞、永恆經典的記憶,反觀現代產品則少見的因素是甚麼?因為消費主義當道,汰換與報廢觀念凌駕於環境之上。未來的設計師應聚焦於「體驗&實驗」,強化觀察力的長期價值,即「超越數據的假設驗證」。

 

例如,設計師認為某一設計可以提升用戶的工作效率或舒適度,可以透過驗證這一假設是否成立,從而進一步優化設計。在當前 AI 的輔助下,體驗實驗不僅可以針對線下實驗,如材料觸覺,還可以利用 VR、AR 等技術創造出更多虛擬情境,使得設計師能夠低成本地快速測試和收集反饋,進一步豐富設計過程中的用戶洞見。

 

然而,願景成為現實對我們來說還有很大的差距,就像知道蘋果暗面有紫色一樣,你還得去實現整體畫面的真實性,先思考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和設計元素,產品設計師可以而且應該要能夠幫助使事物變得更加明顯。善於從細節中洞察真實需求,才能產生超越表面數據的洞見,並推動真正具備人性價值的創意解決方案,帶來更深層的產品價值與使用者共鳴。

 

2024年11月11日  Laina 小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aina 的沙龍
3會員
6內容數
全身心投入於工業設計的各個層面,職業旅程源於對使用行為的無盡好奇心。 曾參與許多消費電子產品,此時的 AI 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也凸顯了機器在理解細微差別方面的局限性。創作不僅需要技術技巧、方法,作為設計師,想為情感敘事做出貢獻,縮小技術與傳統之間的差距,使深厚的文化啟發明日的創新。
Laina 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2
在這個設計越來越像「策略操作」的時代,技能本身也開始變得模糊。我們不再只是學會如何做一個產品,而是學會怎麼應對變化、怎麼在模糊裡做出判斷。 有些設計能力,其實我們已經在用了,只是不知道怎麼說出來。 有些能力,還不存在,因為材料、環境或技術還沒長出來。 這些,就是我想談的「未知技能」——一種
Thumbnail
2025/04/22
在這個設計越來越像「策略操作」的時代,技能本身也開始變得模糊。我們不再只是學會如何做一個產品,而是學會怎麼應對變化、怎麼在模糊裡做出判斷。 有些設計能力,其實我們已經在用了,只是不知道怎麼說出來。 有些能力,還不存在,因為材料、環境或技術還沒長出來。 這些,就是我想談的「未知技能」——一種
Thumbnail
2025/03/19
超過 80% 的設計師都低估了細節的影響力。在 AI 設計工具日漸精進的今天,細節已成為區隔卓越與平庸的關鍵。你是否曾經思考過,真正讓人沉迷、願意長期使用的設計,往往來自那些「不輕易察覺,卻深刻影響體驗」的細節?
2025/03/19
超過 80% 的設計師都低估了細節的影響力。在 AI 設計工具日漸精進的今天,細節已成為區隔卓越與平庸的關鍵。你是否曾經思考過,真正讓人沉迷、願意長期使用的設計,往往來自那些「不輕易察覺,卻深刻影響體驗」的細節?
2025/02/20
探討產品設計中容易被忽略的細節,以及如何提升對細節的關注能力。文章從「拉遠觀察」的重要性出發,說明忽略細節可能造成的後果,並藉由隱喻性設計、Affordance概念、東方留白美學等觀點,闡述設計中細節的關鍵角色。文中並以本能反應與實際案例說明細節設計如何影響產品體驗。
Thumbnail
2025/02/20
探討產品設計中容易被忽略的細節,以及如何提升對細節的關注能力。文章從「拉遠觀察」的重要性出發,說明忽略細節可能造成的後果,並藉由隱喻性設計、Affordance概念、東方留白美學等觀點,闡述設計中細節的關鍵角色。文中並以本能反應與實際案例說明細節設計如何影響產品體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AI工具的快速發展,讓設計師們產生了許多焦慮,例如創意價值的動搖、產業變動的不確定性、資訊過量與學習壓力,以及AI道德與社會影響等。文章探討了設計師在AI時代面臨的挑戰與迷思,並建議設計師重新掌握自身角色,深入理解、提出判斷、創造脈絡與連結,而非單純追求工具的使用效率。
Thumbnail
AI工具的快速發展,讓設計師們產生了許多焦慮,例如創意價值的動搖、產業變動的不確定性、資訊過量與學習壓力,以及AI道德與社會影響等。文章探討了設計師在AI時代面臨的挑戰與迷思,並建議設計師重新掌握自身角色,深入理解、提出判斷、創造脈絡與連結,而非單純追求工具的使用效率。
Thumbnail
AI正改變設計產業,但取代的並非設計師職業本身,而是缺乏獨特價值的設計工作。文章探討哪些設計工作容易被AI取代,哪些仍需要人類參與,並建議設計師提升哪些能力才能在AI時代保有價值,例如:審美判斷力、創意與原創能力、對人性與文化的理解、運用AI提升效率以及跨領域能力。
Thumbnail
AI正改變設計產業,但取代的並非設計師職業本身,而是缺乏獨特價值的設計工作。文章探討哪些設計工作容易被AI取代,哪些仍需要人類參與,並建議設計師提升哪些能力才能在AI時代保有價值,例如:審美判斷力、創意與原創能力、對人性與文化的理解、運用AI提升效率以及跨領域能力。
Thumbnail
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設計師們正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本文分析了2025 iF設計獎的獲獎作品,歸納出未來UI設計的四大趨勢:數位與實體的無縫連結、使用者體驗至上、視覺化表達與動態反饋、永續發展與社會責任。設計師需要在技術創新與人性化體驗之間取得平衡,才能在這個時代持續發揮價值。
Thumbnail
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設計師們正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本文分析了2025 iF設計獎的獲獎作品,歸納出未來UI設計的四大趨勢:數位與實體的無縫連結、使用者體驗至上、視覺化表達與動態反饋、永續發展與社會責任。設計師需要在技術創新與人性化體驗之間取得平衡,才能在這個時代持續發揮價值。
Thumbnail
探討產品設計中容易被忽略的細節,以及如何提升對細節的關注能力。文章從「拉遠觀察」的重要性出發,說明忽略細節可能造成的後果,並藉由隱喻性設計、Affordance概念、東方留白美學等觀點,闡述設計中細節的關鍵角色。文中並以本能反應與實際案例說明細節設計如何影響產品體驗。
Thumbnail
探討產品設計中容易被忽略的細節,以及如何提升對細節的關注能力。文章從「拉遠觀察」的重要性出發,說明忽略細節可能造成的後果,並藉由隱喻性設計、Affordance概念、東方留白美學等觀點,闡述設計中細節的關鍵角色。文中並以本能反應與實際案例說明細節設計如何影響產品體驗。
Thumbnail
科技發展快速,不代表要快速培育“一次性文化”,而犧牲永續實踐的重要性。未來的設計師應聚焦於「體驗&實驗」,強化觀察力的長期價值,即「超越數據的假設驗證」。
Thumbnail
科技發展快速,不代表要快速培育“一次性文化”,而犧牲永續實踐的重要性。未來的設計師應聚焦於「體驗&實驗」,強化觀察力的長期價值,即「超越數據的假設驗證」。
Thumbnail
在人工智慧時代,設計基礎的重要性比以往更為關鍵。紮實的觀察力、形態推敲及材料探索等基本原理,能夠讓創意在不斷變化的趨勢中持續成長。本文以色彩趨勢融入工業設計為例,拆解 fundamental 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人工智慧時代,設計基礎的重要性比以往更為關鍵。紮實的觀察力、形態推敲及材料探索等基本原理,能夠讓創意在不斷變化的趨勢中持續成長。本文以色彩趨勢融入工業設計為例,拆解 fundamental 的重要性。
Thumbnail
隨著人工智能(AI)的飛速發展,研究人員不斷尋求最佳途徑來實現更加智能化的系統。無論是在遊戲、語言處理還是機器視覺領域,人工智能系統的性能有了顯著提升。然而,在這一進程中,一些關鍵的問題也浮現出來:AI應該依賴於人類設計的專家知識還是依賴於數據和計算能力的自我學習?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
Thumbnail
隨著人工智能(AI)的飛速發展,研究人員不斷尋求最佳途徑來實現更加智能化的系統。無論是在遊戲、語言處理還是機器視覺領域,人工智能系統的性能有了顯著提升。然而,在這一進程中,一些關鍵的問題也浮現出來:AI應該依賴於人類設計的專家知識還是依賴於數據和計算能力的自我學習?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
Thumbnail
設計,對不同人來說,可能代表著截然不同的事物。然而,設計的核心在於尋求創意解決方案,以及所表達的品質。當設計思維與豐富的經驗相結合,同時保持對新觀點的開放,設計師就能成為具有卓越設計和創意解決能力的個人。 解決設計過程中的挑戰: 對於設計師來說,表達並測試不同的設計解決方案,必須經歷繁瑣的草圖
Thumbnail
設計,對不同人來說,可能代表著截然不同的事物。然而,設計的核心在於尋求創意解決方案,以及所表達的品質。當設計思維與豐富的經驗相結合,同時保持對新觀點的開放,設計師就能成為具有卓越設計和創意解決能力的個人。 解決設計過程中的挑戰: 對於設計師來說,表達並測試不同的設計解決方案,必須經歷繁瑣的草圖
Thumbnail
近年來,我們無疑感受到了人工智慧(AI)對各行各業的影響,而設計領域也不例外。近期的報道顯示,AI正在迅速進入我們的生活,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甚至計劃創建一個專注於AI倫理的研究中心。AI帶來的變化是無可避免的,對設計師們而言,了解並適應這些變化將是我們面臨的重要挑戰
Thumbnail
近年來,我們無疑感受到了人工智慧(AI)對各行各業的影響,而設計領域也不例外。近期的報道顯示,AI正在迅速進入我們的生活,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甚至計劃創建一個專注於AI倫理的研究中心。AI帶來的變化是無可避免的,對設計師們而言,了解並適應這些變化將是我們面臨的重要挑戰
Thumbnail
面臨工業4.0、 AI、大數據、物聯網...等未來趨勢,“洞察力”大概還是機器人/程式還無法取代人類。 洞察力除了透過表象看出本質,並且從中看出脈絡外,進而得以發展對未來動向的預測……
Thumbnail
面臨工業4.0、 AI、大數據、物聯網...等未來趨勢,“洞察力”大概還是機器人/程式還無法取代人類。 洞察力除了透過表象看出本質,並且從中看出脈絡外,進而得以發展對未來動向的預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