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隨著AI工具爆炸性發展,設計圈也無可避免波及。
但設計師真正的焦慮,不是「會不會被 AI 取代」,而是來自一種更模糊、更難以反駁的情況:設計價值的誤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蔓延。
本篇,整理了設計師在AI時代的四種焦慮,一起思考正在被重新定義的設計:1. 創意價值的動搖
不是AI取代了設計師,而是越來越多人「以為」可以。
當AI能快速生成視覺圖像,不懂設計的人也能做出,看起來「還行」的提案。於是,有些老闆開始說:「用AI做就好,應該很快吧?」
看似合理,但正在侵蝕設計師的專業。
設計不是單靠工具能完成,需要的是判斷、策略、理解的能力。只是無形的技能,在AI的光環下會更難被看見。
設計師不學AI技術,還會被標上「落後」,但若積極學習後,對設計的期待是「你應該更快、更便宜,因為AI幫你加速了」,反而裡外都不如AI。
不是不夠專業,而是誤解來得更快了。
但也因為這樣,更需要設計師重新掌握自己的角色,去做AI做不到的事:深入理解、提出判斷、創造脈絡與連結。
如果價值被看不見,設計師還能站在哪裡?
2. 產業變動的不確定性
AI工具提升了「個人」的速度,企業也開始重新評估人力配置。
對於剛入行的設計師來說,未來「本來用來累積經驗的執行」被AI取代了。初階設計師的需求變少,進入職場的門檻也變得更高。
但結果還是:會的越多,事情越多,但不一定有更多報酬。
效率或許提升,但工作量加倍。
有些公司開始認為:「既然AI那麼厲害,一個人可以搞定三個人的事吧?」看似合理,但只看到「做得更快」,卻忽略了「設計不僅是執行」的問題。
其中的認知斷層,讓專業價值更難被理解。
當角色被重新定義,設計師其實面對的挑戰,不完全來自AI,而是來自外界對設計價值的誤解與不清楚。
在這樣的變化裡,設計師還能怎麼成長?
3. 資訊過量與學習壓力
這麼多AI工具,怎麼學得完?
AI的變化速度非常快,感覺每天都有新的工具、或平台出現,而總覺得「沒跟上進度」,讓人一夜未眠。
而且,哪一個才是最值得學的?
不會的永遠比會的多,這種資訊過載的壓力,本來就覺得自己「學得不夠快」,而新的問題是:再怎麼快,誰比得過AI?
不必學得太多,適合才是關鍵。
你不需要跟風所有的AI工具,選擇適合自己的工具,並專注於帶來實際價值的技能,才是最有效率的方式。過度擔心「學不完」,反而會陷入不必要的焦慮。
推薦閱讀:認識自己的「學習說明書」,AI時代免焦慮
還有在這麼多工具中,有什麼未知的風險?
4. AI道德與社會影響
設計師不僅擔心AI會如何影響工作流程,還有一些更深層的疑慮,尤其是關於原創設計的保護。
很多設計師擔心,自己的原創被捲進不正當使用,或被拿來當作生成素材。
有些AI工具的訓練數據來源不透明。
有些甚至涉及未經授權的作品。這讓人質疑是否有真正尊重創作者,也讓人很難安心使用。
選擇使用AI工具時,了解背後的數據來源,不只是保護自己,也是保護整個創作生態。
推薦閱讀:Adobe推AI圖像工具Firefly,為何敢喊「你被告我來賠」?怎麼做到不侵權?
結語
這些焦慮的根本,不在於AI是否「做得太好」,而在於設計價值的重新定義。或許我們都還沒有準備好。
如果說,AI會如何改變設計師的角色是個未知,那身為設計師,你選擇如何展現設計的價值?
對於這些變化,我們不必急著找到「解決方案」,而是要理解,這些不確定感,正是適應新時代的起點。
你對文中哪一點最有感?
若你想知道設計師該學什麼才有價值,我寫過的《AI會如何取代設計師?要如何應對?》,有更具體的建議。
如果這篇有給你一點點靈感,別忘了給我個愛心,分享給你的朋友,或「請我喝一瓶人蔘飲($60/單月)」,支持我在創作之路狂奔!
最後,謝謝你看到這裡!
/
我是島上人蔘 Island Ginseng,自由接案設計師,專注於設計思考和自我成長的分享。想了解更多內容,歡迎加入「島上蔘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