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腦 Un cerveau enceint

更新於 2024/12/10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媽媽腦」這一概念在許多社會根深蒂固。調查顯示,50至 80% 生產後的女性出現記憶以及其他認知問題,譬如產後出現所謂的「腦霧」,即一種精神混亂或注意力難以集中的狀態。

 

2008年,神經科學家蘇珊娜·卡莫納(Susana Carmona)在西班牙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員,原本專注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le trouble déficitaire de l'attention avec hyperactivité,簡稱TDAH)的研究。然而,一次與同事無意間的對談,讓她決定將研究重心轉向一個全新的課題——探討懷孕如何影響準媽媽們的大腦。


針對孕期的大腦變化對母親的影響的研究,仍在起步階段,未來需要更長期的追蹤。

針對孕期的大腦變化對母親的影響的研究,仍在起步階段,未來需要更長期的追蹤。

 

蘇珊娜和其他同事透過磁振造影,收集了數十位女性懷孕1前後的大腦數據,進行長達8年的研究。2016 年的研究結果發現,在生產2後2到3個月,她們的大腦皮質許多區域的體積與最初的大小相比,平均縮小3了2%,且大部分女性在生產後2年內仍會持續縮減。然而,體積縮減並不代表心智能力的喪失,研究團隊推斷,大腦體積的減少,可能是在為母職做準備。懷孕期間,大腦的某些區域也會縮小,例如:處理獎勵與快感機制相關的腹側紋狀體(le striatum ventral)、控制如體溫、口渴、飢餓和睡眠等功能的下丘腦(l’hypothalamus),以及負責記憶的海馬迴(l’hippocampe)。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員埃爾塞琳·霍克澤瑪(Elseline Hoekzema)指出,最受影響的是那些整合來自其他區域資訊的腦區。

 

此外,研究結果顯示母親在分娩後的大腦變化,主要影響一個名為「預設模式網絡」(le réseau du mode par défaut)的腦區。這個腦區在大腦處於休息狀態時最為活躍,並且主要與我們理解自己與他人思想與情感的能力有關(即共情能力,同理心)。大部分的腦區變化通常在孕婦產後會迅速恢復,但預設模式網絡區域的恢復過程有所不同,甚至可能無法完全恢復到懷孕前的狀態。這在行為層面上意味著什麼呢?研究顯示,預設模式網絡中的大腦變化與母親對新生兒的依附強度、保護和照料行為之間存在密切聯繫;而那些在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有困難的母親,其大腦變化通常不那麼明顯。

 

懷孕及其引發的賀爾蒙激增會導致巨大的生理變化,幾乎所有的生理機制都被重新調整,以支持胎兒的生長,研究也已證明賀爾蒙會同時影響大腦和行為。在實驗中,從未生育過的老鼠通常會忽視幼鼠,有時甚至會攻擊牠們。但如果給牠們注射賀爾蒙,讓動物體內的賀爾蒙水平變化與懷孕期間的變化相似,牠們就會開始表現出如保護及照顧幼鼠的母性行為。在人類女性身上,生物效應則更為複雜,在懷孕期間,行為上的變化遠不如動物明顯,但生理與因社會和環境而發生的心理變化同時發生,例如對擔任母親的焦慮、與伴侶關係的轉變,以及來自家庭和朋友的社會壓力。

 

有趣的是,研究顯示新手父母會出現與產後女性類似的賀爾蒙和大腦變化,而且這些變化在父親更積極參與育兒時更加顯著。最近,蘇珊娜還分析了懷孕的女同性戀者的大腦,並將其與未懷孕的伴侶進行比較。儘管未懷孕的伴侶也出現了一些變化,但與懷孕所引發的變化相比,這些變化微不足道。

 

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大腦區域的縮小常被解釋為認知功能的下降。但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神經科學家莉莎·加利亞(Liisa Galea)指出,這只是一次過渡5。埃爾塞琳補充說,根據對神經代謝物(les métabolites neuronaux)的研究,孕期時神經元被淘汰的可能性很低;但許多研究人員持相反意見,認為這一過程反映了神經功能的優化6

 

實際上,懷孕及隨之而來的分娩帶來了一種類似青春期的神經發展過渡,兩者都受到賀爾蒙波動的影響。這兩個生命階段的共同特徵包括大腦皮質的減少以及其褶皺表面平滑化7。這些變化可能有助於個體順利過渡到人生的新階段:青春期的特點是追求獨立,而懷孕則是承擔照顧孩子的責任。

 

懷孕後的女性在遺忘某些事情時,可能會認為自己的認知能力不如懷孕前,其實是一種「確認偏誤」。

懷孕後的女性在遺忘某些事情時,可能會認為自己的認知能力不如懷孕前,其實是一種「確認偏誤」。


準媽媽們的大腦會隨著即將到來的孩子進行適應性調整,但這些變化是否會對認知能力產生更廣泛的影響呢?2023年,耶魯大學神經科學家溫妮·奧查德(Winnie Orchard)對這個問題展開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很難得到明確的答案。因為關於這個主題的研究繁多,但研究方法卻參差不齊,無論是認知任務的設計,還是對照組的選擇上。然而,在懷孕的第三孕期(28週以後),普遍觀察到記憶缺陷,儘管這些缺陷可能與海馬迴體積的減少有關,但從臨床角度來看,這些缺陷很少具有顯著意義,且對準媽媽的日常生活沒有負面影響。

 

至於產後時期8,研究結果則不夠一致9。溫妮表示:「有些研究顯示年輕母親會有認知缺陷;有些研究未發現差異;而另一些研究則觀察到她們的認知功能有所提升。」 高級認知功能(如計畫、判斷、決策及自我知覺等執行功能)是可能得到改善的能力之一。這些功能在決策、衝動控制以及複雜任務管理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無論如何,目前仍難以證實或否定10「媽媽腦」的概念。然而,一些女性在遺忘某些事情時,可能會覺得自己的認知能力不如從前。對此,研究員將原因歸結為一種「確認偏誤11」的認知偏差。這種偏差會導致人們更關注那些支持自己信念的資訊。事實上,母親通常面臨巨大的認知壓力——她們需要在餵食、換尿布、給寶寶洗澡、哺乳等任務之間游刃有餘12。此外,溫妮還發現,在生產後的一年,那些在懷孕期間出現認知缺陷的年輕媽媽,在實驗室測試中的結果與其他母親並無差異。但她也強調,缺乏證據並不等於證明不存在問題:「我們沒有發現差異,並不意味著差異不存在。」

 

探索大腦變化對母親的影響是一個長期被神經科學研究忽視的課題。每年約有 1.4 億女性懷孕,但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懷孕與分娩的順利進行以及其對身體層面的影響。即便在人類神經影像學的領域,專門針對女性健康的研究也僅佔 0.5%,顯示這方面的科學探索仍極為有限。目前,這類研究仍處於起步階段。未來需要更長期的追蹤、更大規模的樣本以及更多元的研究方法,才能揭示這些大腦變化的深層意義。

 

 

 

 

Lexique:

1.  Une grossesse:(n.f.) 懷孕,Interruption volontaire de grossesse,簡稱 IVG,就是人工流產、墮胎。這詞來自於gros形容身形或東西大、重、胖、厚的,甚至形容事情很嚴重,都可以用這形容詞。

2.  Un accouchement:(n.m.) 生產,源自動詞accoucher (v.t.indir.),後加名詞要用de連接,如accoucher d’un garçon/ d’une fille 生男/女孩。

3.  Rétrécir:(v.t./v.i.) 使變狹窄;變窄,縮小,名詞是un rétrécissement (n.m.)。

4.  La maternité:母性,母親的身分。

5.  Une transition:過渡期,變遷期。

6.  Une optimisation:最佳狀態,動詞optimiser (v.t.) 使優化,這詞其實是源自英文optimize。

7.  Un aplanissement de la surface plissée:

[1]  aplanissement (n.m.) 平整、鋪平,源自動詞aplanir,和前面rétrécir,ir結尾的動詞變成名詞時都是固定變化,都是兩個s。

[2]  Une surface (n.f.) 表面,plissé (adj.) 有皺摺的,起皺紋的,動詞plisser (v.t.),源自名詞un pli (n.m.)。 這裡是指大腦最外層的大腦皮質,是呈現皺褶樣的。

8.  Une période post-partum:產後期,前綴post-表在⋯⋯之後,譬如post mortem死後的、postmoderne後現代主義的及syndrome post-COVID-19,指新冠後遺症,或長新冠。

9.  Concluant:(adj.) 有說服力、不容懷疑的,是動詞conclure的現在分詞。

10.  Valider (v.t.) 確認,證實;réfuter (v.t.) 反駁。

11.  Biais de confirmation:確認偏誤。

12.  原文Jongler entre les repas, les couches, les bains de bébé, l'allaitement:jongler (v.i.) 應付自如,介系詞加avec;une couche (n.f.) 尿布,其他常見詞une femme en couches 孕婦,fausse couche 流產;un allaitement (n.m.)哺乳,動詞allaiter (v.t.)。

 

 

本文節錄:

Liam Drew, « Comment la grossesse transforme le cerveau », in Cerveau & Psycho N˚ 171, Décembre 2024, pp. 27-31

avatar-img
3會員
41內容數
這個平台提供關於法國時事、心理學、科學、歷史、文化、藝術和哲學等領域的文章,文章內會介紹該領域的法文詞彙和使用到的文法,希望分享知識的同時,可以幫助對法文有興趣者學習法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d Astr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知道在中世紀的巴黎,到處可見動物在城市裡「橫行」嗎?事實上,中世紀晚期所有歐洲的大城市,動物的數量比人還多。巴黎在當時還是農場、花園、草地及沼澤,棲息著野生或馴養的動物:豬、牛、馬、狐狸、野兔、兩棲動物和鳥類。
「連環殺手」這個術語首次由美國聯邦調查局探員羅伯特·雷斯勒(Robert Ressler)提出,他可能也是史上首位犯罪側寫師。雷斯勒在1970年代擔任FBI行為科學部主管,他的團隊開始針對性犯罪或謀殺罪罪犯進行結構性訪談,目的在於理解他們的行為模式、犯罪現場的安排與心理特徵之間潛在關聯性。
根據法國內政部統計服務處的一項調查,2016至2023年間,詐騙受害者人數增加了64%,也就是說,每年平均成長超過7%;在電子支付詐騙方面,2016年受害者為250,900人,2023年激增到411,700人。2022年SSMSI《生活環境與安全報告》指出,只有十分之一的受害者在遭遇詐騙後會報案。
大約9000年前,這些最早的農民為了尋找可耕種的土地,來到了歐洲。這些移民很快適應新環境,知道哪些植物及動物適合在歐洲溫帶氣候生存。漸漸地,土地開始不夠餵養日益增加的人口,農民就繼續找尋未開墾的森林,好作為農地使用。
社交網路出現後,集體情緒成為心理學研究熱門主題之一。以往,我們認為需要透過直接接觸,情緒才能傳播擴散,可如今在社交網絡上,通過簡單的訊息,人們在情感歸屬上也像是屬於同一個社會群體,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信息與傳播科學專家迪迪埃·庫爾貝將此種情緒感染5的現象命名為「數位集體意識」。
《卡耶博特.畫中的男性》特展是由奧賽美術館、洛杉磯蓋蒂博物館及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聯合策畫。印象派專家,同時是現任奧賽美術館的首席館長及保存與藏品部主任保羅·佩林(Paul Perrin)接受雜誌《費加洛》(Le Figaro)的專訪,詳述了與此次特展相關的問題。
你知道在中世紀的巴黎,到處可見動物在城市裡「橫行」嗎?事實上,中世紀晚期所有歐洲的大城市,動物的數量比人還多。巴黎在當時還是農場、花園、草地及沼澤,棲息著野生或馴養的動物:豬、牛、馬、狐狸、野兔、兩棲動物和鳥類。
「連環殺手」這個術語首次由美國聯邦調查局探員羅伯特·雷斯勒(Robert Ressler)提出,他可能也是史上首位犯罪側寫師。雷斯勒在1970年代擔任FBI行為科學部主管,他的團隊開始針對性犯罪或謀殺罪罪犯進行結構性訪談,目的在於理解他們的行為模式、犯罪現場的安排與心理特徵之間潛在關聯性。
根據法國內政部統計服務處的一項調查,2016至2023年間,詐騙受害者人數增加了64%,也就是說,每年平均成長超過7%;在電子支付詐騙方面,2016年受害者為250,900人,2023年激增到411,700人。2022年SSMSI《生活環境與安全報告》指出,只有十分之一的受害者在遭遇詐騙後會報案。
大約9000年前,這些最早的農民為了尋找可耕種的土地,來到了歐洲。這些移民很快適應新環境,知道哪些植物及動物適合在歐洲溫帶氣候生存。漸漸地,土地開始不夠餵養日益增加的人口,農民就繼續找尋未開墾的森林,好作為農地使用。
社交網路出現後,集體情緒成為心理學研究熱門主題之一。以往,我們認為需要透過直接接觸,情緒才能傳播擴散,可如今在社交網絡上,通過簡單的訊息,人們在情感歸屬上也像是屬於同一個社會群體,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信息與傳播科學專家迪迪埃·庫爾貝將此種情緒感染5的現象命名為「數位集體意識」。
《卡耶博特.畫中的男性》特展是由奧賽美術館、洛杉磯蓋蒂博物館及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聯合策畫。印象派專家,同時是現任奧賽美術館的首席館長及保存與藏品部主任保羅·佩林(Paul Perrin)接受雜誌《費加洛》(Le Figaro)的專訪,詳述了與此次特展相關的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重新瀏覽自己摘錄的字句,能幫助記憶回到這趟閱讀旅程剛開始出發的時候。 大約十年前,對母女之間的心理課題有越來越清晰的意識,開始留意、閱讀相關書籍,想要好好認識以及梳理內在的起伏,發掘藏在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關聯。
Thumbnail
從來沒有想過找媽媽的塗韻,經理幹事的解說,自己也是忍不住好奇,真的就開始收集有關媽媽的相關資料。 在一連串的的搜集,和聽著幫她名義上的媽媽處理事情的里幹事說著媽媽的狀況,里幹事見她如此有興趣,問她要不要去看看媽媽? 塗韻拒絕了。 對於一個完全沒有印象的媽媽,塗韻並沒有好奇的想知道,只是有些
Thumbnail
女性主義×母職實作 從懷孕到哺乳、從伴侶到社會 媽媽們要奪回屬於母親的權利! 媽媽,是懷胎十月產下孩子的女性、是為了孩子犧牲奉獻的偉大角色、是操持一切大小事的多工職業,卻也是……最容易被罵的人?這也不對,那也不對!那要不試試當一位「女性主義媽媽」?
Thumbnail
和幾個閨密們笑著聊天 總有幾個話題,除了引發共鳴之外 也會勾引出每個人內心深處的小毛蟲 而且越聊會越可怕,越聊會越一發不可收拾 母女關係 就是其中一個經典   讀深度心理學的時候 某一階段的課程,我們會有母女關係的主題   成長經驗中的自己和被教育的環境裡 母親的偉大、犧牲、奉
Thumbnail
越看越覺得,「母愛」其實是很複雜的,比其他任何的愛都複雜,尤其隨著時間的過去,孩子的長大,一直變化著,母親有沒意識到那種變化呢?意識、心理及行動上有沒有跟著改變?在在都影響著孩子、母親本身,還有親子關係的本質啊!   誰說生了孩子後就自然會當爸媽了呢?那是古時候的人沒意識到人生中什麼都需要學習,
時間的付出、精力的消耗 希望作品能獲得好評與支持的想法開始讓我審視媽媽與我的關係
Thumbnail
母親是世界上第一個和孩子建立連結的人,是神聖不可取代的存在,從生理到心理緊密相連,既甜蜜也痛苦,母親背負許多社會的框架及價值觀,犧牲在所難免,不斷地付出甚至筋疲力盡,過程難熬辛苦卻快樂著,這是大部分母親的常態,但也總有例外,不知道如何愛小孩,對小孩疏於照顧,或是過度的愛變成控制。
Thumbnail
女人的大腦,會因為看到嬰兒的臉部表情就比較有反應。科學家現在驗證這個假說。這表示演化讓女性適合當嬰兒的照顧者,但也就演變出男女不平等的分工,讓女生被綁在「母職」的「天賦」。
Thumbnail
透過文學家與心理專家,探討母愛。接納母親的人性。破解母親角色與收回錯誤的投射,一起走出不被愛的孩子困境。
Thumbnail
透過孩子的教養,媽媽經歷了身心靈的重大轉變,從而找到自己更好的版本。這篇文章探討媽媽所面對的生活挑戰,以及改變思維、增強心理韌性的方式。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重新瀏覽自己摘錄的字句,能幫助記憶回到這趟閱讀旅程剛開始出發的時候。 大約十年前,對母女之間的心理課題有越來越清晰的意識,開始留意、閱讀相關書籍,想要好好認識以及梳理內在的起伏,發掘藏在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關聯。
Thumbnail
從來沒有想過找媽媽的塗韻,經理幹事的解說,自己也是忍不住好奇,真的就開始收集有關媽媽的相關資料。 在一連串的的搜集,和聽著幫她名義上的媽媽處理事情的里幹事說著媽媽的狀況,里幹事見她如此有興趣,問她要不要去看看媽媽? 塗韻拒絕了。 對於一個完全沒有印象的媽媽,塗韻並沒有好奇的想知道,只是有些
Thumbnail
女性主義×母職實作 從懷孕到哺乳、從伴侶到社會 媽媽們要奪回屬於母親的權利! 媽媽,是懷胎十月產下孩子的女性、是為了孩子犧牲奉獻的偉大角色、是操持一切大小事的多工職業,卻也是……最容易被罵的人?這也不對,那也不對!那要不試試當一位「女性主義媽媽」?
Thumbnail
和幾個閨密們笑著聊天 總有幾個話題,除了引發共鳴之外 也會勾引出每個人內心深處的小毛蟲 而且越聊會越可怕,越聊會越一發不可收拾 母女關係 就是其中一個經典   讀深度心理學的時候 某一階段的課程,我們會有母女關係的主題   成長經驗中的自己和被教育的環境裡 母親的偉大、犧牲、奉
Thumbnail
越看越覺得,「母愛」其實是很複雜的,比其他任何的愛都複雜,尤其隨著時間的過去,孩子的長大,一直變化著,母親有沒意識到那種變化呢?意識、心理及行動上有沒有跟著改變?在在都影響著孩子、母親本身,還有親子關係的本質啊!   誰說生了孩子後就自然會當爸媽了呢?那是古時候的人沒意識到人生中什麼都需要學習,
時間的付出、精力的消耗 希望作品能獲得好評與支持的想法開始讓我審視媽媽與我的關係
Thumbnail
母親是世界上第一個和孩子建立連結的人,是神聖不可取代的存在,從生理到心理緊密相連,既甜蜜也痛苦,母親背負許多社會的框架及價值觀,犧牲在所難免,不斷地付出甚至筋疲力盡,過程難熬辛苦卻快樂著,這是大部分母親的常態,但也總有例外,不知道如何愛小孩,對小孩疏於照顧,或是過度的愛變成控制。
Thumbnail
女人的大腦,會因為看到嬰兒的臉部表情就比較有反應。科學家現在驗證這個假說。這表示演化讓女性適合當嬰兒的照顧者,但也就演變出男女不平等的分工,讓女生被綁在「母職」的「天賦」。
Thumbnail
透過文學家與心理專家,探討母愛。接納母親的人性。破解母親角色與收回錯誤的投射,一起走出不被愛的孩子困境。
Thumbnail
透過孩子的教養,媽媽經歷了身心靈的重大轉變,從而找到自己更好的版本。這篇文章探討媽媽所面對的生活挑戰,以及改變思維、增強心理韌性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