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玫上班忙了一天,又累又餓,買了便當,開著車快到家了。這時孩子打來「媽~我補習完了,我今天不想坐公車回家,你可以來接我嗎?」
當媽的總是難以拒絕孩子的請求,小玫就繞過去載孩子回家。
孩子一上車就抱怨:「你好慢喔~你這便當是要給我的嗎?菜色我都不喜歡,看起來一點都不好吃。」
小玫說:「車上吃便當小心打翻了,你最好...」
話還沒說完,孩子就打斷她:「我知道怎麼做,你不要指揮我!」
已經一身疲憊的小玫聽到這些話,感覺有一股情緒上來,卡在胸口很不舒服。她甚麼也沒說,回到家也沒胃口吃飯,把自己關在房間裡。
「我不知道為什麼有股情緒在翻攪,但我說不上來...」小玫透過視訊困惑的對我說。
「聽孩子這樣說,你會生氣嗎?」
「好像有一點,我生氣的是,我是一個很糟糕的媽媽...」小玫有點哽咽。
她竟然不是生氣孩子,是生氣自己。
「你對孩子說話的口氣跟內容會有生氣嗎?」我很好奇。
「我...不可以生別人的氣。」她緩慢地吐出這幾個字。
「有誰跟你說過你不能生氣?」感覺她在壓抑自己的情緒。
「媽媽,小時候她說不要有大小姐脾氣,不要亂生氣。」她的語氣像是一個被責備的小女孩。
「那麼,你可以生氣孩子嗎?」我問她。
「我........不行。」她講得很艱難,我感覺到她內心有兩個聲音在打架。
「現在只有你跟我,沒有別人。如果你願意,可以說說你對孩子的生氣,當你聽到她說這些話的時候,你的感覺是甚麼?」我重述了一次當時的狀況給她聽。
「我現在感覺胸口有一團火球,很熱,我很想吼叫。」她呼吸有點急促。
小玫忍不住地大叫、怒吼,接著跑去敲打床鋪,語言說的是對孩子的生氣。
「我已經這麼累了,還去接你,你不但沒感謝,還嫌東嫌西,我招誰惹誰了,早知道不管你我自己先回家.......」小玫邊說邊哭。
這麼大的憤怒在身體裡,難怪她覺得不舒服,但她又不允許自己生氣,得用更大的能量把情緒壓下去,憤怒的火往內在燒。
生氣不能對外,就會向內,轉為自我攻擊,生自己的氣。
對女性來說,學會正視並釋放怒氣,是成長路上不可或缺的一課。
真正阻礙我們前進的,往往不是外在的挑戰,而是那份被迫壓抑的自我,無法勇敢表達真實情緒的勇氣。
也許你曾經壓抑過自己的怒火,但請記住:允許自己生氣,不代表失控,而是重拾內在力量的開始。
有情緒跟情緒的表達,是兩件事。
我可以生氣(有情緒),我可以用其他不傷害自己與他人的方式把怒氣發洩完。而不需要對著對方狂罵發飆,要對方為我的生氣負責。
等到怒氣消了,再找其他時機跟對方好好溝通,我那時很生氣,是因為....(情緒的表達)。
學習對情緒的覺察,可以讓我們更靠近自己,知道自己怎麼了。
當有了覺察,就可以選擇跟決定,怎麼樣好好生氣,怎麼樣適當的表達自己的情緒。
每一種情感,都是內心深處的聲音,映照著我們的感覺。
重視並理解自己的情緒,就是愛自己的開始。
#情緒覺察 #女性成長 #自我保護 #真實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