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周凡與薛亞之》
關係是一面照妖鏡
讓我們看見自己的好
與最不想看見的內在陰影
有雷💣
《影后》的敘事編排,勾勒出兩位女主角薛亞之與周凡錯綜複雜的關係,讓我們忍不住一集接一集地追下去,只為搞清楚這對昔日閨蜜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故事最終揭曉了她們感情破裂的前因後果,但令人深思的是:我們真的能輕易判定誰該為這段友情的結局負更多責任嗎?
薛亞之與周凡:兩個極端,兩種掙扎
周凡是天才型的自由靈魂,不按牌理出牌,自信滿滿,熱愛表現,卻也容易忽略他人的感受;薛亞之則是典型的努力型選手,循規蹈矩,追求完美與他人認同。她內心的掙扎與自我懷疑,是許多現代女性的縮影。
薛亞之在婚禮上因周凡當場「發瘋」而蒙羞,儘管周凡的行為卻是出於對好友的保護心——她自以為了解薛亞之,卻忽略了自己未曾真正同理她的內心。
兩人最大的分歧在於價值觀的衝突。周凡認為自由和真我至高無上,她願為熱愛的演藝事業孤獨一生;而薛亞之則為了外界的掌聲和認可,選擇壓抑自我,即便拿下影后桂冠,仍因幾則「周凡是最大遺珠」的評論而倍感失落。
這份失落感讓她無法與天才型演員周凡並肩,她選擇退出舞台,成全自己的退縮,也成全周凡的璀璨。
比較的鏡子:愛與傷害並存
她們之間最扣人心弦的一點在於,它真實刻畫了親近關係中難以避免的「比較」。我們常藉由與朋友或伴侶的相處,拼湊出理想中的自我。薛亞之羨慕周凡的自由與灑脫,甚至愛上了與周凡同樣具有才氣又捉摸不定的李子齊,那都是她想擁有的特質。但這些關係反而成了她自我否定的根源,因為那是她努力也觸摸不到、無法理解的境界。
周凡以為了解薛亞之,試圖用自己的自由去「拯救」她;薛亞之渴望被認同,但卻始終不能接納她自己。
周凡與薛亞之帶給我們的反思:
付出與理解的距離
值得深思的,是我們如何在關係中不自覺地以「自己的標準」衡量對方。我們給出自己認為的「好」,卻忽略了對方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如同周凡無法理解薛亞之的退縮,薛亞之也無法理解周凡的率性。每段關係的裂縫,似乎都來自我們將自己的框架強加於人,而忘了每個人都有不被取代的獨特性。
《影后》告訴我們,真正的理解不是去改變對方,而是放下自以為是的拯救欲,學會尊重彼此的選擇。這既是對角色的啟發,也是對觀眾的提問:
在親密關係裡,我們真的了解對方嗎?還是我們只是愛著自己投射在對方身上的幻影?
我們所給的是對方真正想要的嗎?還是我們只想要那種「被需要」的感覺,一廂情願的付出,演出一種感動了自己卻感動不了他人的戲呢?
下一篇想單獨聊聊薛亞之
(我覺得她一定是摩羯座)😆
-
後記:
其實說起像薛亞之與周凡這樣的姐妹情,我也有相似經驗,我的角色比較像周凡,我想把我以為的好灌輸給我的好友,但卻讓好友誤解,我才知道有時候我們自以為是的關心及建議,其實是會削弱對方的能量的。
雖然在我盡力解釋後我們和好了,但確實我們都知道,感情無法恢復到最一開始那樣了,我與人交往開始變得小心翼翼,但其實有這次經驗也好,讓我從此以後不再只用自己的視角去看待對方的情況,我想我最不能接受的便是自己傷害了親近的人,但或許有時候不管我們怎麼做,終究是會觸動到他人敏感的內心。
當大家來找我對談希望我給個建議,我會給出誠懇的建議,但並不會希望大家一定要聽從我的意見去做,我也盡量避免說教(雖然有時難免還是會有這種意味在),我只關注大家如何能度過當下辛苦的時刻。
所以當女孩們反覆回到「問題男友」身邊,或是反覆因為一樣的問題來問我,我也不會覺得煩,因為我相信,每一次都能讓大家更深入的去了解自己及這份關係多一點。
人生就是一段段經驗所累積的,他經常是以「課題」的方式呈現,但這個「課題」往往也帶著一種來自宇宙的深深的「祝福」。
#影后 #薛亞之 #周凡 #閨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