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157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raw-image
  •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 2.2 虛字
  •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 2.4 之乎者也 — 者
  • 2.5之乎者也 — 乎
  • 2.6 之乎者也 — 之

Zi5 是另一個可供研究的句式。

raw-image

此句源出《繫辭下》:「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滅趾,無咎,此之謂也。」「屨校滅趾,無咎」指的是《易經》噬嗑掛的初九爻位:腳被戴上刑具 (校) 而覆蓋腳趾或斷了腳趾,屬小刑,對小人來說,是小懲大誡,未嘗不是好事,因此無咎﹔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可以視 Zi5 為一個句子或兩個句子。

如果是兩個句子,我們只需處理第二句「此之謂也」。

raw-image

推導簡單,故不贅。

上古漢語中的「謂」字一般有兩義及兩個語構功能。一指說或述說之義,因此屬動詞類﹔一指道理或意義之義,因此屬名詞類。兩個用法之中,前者普遍,例子比比皆是,後者則較難察覺,其中的一個例子有《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如此,則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朕弗取焉。」,此例的「無謂」是「沒有道理」的意思。Zi5 中的「之謂」類同,是「這個道理」的意思。所以我們賦予「謂」字語構型 n。此外,Zi5.6-Zi5.7 如常不作前後項倒置,「之」字是「謂」字的修飾語,故屬語構型 n/n,與本節對「之」字的分析吻合。

但如果我們視 Zi5 為一個句子,整個句子的結構便因為各成份位置有異而出現變化。

十九世紀歐洲語言學家早注意到漢語的這種特性。這是歐洲語言學家的洞見﹕位置主導一個字符串的語構功能。

但如果 Zi5 是一個句子,其一階成份無疑需作如下解析﹕

raw-image

「屨校滅趾,無咎」明顯是一個句子,但 Zi5.1-Zi5.7 亦已證明了「此之謂也」是一個句子。這樣的句式 (兩個並列的句子),上古漢語不需使用聯結詞,因此讀者在面對這樣的一個字符串時,要理解其是否一個句子便常有判斷上的困難或疑惑。事實上,或許可以說,讓我們再次強調,上古漢語的寫作者本身根本沒有一個特定的句子概念。在位置主導語構功能的原則下,佔據了函子位的「此之謂也」的語構型便從 變作 s/s

raw-image

推導按一貫的單向原則進行﹕

raw-image

記得我們在 2.3.1 節提出「也」字的語構型具有 (s/x)/的模式,其中的 主要屬於基本型 n。本節對 Zi5 的處理,以及一直以來對其它包含「也」字的句式的處理,都沒有偏離我們的判斷。有關「之」字的語構型,無論我們視 Zi5 為一個句子還是兩個句子,它都屬於 n/n

__________

待續



avatar-img
6會員
319內容數
我們這裡談兩個東西: 哲學和邏輯,以及與哲學和邏輯相關的東西。 首先開設的房間是《綁架愛麗絲 之 地下邏輯》。 隨後將陸續開設《綁架愛麗絲 之 鏡像語言》和《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聯絡作者﹕sen.wong@proton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2.5之乎者也 — 乎 2.6 之乎者也 — 之 四 下句有好幾個有趣的觀察,可用來窺見上古漢語的結構性處理。 先看一下 Zi4 的解析和推導﹕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2.5之乎者也 — 乎 2.6 之乎者也 — 之 三 了前面的這段探討,我們可以繼續對 Zi3 進行解析及推導﹕ __________ 待續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2.5之乎者也 — 乎 2.6 之乎者也 — 之 二 《詩經》裡使用了大量的「之」字,除了用作指代詞之外,用作第三人稱代詞的也很多。下有一例,另一例來自《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2.5之乎者也 — 乎 2.6 之乎者也 — 之 一 在眾多「之」字的用法中,有兩個常見的用法,不難處理﹔但即使結構簡單,還是有特殊的語構現象可供發崛。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2.5之乎者也 — 乎 七 然而,上述的處理有一個疑問。 我們把「A,不亦 X 乎」視作一個真正的問句。 事實上,上古漢語中的「A,不亦 X 乎」並非真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2.5之乎者也 — 乎 六 至此,如果我們採用前面 Fu1 - Fu8 的策略,視為問句,解析和推導並無難度﹕ 在上古漢語裡,諸如「亦樂」﹑「亦可」﹑「亦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2.5之乎者也 — 乎 2.6 之乎者也 — 之 四 下句有好幾個有趣的觀察,可用來窺見上古漢語的結構性處理。 先看一下 Zi4 的解析和推導﹕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2.5之乎者也 — 乎 2.6 之乎者也 — 之 三 了前面的這段探討,我們可以繼續對 Zi3 進行解析及推導﹕ __________ 待續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2.5之乎者也 — 乎 2.6 之乎者也 — 之 二 《詩經》裡使用了大量的「之」字,除了用作指代詞之外,用作第三人稱代詞的也很多。下有一例,另一例來自《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2.5之乎者也 — 乎 2.6 之乎者也 — 之 一 在眾多「之」字的用法中,有兩個常見的用法,不難處理﹔但即使結構簡單,還是有特殊的語構現象可供發崛。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2.5之乎者也 — 乎 七 然而,上述的處理有一個疑問。 我們把「A,不亦 X 乎」視作一個真正的問句。 事實上,上古漢語中的「A,不亦 X 乎」並非真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2.5之乎者也 — 乎 六 至此,如果我們採用前面 Fu1 - Fu8 的策略,視為問句,解析和推導並無難度﹕ 在上古漢語裡,諸如「亦樂」﹑「亦可」﹑「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找出問題、避免問題、把問題當問題看。
Thumbnail
當妳不惑 心便自在 當妳顧忌 心便掛礙 如是演法 萬教歸愛 學庸96.05.07/11:06
Thumbnail
此篇,介紹了沒有前陳/有法的論式,同時也帶出了"周遍是"及"周遍不是"的內容複習
證據不一定是王道,數據不一定就是真理,避免偏見、刻板印象、歧視,不要太快做出決定或判斷——尋找共同點,開放式問題的提問——幫助他人重新思考。
Thumbnail
時下解釋「無為ㄨㄟˊ」又說並不是什麼都不做,於是用了很多解釋來圓。
Thumbnail
人文思維:哲學基本問題期末報告;關於我對語言哲學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如果沒有一個受者「我」存在,那麼「貪」與「認同」也無法依附,也不需「情感接受」與「理智理解」,「信念」沒有依附者,自主權不存在「自方與主體」,一路勢如破竹斷除煩惱。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找出問題、避免問題、把問題當問題看。
Thumbnail
當妳不惑 心便自在 當妳顧忌 心便掛礙 如是演法 萬教歸愛 學庸96.05.07/11:06
Thumbnail
此篇,介紹了沒有前陳/有法的論式,同時也帶出了"周遍是"及"周遍不是"的內容複習
證據不一定是王道,數據不一定就是真理,避免偏見、刻板印象、歧視,不要太快做出決定或判斷——尋找共同點,開放式問題的提問——幫助他人重新思考。
Thumbnail
時下解釋「無為ㄨㄟˊ」又說並不是什麼都不做,於是用了很多解釋來圓。
Thumbnail
人文思維:哲學基本問題期末報告;關於我對語言哲學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如果沒有一個受者「我」存在,那麼「貪」與「認同」也無法依附,也不需「情感接受」與「理智理解」,「信念」沒有依附者,自主權不存在「自方與主體」,一路勢如破竹斷除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