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上過傾古華語課的學生,當我告訴他們我是社恐、內向、i人時,幾乎是一面倒的不相信!
連我前同事們都直呼不相信,他們一直覺得我是個外向E人。
殊不知,我只是拿出我「工作模式」的一面而已。
我認為要是我是學語言的學生,老師太過無趣,上課也會很無聊,於是我從最表面的語氣、語調開始著手,就和我演講時,用的同樣道理,語氣平淡真的會比較容易睡著。
即便這並非教學的核心,也並非本次文章的重點。
這次出國的經驗,讓傾古我有感而發......
我從小社恐到什麼誇張的地步?
我連去買個飲料,我都不敢跟店員講話。
我都要提前做好久的心理準備,
反覆在腦海裡演練等下可能出現的台詞,
勇敢踏出前往飲料店的腳步,
屢屢深呼吸放鬆焦慮。
就是這麼誇張。
即便社恐嚴重如我,在逐漸成長,經歷越來越多風雨,不能只有年歲漸長,行為也要有所突破,於是我像嬰兒學步,模仿、學習怎麼讓人看起來台風穩健、怎麼看起來游刃有餘、怎麼不讓氣氛冷掉、尷尬。
模仿過程中,肯定經歷過東施效顰的醜態。
也埋怨過,自己為何生來就不是這種自然遊走在人群中的人?
但,有用嗎?
不僅沒用,還浪費時間。
與其陷入抱怨、埋怨的死循環,不如多嘗試,
失敗就改變方針再嘗試!
畢竟,一直做出同樣事情的話,可是不能指望結果有所改變的。
剛上機,就聽到後座是一群台灣人,用台語(閩南語)在對話,非我本意,但是因為講話講得聲音不小,所以談話內容盡收耳底,不得不說,很多價值觀也與我吻合。
無法入睡卻不是因為說話大聲,而是剛好坐在我後方的人,她一直震我的椅子。
我一開始以為,她是一直在踢椅子,回頭瞄一眼,感覺她的坐姿不像是踢椅子的坐姿,於是排除。卻還是時不時,頻率很頻繁地,不知做了什麼,讓我整張椅子隨之震動。
後來,我總算找到元凶。
就是水壺!
我聽到她跟身旁的朋友說:「不知道為什麼,口好渴喔。」
接著就是椅子震動、開水壺的聲音(喝水中),以及又一次的椅子震動。
搞清楚了,一切都清晰了。
那個讓我沒法睡的震動是椅子上的網子,放著宣導文宣、目錄的那個網子。
我已經能肯定,她是把水壺放在網子裡,每次喝水,拿出、放回,都會撥動到那張網子,也都會讓我整張椅子「為之震顫」。
她沒感覺,但我很有感覺。
飛機早已離地,加速衝破雲層。
只剩我停留原地。
這怎麼行!!!
也許是不爽值達到顛峰。
也許是始終保留著獨自一人在國外旅居的憧憬,未來會面對各種更加嚴峻的困難,想像那些敢勇於表達自己訴求的人一樣,我也想先從小事開始訓練起自己。
我將不爽湧出,分析情況冷靜後,將原先可能出現的不滿髒話、不理智行為,轉化成一股「亟欲脫口而出」的表達。
我在腦中想像出那些勇敢之人的具體形象,把我代入。想像出態度太差的刪掉、想像出態度太軟弱的刪掉,想像出開始一遍遍模擬我該如何說,才能最讓人接受、也最讓我能達到想要結果的說法演練。
在釐清對方是刻意還是無心的之後,我也好決定我的態度。
即便我不堪其擾,可既然不是故意的,我態度也不需要非常差。加上前面聽到他們的談話,我相信好好說是沒問題的。他們不是一群沒水準的台灣人。
「理直氣和」傳達客觀事實、帶給我的影響及希望對方可以如何做,盡我所能做出「有效溝」以下是我憑印象還原的內容:
小姐,不好意思,可以請你水壺放在桌上嗎?拿水壺的時候,會動到椅子,我沒辦法睡覺,謝謝。
因為飛機上不免有些噪音,他們剛開始還聽不太清楚我說什麼,當然一方面也是我沒說得很大聲,我的設想是,說話聲音一旦大聲,就很容易吵起來,所以我小聲一點,除了也是能避免其他人聽到,會妨礙、吵到其他人,另一方面,也是盡可能避免不必要的爭執。我通常會看人、看情況,當下整體判斷後,我認為能和氣解決是最好。
也是很謝謝他們聽完之後,也就真的沒有再出現椅子被拿取水壺一系列動作晃動的情況了,我總算能好好休息一下,不然原先我不僅沒辦法睡,我甚至還會頭暈,他們態度也正常、不惡劣,這樣我就十分感謝了!
當然也要感謝我自己,心理建設、模擬這麼久(飛行總時長約4小時,此時只剩約1小時),終於鼓起勇氣、真誠開口。
真棒!有進步!給自己一個大大的讚!!!
以前會以為,要是沒能大步向前走,就是種錯誤、是種缺陷,相對地,也活得非常累、非常厭世。
人生就是這樣,一點、一點進步,一小步、一小步前進。
傾古今天進步了,你,也進步了嗎?
傾古也想看看大家分享自己的小小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