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個人理財
書名:《菲式思考》
作者:菲比斯
個人評分:2.8/5
————-
1、本書評價兩極,為台灣少數以「交易者」為主要視角,的投資書籍,市面上大多還是以「指數投資(被動)」&「價值投資(主動)」為主。
*「交易者」的投資週期遠高於「投資者」,一般以「天」為單位。
全書347頁,卻比一般書籍更大更厚,體現出作者的豪氣(?),個人認為內容如果濃縮一半,結構&文字再精煉一番,整體評價會再高一些。
本書偏半自傳,作者主要想為自己的人生留下點紀念,並分享自己一路走來的核心思維,對於具體操作著墨較少。
*附上作者戰績簡史
2013年初本金10萬
2013年薪資36萬,投資收入90萬
2014年薪資45萬,投資收入230萬
2015年薪資36萬,投資收入690萬,正式離職。3年間從10萬到1000萬,至此作者的投資方式大抵定型。
2016年投資收入800萬
2017年投資收入3600萬,作者自認資產提高後,報酬率顯著降低
2021&2022年投資收入破億
—————
2、什麼是「菲式思考」?作者認為相較於技術分析或其他具體投資事宜,自身的思考方式才是推動他向前的關鍵,也就是「菲式思考」。
具體而言,大抵就是「重複做對的事」——藉由紀錄自身行為來了解自己,不斷除錯留下相對正確的事,再大量練習形成直覺(習慣);雖然滿多人覺得這段很廢,但個人看到《原子習慣》、查理蒙格「反過來想」的具體應用,覺得作者的成功關鍵不外如是。
《原子習慣》提到「微小增長的總和」,認為如果在每件事情中找到微小的改善空間,全部加起來就能得到可觀成長。p28
查理·蒙格:「如果你知道會死在哪裡,那就永遠不要去那邊。」
作者將自己視為一家公司,扮演研究員、交易員、基金經理人、風控人員等角色,並分別對其工作內容進一步深入優化,以形成sop。
————
3、作者的操作特點:
(1)多元配置:透過不同投資工具(股票、股期、期權、可轉債)來分散投資,降低風險。
(2)低成本槓桿(<6%利率):質借、房屋抵押貸款、期貨、選擇權。
(3)規避風險(雙向投資+期權當沖):
在同產業中同時看多展望好的公司,並放空展望差的公司。盤中隨時以損失有限&高槓桿的期權快速避險。
(4)右側交易+事件交易
等到市場開始證明想法正確時,再快速大量投入,以此提高資金運用的效率,適合資金規模小的人。
以「重要事件」發生前後為進場依據,縮短等待等待時間。以缺電問題為例,政府正式發包重電工程時;其他相關產業展覽、新藥臨床解盲、產品發佈會等等。
(5)基本面選股+國際數據
股價(價格)取決於供需,價值則取決於「公司現在&未來賺的錢」
————
4、對於一般投資人,作者認為選擇「主動投資」or「被動投資」取決於(1)自己願意投入多少時間(2)想要脫貧致富還是溫和累積資產。
如果目的是對抗通膨,溫和累積自己的資產為退休做準備,那麼全球化佈局、廣泛型的ETF會是好選擇,選擇區域性或特定產業ETF則需要有一定相關的理解。個人建議美國指數ETF(TQQQ、IVV、VTI)+ 0050應該就差不多了,不需要太複雜。
對於選擇主動投資的小額投資人,作者推薦從「股票期貨」開始,不建議選擇權(太難)、權證(太爛)。不建議單純靠技術分析(容易被主力騙)、盤中當沖(太危險)
至於存股,首重公司營運的穩定性、未來的正面展望、穩定配息政策。除非資金規模龐大,否則很多小公司長期報酬都比金融股&電信股要強。個人認為台積電以及相關供應鏈是不錯的選擇。
至於全職投資,作者建議要能「每年」「穩定」賺3倍正職以上並持續2年以上再考慮。
買房與否?取決於自己運用資金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