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打開新聞,地球上的某個角落,總會傳來不平靜的消息。你打我,我打你,歷史的愛恨糾葛,使得立場相左、身處天秤兩端的人,不惜以拳頭、以武力、以對抗來表達立場。世界局勢天天在變,紛爭似乎永遠沒有停歇的跡象。所幸,歷史是面明鏡,在西班牙南部的一座古城裡,以包容取代歧見,以和解取代紛爭,明天會更好的曙光依然存在。
來到西班牙的南部,除了熱,還是熱。
6月中下旬的天氣,即使戴了帽子,只要人在太陽底下,不消半小時,就已經快被融化一般。
那裡有冷氣,就是救贖。
說真的,西班牙南部安達魯西亞地區幾個城市的酷熱程度,真的不相上下。所幸在哥多華(Cordoba),一座歷史悠久的清真寺,為炎熱捎來了一絲涼意。
雖然先前已在格拉納達及西班牙其他城市看過伊斯蘭文化留下的遺跡,對於摩爾人統治數百年期間,建築裡有著繁複的幾何設計,同時有帶著濃厚的神秘色彩,已留下了深刻印象。直到走進了哥多華大清真寺(Mezquita Catedral)的那一刻,我不得不承認,有被震撼到。
寺內的建築細節,讓人忘卻了室外的炎熱,更加慶幸自己能目睹兩個對立又衝突宗教,通過歷史的考驗,在此獲得相當的融合。
大清真寺內,筆直又為數眾多的紅白相間馬蹄型立柱,一眼望去,由大理石及紅磚所形成的景象,十分標準的伊斯蘭風格。
大清真寺裡所見,不但讓人眼睛為之一亮,手機就是不停的按下快門,這整個延伸出去的空間,為這座身為西方世界最大的清真寺,增添了更多的神聖氣息。
不見任何偶像崇拜的元素,可蘭經、文字、幾何圖形,與形塑西方世界的基督教,形成鮮明的對比。
清真寺本身已經很有看頭了,這裡的賣點還不只如此。
它還是全世界唯一一座有”大教堂”的清真寺。
你沒看錯,教堂就存在於清真寺之中。原來在摩爾人統治哥多華的期間,剛開始這裡原本是個不折不扣的教堂,但後來把教堂一分為二,基督教及伊斯蘭教各據一邊,也和平共存相安無事了一段時間,不過之後又由阿拉伯帝國倭馬亞王朝的阿卜杜拉赫曼一世作主,買下了基督教所使用的一半,又再經過數次擴建。
一直到1238年哥多華統治權重回基督教手中,在既有的基礎上,清真寺內部又再加以改建,主教座堂帶著文藝復興的風格,幸好伊斯蘭的元素並未完全抹去,使得這座神聖的教堂,不但舉世無雙,小叮噹的任意門根本派不上用場,轉頭一看,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截然不同的伊斯蘭風格。
一邊由精緻畫作、雕刻堆疊而成,白色的基調中帶著富麗堂皇的文藝復興色彩;另一邊則是由大理石材、筆直的石柱及馬蹄形拱門構成,兩邊互不干涉,各事其主。
你可以說這座清真寺是個標標準準、歷經數百年多次混血而成的結果,雖不到「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那般的交融,不過不同的宗教能在同個空間裡和平共存,倒是一絕。
這個世界,地球上的另一端,透過新聞傳來的,似乎是永無止境的紛擾,異中求同宛如天方夜譚般遙遠。
西班牙哥多華的大清真寺裡,在同個屋簷之下,冥冥之中,我們似乎看到宗教不分你我的力量。
尊重,包容,和解,共存。化解分歧沒有特效藥,時間,似乎是歷史留下的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