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Evernote 到 Zettelkasten:學術筆記的演化與「流動架構」的未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大約在 2008 年,Evernote 的問世讓筆記的速度邁入全新時代。我們不再需要耗時整理資料,而是能快速創建新筆記(比如按下快捷鍵 cmd-n 或 ctrl-n),並快速切換不同筆記。


▋Evernote:FAST 筆記的開始,但帶來新問題

Evernote 雖然改變了筆記速度,但它的結構依然依賴於「文件夾 (Folder)」。這種層層展開的 rigid folder 結構在快速筆記時代顯得笨拙,例如點開 📂 X -> 📂 Y -> 📂 Z。再加上後來的問題:

1. 功能過多 (Feature Bloat),操作越來越繁瑣。

2. 隱私問題 (Privacy Concerns),如數據挖掘與管理不善。

3. 缺乏未來性 (Future-proofing),導致筆記導出困難、數據易被鎖死。


這些問題讓人們開始思考:

如果我要離開某個軟體,我的筆記還能用嗎?導出的成本是否值得?


▋Zettelkasten 方法:數位筆記的突破

為解決這些問題,一種舊方法開始以新形式復興:Zettelkasten 方法。

這是一種類似卡片盒的筆記模式,其核心理念是:

• 一個筆記一個點子 (Atomic Notes)。

• 筆記以連結相互關聯,沒有層層的文件夾約束。

• 筆記以自己的語言撰寫,幫助深度內化知識。


這種方法在數位筆記中非常適配,因為:

它符合我們快速思考、快速切換的現代工作方式。


▋拋棄文件夾:一個必要但極端的選擇?

Zettelkasten 的興起讓很多人徹底拋棄了文件夾結構。但這種「拋棄文件夾」的做法,也可能過於極端。文件夾或層級結構其實仍然有價值,特別是在:

1. 高層次組織 (Higher-order Organization):幫助我們從更宏觀的角度管理筆記。

2. 分類與檢索:文件夾依然是某些場景下簡單而高效的組織方式。


▋下一步:流動架構 (Fluid Frameworks)

如今,我們不必局限於文件夾,也不必完全依賴 Zettelkasten。通過結合兩者的優勢,我們可以創建更靈活的流動架構 (Fluid Frameworks):

• 連結與文件夾共存:在 Obsidian 等工具中,同時使用連結(建立筆記網絡)與文件夾(進行分類)。

• 高階筆記 (Higher-order Notes):使用索引筆記或主題總結筆記,幫助整理大量筆記的結構與方向。

• 混合方法:將快速筆記(Zettelkasten)和穩定結構(文件夾)結合,根據需求自由切換。


結論:未來的筆記管理,不是選擇某一種方法,而是靈活結合

Zettelkasten 讓我們擺脫了文件夾的束縛,而流動架構則幫助我們找回結構的平衡。對碩博士生來說,這意味著可以更高效地管理知識,並同時保持筆記的靈活性與長期價值。


今天就試試看,在你的 Obsidian 中建立一個連結與結構並存的筆記系統,探索屬於你的流動架構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569會員
1.9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王啟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9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2025/03/29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2025/01/29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Thumbnail
2025/01/29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身為分別使用了6年的Evernote和5年的Notion數位筆記軟體,可以很果斷地給出結論,我自己更喜歡Notion的介面與操作!這篇文章最後會提供兩個我自己製作的免費Notion templates包含閱讀筆記模板和出國行李打包模板!
Thumbnail
身為分別使用了6年的Evernote和5年的Notion數位筆記軟體,可以很果斷地給出結論,我自己更喜歡Notion的介面與操作!這篇文章最後會提供兩個我自己製作的免費Notion templates包含閱讀筆記模板和出國行李打包模板!
Thumbnail
這一切都開始於對知識系統的渴望與危機感 記得應該是 2021 年 10 月開始使用 UpNote 吧?我其實也不記得了,那時候一心想找個 Evernote 的替代方案,發現了這個看起來很相似的服務方案,有相似的外觀,但內在完全是不一樣的東西。
Thumbnail
這一切都開始於對知識系統的渴望與危機感 記得應該是 2021 年 10 月開始使用 UpNote 吧?我其實也不記得了,那時候一心想找個 Evernote 的替代方案,發現了這個看起來很相似的服務方案,有相似的外觀,但內在完全是不一樣的東西。
Thumbnail
本文由好好玩台灣授權提供,原文出處在此 照片來源: pexels #1 Evernote 照片來源:evernote官方網站 #2 Notion 延伸閱讀:2022超實用 Notion教學|一篇介紹帶你30分鐘快速上手,由簡入深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3 GoodNotes #8 Trello
Thumbnail
本文由好好玩台灣授權提供,原文出處在此 照片來源: pexels #1 Evernote 照片來源:evernote官方網站 #2 Notion 延伸閱讀:2022超實用 Notion教學|一篇介紹帶你30分鐘快速上手,由簡入深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3 GoodNotes #8 Trello
Thumbnail
我是筆記控無誤 說我是筆記控絕對當之無愧,因為我除了天天做筆記外,更做了Evernote付費用戶十年,由年費49.99元美金到現在升至69.99美金呢。 很多人想尋找最好的筆記工具,但你眼中的最好跟我眼中的最好肯定不一樣,所以我們只能尋找最適合自己的筆記方式和工具。 今天就開始寫筆記吧。
Thumbnail
我是筆記控無誤 說我是筆記控絕對當之無愧,因為我除了天天做筆記外,更做了Evernote付費用戶十年,由年費49.99元美金到現在升至69.99美金呢。 很多人想尋找最好的筆記工具,但你眼中的最好跟我眼中的最好肯定不一樣,所以我們只能尋找最適合自己的筆記方式和工具。 今天就開始寫筆記吧。
Thumbnail
轻量级笔记软件 对于多数普通人而言,我们也不需要记笔记。我们其实只是想要一款简单好用的记事本而已。在我需要的时候,可以快速打开记录以及进行快速查找。因此,我首先推荐几款简单好用的轻量级笔记软件。 备忘录 备忘录的平替 文本处理应用 重量级笔记软件 视觉笔记软件 氢图 介绍 特点 📷 氢图官网
Thumbnail
轻量级笔记软件 对于多数普通人而言,我们也不需要记笔记。我们其实只是想要一款简单好用的记事本而已。在我需要的时候,可以快速打开记录以及进行快速查找。因此,我首先推荐几款简单好用的轻量级笔记软件。 备忘录 备忘录的平替 文本处理应用 重量级笔记软件 视觉笔记软件 氢图 介绍 特点 📷 氢图官网
Thumbnail
前面三篇已大致講了Zettelkasten卡片盒筆記法的來源、原理,以及對我的啟發,是時候講講實際上的操作—— 我不認為今天還有人會真的用筆和卡片來做筆記,那怕真的有,當出差或搬家時,將會非常痛苦,所以我們還是談論一下電子化的卡片吧。
Thumbnail
前面三篇已大致講了Zettelkasten卡片盒筆記法的來源、原理,以及對我的啟發,是時候講講實際上的操作—— 我不認為今天還有人會真的用筆和卡片來做筆記,那怕真的有,當出差或搬家時,將會非常痛苦,所以我們還是談論一下電子化的卡片吧。
Thumbnail
在我接觸Notion 三天之後,我斷然決定!往後大部分的作業都將利用Notion完成了
Thumbnail
在我接觸Notion 三天之後,我斷然決定!往後大部分的作業都將利用Notion完成了
Thumbnail
從Evernote剛出道時,我就開始嘗試使用筆記軟體來記錄自己的各種事情,舉凡人生目標、財務規劃、工作會議紀錄、腦力激盪、旅遊規劃,各種要讓大腦記住的東西我都選擇記錄在軟體裡。所以想來分享一下自己用過的這些軟體,和最近愛上的新工具 - Notion
Thumbnail
從Evernote剛出道時,我就開始嘗試使用筆記軟體來記錄自己的各種事情,舉凡人生目標、財務規劃、工作會議紀錄、腦力激盪、旅遊規劃,各種要讓大腦記住的東西我都選擇記錄在軟體裡。所以想來分享一下自己用過的這些軟體,和最近愛上的新工具 - Notion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