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鱷形鱷狀的傢伙-外傳離龍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上一期跟各位讀者介紹關於植龍的故事,不曉得大家還記得嗎?那是一群長相酷似鱷魚的的原始主龍形類。牠們彼此之間的關係大概就像兔子和天竺鼠,起碼彼此之間還在同一個演化支內。但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動物的身世可不像植龍那麼簡單,這支動物長的像鱷魚,但血緣上跟鱷魚完全沒有關係,而且身世及其複雜,至今沒人知道牠們從何而來?也不清楚牠們為何突然消失?牠們就是離龍目。

圖(一)鱷龍Champsosauru藝術復原,感謝Nobu Tamura分享

圖(一)鱷龍Champsosauru藝術復原,感謝Nobu Tamura分享



什麼是離龍

離龍目(Choristodera),代表物種為鱷龍(Champsosauru),是一類非常特殊的水生爬蟲類家族。相比之前介紹的鱷魚與植龍,離龍家族的形態可以說十分多樣。從長相酷似鱷魚的鱷龍科,到類似幻龍屬的潛龍科,甚至還有類似蜥蜴的滿州鱷科,都是離龍家族的成員。聽到這邊大家肯定非常困惑吧?沒關係,感到困惑的不只各位讀者,古生物學家也是。

圖(二)凌源潛龍(lingyuanensis)科學復原圖,感謝Matt Martyniuk分享

圖(二)凌源潛龍(lingyuanensis)科學復原圖,感謝Matt Martyniuk分享


離龍目的分類與各類群的特徵

長期以來,離龍的分類一直是困擾著古生物學家。特別是離龍目成員彼此之間巨大的外貌差異,讓人很難聯想到彼此屬於同一演化支。事實上,鱷龍的發現者愛德華•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1840年7月28日—1897年4月12日)就曾經把鱷龍置於喙頭目這個分類下。目前,古生物學家主要依靠牠們不同於其他爬蟲類的頭骨特徵(閉合的下顬孔),以及獨特的脊椎結構,將離龍目的成員與其他行動物區分開來。

圖(三)伊克昭龍(Ikechosaurus)腹部化石,可以看見離龍目獨特脊椎結構,北京自然博物館收藏,感謝Tiouraren分享

圖(三)伊克昭龍(Ikechosaurus)腹部化石,可以看見離龍目獨特脊椎結構,北京自然博物館收藏,感謝Tiouraren分享


根據2020年的種系發生學(phylogenetics)研究,古生物學家把離龍目劃分為多個演化支,包含一些基礎物種如櫛頜龍屬(Cteniogenys)、黑山鱷龍屬(Heishanosaurus)、青龍屬(Coeruleodraco),以及最大的兩個演化支異離龍亞目(Allochoristodera)和新離龍亞目(Neochoristodera)。其中的新離龍亞目是最早發現的一批離龍,分類下有鱷龍科(Champsosauridae)和西莫多龍科(Simoedosauridae)兩個科。這些動物的樣貌非常類似鱷魚,同樣具有狹長的吻部,粗短的四肢,流線型的體態,和特化成扁槳狀的尾部。不過和鱷魚相比,牠們的皮膚並沒有骨質增生構成的鎧甲,取而代之是細小鱗片構成的皮膚。

圖(四)鱷龍全身骨骼化石,感謝D. Gordon E. Robertson

圖(四)鱷龍全身骨骼化石,感謝D. Gordon E. Robertson


此外,離龍的頭骨也和鱷魚有著極大的差異。以鱷龍為例,牠們的頭骨由上而下看來呈現大蒜狀,在顱骨旁長有巨大的顱弓,這些顱弓可以附著更多的咬肌,幫助鱷龍抓住獵物。除了顱弓的差異,鱷龍的外鼻孔也有別於鱷魚與植龍,開口是在吻部的最末端,古生物學家推測,鱷龍演化出這種構造,可能和牠們在水面下伏擊的習性相關。這種外鼻孔在末端的構造為離龍帶來兩大優勢,一是牠們可以省力的趴在湖底,無需頻繁的上浮換氣,只需要將輕輕抬頭,就能呼吸新鮮空氣,二是可以更好的隱藏自己,避免被獵物發現。

圖(五)鱷龍頭骨化石,可以看見其標誌性的巨大顱弓,感謝Ghedoghedo分享

圖(五)鱷龍頭骨化石,可以看見其標誌性的巨大顱弓,感謝Ghedoghedo分享

圖(六)鱷龍頭骨詳細解剖圖,可以看見其外鼻孔位於吻部末端,感謝Hemiauchenia分享

圖(六)鱷龍頭骨詳細解剖圖,可以看見其外鼻孔位於吻部末端,感謝Hemiauchenia分享


說完了新離龍亞目,我們再來介紹異離龍亞目,這支離龍屬於較晚分支出的演化支,型態上相較於鱷龍更加多樣化。在這個演化支,離龍分化成了長脖子的潛龍科,以及保留原始特徵的拉撒路鱷屬(Lazarussuchus)與滿洲鱷科(Monjurosuchidae)。

先來說說潛龍科,代表物種是潛龍,相比其他離龍,潛龍的脖子非常修長,頭部細小,十分酷似蛇頸龍。但和蛇頸龍不同,潛龍的四肢沒有演化成槳狀,且尾部十分巨大。據古生物學家推測,潛龍的這些特徵可能和牠們高度適應深水湖泊有關,潛龍寬大的尾部可以提供他們下潛的動力,細長的脖子則可以幫助牠們從深水區伏擊水面上的獵物。

圖(七)凌源潛龍大小復原圖,感謝Matt Martyniuk分享

圖(七)凌源潛龍大小復原圖,感謝Matt Martyniuk分享


另一支拉撒路鱷屬(Lazarussuchus),代表物種是拉撒路鱷,這個科相較於潛龍科和鱷龍科,整體上外貌更接近蜥蜴。拿拉撒路鱷為例,牠們仍然保有離龍獨有的顱弓構造和靠近吻部的鼻孔。只不過牠們的顱骨很短,尾部也不長,四肢也不像其他離龍那麼粗短,整體類似今天的巨蜥或揚子江鱷,而不像那些高度適應水棲生活的離龍。

圖(八)拉撒路鱷頭骨解剖圖,可以看見其缺乏下顳孔,是典型的離龍成員,感謝Hemiauchenia

圖(八)拉撒路鱷頭骨解剖圖,可以看見其缺乏下顳孔,是典型的離龍成員,感謝Hemiauchenia


離龍什麼時候出現,又為何消失

上文有提到早期離龍目的分類十分混亂,事實上,離龍目不只分類混亂,牠們的演化歷程也十分混亂。由於離龍目之間的差異巨大,很多物種都同時兼具鱗龍形下綱與主龍形下綱的特徵,這導致古生物學家很難判斷牠們到底起源於主龍形類,還是鱗龍形類。主流的觀點認為,離龍目應該屬於主龍形類的一支,至於起源於何種主龍,有待新的化石出土才能確認。

根據現有的化石證據,目前已知最早的離龍是生活在侏儸紀中期巴通階的櫛頜龍屬這種離龍十分原始,還保留蜥蜴般的外貌和不完全的腳蹼。不過,依據櫛頜龍所屬的湖泊地層以及形態,古生物學家推測這種動物應該已經具備初步下水的能力。

圖(九)櫛頜龍下頜化石,感謝Yale Peabody Museum分享

圖(九)櫛頜龍下頜化石,感謝Yale Peabody Museum分享


時間來到白堊紀,離龍目的成員們在這個時期發生輻射演化,新離龍目與異龍目的成員在這個時間點分家,並各自佔據不同的生態棲位。關於這個部分的故事,上文已經跟大家說明過,這裡就不再贅述,讓我們快進到離龍家族的衰亡。

在白堊紀晚期,離龍家族持續繁盛,幾乎各種淡水域都有離龍目成員的足跡。正當離龍們正在為族群的壯大狂歡的同時,那件地質史上最著名的事件-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簡稱K-T事件),他來了!在距今6600萬年前,一顆來自太陽系內的小行星誤入了地球的引力範圍,並墜落在地球表面。這位意外的訪客彷彿是一位死神,它所到之處,無不生靈塗炭,從陸地到海洋,從非鳥恐龍到翼龍,從海洋爬蟲類到菊石,一律在這場事件中光榮落幕。同樣地,我們的主角-離龍目,當然免不了在這場滅絕事件中遭到重創。

圖(十)朝陽喜水龍(Philydrosaurus proseilus),一種生活在白堊紀晚期的離龍,北京自然博物館收藏,感謝Tiouraren分享

圖(十)朝陽喜水龍(Philydrosaurus proseilus),一種生活在白堊紀晚期的離龍,北京自然博物館收藏,感謝Tiouraren分享


經歷K-T事件後,離龍目的演化日趨保守,許多長頸型的離龍目成員大多在K-T事件發生前後就已經滅絕。殘存下來的成員外型不是類似鱷魚,就是類似蜥蜴的外型。然而,這些保守的離龍似乎不願意向命運低頭,自古新世起,以鱷龍科為首的新離龍亞目成員重新佔據了河流和沼澤等淡水域。在這個時期,由於溫暖氣候帶來豐富的食物與棲地,離龍目的成員開始巨大化,部分成員甚至變得比牠們中生代的祖先們還要巨大。

圖(十一)科斯莫龍(Kosmodraco)屬於西莫多龍科的一員,生活在古新世早期,感謝SeismicShrimp分享

圖(十一)科斯莫龍(Kosmodraco)屬於西莫多龍科的一員,生活在古新世早期,感謝SeismicShrimp分享


然而,正當離龍們為牠們的復興舉杯狂歡的同時,另一支與他們佔據相同生態棲位的族裔也在悄悄崛起,這群動物就是鱷魚,應該說真鱷類。與離龍相同,真鱷類(Eusuchia)同樣在K-T事件中受到重創,同時也在始新世時恢復種群。不過,相比於離龍,真鱷類具備厚實的鎧甲與變溫能力,這兩項能力賦予真鱷類極強的生存能力與耐飢餓能力。因此,自始新世開始,真鱷就不斷蠶食離龍在熱帶的棲地,並將離龍逼退到了外溫動物難以生存的溫帶。

圖(十二)雙犬齒鱷(Diplocynodontinae),一種生活在始新世歐洲的鱷目成員,感謝Ziko van Dijk分享

圖(十二)雙犬齒鱷(Diplocynodontinae),一種生活在始新世歐洲的鱷目成員,感謝Ziko van Dijk分享


屋漏偏逢連夜雨,從始新世晚期起,氣候日趨寒冷和乾燥,原本溫帶的大量湖泊與沼澤開始被廣袤的草原所取代,離龍目的成員面對這種局面,只能不斷退守到溫帶河流。最終,在漸新世的地層就再也看不到任何有關新離龍亞目的化石。離龍家族的故事就在此畫下句點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不得不佩服,離龍目的演化真的是處處充滿驚喜。1992年,在捷克的一處採石場意外發現了一具奇怪的化石,這是一種離龍的化石。與始新世的新離龍亞目成員相比,這具化石的骨骼結構十分原始,骨骼的主人缺乏狹長的嘴與粗短的四肢。這樣原始的特徵讓當時的古生物學家十分疑惑,為何在新生代的地層還會有如此原始的離龍目成員。然而,這具化石的結構不是最讓人意外的,更另人感到訝異的是這具化石的年代-晚漸新世,距離最後的新離龍亞目成員滅絕已經快1000萬年。

不僅如此,隨著這種神秘離龍的發現,古生物學家陸續在捷克、法國等地發現這種離龍的化石,離龍目的滅絕年代也隨著化石出土向後推遲,最後被定年在中新世。根據這種離龍的神秘程度,古生物學家給他起了個響亮的名字-拉撒路鱷(Lazarussuchus〕,意思是像耶穌一樣復活的鱷魚。

圖(十三)拉撒路鱷現代復原,感謝SeismicShrimp分享

圖(十三)拉撒路鱷現代復原,感謝SeismicShrimp分享


關於離龍有什麼特別的故事

除了神秘的演化歷程,離龍目的凌源潛龍還是少有保留卵、胚胎、幼體、成體化石紀錄的古生物。凌源潛龍原產自中國熱河群的義縣組,這個地區以保存精美的化石而聞名,像是知名的中華龍鳥、北票龍龍都是產自這裡。在如此得天獨厚的環境下,潛龍的化石自然保存不少,據估算,已經有數千具的潛龍化石在義縣組出土。在眾多的潛龍化石中有兩具化石最為特殊。一具雙頭潛龍化石和一具帶軟組織的潛龍木乃伊。眾所週知,雙頭突變是非常稀有,胚胎和軟組織要成為化石也是非常稀有的,因此雙頭胚胎化石的形成就顯得更加稀有。(雙頭離龍化石圖片: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2373827/,Biol Lett. 2006 Dec 19;3(1):80–81. )

圖(十四)熱河生物群出土的大量潛龍化石,北京自然博物館收藏,感謝Tiouraren分享

圖(十四)熱河生物群出土的大量潛龍化石,北京自然博物館收藏,感謝Tiouraren分享


那為何義縣組這個地層竟然能同時出土潛龍木乃伊和雙頭潛龍呢?原來,這一代的地層原先是火山活躍的區域。火山爆發時,大量的火山灰會沉積在湖底形成一層密封層。這層密封層不僅能有效隔絕微生物的破壞,還能有效保存生物生前的軟組織與姿態。而潛龍本身剛好就是生活在湖畔的水生生物,加上牠們族群眾多,這才在這個得天獨厚的環境下形成這兩塊稀有化石。(註:另有研究指出義縣組的化石遺跡源於洞穴坍塌。)(潛龍木乃伊圖片:https://images.app.goo.gl/LTD4FxeitxqmCKLJ.Cretaceous Research

Volume 144, April 2023)

關於離龍目的故事就到這邊告一段落,雖然離龍本身的故事依然撲朔迷離,但筆者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新化石出土,這些謎團總有一天會真相大白。

參考文獻:

  1. Dong, Liping; Matsumoto, Ryoko; Kusuhashi, Nao; Wang, Yuanqing; Wang, Yuan; Evans, Susan E. ( 2020). "A new choristodere (Reptilia: Choristodera) from an Aptian–Albian coal deposit in China". 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
  2. Cope ED (1876). "On some extinct reptiles and Batrachia from the Judith River and Fox Hills beds of Montana". Proceedings of the Academy of Natural Sciences of Philadelphia.
  3. Matsumoto R, Evans SE (2010). "Choristoderes and the freshwater assemblages of Laurasia". Journal of Iberian Geology.
  4. Averianov, Alexander O.; Martin, Thomas; Evans, Susan E.; Bakirov, Aizek A. ( 2006). "First Jurassic Choristodera from Asia". Naturwissenschaften
  5. Brownstein, C. D. (2022). "High morphological disparity in a bizarre Paleocene fauna of predatory freshwater reptiles". BMC Ecology and Evolution.
  6. Kirscher, U.; Prieto, J.; Bachtadse, V.; Aziz, H. Abdul; Doppler, G.; Hagmaier, M.; Böhme, M. ( 2016). "A biochronologic tie-point for the base of the Tortonian stage in European terrestrial settings: Magnetostratigraphy of the topmost Upper Freshwater Molasse sediments of the North Alpine Foreland Basin in Bavaria (Germany)" . Newsletters on Stratigraphy
  7. Buffetaut et al. (2006) "A two-headed reptile from the Cretaceous of China" Biology Letters
  8. Miaoyan wang, & Lida xing. (2023). A New Specimen of the Early Cretaceous Long-Necked Choristodere Hyphalosaurus from Liaoning, China with Exceptionally-Preserved Integument. Cretaceous Research, Volume 144(10545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麥康納-avatar-img
2025/01/01
中國的古生物發現跟研究進展很利害嗎
Rodrigo-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03
麥康納 眼齒鳥事件還蠻有名的🙂
抱城-avatar-img
2025/01/01
(歪樓) 我好喜歡「鱷形鱷狀」的諧音喔。(笑~)
Rodrigo-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01
抱城 其實這是第一篇的諧音梗,講得是另一種長相酷似鱷魚的動物-植龍,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去看看喔🤣
老虎奶油 -avatar-img
2025/01/01
有對比圖更明顯,凌源潛龍意外地比想像中迷你很多誒😯😯
Rodrigo-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01
老虎奶油 看起來很像蛇頸龍那種大型海生爬蟲類,但實際上只是小蜥蜴😆 P.S最大型的離龍是西莫多龍,牠們的尺寸就跟鱷魚差不多了
❦ 莊小昕-avatar-img
2025/01/01
感謝Rodrigo分享!非常專業!
Rodrigo-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01
❦ 莊小昕 感謝截圖😂
有些像蜥蜴 又像鱷魚
Rodrigo-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01
林燃(創作小說家) 離龍:趨同演化!絕對不是我抄襲鱷魚😆
avatar-img
演化之聲 The Sound of Evolution的沙龍
212會員
303內容數
你對古生物了解多少呢?在進入這個領域之前這裡提供古生物學的基本認知~
2025/03/26
這一期要和各位介紹的偽鱷,不同於現在的鱷魚與堅蜥,牠們是三疊紀的霸主,偽鱷中的鱷霸
Thumbnail
2025/03/26
這一期要和各位介紹的偽鱷,不同於現在的鱷魚與堅蜥,牠們是三疊紀的霸主,偽鱷中的鱷霸
Thumbnail
2025/03/19
恐龍是地球演化史上最成功的的類群之一,直到今日都還有多達一萬種以上的現生恐龍(鳥類)生存著,並幾乎主宰了整片天空,然而我們其實一直不清楚早期恐龍的輻射演化是怎麼發生的。 近期有一項研究,分析了來自波蘭的500多副包含恐龍及其他同時期動物的消化物化石(被稱為bromalites,包含糞便、嘔吐物、還有
Thumbnail
2025/03/19
恐龍是地球演化史上最成功的的類群之一,直到今日都還有多達一萬種以上的現生恐龍(鳥類)生存著,並幾乎主宰了整片天空,然而我們其實一直不清楚早期恐龍的輻射演化是怎麼發生的。 近期有一項研究,分析了來自波蘭的500多副包含恐龍及其他同時期動物的消化物化石(被稱為bromalites,包含糞便、嘔吐物、還有
Thumbnail
2025/02/03
蛇類在爬蟲類中因其特殊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徵而廣受矚目,也時常成為一些人類文化中的特定象徵。現生蛇類已經發現超過4000種,牠們是爬蟲綱有鱗目(Squamata)之下的蛇亞目(Serpentes)成員,占了有鱗目約35%的物種。有鱗目除了蛇亞目外,還包含了雙足蜥(Dibamia)、壁虎(Gekkota
Thumbnail
2025/02/03
蛇類在爬蟲類中因其特殊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徵而廣受矚目,也時常成為一些人類文化中的特定象徵。現生蛇類已經發現超過4000種,牠們是爬蟲綱有鱗目(Squamata)之下的蛇亞目(Serpentes)成員,占了有鱗目約35%的物種。有鱗目除了蛇亞目外,還包含了雙足蜥(Dibamia)、壁虎(Gekkota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一期要和各位介紹的偽鱷,不同於現在的鱷魚與堅蜥,牠們是三疊紀的霸主,偽鱷中的鱷霸
Thumbnail
這一期要和各位介紹的偽鱷,不同於現在的鱷魚與堅蜥,牠們是三疊紀的霸主,偽鱷中的鱷霸
Thumbnail
身為一種偽鱷,堅蜥目可以說長得十分與眾不同。和大部分偽鱷不同,堅蜥目的成員體態渾圓,頭部狹小,全身佈滿甲冑,外觀上十分類似後世的甲龍。
Thumbnail
身為一種偽鱷,堅蜥目可以說長得十分與眾不同。和大部分偽鱷不同,堅蜥目的成員體態渾圓,頭部狹小,全身佈滿甲冑,外觀上十分類似後世的甲龍。
Thumbnail
上一期跟各位讀者介紹關於植龍的故事,不曉得大家還記得嗎?那是一群長相酷似鱷魚的的原始主龍形類。牠們彼此之間的關係大概就像兔子和天竺鼠,起碼彼此之間還在同一個演化支內。但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動物的身世可不像植龍那麼簡單,這支動物長的像鱷魚,但血緣上跟鱷魚完全沒有關係,而且身世及其複雜
Thumbnail
上一期跟各位讀者介紹關於植龍的故事,不曉得大家還記得嗎?那是一群長相酷似鱷魚的的原始主龍形類。牠們彼此之間的關係大概就像兔子和天竺鼠,起碼彼此之間還在同一個演化支內。但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動物的身世可不像植龍那麼簡單,這支動物長的像鱷魚,但血緣上跟鱷魚完全沒有關係,而且身世及其複雜
Thumbnail
🐢記得之前介紹書單的時候, 大家很喜歡這隻「大鱷龜」, 所以他今天就上場了! 今天不從封面看起, 我們先科普一下「鱷龜」這動物, 鱷龜不是鱷魚,也不是普通的烏龜, 是是大鱷龜屬的一個種, 是世界最大的淡水龜之一, 以上的意思是說他是很特別的一種龜。 🦖他主要生活
Thumbnail
🐢記得之前介紹書單的時候, 大家很喜歡這隻「大鱷龜」, 所以他今天就上場了! 今天不從封面看起, 我們先科普一下「鱷龜」這動物, 鱷龜不是鱷魚,也不是普通的烏龜, 是是大鱷龜屬的一個種, 是世界最大的淡水龜之一, 以上的意思是說他是很特別的一種龜。 🦖他主要生活
Thumbnail
似鳥龍類是一群特殊的獸腳類恐龍,牠們頭部比例很小,外型有點像長尾巴的鴕鳥,且通常表現出植食性的特徵,而這一群特別恐龍在白堊紀有著很高的多樣性,不過關於牠們早期的演化歷程,我們的了解程度卻不高。 近幾年,隨著化石挖掘工作的展開,研究人員發現日本福井的北古層當中有很多來自不同個體的似鳥龍類化石,在
Thumbnail
似鳥龍類是一群特殊的獸腳類恐龍,牠們頭部比例很小,外型有點像長尾巴的鴕鳥,且通常表現出植食性的特徵,而這一群特別恐龍在白堊紀有著很高的多樣性,不過關於牠們早期的演化歷程,我們的了解程度卻不高。 近幾年,隨著化石挖掘工作的展開,研究人員發現日本福井的北古層當中有很多來自不同個體的似鳥龍類化石,在
Thumbnail
迷惑龍的膝關節病變 研究人員在挖掘來自懷俄明州莫里遜層的迷惑龍股骨標本(化石編號:UWGM 7213)時注意到其外髁與外上髁有著向內侵蝕的病變痕跡,經過初步的判定認為該病變是源自於軟組織的糜爛導致的發炎反應,進一步刺激破骨細胞的活性從而對骨骼造成影響。而這種膝關節的病變模式是第一次發現在蜥腳類恐龍
Thumbnail
迷惑龍的膝關節病變 研究人員在挖掘來自懷俄明州莫里遜層的迷惑龍股骨標本(化石編號:UWGM 7213)時注意到其外髁與外上髁有著向內侵蝕的病變痕跡,經過初步的判定認為該病變是源自於軟組織的糜爛導致的發炎反應,進一步刺激破骨細胞的活性從而對骨骼造成影響。而這種膝關節的病變模式是第一次發現在蜥腳類恐龍
Thumbnail
在上一篇文章我們談到進入中生代後陸地大型動物由鱷魚的祖先—偽鱷類,以及哺乳類的近親二齒獸類所稱霸,那中生代的代表—恐龍有在哪裡呢? 恐龍 恐龍是恐龍總目(學名:Dinosauria)中生物的統稱,是一類出現於中生代的多樣化陸棲動物,也是人類認知範圍內最著名的古生物。恐龍是地球歷史上在中生代最優勢
Thumbnail
在上一篇文章我們談到進入中生代後陸地大型動物由鱷魚的祖先—偽鱷類,以及哺乳類的近親二齒獸類所稱霸,那中生代的代表—恐龍有在哪裡呢? 恐龍 恐龍是恐龍總目(學名:Dinosauria)中生物的統稱,是一類出現於中生代的多樣化陸棲動物,也是人類認知範圍內最著名的古生物。恐龍是地球歷史上在中生代最優勢
Thumbnail
地球生命經歷了二疊紀與三疊紀之間的大浩劫,消滅96% 的海洋生物與 70% 的陸棲脊椎動物,同時也是地質史上唯一一次已知造成昆蟲種類大規模削減的單一滅絕事件。在這次的滅絕事件之後,地球花了數百萬年的時間才回歸到原有的生態規模。同時地球的生命紀元也由古生代進入中生代,而講到中生代大家都會想像到巨無霸恐
Thumbnail
地球生命經歷了二疊紀與三疊紀之間的大浩劫,消滅96% 的海洋生物與 70% 的陸棲脊椎動物,同時也是地質史上唯一一次已知造成昆蟲種類大規模削減的單一滅絕事件。在這次的滅絕事件之後,地球花了數百萬年的時間才回歸到原有的生態規模。同時地球的生命紀元也由古生代進入中生代,而講到中生代大家都會想像到巨無霸恐
Thumbnail
鱷魚是肉食性卵生脊椎類爬行動物,是兩億多年前與恐龍同時代的最古老爬行動物,也是迄今生存著的最原始動物之一。
Thumbnail
鱷魚是肉食性卵生脊椎類爬行動物,是兩億多年前與恐龍同時代的最古老爬行動物,也是迄今生存著的最原始動物之一。
Thumbnail
《辣妹與恐龍》的恐龍到底是什麼樣的恐龍呢?本文將透過觀察恐龍的行為、型態、食性等,根據現有的科學研究,推測該恐龍可能的種類。更重要的是,光是「無法了解恐龍」這點,對於全世界的恐龍迷來說簡直是一種恥辱,不能再忍了。關於辣妹我們知道的夠多了,來聊聊恐龍吧!
Thumbnail
《辣妹與恐龍》的恐龍到底是什麼樣的恐龍呢?本文將透過觀察恐龍的行為、型態、食性等,根據現有的科學研究,推測該恐龍可能的種類。更重要的是,光是「無法了解恐龍」這點,對於全世界的恐龍迷來說簡直是一種恥辱,不能再忍了。關於辣妹我們知道的夠多了,來聊聊恐龍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