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成長|學習覺察與釋放怒氣,重拾內在力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小玫上班忙了一天,又累又餓,買了便當,開著車快到家了。這時孩子打來「媽~我補習完了,我今天不想坐公車回家,你可以來接我嗎?」

當媽的總是難以拒絕孩子的請求,小玫就繞過去載孩子回家。

孩子一上車就抱怨:「你好慢喔~你這便當是要給我的嗎?菜色我都不喜歡,看起來一點都不好吃。」

小玫說:「車上吃便當小心打翻了,你最好...」

話還沒說完,孩子就打斷她:「我知道怎麼做,你不要指揮我!」

已經一身疲憊的小玫聽到這些話,感覺有一股情緒上來,卡在胸口很不舒服。她甚麼也沒說,回到家也沒胃口吃飯,把自己關在房間裡。

「我不知道為什麼有股情緒在翻攪,但我說不上來...」小玫透過視訊困惑的對我說。

「聽孩子這樣說,你會生氣嗎?」

「好像有一點,我生氣的是,我是一個很糟糕的媽媽...」小玫有點哽咽。

她竟然不是生氣孩子,是生氣自己。

「你對孩子說話的口氣跟內容會有生氣嗎?」我很好奇。

「我...不可以生別人的氣。」她緩慢地吐出這幾個字。

「有誰跟你說過你不能生氣?」感覺她在壓抑自己的情緒。

「媽媽,小時候她說不要有大小姐脾氣,不要亂生氣。」她的語氣像是一個被責備的小女孩。

「那麼,你可以生氣孩子嗎?」我問她。
「我........不行。」她講得很艱難,我感覺到她內心有兩個聲音在打架。

「現在只有你跟我,沒有別人。如果你願意,可以說說你對孩子的生氣,當你聽到她說這些話的時候,你的感覺是甚麼?」我重述了一次當時的狀況給她聽。

「我現在感覺胸口有一團火球,很熱,我很想吼叫。」她呼吸有點急促。

小玫忍不住地大叫、怒吼,接著跑去敲打床鋪,語言說的是對孩子的生氣。

「我已經這麼累了,還去接你,你不但沒感謝,還嫌東嫌西,我招誰惹誰了,早知道不管你我自己先回家.......」小玫邊說邊哭。

這麼大的憤怒在身體裡,難怪她覺得不舒服,但她又不允許自己生氣,得用更大的能量把情緒壓下去,憤怒的火往內在燒。

生氣不能對外,就會向內,轉為自我攻擊,生自己的氣。

對女性來說,學會正視並釋放怒氣,是成長路上不可或缺的一課。

真正阻礙我們前進的,往往不是外在的挑戰,而是那份被迫壓抑的自我,無法勇敢表達真實情緒的勇氣。

也許你曾經壓抑過自己的怒火,但請記住:允許自己生氣,不代表失控,而是重拾內在力量的開始。

有情緒跟情緒的表達,是兩件事。

我可以生氣(有情緒),我可以用其他不傷害自己與他人的方式把怒氣發洩完。而不需要對著對方狂罵發飆,要對方為我的生氣負責。

等到怒氣消了,再找其他時機跟對方好好溝通,我那時很生氣,是因為....(情緒的表達)。

學習對情緒的覺察,可以讓我們更靠近自己,知道自己怎麼了。

當有了覺察,就可以選擇跟決定,怎麼樣好好生氣,怎麼樣適當的表達自己的情緒。

每一種情感,都是內心深處的聲音,映照著我們的感覺。

重視並理解自己的情緒,就是愛自己的開始。

#情緒覺察 #女性成長 #自我保護 #真實情感

raw-image











與親子相關議題,包括親子溝通、親子互動,育兒經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災難發生時,我們的情緒容易受到影響。文章分享如何應對災難新聞帶來的焦慮和不安,建議關掉螢幕、轉移注意力、到戶外走走,並覺察自己的情緒狀態,提醒讀者適時抽離,善待自己。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透過薩提爾模式學習與實踐,改善溝通與人際關係的經驗。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工作坊後的反思,以及如何從解決問題的思維轉變為更深層次的自我對話與成長。作者也分享了在不同關係中(家人、朋友、職場、伴侶)遇到的溝通挑戰
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對一位友人深刻感謝與懷念之情,描述了瑤華在工作坊、讀書會和晤談室等不同場合的個性與影響,以及作者從中獲得的啟發與療癒。
許多人習慣將別人的需求擺在自身之前,害怕拒絕,害怕讓他人失望。然而,這樣的付出並非真正的體貼,反而可能導致內心的委屈與失落。文章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如何重新學習照顧自己,並在關係中取得平衡,找回自身價值與力量。
忙碌的現代生活中,我們時常被外界的刺激牽著走,容易產生無謂的負面情緒。本文以一個日常小互動為例,分享如何練習「不反應」,藉由覺察自己的情緒與念頭,避免無謂的內耗,找回內心的平靜。
女兒騎Ubike回家途中遺失手機,所幸拾獲者將手機送至警局,讓母女順利找回手機。過程中,警察也教育孩子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是一段溫馨感人的小插曲。
當災難發生時,我們的情緒容易受到影響。文章分享如何應對災難新聞帶來的焦慮和不安,建議關掉螢幕、轉移注意力、到戶外走走,並覺察自己的情緒狀態,提醒讀者適時抽離,善待自己。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透過薩提爾模式學習與實踐,改善溝通與人際關係的經驗。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工作坊後的反思,以及如何從解決問題的思維轉變為更深層次的自我對話與成長。作者也分享了在不同關係中(家人、朋友、職場、伴侶)遇到的溝通挑戰
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對一位友人深刻感謝與懷念之情,描述了瑤華在工作坊、讀書會和晤談室等不同場合的個性與影響,以及作者從中獲得的啟發與療癒。
許多人習慣將別人的需求擺在自身之前,害怕拒絕,害怕讓他人失望。然而,這樣的付出並非真正的體貼,反而可能導致內心的委屈與失落。文章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如何重新學習照顧自己,並在關係中取得平衡,找回自身價值與力量。
忙碌的現代生活中,我們時常被外界的刺激牽著走,容易產生無謂的負面情緒。本文以一個日常小互動為例,分享如何練習「不反應」,藉由覺察自己的情緒與念頭,避免無謂的內耗,找回內心的平靜。
女兒騎Ubike回家途中遺失手機,所幸拾獲者將手機送至警局,讓母女順利找回手機。過程中,警察也教育孩子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是一段溫馨感人的小插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重新瀏覽自己摘錄的字句,能幫助記憶回到這趟閱讀旅程剛開始出發的時候。 大約十年前,對母女之間的心理課題有越來越清晰的意識,開始留意、閱讀相關書籍,想要好好認識以及梳理內在的起伏,發掘藏在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關聯。
Thumbnail
大雨下著下著,我與孩子站了40分鐘,不禁思考,我到底在堅持什麼?
Thumbnail
這篇過了多天,還是將前面的部份仔細看了,有些話要說。   台灣人的爸媽,因為我看了報章雜誌,還有聽周圍的人說的,跟我自己的經驗,孩子晚回家時,心裏是擔心和焦慮的,自己在腦中上演了許多可怕的劇情。可是當他回家,門鎖打開的那一刻,爸媽卻是大罵出口。或許說,他們原本緊繃的情緒需要宣洩,孩子回來的動作點
Thumbnail
這是關於一個在學業和家庭責任間掙扎的人,通過處理自己的情緒和需求,最終找到內心的平靜和感到滿足的故事。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深入探討了成為一位母親所面臨的挑戰,並分享了自己的成長與孩子的教育經驗。透過寫作,作者希望能夠和其他父母分享心得,並一起學習成長。
Thumbnail
爸媽不是萬能的,很多時候遇上的問題,還是需要孩子學會如何靠自己去解決。 但身為父母,我們的陪伴與關心,是孩子人格成長上,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女孩透過療心卡的引導,深入瞭解了自己內心的情緒與母親間的關係糾葛。文章透過故事敘述的方式將讀者帶入了情感的區域,引人思考自我覺察與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透過孩子的教養,媽媽經歷了身心靈的重大轉變,從而找到自己更好的版本。這篇文章探討媽媽所面對的生活挑戰,以及改變思維、增強心理韌性的方式。
Thumbnail
前情提要請看上一篇,這篇我繼續來細數我的童年生活,希望這樣探索和挖掘的方式能對你療癒自己的內在小孩有所啟發: 🔵 情緒侍者(潛意識、情緒、感情) 我媽是個大剌剌、情緒化、強勢的人,所以很難和她說心事。國中交了第一任男友,在剛開始交往的寒假,因為見不到面,我就每天寫一封信給他,想等到
Thumbnail
重新瀏覽自己摘錄的字句,能幫助記憶回到這趟閱讀旅程剛開始出發的時候。 大約十年前,對母女之間的心理課題有越來越清晰的意識,開始留意、閱讀相關書籍,想要好好認識以及梳理內在的起伏,發掘藏在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關聯。
Thumbnail
大雨下著下著,我與孩子站了40分鐘,不禁思考,我到底在堅持什麼?
Thumbnail
這篇過了多天,還是將前面的部份仔細看了,有些話要說。   台灣人的爸媽,因為我看了報章雜誌,還有聽周圍的人說的,跟我自己的經驗,孩子晚回家時,心裏是擔心和焦慮的,自己在腦中上演了許多可怕的劇情。可是當他回家,門鎖打開的那一刻,爸媽卻是大罵出口。或許說,他們原本緊繃的情緒需要宣洩,孩子回來的動作點
Thumbnail
這是關於一個在學業和家庭責任間掙扎的人,通過處理自己的情緒和需求,最終找到內心的平靜和感到滿足的故事。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深入探討了成為一位母親所面臨的挑戰,並分享了自己的成長與孩子的教育經驗。透過寫作,作者希望能夠和其他父母分享心得,並一起學習成長。
Thumbnail
爸媽不是萬能的,很多時候遇上的問題,還是需要孩子學會如何靠自己去解決。 但身為父母,我們的陪伴與關心,是孩子人格成長上,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女孩透過療心卡的引導,深入瞭解了自己內心的情緒與母親間的關係糾葛。文章透過故事敘述的方式將讀者帶入了情感的區域,引人思考自我覺察與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透過孩子的教養,媽媽經歷了身心靈的重大轉變,從而找到自己更好的版本。這篇文章探討媽媽所面對的生活挑戰,以及改變思維、增強心理韌性的方式。
Thumbnail
前情提要請看上一篇,這篇我繼續來細數我的童年生活,希望這樣探索和挖掘的方式能對你療癒自己的內在小孩有所啟發: 🔵 情緒侍者(潛意識、情緒、感情) 我媽是個大剌剌、情緒化、強勢的人,所以很難和她說心事。國中交了第一任男友,在剛開始交往的寒假,因為見不到面,我就每天寫一封信給他,想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