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媽媽的充電寶(行動電源)
遇到可愛的媽媽詢問自己孩子的人類圖,小朋友畢竟才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上沒有太久,立足於地球,雖然還沒有走向太陽,但是的確有自己的個性,接觸人類圖的人都知道,人類圖的知識量豐富甚至可以說是龐雜,由於媽媽本人也才知道自己的人類圖不久,我不想用所謂的關鍵字馬上定義了這個小朋友的設計,在自己沒有小孩的設定裡,我看待小朋友的方式,是朋友,是另外一個獨立的大人。
我沒有馬上答應媽媽,希望媽媽在聽寶寶的人類圖之前,我邀請她從兩個角度去思考寶寶的行為。
我不是很確定是不是就是心理學上的內在小孩,畢竟,我自己的人類圖設計,很容易看向事情,以療癒的角度出發,人類圖之所以吸引我,也是在初識之時,解開我自己對於自己的困惑。而眼前的媽媽,是個人面獅身,看事情的角度很可能是未來的方向。
我把問題留給了媽媽,但是我內心已經充滿了感動,我彷彿感受到從小需要把察言觀色視作本能一般的媽媽,把自己最嚮往的,無拘無束無法無天的心安,留給了自己第一個寶貝。自己製造了一個充滿安全感的童年生活,同時又給予滿滿的自由度,這大概是每個媽媽溫暖的縮影吧。
另一方面,第一次當媽媽就必須要上手的,是自己的親媽。單親媽與長女,成長過程中既要並肩作戰,又同時是主導權之爭,相愛相殺的濃烈情感,時過境遷位置互換,當自己是媽,寶貝是媽的個性時,有沒有什麼未竟之事可以趁現在完成?或者,讓內在小孩徹底釋懷?
這讓我情不自禁的想到自己的媽咪,跟我抱怨了一輩子的爸爸不夠浪漫,看著兩個溫和的好人相處一輩子,這何嘗不是一種陪伴的幸福,可是這從來不是我的愛情觀,就像是內建的,我一直在追尋相知相守,雙向奔赴的情感。而這份潛意識,不就是媽媽在今生沒有實現的願望?
透過「體驗」,每個人帶著自己的設計,體驗的都不一樣,即使我們不看圖就已經活出了圖,不代表事情就已經註定,源自我們的選擇,可以通向不同版本。就像喜歡療癒的我,自以為是療癒了眼前的媽媽而感到滿足,其實,人面獅身的媽媽,第一時間感到安心的,源自於寶寶的設計是剛剛好讓她未來適應這個社會,如果未來太多的人與人連結並不是必要的,那小小孩時期是否有同理心,不是她迫切需要擔憂的,寶寶的發展方向沒有輸在起跑點。一場對話,兩個人滿足的點截然不同,我默默地欣賞著我們之間的歪打正著,也期待未來各種不同的思維/設計碰撞。
又一次,還沒有解「他人的圖」,好像又看到的每一個設計在自己周圍活靈活現,然後發現,源頭還是跟自己的設計和解。我們用自己的視角去看待周圍的事物,要知道,你周圍的能量場,也就是你的環境(南北交),也是設計的一部分,需要體驗的地方,一個都跑不掉。
從自己的圖出發,當媽媽夠理解自己的圖,照顧好自己,當視野望向寶寶,能更中立的觀察寶寶設計上的特性;換個角度,寶寶感受媽媽的能量場,少了那些焦慮的氣息,安全感的提升更能專注在自己天賦上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